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脂肪酸分析在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大勇 燕文明 +1 位作者 冯景伟 袁守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2期17-20,共4页
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它是利用微生物细胞内磷脂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相对稳定的原理,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磷脂脂肪酸进行提取和分析,以获得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变化的信息,已被应用于... 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它是利用微生物细胞内磷脂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相对稳定的原理,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磷脂脂肪酸进行提取和分析,以获得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变化的信息,已被应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根系等环境中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综述了PLFA技术在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指出了PLFA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分析 湖泊沉积物 微生物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桃与荔枝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s)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阮传清 陈建利 +2 位作者 刘波 陈燕萍 韩文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903-1909,共7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方法,分析同一果园台湾软枝杨桃(20年树龄)和荔枝乌叶品种(15年树龄)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杨桃根区不同样品检测到25~32种微生物PLFAs,特有PLFAs为:i13:0,11:0 3OH,14:0 2OH;荔枝根区检测到23~4...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方法,分析同一果园台湾软枝杨桃(20年树龄)和荔枝乌叶品种(15年树龄)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杨桃根区不同样品检测到25~32种微生物PLFAs,特有PLFAs为:i13:0,11:0 3OH,14:0 2OH;荔枝根区检测到23~40种微生物PLFAs,特有PLFAs为:16:0 3OH,i18:0,i12:0,12:1 AT11-12,a14:0。杨桃根区由PLFAs指示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特征脂肪酸16:0(细菌)、18:1ω9c(真菌)、10Me16:0(硫酸盐还原细菌)含量大小:距植株1.0 m土壤≈1.5 m土壤>0.5 m土壤;而荔枝根区Simpson指数和以上各种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大小为:距植株1.0 m土壤>0.5 m土壤≈1.5 m土壤。脂肪酸10Me17:0(放线菌)和16:1ω5c(甲烷氧化菌)含量在杨桃根区无水平分布上的显著差异,而在荔枝根区则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软枝杨桃 荔枝 根区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pl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磷脂脂肪酸表征白洋淀沉积物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黎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75-1880,共6页
以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了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支链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细菌总数平均值为4.24×109个/g(以干重计),是沉积物中微生物的主体.厌氧细菌和革... 以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了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支链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细菌总数平均值为4.24×109个/g(以干重计),是沉积物中微生物的主体.厌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是细菌的主要类型,同时存在较高的好氧细菌生物量.相关分析表明,水深对沉积物细菌生物量及多样性影响显著,磷可能是影响沉积物中微生物生物量及丰富度的限制性营养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白洋淀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表层沉积物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脂脂肪酸的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生源要素矿化过程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梓阳 任登龙 +6 位作者 贺志鹏 李学刚 宋金明 袁华茂 段丽琴 李宁 张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102,共10页
甄别生源要素参与的海洋沉积物矿化过程对探析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作用,矿化作用包括有氧呼吸、硝酸盐还原、铁锰异化还原及硫酸盐还原等多个过程,但如何区分这些过程一直是海洋沉积物矿化研究的难点。本研究采用气相色... 甄别生源要素参与的海洋沉积物矿化过程对探析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作用,矿化作用包括有氧呼吸、硝酸盐还原、铁锰异化还原及硫酸盐还原等多个过程,但如何区分这些过程一直是海洋沉积物矿化研究的难点。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对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的组成进行了解析,并分析不同矿化过程中的主要PLFA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探究PLFA对沉积物矿化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PLFA总量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最高,而在硝酸盐还原过程中最低;且14:0、i14:0、i15:0和i19:0是有氧呼吸过程中微生物PLFA的主要组成,当其含量明显降低时可以指示沉积物矿化从有氧呼吸转变为硝酸盐还原;而10:0、17:0、20:0和22:0含量之和显著增加时则指示了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发生。在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有机氮(TON)含量以及间隙水NO_(3)-N含量是PLFA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PLFA总量随着TOC和TON含量的减少而减少,并且TOC和TON的降解能够促进PLFA降解的发生,对PLFA组成有更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矿化过程 指示作用 海洋沉积物 热带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 被引量:66
5
作者 张秋芳 刘波 +3 位作者 林营志 史怀 杨述省 周先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127-4137,共11页
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是一种可定性和定量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方法。研究以烟田土壤为例,应用生态学评价方法,即丰富度(S)、均匀度(J)、Simpson优势度(D)、Shannon-Wiener(H1)、Brillouin(H2)和McIntosh(H3)多样性指数... 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是一种可定性和定量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方法。研究以烟田土壤为例,应用生态学评价方法,即丰富度(S)、均匀度(J)、Simpson优势度(D)、Shannon-Wiener(H1)、Brillouin(H2)和McIntosh(H3)多样性指数等测度方法,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PLFAs生物标记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先后出现了43种PLFAs,将其聚类分析,可以将所获得的PLFAs分成五大类:第Ⅰ类为高含量、高频次和多样性,PLFA为18:1ω9c的真菌生物标记;第Ⅱ类为高含量、高频次和多样性,PLFA为16:0的假单胞菌生物标记;第Ⅲ类为高含量、高频次,多样性中等,PLFA为16:1ω5c的甲烷氧化菌生物标记;第Ⅳ类为中等含量,频次较高,多样性中等,含有表征好氧菌的i15:0、a15:0、i16:0和a17:0的PLFA,还有表征厌氧菌的18:1ω7c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的16:0 10Me;第Ⅴ类为低含量,低频次和多样性,其特征生物标记有表征好氧菌的i15:0 3OH、15:1iG、a16:0、i16:1 G、i16:1 H、17:0、i17:0、15:0 2OH、15:0 3OH、17:0和17:0 2OH的PLFAs,存在有表征真菌的18:3ω6c(6,9,12)、放线菌的17:0 10Me和18:0 10Me以及表征原生动物的20:4ω6,9,12,15c。说明供试土壤中能够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菌依次是真菌、假单胞菌、甲烷氧化菌和部分的好氧菌、厌氧菌及硫酸盐还原菌,将为合理调节土壤微生态系统提供指导,是一种可行的评价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plfa) 生物标记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磷脂脂肪酸(PLFA)谱图技术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盐碱程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新 焦燕 杨铭德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8-494,共7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不同盐碱程度(盐土、强度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土壤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盐土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低于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三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中的...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不同盐碱程度(盐土、强度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土壤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盐土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低于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三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为主,盐土的细菌PLFA含量较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的细菌PLFA含量都显著降低;以27种PLFA含量为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土壤盐碱化程度不同,土壤微生物结构必然发生变化;ShannonWiener等多样性指数分析可得盐碱程度越大,主要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物多样性越单一,反之则越丰富;以PLFA标记物为物种,以土壤含盐量、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为环境变量,借助CANOCO软件主成分分析生成物种-环境双序图,两个排序轴对物种变量的解释量达94.3%,土壤含盐量、pH与第一主成分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7,0.9091;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与第一主成分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8和–0.8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微生物 理化性质 磷脂脂肪酸pl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脂肪酸(PLFA)法检测内蒙古沙化梁地不同坡位羊柴(Hedysarum laeve Maxim)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2
7
作者 蔚杰 成斌 +1 位作者 贺学礼 赵丽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4,共8页
本研究于2015年在内蒙古正蓝旗青格勒图选取典型沙化梁地,设置坡底、坡中和坡顶3个样地,按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等5个土层采集羊柴(Hedysarum laeve Maxim)根围土壤样品。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和Sherloc... 本研究于2015年在内蒙古正蓝旗青格勒图选取典型沙化梁地,设置坡底、坡中和坡顶3个样地,按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等5个土层采集羊柴(Hedysarum laeve Maxim)根围土壤样品。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和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研究了不同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土壤因子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1)不同样地土壤微生物PLFA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在3个样地分别检测到30、31和26种磷脂脂肪酸(PLFA),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磷脂脂肪酸有15∶0anteiso、18∶1ω7c、18∶1ω9c、17∶0iso、17∶1ω7c10-methyl、18∶2ω6c、20∶0 10-methyl、17∶0anteiso、18∶1ω7c10-methyl、17∶1ω8c、18∶3ω6c、17∶0 10-methyl、16∶1ω5c、19∶3ω6c和19∶0anteiso。(2)羊柴根围土壤微生物主要有AM真菌(AMFungi)、革兰氏阴性菌(Gram Negative)、真核生物(Eukaryote)、真菌(Fungi)、革兰氏阳性菌(Gram Positive)、厌氧菌(Anaerobe)和放线菌(Actinomycetes)。各类微生物的含量表现为坡底>坡中>坡顶。(3)在3个样地中,以15∶0iso、15∶0anteiso、16∶0iso、16∶1ω7c、16∶1ω5c、16∶0 10-methyl、17∶0iso、17∶0anteiso、17∶0cycloω7c、17∶1isoω9c、18∶1ω9c、18∶1ω7c和19∶0cycloω7c等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和优势度。(4)坡底、坡中和坡顶样地AM真菌分别占到真菌生物量68.7%、67.7%和68.4%,表明AM真菌是沙化梁地土壤微生物系统中真菌的主要组成部分。(5)真核生物和革兰氏阴性菌与土壤总氮和有机碳显著正相关;AM真菌、真菌、放线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与有机碳、pH和湿度显著正相关;厌氧菌与土壤湿度显著正相关;各类微生物均与土壤总磷和速效磷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plfa) 空间分布 羊柴 内蒙古沙化梁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70
8
作者 齐鸿雁 薛凯 张洪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76-1582,共7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技术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定量分布 ,克服了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和显微技术的局限性。介绍了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 ,包括对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结构、营养状况和新陈代谢活动... 应用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技术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定量分布 ,克服了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和显微技术的局限性。介绍了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 ,包括对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结构、营养状况和新陈代谢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态 plfa 微生物群落 营养状况 新陈代谢活动 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分析养猪发酵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6
9
作者 郑雪芳 刘波 +3 位作者 朱育菁 王阶平 陈倩倩 魏云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4-812,共9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发酵床大栏养猪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从发酵床的5个区域(A、B、C、D、E)和3个层次(表层、中间层和底层)采集垫料样品,利用Sherlock MIS 4.5系统分析各样品的PLF... 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发酵床大栏养猪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从发酵床的5个区域(A、B、C、D、E)和3个层次(表层、中间层和底层)采集垫料样品,利用Sherlock MIS 4.5系统分析各样品的PLFA。结果表明,15:00、17:00、a15:0等7种PLFA在各样品中均有分布,为完全分布型,而a12:0和17:1 w6分别只在A区和B区分布,为不完全分布型。指示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细菌(G+)、革兰氏阴性细菌(G-)的PLFA及总PLFA在D区表层分布量最大。在各垫料中,PLFA分布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A区各层次的真菌/细菌比值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而G+/G-比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区域(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和层次的垫料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值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当兰氏距离为117.1时,可将各样品聚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含A区的垫料,其特征是指示不同微生物的PLFA种类少和含量低;类群Ⅱ包含其他4个区域的垫料。当兰氏距离为23.4时,B区和D区各层次样本聚在同一亚类群中,其PLFA种类多、含量高,而C区和E区各层次样本聚在另一亚类群中,其PLFA含量中等。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基本能将发酵床不同空间垫料样本区分出来,其中A区单独归在一类群,D区和B区归在一类群,C区和E区归在一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综上,发酵床大栏养猪不同空间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同,A区微生物种类少、含量低,而B区和D区微生物种类多、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 大栏养猪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pl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提取性磷脂表征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生物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进才 林庆梅 +3 位作者 郑天凌 李玉桂 黄玉山 谭凤仪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07-412,共6页
应用GC-MS技术,分析了深圳大亚湾大鹏澳及厦门岛南岸海域沿岸几个站位沉积物中可提取性磷脂酯结合态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成份;同时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计数法测定了这些沉积物中细菌的丰度、生物量。结果表明,在这些沉积物中细菌... 应用GC-MS技术,分析了深圳大亚湾大鹏澳及厦门岛南岸海域沿岸几个站位沉积物中可提取性磷脂酯结合态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成份;同时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计数法测定了这些沉积物中细菌的丰度、生物量。结果表明,在这些沉积物中细菌的生物量与磷脂酯结合态脂肪酸的组份(nC16∶0)的含量有着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环境生态研究中,可提取性磷脂作为海洋和河口沉积物中微生物生物量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脂酯结合态 脂肪酸 细菌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栽培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鸿斌 王绍明 +3 位作者 蒋静 马晓丽 张霞 于雄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4-368,441,共6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相同栽培条件下5种新疆栽培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丰富,共检测到48种磷脂脂肪酸,其中有32种为完全分布型生物标记,16种为不完全分布型生物标...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相同栽培条件下5种新疆栽培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丰富,共检测到48种磷脂脂肪酸,其中有32种为完全分布型生物标记,16种为不完全分布型生物标记;红花根际土壤中PLFAs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不同红花材料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生物标记组成结构存在差异。对红花根际土壤特征PLFAs生物标记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比较可知,云红5号的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明显低于其他4个品种红花,新红1号的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含量最高。放线菌10Me17∶0含量,5个红花品种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根际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pl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脂脂肪酸提取方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范 李娜 +3 位作者 陈建中 李萍 陈怡 蒋小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3-325,共3页
选取川西高原土壤和凋落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1、3、5、8、10 g土壤和0.5、0.7、0.9、1.0、1.2 g凋落物用于PLFA(磷脂脂肪酸)的提取。经试验确定,土壤和凋落物用于PLFA提取的最佳提取量分别为8 g和1.0 g,用超声波提取替代振荡提取,缩短... 选取川西高原土壤和凋落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1、3、5、8、10 g土壤和0.5、0.7、0.9、1.0、1.2 g凋落物用于PLFA(磷脂脂肪酸)的提取。经试验确定,土壤和凋落物用于PLFA提取的最佳提取量分别为8 g和1.0 g,用超声波提取替代振荡提取,缩短了PLFA方法的提取时间。进一步分析土壤和凋落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信息,结果表明,相同环境下土壤和凋落物中大部分微生物类群的种类和含量都十分接近,革兰氏阳性菌比革兰氏阴性菌更有优势,厌氧菌比好养菌更加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凋落物 plfa(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酶活与磷脂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诚 肖恩荣 +2 位作者 周巧红 梁威 吴振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8-613,共6页
分析了不同污染负荷下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效率,并运用酶活表征污泥活性,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COD,TP,TN,NH4+-N保持着高而稳定的去除率,不同有机负荷下去除率差异不大(P>0.05)... 分析了不同污染负荷下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效率,并运用酶活表征污泥活性,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COD,TP,TN,NH4+-N保持着高而稳定的去除率,不同有机负荷下去除率差异不大(P>0.05);磷酸酶活性在低污染负荷下最高,脱氢酶、β-糖苷酶在中低污染负荷时的活性比高污染负荷时高,脲酶及蛋白酶活性随负荷增加而升高;活性污泥PLFAs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为主,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特征脂肪酸的比值表明在反应器中好氧细菌占绝对优势;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分析显示,活性污泥中好氧原核微生物为优势类群,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及其他厌氧细菌,而真核微生物所占比例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plfas) 膜生物反应器(SMBR) 酶活 微生物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农田土壤的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晓倩 黄巧云 陈雯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以湖北省武穴市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磷脂脂肪酸(PLFA)提取方法加以改进,分别通过设置不同甲醇萃取时间、不同土壤样品量梯度以及不同正己烷溶解量梯度以确定磷脂脂肪酸提取过程中的甲醇萃取效率、最适土样量和最适溶解量。... 以湖北省武穴市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磷脂脂肪酸(PLFA)提取方法加以改进,分别通过设置不同甲醇萃取时间、不同土壤样品量梯度以及不同正己烷溶解量梯度以确定磷脂脂肪酸提取过程中的甲醇萃取效率、最适土样量和最适溶解量。试验发现,甲醇开始萃取得到的待测样品即为目标样品,用于PLFA提取的武穴典型农田土壤最适提取量为2g,用250μL正己烷溶解的待测样品经检测能够得到有效完整的磷脂脂肪酸数据。为验证改进后的磷脂脂肪酸提取方法的效果,进一步分析了武穴地区种植不同农作物(一季稻、双季稻和油菜)的农田土壤微生物组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能够反映武穴地区典型农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磷脂脂肪酸(plfa)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生物标记法研究零排放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34
15
作者 刘波 郑雪芳 +4 位作者 朱昌雄 蓝江林 林营志 林斌 叶耀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488-5498,共11页
用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总量,分析零排放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变化,日本洛东微生物菌种处理组和零排放I号菌种处理组各层微生物脂肪酸生物标记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检测出37个生物标记,构成... 用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总量,分析零排放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变化,日本洛东微生物菌种处理组和零排放I号菌种处理组各层微生物脂肪酸生物标记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检测出37个生物标记,构成微生物群落的指纹图谱,含量最高的前4个生物标记为:细菌16:00含量为431260,细菌18:1ω9c含量为413075,厌氧细菌18:1ω7c含量为101368,耗氧细菌i15:0含量为90328.不同的生物标记多样性指数在基质垫层不同层次分布不同,可作为衡量特定微生物生物标记功能的一个指标。通过基质垫层微生物脂肪酸生物标记特征指数B的分析,提出了微生物群落分布的特征指标,生物标记特征指数B越高,表明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和真菌含量越高,有利于基质垫层分解粪便排泄物,可作为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变化优劣的特征性指标;通过基质垫层耗氧细菌和厌氧细菌脂肪酸生物标记含量比值,构建发酵指数F,作为基质垫层发酵特性的指标,发酵指数F越高,表明耗氧细菌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耗氧细菌起的作用越小,生物标记的发酵指数可以作为研究粪便排泄物的微生物分解过程的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排放猪舍 基质垫层 磷脂脂肪酸(pl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和烤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9
16
作者 唐莉娜 张秋芳 陈顺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在等氮、磷、钾施用量,有机氮占总施氮量25%的条件下,应用PLFAs方法,研究饼肥、鸡粪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和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总PLFAs个数和各特征PLFA,如:16:00、18:1ω9c、10Me1... 采用田间试验,在等氮、磷、钾施用量,有机氮占总施氮量25%的条件下,应用PLFAs方法,研究饼肥、鸡粪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和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总PLFAs个数和各特征PLFA,如:16:00、18:1ω9c、10Me17:0、10Me 16:0、16:1ω5c、18:1ω7c等的相对生物量,均为配施有机肥的处理高于纯化肥处理(CK)。除甲烷氧化菌的特征PLFA 16:1ω5c含量是饼肥+化肥的处理大于鸡粪+化肥处理外,其它土壤微生物各特征PLFA的生物含量皆为鸡粪+化肥处理大于饼肥+化肥处理。结果还表明,与对照纯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烟株的抗病能力,提高烟叶中钾含量,降低烟叶氮含量,尤其是上部烟叶氮和烟碱的含量。饼肥、鸡粪与化肥配施,生产出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可明显改善烟叶香气质,增加烟叶香气量,可提高上中等烟叶比例,增加烟叶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植烟土壤 磷脂脂肪酸(plfas) 烤烟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生物扰动对藻华水体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芳 郑忠明 +2 位作者 陆开宏 翟海佳 邵路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7-362,共6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测定了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生物扰动下沉积物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含螺处理组PLFAs总生物量有了明显的升高,且与底泥总有机碳(TOC)含量变化趋势有很高的相关性(r=0.541)(P<0.05)...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测定了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生物扰动下沉积物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含螺处理组PLFAs总生物量有了明显的升高,且与底泥总有机碳(TOC)含量变化趋势有很高的相关性(r=0.541)(P<0.05)。实验过程中细菌/真菌值发生显著变化,中密度处理组的细菌/真菌值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说明中密度螺影响下细菌生长较真菌更快,细菌生物量显著升高。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低、高密度螺处理下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对照组相似,而中密度螺处理组(3个螺/培养柱)(相当于196ind/m2)能够使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plfas)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亚朋 章婷曦 王国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5-450,共6页
模拟湖泊系统构建了“沉积物水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系统,应用磷脂脂肪酸( PLFAs)法测定在沉水植物苦草不同生长时期沉积物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苦草生长... 模拟湖泊系统构建了“沉积物水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系统,应用磷脂脂肪酸( PLFAs)法测定在沉水植物苦草不同生长时期沉积物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苦草生长初期到旺盛期再到衰亡期,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磷、有机磷、无机磷分别下降了8.97%、7.81%、10.28%;沉积物微生物的活性与总磷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苦草生长初期和旺盛期,实验组的沉积物微生物活性大于对照组,而在衰亡期对照组的沉积物微生物活性略高于实验组;不同时期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组成结构差异显著,微生物组成中细菌占主要成分(占微生物总量的76%~84%);细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主要优势,且革兰氏阳性菌百分含量随苦草生长呈上升趋势,革兰氏阴性菌呈下降趋势;真菌的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苦草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冲积相黏土沉积物有机碳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锐 马腾 +1 位作者 邱文凯 刘妍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4,共8页
以江汉平原冲积相地层不同深度的黏土沉积物有机碳的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粒径和黏土矿物组成分析沉积环境和孔隙水化学成分对有机碳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及对有机碳的分解程度的影响。结... 以江汉平原冲积相地层不同深度的黏土沉积物有机碳的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粒径和黏土矿物组成分析沉积环境和孔隙水化学成分对有机碳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及对有机碳的分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黏土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含量范围为1.77~19.57 g/kg;重组有机碳(HFOC)含量范围为1.60~17.79 g/kg;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范围为0.03~3.06 g/kg;黏土层孔隙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范围为12.42~97.71μg/L。相对深层的沉积物有机碳以HFOC为主,HFOC对深层碳库的积累起着重要作用;(2)LFOC是孔隙水中DOC的来源之一;(3)微生物对LFOC的利用效率较高,微生物更偏向利用小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LFOC的组成成分)作为碳源,与LFOC呈显著负相关;(4)TOC和HFOC与黏粒组分呈正相关关系,它们与粉粒和细砂粒无相关性,黏粒是沉积物固定有机碳的重要组分;(5)蒙脱石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良好,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沉积物 有机碳形态 磷脂脂肪酸 粒径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和地下水位条件下红壤水稻土PLFA指纹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逸飞 徐婷婷 +3 位作者 韩成 邓欢 尹力初 钟文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3-538,共6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评估土壤质量、衡量土壤肥力和指示土壤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施肥和地下水位均会引起土壤养分和微环境发生变化,但地下水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尚鲜有报道,特别是施肥和地下水位管理双因素协同作用对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评估土壤质量、衡量土壤肥力和指示土壤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施肥和地下水位均会引起土壤养分和微环境发生变化,但地下水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尚鲜有报道,特别是施肥和地下水位管理双因素协同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还不清楚。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指纹图谱法研究长期施肥和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位管理显著影响土壤pH值、E_(h,p)(排水状态下的氧化还原电位)和NO_3^--N含量,不同施肥模式显著改变土壤Eh,y(淹水状态下的氧化还原电位)、E_(h,p)、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不同地下水位显著影响土壤总PLFA、细菌PLFA、G+PLFA含量及G+PLFA/GPLFA比值,如高地下水位土壤G+PLFA/G-PLFA比值(0.40~0.51)明显低于低地下水位土壤(0.40~1.94);不同施肥模式显著影响G-PLFA含量和G+PLFA/G-PLFA比值,如施有机肥土壤G+PLFA/G-PLFA比值(0.40~1.94)明显高于施化肥土壤(0.40~0.46)。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放线菌PLFA含量显著受土壤pH值及全氮含量的影响,G+、厌氧菌、好氧菌PLFA含量显著受土壤pH值的影响,真菌PLFA/细菌PLFA比值显著受土壤Eh,y的影响,G+PLFA/G-PLFA比值显著受NO3--N含量和全钾含量的影响。主成分分析显示环境因子影响了长期施肥和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全钾含量、pH值和Eh,y是导致LNOM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的主要环境因子,而NO3--N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是导致LHOM处理与HNOM、HHOM、LCF、HCF处理间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的主要环境因子。可见,长期施肥和地下水位管理显著影响红壤水稻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地下水位 磷脂脂肪酸(plfa)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