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素水平对杂交水稻生长发育和磷素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郭朝晖 李合松 +2 位作者 张杨珠 黄见良 黄昌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156,共6页
通过水培试验和 3 2 P标记 ,研究了不同 P素水平下 P素营养对杂交水稻 D- 6 8生长发育的动态影响以及 P在杂交水稻体内的运移动态。结果表明 ,P对杂交水稻生长发育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施 P对杂交水稻发育特别是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活性... 通过水培试验和 3 2 P标记 ,研究了不同 P素水平下 P素营养对杂交水稻 D- 6 8生长发育的动态影响以及 P在杂交水稻体内的运移动态。结果表明 ,P对杂交水稻生长发育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施 P对杂交水稻发育特别是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活性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3 2 P标记结果表明 ,杂交水稻体内 P的吸收累积、运移分布规律主要与根系活力和施 P水平有关。 P胁迫条件下杂交水稻根系中 P含量较高而地上部分较低 ,P转移到地上部分的百分率较低 ;P充足条件下 ,稻株体内 P主要累积在茎、叶中 ;根系活性的增强则进一步促进了 P素养分的吸收以及 P在杂交水稻体内的向上运移。同时 P在杂交水稻体内的运移与水稻代谢和生长中心的转移密切相关 ,营养生长期 P主要集中在茎、叶中 ;进入生殖生长期后 ,P由茎、叶向穗部转移 ,促进稻穗的生长发育。 P在杂交水稻体内运移对杂交水稻 P素营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水平 生长发育 磷素运移 杂交水稻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剖面层次土壤磷素运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天安 王玉 +2 位作者 刘芳 樊小林 高睿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3期290-293,共4页
以陕西杨凌地区塿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饱和稳定流土柱运移试验,测定磷酸盐(H_2PO_4^-)在不同层次土壤中的运移穿透曲线(BTC),应用CDE模型、CXTFIT软件程序对其实测穿透曲线(BTC)进行拟合求其运移参数,研究其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磷酸盐在... 以陕西杨凌地区塿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饱和稳定流土柱运移试验,测定磷酸盐(H_2PO_4^-)在不同层次土壤中的运移穿透曲线(BTC),应用CDE模型、CXTFIT软件程序对其实测穿透曲线(BTC)进行拟合求其运移参数,研究其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磷酸盐在塿土中的运移受到土壤的强烈阻滞作用,随着CaCO_3含量增加,磷酸盐运移所受的阻滞作用增大。磷酸盐在塿土不同剖面层次中运移所受阻滞作用大小与CaCO_3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791;而与粘粒含量且成极显著的负相关、r=0.9318。磷酸盐在塿土不同土层运移所受阻滞作用大小顺序为:钙积层>堆垫表层>粘化层,其阻滞因子R值分别为:11.80~13.00,5.20~7.00,3.90~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素 土壤剖面层次 穿透曲线 阻滞因子 CXTFIT程序 磷素运移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岸缓冲带土壤磷素时空分布及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文华 张展羽 +1 位作者 迟艺侠 李永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51-153,169,共4页
通过模拟试验分析改进后堤岸缓冲带对磷素运移规律及其去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缓冲带土壤剖面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0~50cm土层为磷素富集层,占整个土层总磷量的约70%;②0~50cm土层深度处磷素在不断地水平向运... 通过模拟试验分析改进后堤岸缓冲带对磷素运移规律及其去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缓冲带土壤剖面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0~50cm土层为磷素富集层,占整个土层总磷量的约70%;②0~50cm土层深度处磷素在不断地水平向运移过程中,其淋溶量较大,而75cm深度以下土层淋溶下来的全磷含量极其微小。③改进的堤岸缓冲带对农田地表溶质渗漏去除效果稳定,均在80%以上,堤岸缓冲带运行对水中磷的去除最高达0.023mg/L,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风险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岸缓冲带 磷素运移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磷肥在灰漠土中运移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国江 彭懿 +1 位作者 尹飞虎 石磊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46,共9页
磷在土壤中的迁移是影响农业系统磷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同位素^(32)P示踪和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研究了滴施磷酸一铵在灰漠土中的运移。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滴施磷肥可以增加0~15cm土层有效磷的含量。在0~20 cm土层... 磷在土壤中的迁移是影响农业系统磷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同位素^(32)P示踪和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研究了滴施磷酸一铵在灰漠土中的运移。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滴施磷肥可以增加0~15cm土层有效磷的含量。在0~20 cm土层均有不同比例^(32)P的分布,但大部分^(32)P仍集中分布在表层,0~10 cm土层中的^(32)P占总量的72.7%~89.5%,最高可达99%。不同施肥时期磷的运移距离有很大差异,T3(0~20 cm)>T2(0~10 cm)>T1(0~5 cm),这可能是由于干湿交替导致土壤孔隙率变化,进而影响了磷的移动距离。平行于滴灌带方向上磷的运移距离比垂直于滴灌带方向更远。随着正磷酸盐浓度增加,磷的运移距离变大,滴施磷酸一铵处理^(32)P的移动距离达到对照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灰漠土 ^(32)P示踪 磷素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运移参数两种确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家珑 张一平 +1 位作者 苏仕平 马爱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1-35,共5页
应用同位素(32P)示踪法研究了陕西省4种土壤(黄绵土、黑垆土、土娄土和黄褐土)的3种处理状态(风干、去CaCO3风干和原状)磷素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平衡方法和CXTFIT程序拟合法求出的土壤磷素运移参数,都可以较好... 应用同位素(32P)示踪法研究了陕西省4种土壤(黄绵土、黑垆土、土娄土和黄褐土)的3种处理状态(风干、去CaCO3风干和原状)磷素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平衡方法和CXTFIT程序拟合法求出的土壤磷素运移参数,都可以较好地描述磷素运移过程的特征;由于CXTFIT程序拟合法直接应用穿透曲线拟合,还可应用于原状土壤中磷运移参数的推求,所以,与平衡法相比CXTFIT程序拟合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示踪 磷素运移参数 平衡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