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B膜与AFM技术研究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结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小乐 孙润广 张静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8-356,共9页
用LB膜技术对磷脂酰乙醇胺(PE)单分子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溶液浓度、亚相温度、pH值以及胆固醇含量等因素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成膜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0.32mg/mL,加入量在100~500μL范围内,随着加入... 用LB膜技术对磷脂酰乙醇胺(PE)单分子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溶液浓度、亚相温度、pH值以及胆固醇含量等因素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成膜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0.32mg/mL,加入量在100~500μL范围内,随着加入量的增多,磷脂分子越易形成致密的单分子层;温度升高对单分子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39.1℃时,亚相的pH值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弱酸条件下,PE分子排列更有序;胆固醇的加入降低了PE分子膜的流动性,对单分子膜有显著的稳固作用。用Y型LB提膜法将单分子膜转移到新解离的云母表面,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的观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膜压低于1mN/m时,液面上磷脂分子的烃链自由弯曲运动,取向性呈无序随机排列。但在大于1mN/m时,PE分子较易形成有序分子膜,膜压为33mN/m,形成高质量的LB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 Langmlir-Blidgett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的相变因素分析及原子力显微镜观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颖 孙润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5-1072,共8页
通过π-A曲线(π:膜对浮片所施之力,A:单分子所占的面积)研究浓度、pH值、温度以及蔗糖对磷脂酰乙醇胺相变的影响.实验表明:(1)当浓度较高时,磷脂酰乙醇胺的π-A曲线随着浓度的增加重合性较好,平均分子面积和表面膜压有较好的对应.当浓... 通过π-A曲线(π:膜对浮片所施之力,A:单分子所占的面积)研究浓度、pH值、温度以及蔗糖对磷脂酰乙醇胺相变的影响.实验表明:(1)当浓度较高时,磷脂酰乙醇胺的π-A曲线随着浓度的增加重合性较好,平均分子面积和表面膜压有较好的对应.当浓度较低时,π-A曲线重合性较差,在低密度情况下,磷脂酰乙醇胺分子的排列不紧密,致使分子的随机运动对膜压的影响较大;(2)亚相处于较强的酸性或者碱性状态下均会使磷脂酰乙醇胺分子的相变变慢,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膜有较大的破坏作用;(3)当温度逐渐增大,而保持平均分子面积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增加,t-pa曲线(温度-膜压)逐渐由一条直线变成抛物线,这说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磷脂酰乙醇胺凝聚膜会向液态扩张膜转变,即随着温度的增加相变延迟;(4)蔗糖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有较强的稳定作用,且这种作用在生理条件下最为明显.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测了不同压力下转移至云母表面分子层的形貌特征,进一步解释了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相变的微观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细胞生物物理 磷脂乙醇胺相变因素 π-A曲线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乙醇胺双分子层膜低能电子散射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海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4,共6页
基于“亲水层-疏水层-亲水层”模型,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低能电子束(能量E0≤900 eV)作用下,磷脂酰乙醇胺(PE)双分子层膜的电子散射,研究了PE膜散射电子(SEs)、背散射电子(BSEs)的深度与表面分布,BSEs、透射电子(TEs)的能量分布,... 基于“亲水层-疏水层-亲水层”模型,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低能电子束(能量E0≤900 eV)作用下,磷脂酰乙醇胺(PE)双分子层膜的电子散射,研究了PE膜散射电子(SEs)、背散射电子(BSEs)的深度与表面分布,BSEs、透射电子(TEs)的能量分布,以及SEs的能量沉积.研究表明,入射电子束能量E0越小,PE膜的TEs就越少,BSEs就越多,被PE膜吸收的电子就越多,BSEs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入射电子束能量E0越小,PE膜能量接近E0的BSEs就越多,能量接近E0的TEs就越少;PE膜亲水层的背散射能力明显高于疏水层;随着E0的增大,SEs在PE膜中的能量沉积密度增大,但沉积范围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 CARLO方法 磷脂乙醇胺 分子 能量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双异丁烯酰乙醇胺为交联功能单体的苯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柳絮飞 周杰 陈长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17-1723,共7页
以苯磺隆为模板分子,N,O-双异丁烯酰乙醇胺为交联功能单体,在尼龙-6膜上通过紫外光照引发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分光光谱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交联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印迹因子的测定和... 以苯磺隆为模板分子,N,O-双异丁烯酰乙醇胺为交联功能单体,在尼龙-6膜上通过紫外光照引发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分光光谱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交联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印迹因子的测定和底物竞争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对模板分子苯磺隆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没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苯磺隆 N O-双异丁烯乙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pH值对金属离子与磷脂酰乙醇胺相互作用成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常曼 刘志存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12期46-49,共4页
为了探索温度与pH值变化对金属离子与磷脂酰乙醇胺(PE)相互作用后所成的单分子膜的影响,利用LB膜技术,通过改变亚相温度、pH值来研究在亚相中加入金属离子后的成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5.0℃附近、pH值在6.8附近所成的膜较稳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 温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酯酰乙醇胺与硬脂酸和十八醇二元混合体系单层膜的热力学特性和AFM观测 被引量:17
6
作者 常怡光 孙润广 郝长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9-565,共7页
利用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的关系,分别研究了在水/空气界面上形成的磷酯酰乙醇胺(PE)与硬脂酸(SA)和十八醇(OD)二元混合体系的热力学特性.根据对弹性模量(CS-1)、过量分子面积(Aex)以及表面过量吉布斯自由能(ΔGex)等热力学... 利用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的关系,分别研究了在水/空气界面上形成的磷酯酰乙醇胺(PE)与硬脂酸(SA)和十八醇(OD)二元混合体系的热力学特性.根据对弹性模量(CS-1)、过量分子面积(Aex)以及表面过量吉布斯自由能(ΔGex)等热力学参数的数据计算,定量分析了混合单层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E/SA和PE/OD单层膜两种组分之间摩尔比对其热力学参数有影响.热力学分析表明,在XSA=0.2,0.8和XOD=0.8处,PE/SA和PE/OD二元混合体系的热力学参数[过量分子面积(Aex)和表面过量吉布斯自由能(ΔGex)]相对理想状态均表现为负偏差作用,说明分子之间的作用为引力作用.相反,PE/OD二元体系在XOD=0.2,0.4,0.6处,表现为正偏差作用,这说明分子之间的作用为斥力作用.AFM观测为PE/SA和PE/OD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的理论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乙醇胺 弹性模量 过量吉布斯自由能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态磷脂酰乙醇胺脂质体和LB膜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润广 张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56-1261,共6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小角 X射线散射和 3 1 P NMR分别对液晶态磷脂酰乙醇胺脂质体和 LB膜结构进行了研究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了液晶态脂质体的立方相和双层膜共存的结构图像 .研究结果表明 ,两相共存的状态与双亲性分子的结构、浓度以... 用原子力显微镜、小角 X射线散射和 3 1 P NMR分别对液晶态磷脂酰乙醇胺脂质体和 LB膜结构进行了研究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了液晶态脂质体的立方相和双层膜共存的结构图像 .研究结果表明 ,两相共存的状态与双亲性分子的结构、浓度以及介质的组分和 p H等因素有关 .用小角 X射线散射和 3 1 P NMR研究发现 ,在 DEPE液晶态中 ,钠盐诱导形成 Q2 2 9(Im3m)立方相 .DEPE液晶态分别在 37.5℃出现 Lβ→Lα可逆相变 ,在 6 3.5℃出现 Lα→ H 可逆相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态 磷脂乙醇胺 脂质体 LB结构 生物骨架 原子力显微镜 小角X射线散射 立方相 脂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与磷脂酰胆碱的单分子膜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莫凤奎 王晶 +1 位作者 植松正吾 赤堀幸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077-1083,共7页
测定了下列气水界面单分子膜的表面压-平均分子面积等温线:(1)d-α-;d-β-,d-γ-,和d-δ-生育酚等4种维生素E与DPPC,DOPC及DLPC的混合物;(2)d-α-生育酚等摩尔比的DPPC和DLPC的混合物;(3)胆固醇与DPPC,DLPC的混合物。讨... 测定了下列气水界面单分子膜的表面压-平均分子面积等温线:(1)d-α-;d-β-,d-γ-,和d-δ-生育酚等4种维生素E与DPPC,DOPC及DLPC的混合物;(2)d-α-生育酚等摩尔比的DPPC和DLPC的混合物;(3)胆固醇与DPPC,DLPC的混合物。讨论了维生素E色满环上甲基对其在PC单分子膜中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维生素E以d-α->d-β≈d-γ->d-δ-的次序引起DPPC单分子膜的膨胀,以相反的次序使DOPC单分子膜凝缩。(2)维生素E可降低DPPC单分子膜的崩裂压,但不引起DOPC和DLPC单分子膜崩裂压的改变。(3)向等摩尔比的DOPC和DLPC的混合单分子膜中混入生育酚不改变膜的崩裂压,但引起膜的膨胀。(4)与一般认为生育酚和胆固醇在磷脂膜中的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类似的看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维生素E 磷脂胆碱 生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界面磷脂单分子膜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2
9
作者 戴树玺 张兴堂 +2 位作者 李蕴才 杜祖亮 党鸿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采用纳米银胶作为成膜亚相,原位获得了十八胺单分子膜、十八胺/卵磷脂复合膜的表面增强拉曼信号.研究表明,增强主要来源于亚相中的银粒子与成膜分子之间较强的作用.通过在磷脂膜内添加十八胺分子辅助增强而获取了卵磷脂的分子振动信息.
关键词 气液界面 磷脂 分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分子组装 LB技术 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因素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郝长春 孙润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8-936,共9页
利用LB技术,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成膜质量和分子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础上对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组成的复合膜的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AFM对磷脂酰胆碱分子LB膜的分子构象和二维排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物... 利用LB技术,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成膜质量和分子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础上对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组成的复合膜的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AFM对磷脂酰胆碱分子LB膜的分子构象和二维排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因素温度、pH、浓度及胆固醇对于气液界面上磷脂酰胆碱的分子构象的结构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条件能够得到具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磷脂酰胆碱LB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磷脂胆碱 LB技术 胆固醇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α-二油酸磷酯酰胆碱和芦丁硬脂酸酯混合单分子膜的相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煜 杜宗良 +2 位作者 唐卫文 李瑞霞 吴大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Rutin was acylated with stearic acid in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catalyzed by immobilized 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Novozym 435).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regioselectivity of the lipase-catalyzed esterification ... Rutin was acylated with stearic acid in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catalyzed by immobilized 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Novozym 435).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regioselectivity of the lipase-catalyzed esterification of rutin was specific at the C4’’’ position of the rhamnose moiety.The monolayer of dioleoylphosphatidylcholine(DOPC) was used as the model membrane to study their molecular interaction with RS.The miscibility of DOPC/RS mixed monolay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Langmuir film balance to yiel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nature of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which could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to reveal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y mechanism of flavonoids.Pure RS and pure DOPC were capable of forming monolayers with liquid-phase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The two components of DOPC/RS monolayer were miscible throunghout the mixture composition range.The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bphase on the miscibility and molecular interaction of DOPC/RS monolayers were investigated.The miscibility was more excellent at higher temperature.The condensing effect of RS,which represented the attractive forces between DOPC and RS,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match of molecular shapes of RS and DOPC on the monolayers pa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分子 芦丁硬脂酸酯 L-α-二油酸磷脂胆碱 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 相容性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单分子膜表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飞 曾作祥 +1 位作者 薛为岚 刘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3-557,共5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磷脂的临界相变面积Ac的影响,导出了单分子膜的普遍化状态方程,并通过测定DPPC、DMPC单分子膜的π~A等温线,对该方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磷脂单分子膜在整个呼吸压缩舒张过...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磷脂的临界相变面积Ac的影响,导出了单分子膜的普遍化状态方程,并通过测定DPPC、DMPC单分子膜的π~A等温线,对该方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磷脂单分子膜在整个呼吸压缩舒张过程中的表面特性,特别是在相变区域,模型值与实验值也能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分子 表面特性 状态方程 π-A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单分子膜π-A关系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舒辰慧 高福英 喀蔚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461-461,共1页
在肺泡的气-液界面上,存在着表面活性物质(SAM),由于其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在界面上形成以亲水基在液相、疏水基在气相的定向排列的单分子膜,生理上有稳定脑泡和减小呼吸功等作用。肺SAM是多种磷脂、蛋白质和醣等物质的混合物,其中可降... 在肺泡的气-液界面上,存在着表面活性物质(SAM),由于其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在界面上形成以亲水基在液相、疏水基在气相的定向排列的单分子膜,生理上有稳定脑泡和减小呼吸功等作用。肺SAM是多种磷脂、蛋白质和醣等物质的混合物,其中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主要成份是卵磷脂。一些肺部疾病则由于肺SAM的缺乏所致。目前有关的研究工作之一即是寻找外源性治疗药物。一般的卵磷脂是作为研究的原材料,因此,有必要对其力学性质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分子 π-A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相pH对气水界面上VE/DPPC单分子膜的影响
14
作者 莫凤奎 朱治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89-394,共6页
通过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π-A线)的测定,考察了亚相pH对气水界面上的维生素E(VE)/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DPPC)单分子膜的影响。亚相pH降低不改变DPPC单分子膜的崩裂压,但使VE审分子膜的崩裂任明显增大;不改变VE单分子膜... 通过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π-A线)的测定,考察了亚相pH对气水界面上的维生素E(VE)/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DPPC)单分子膜的影响。亚相pH降低不改变DPPC单分子膜的崩裂压,但使VE审分子膜的崩裂任明显增大;不改变VE单分子膜的平均分子面积,但使DPPC单分子膜凝缩.低表面压下,VE对DPPC单分子膜的膨胀作用在纯水上很小,在pH为1的亚相上则很明显.这提示在低pH的亚相上,VE/DPPC单分子股中的极性头基间的相互作用对膜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DPPC 分子 亚相pH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含硫衍生物自组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的选择穿透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品刚 方禹之 +2 位作者 铃木 嚴长 哲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93-895,共3页
β-环糊精含硫衍生物自组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的选择穿透性研究何品刚,方禹之,铃木,嚴长,哲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东北大学药学部,仙台980,日本国)关键词硫辛酰-β-环糊精衍生物,自组单分子膜,... β-环糊精含硫衍生物自组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的选择穿透性研究何品刚,方禹之,铃木,嚴长,哲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东北大学药学部,仙台980,日本国)关键词硫辛酰-β-环糊精衍生物,自组单分子膜,金电极近年来,为在分子水平上控制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 环糊精 自组分子 金电极
全文增补中
通过生物膜仿生合成方解石单晶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中会 党亚峥 关荣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54-356,共3页
以生物矿化模型为基础,利用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生物单分子膜作模板,研究了在DPPC单分子膜控制下形成的碳酸钙的晶型、取向和形貌.X射线衍射和SEM结果表明,在DPPC单分子膜控制下,合成了较大尺寸取向生长的方解石单晶.研究发现,液态... 以生物矿化模型为基础,利用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生物单分子膜作模板,研究了在DPPC单分子膜控制下形成的碳酸钙的晶型、取向和形貌.X射线衍射和SEM结果表明,在DPPC单分子膜控制下,合成了较大尺寸取向生长的方解石单晶.研究发现,液态凝聚相单分子膜较好的流动性和柔韧性,是形成较大尺寸取向生长晶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棕榈磷脂胆碱 分子 方解石 取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单层膜调控不同形貌方解石单晶生长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宝基 李晓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研究了二棕榈磷脂酰胆碱生物Langmuir单层膜对不同形貌碳酸钙晶体的成核和取向生长的调控作用.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晶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观察.结果表明,在生物单分子膜诱导作用下,通过改变饱和溶液中的... 研究了二棕榈磷脂酰胆碱生物Langmuir单层膜对不同形貌碳酸钙晶体的成核和取向生长的调控作用.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晶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观察.结果表明,在生物单分子膜诱导作用下,通过改变饱和溶液中的Ca2+浓度,可以获得块状和花瓣状不同形貌的碳酸钙晶体,且均为沿(104)晶面取向生长的方解石单晶,并进一步探讨了生物单层膜在晶体生长上的调控机理以及Ca2+浓度对膜控晶体形貌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棕榈磷脂胆碱 Langmuir 方解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穿入囊泡膜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研究
18
作者 赵晓伟 张建华 柳清伙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2-887,共6页
纳米颗粒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以富勒烯C60为著.大家广泛地探讨C60穿透并扰乱细胞膜的机制,但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介绍了单分子C60穿过1-棕榈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OPE)囊泡的粗粒... 纳米颗粒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以富勒烯C60为著.大家广泛地探讨C60穿透并扰乱细胞膜的机制,但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介绍了单分子C60穿过1-棕榈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OPE)囊泡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研究,与平面膜相比,发现了C60在穿透囊泡膜时表现出了独特的性质.C60在囊泡双层膜中的最终位置是附着在靠近囊泡膜的内层磷脂分子头部区域,这种特性能够通过勒纳德琼斯(LJ)相互作用能和C60沿径向穿过囊泡膜的自由能分布来得到验证.该研究为C60穿入囊泡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阐述了C60和囊泡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为药物或基因运输选择载体注入的最佳位置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模拟 C60 1-棕榈基-2-油磷脂乙醇胺(POPE)囊泡 平均力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对卵磷脂囊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蓝琴 徐晓明 +1 位作者 黄贝蓓 韩国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04-1808,共5页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诱导卵磷脂囊泡结构改变的机理,用Langmuir膜天平研究卵磷脂和胆固醇的不溶单分子混合膜在气-液界面的行为和混合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结合动态光散射技术和停留法探讨胆固醇对Gemini表面活...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诱导卵磷脂囊泡结构改变的机理,用Langmuir膜天平研究卵磷脂和胆固醇的不溶单分子混合膜在气-液界面的行为和混合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结合动态光散射技术和停留法探讨胆固醇对Gemini表面活性剂诱导卵磷脂囊泡结构改变的影响.从电镜结果可以推测带正电荷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会嵌入到带负电荷的卵磷脂囊泡双分子层的外层,囊泡的双分子层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双分子层的厚度减少,由于嵌入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囊泡的双分子层中分布是不均匀的,这种分布的不均匀性必然会导致双分子层厚度的不均匀,从而使囊泡破裂.混合膜的过剩面积和动力学结果表明,胆固醇和卵磷脂是相互吸引的,即胆固醇的加入使卵磷脂囊泡更不容易被表面活性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囊泡 分子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温下桃采后膜脂代谢变化与冷害的关系
20
作者 沐杨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8期65-66,共2页
据《园艺学报》2023年第6期《低温诱导的桃果实采后膜脂代谢变化与冷害的关系》(作者周成)报道,为探讨桃果实冷害的发生机制,基于膜脂代谢组学方法,对比分析了4℃(桃冷害发生早且症状显著)和8℃贮藏的桃果实脂质代谢差异变化。结果表明,... 据《园艺学报》2023年第6期《低温诱导的桃果实采后膜脂代谢变化与冷害的关系》(作者周成)报道,为探讨桃果实冷害的发生机制,基于膜脂代谢组学方法,对比分析了4℃(桃冷害发生早且症状显著)和8℃贮藏的桃果实脂质代谢差异变化。结果表明,与4℃相比,8℃延缓了桃果实磷脂降解、磷脂酸(PA)生物合成以及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增加,进而降低PA积累和脂肪酸去饱和过程,保持高水平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组分和脂肪酸不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报》 低温诱导 脂代谢 脂质代谢 磷脂乙醇胺 不同低温 不饱和度 桃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