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秦岭太白山新生代隆升冷却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被引量:
24
1
作者
刘建辉
张培震
+2 位作者
郑德文
万景林
王伟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05-2414,共10页
伸展正断层下盘的冷却历史记录了主要伸展变形的时间及幅度.太白山位于秦岭北缘,作为伸展正断层的下盘,其新生代伸展隆升冷却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渭河盆地的伸展变形时间及其幅度.本文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太白山的冷却历...
伸展正断层下盘的冷却历史记录了主要伸展变形的时间及幅度.太白山位于秦岭北缘,作为伸展正断层的下盘,其新生代伸展隆升冷却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渭河盆地的伸展变形时间及其幅度.本文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太白山的冷却历史进行了研究.来自太白山总计17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及热历史模拟揭示出山体经历了始于约48 Ma的小幅度快速抬升冷却阶段,和始于约9.6 Ma的大幅度快速抬升冷却阶段;分别对应平行于秦岭北缘山脉的两阶段伸展变形.始于约48 Ma的伸展变形可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作用在大陆内部的远场响应,而始于约9.6 Ma的快速伸展变形可能与青藏高原在该时期快速隆升和对外扩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太白山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热历史
伸展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流体包裹体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古地温——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纪玉峰
聂占福
+2 位作者
韦忠红
李扬
魏小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8-104,共7页
以太阳岛构造和大平房构造为例,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恢复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第三系的古地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32 Ma和25 Ma时研究区两期排烃运移高峰均发生于高的地温场。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得到太阳岛...
以太阳岛构造和大平房构造为例,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恢复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第三系的古地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32 Ma和25 Ma时研究区两期排烃运移高峰均发生于高的地温场。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得到太阳岛构造古地温梯度为3.79℃/hm,大平房构造古地温梯度为3.24℃/hm。古地温梯度均高于现今地温梯度,且呈现古地温梯度由早到晚降低的趋势。这些研究结果与辽河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温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辽河盆地
东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共和盆地东北缘中-新生代热演化史:来自沟后杂岩体及当家寺岩体的低温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
9
3
作者
贠晓瑞
蔡志慧
+5 位作者
何碧竹
张盛生
刘若涵
郑孟林
陈辉明
李振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41-3260,共20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新生代隆升初始的时间、位置多有争议。共和盆地处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的结合部,是研究盆-山耦合、构造热演化的理想位置。新近在盆地东北部发现了异常高温的干热岩体,其热源机制和经历的热历史过程是进一步地热...
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新生代隆升初始的时间、位置多有争议。共和盆地处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的结合部,是研究盆-山耦合、构造热演化的理想位置。新近在盆地东北部发现了异常高温的干热岩体,其热源机制和经历的热历史过程是进一步地热藏开发的关键。本文对盆地东北缘青海南山和沟后杂岩体以及盆地内瓦里贡-过马营隆起的当家寺岩体进行了系统的低温热年代学分析,以追溯该区经历的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模拟结果显示,当家寺岩体和沟后杂岩体自三叠纪结晶以来,在侏罗纪-白垩纪,经历200~150Ma和135~100Ma两期快速冷却抬升,可能与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依次向北碰撞拼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远程效应有关。裂变径迹和(U-Th)/He模拟结果显示,沟后杂岩体记录到晚中新世(15~5Ma)的快速冷却事件,而盆地东部当家寺岩体的样品未记录到该期的快速冷却事件,可能是北倾的青海南山南缘逆冲断裂晚新生代再活动使得沟后杂岩体在新近纪晚期快速隆升造成,而当家寺岩体主要受右行走滑-逆冲的瓦里贡断裂的控制,并未发生该时期的快速冷却抬升事件。因此,青藏高原东北部差异隆升、热历史过程不仅受区域构造作用的控制,也明显受不同时期的活动断裂及古地貌的影响。共和盆地东北缘露头岩体热历史过程未见到明显的中新世以来的增热现象,与共和盆地内干热岩存在的增热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青海南山
中-新生代
(U-Th)/He定年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差异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岭太白山新生代隆升冷却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被引量:
24
1
作者
刘建辉
张培震
郑德文
万景林
王伟涛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05-241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4040)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LED2008A01)共同资助
文摘
伸展正断层下盘的冷却历史记录了主要伸展变形的时间及幅度.太白山位于秦岭北缘,作为伸展正断层的下盘,其新生代伸展隆升冷却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渭河盆地的伸展变形时间及其幅度.本文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太白山的冷却历史进行了研究.来自太白山总计17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及热历史模拟揭示出山体经历了始于约48 Ma的小幅度快速抬升冷却阶段,和始于约9.6 Ma的大幅度快速抬升冷却阶段;分别对应平行于秦岭北缘山脉的两阶段伸展变形.始于约48 Ma的伸展变形可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作用在大陆内部的远场响应,而始于约9.6 Ma的快速伸展变形可能与青藏高原在该时期快速隆升和对外扩展有关.
关键词
秦岭太白山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热历史
伸展隆升
Keywords
The Taibai mountain Qinling, Apatite fission track analysis, Thermal history,Extensional exhumation and uplift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流体包裹体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古地温——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纪玉峰
聂占福
韦忠红
李扬
魏小红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
中石化华东录井公司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8-104,共7页
文摘
以太阳岛构造和大平房构造为例,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恢复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第三系的古地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32 Ma和25 Ma时研究区两期排烃运移高峰均发生于高的地温场。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得到太阳岛构造古地温梯度为3.79℃/hm,大平房构造古地温梯度为3.24℃/hm。古地温梯度均高于现今地温梯度,且呈现古地温梯度由早到晚降低的趋势。这些研究结果与辽河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相一致。
关键词
古地温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辽河盆地
东部凹陷
Keywords
paleotemperature
fluid inclusion microthermometry
apatite fission track analysis
Liaohe basin
East depress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共和盆地东北缘中-新生代热演化史:来自沟后杂岩体及当家寺岩体的低温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
9
3
作者
贠晓瑞
蔡志慧
何碧竹
张盛生
刘若涵
郑孟林
陈辉明
李振宇
机构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41-3260,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121,4217226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重大专项(GML2019ZD0201)
+3 种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先导研究项目(A1903)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JYYWF20180903,J1901-16)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006,DD20190060,DD2019013)
青海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SF-109)联合资助.
文摘
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新生代隆升初始的时间、位置多有争议。共和盆地处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的结合部,是研究盆-山耦合、构造热演化的理想位置。新近在盆地东北部发现了异常高温的干热岩体,其热源机制和经历的热历史过程是进一步地热藏开发的关键。本文对盆地东北缘青海南山和沟后杂岩体以及盆地内瓦里贡-过马营隆起的当家寺岩体进行了系统的低温热年代学分析,以追溯该区经历的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模拟结果显示,当家寺岩体和沟后杂岩体自三叠纪结晶以来,在侏罗纪-白垩纪,经历200~150Ma和135~100Ma两期快速冷却抬升,可能与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依次向北碰撞拼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远程效应有关。裂变径迹和(U-Th)/He模拟结果显示,沟后杂岩体记录到晚中新世(15~5Ma)的快速冷却事件,而盆地东部当家寺岩体的样品未记录到该期的快速冷却事件,可能是北倾的青海南山南缘逆冲断裂晚新生代再活动使得沟后杂岩体在新近纪晚期快速隆升造成,而当家寺岩体主要受右行走滑-逆冲的瓦里贡断裂的控制,并未发生该时期的快速冷却抬升事件。因此,青藏高原东北部差异隆升、热历史过程不仅受区域构造作用的控制,也明显受不同时期的活动断裂及古地貌的影响。共和盆地东北缘露头岩体热历史过程未见到明显的中新世以来的增热现象,与共和盆地内干热岩存在的增热特征不同。
关键词
共和盆地
青海南山
中-新生代
(U-Th)/He定年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差异隆升
Keywords
Gonghe basin
Qinghai-Nan Shan
Mesozoic-Cenozoic
(U-Th)/He dating
Apatite fission track analysis
Differential uplifting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秦岭太白山新生代隆升冷却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刘建辉
张培震
郑德文
万景林
王伟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流体包裹体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古地温——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为例
纪玉峰
聂占福
韦忠红
李扬
魏小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海共和盆地东北缘中-新生代热演化史:来自沟后杂岩体及当家寺岩体的低温热年代学证据
贠晓瑞
蔡志慧
何碧竹
张盛生
刘若涵
郑孟林
陈辉明
李振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