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成因与成矿:来自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1
作者 徐晓春 夏彩莲 +3 位作者 金林森 谢巧勤 闫峻 谢建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1411,共21页
辉石闪长岩是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类型,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本文以白芒山岩体和舒家店岩体辉石闪长岩为研究对象,着重开展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索中基性侵入岩成因及与成矿关系。结果显示:磷灰石强烈富集... 辉石闪长岩是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类型,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本文以白芒山岩体和舒家店岩体辉石闪长岩为研究对象,着重开展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索中基性侵入岩成因及与成矿关系。结果显示:磷灰石强烈富集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弱—中等Eu负异常,富集Th、U等高场强元素,亏损Ta、Nb、Ti、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指示其寄主岩石成岩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岩相学特征显示磷灰石具有两种不同的晶体形态、产出状态和显微结构,即长柱状、包裹体相、均质结构和短柱状、晶间相、核—边/环带结构,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有显著差异,指示其寄主岩石成岩作用经历过壳源长英质岩浆冷凝结晶→高温幔源镁铁质岩浆注入和长英质岩浆早期结晶矿物熔蚀→混合岩浆侵位和结晶的复杂过程。核—边/环带结构磷灰石从核部到边部SO_(3)和Cl含量波动式变化特征,指示镁铁质岩浆幕式注入,并触发混合岩浆上升侵位,有利于流体出溶和热液成矿。磷灰石卤族元素(F、Cl)和SO_(3)高含量则提供板块俯冲环境证据,指示基性端元的镁铁质弧岩浆来自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交代富集岩石圈地幔,镁铁质岩浆幕式注入有利于流体出溶和热液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闪长岩 中基性侵入岩 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 晚中生代 安徽铜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岩中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子木 令狐苗苗 +3 位作者 孙金凤 孙之晗 周宝全 杨进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1-338,共18页
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可能来源于不同源区,经历复杂的岩浆演化过程,导致岩浆成分、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发生变化。磷灰石在岩浆岩中广泛发育,可以形成于不同的岩浆环境。作为富含多种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如稀土元素、锶、锰及多种挥发分),并且对... 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可能来源于不同源区,经历复杂的岩浆演化过程,导致岩浆成分、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发生变化。磷灰石在岩浆岩中广泛发育,可以形成于不同的岩浆环境。作为富含多种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如稀土元素、锶、锰及多种挥发分),并且对寄主岩浆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的副矿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岩浆岩和矿床成因等研究中。了解不同类型岩石中磷灰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是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本文对GEOROC数据库及其他文献报道的岩浆岩中磷灰石稀土元素数据进行了汇总整理和归纳分析,获得了不同类型岩石中磷灰石的矿物学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不同类型岩浆岩和花岗岩中磷灰石的稀土元素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岩石中磷灰石的La元素、Eu/Eu*和Yb含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推断综合利用La含量与(Eu/Eu^(*))/Yb值特征可以有效区分形成于不同岩浆岩的磷灰石。本文的研究表明,磷灰石在示踪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综合运用磷灰石产状、共生矿物组合、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等分析可以为岩浆岩成因研究提供全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花岗岩 磷灰石 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拿若斑岩型铜(金)矿床锆石和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3
作者 张荣坤 杨欢欢 +9 位作者 董玉杰 王勤 李社 李发桥 袁盛朝 翟建军 李宏伟 张琪 陈守关 付雪莲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6-744,I0001-I0004,共23页
拿若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是西藏多龙矿集区内重要的矿床之一。前人对该矿床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因机制、动力学背景以及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含矿岩浆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为薄弱。为此,本文利用LA-... 拿若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是西藏多龙矿集区内重要的矿床之一。前人对该矿床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因机制、动力学背景以及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含矿岩浆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为薄弱。为此,本文利用LA-ICP-MS方法对拿若矿床含矿岩体的锆石和磷灰石进行成分分析,开展岩浆结晶分异过程、氧逸度、含水量特征研究,探讨拿若矿床含矿岩浆演化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启示意义。拿若矿床含矿岩浆的锆石具有强正Ce异常和弱-中等负Eu异常,磷灰石具有强负Eu异常。锆石和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拿若矿床的岩浆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属I型花岗质岩石。锆石的Th/U、Ce/Sm、Yb/Gd特征显示,锆石从高温到低温阶段均受到磷灰石和榍石共同结晶的影响。拿若矿床含矿岩浆表现出更高的水含量和氧逸度,并且含矿岩浆比不含矿岩浆经历了更高的演化程度。富S岩浆发生SO_(2)去气作用及部分岩浆再侵入/混合作用可能是造成含矿岩浆高氧逸度的原因。锆石Dy/Yb<0.2、10000×(Eu/Eu^(*))/Y>7、Ce^(4+)/Ce^(3+)>200能够有效指示岩体含矿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锆石和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可有效指示岩浆岩的源区特征、结晶历史以及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性判别 磷灰石 锆石 矿物地球化学 拿若 多龙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仁布念扎金矿区煌斑岩成因:磷灰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制约
4
作者 王亮 陈柏林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6,共12页
仁布念扎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地区新发现的大型独立岩金矿床,矿区内发育有众多煌斑岩脉,但其成因尚不清楚。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对矿区代表性煌斑岩样品进行岩相学、磷灰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煌斑岩的岩石成因。岩... 仁布念扎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地区新发现的大型独立岩金矿床,矿区内发育有众多煌斑岩脉,但其成因尚不清楚。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对矿区代表性煌斑岩样品进行岩相学、磷灰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煌斑岩的岩石成因。岩相学研究表明,煌斑岩主要造岩矿物包括黑云母、斜长石和少量单斜辉石等,其中斑晶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基质为斜长石和少量单斜辉石,据此判断其为云斜煌斑岩。岩石TAS分类和K/(K+Na)-K/Al图解表明,岩石属钙碱性钾质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煌斑岩磷灰石U-Pb定年下交点年龄为(19.9±1.2)Ma,显示其形成于早中新世,综合分析认为,念扎金矿区内的煌斑岩形成于早中新世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伸展环境,是具有大洋沉积物性质的流体交代亚洲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后沿区域深大断裂上涌而成,其成岩年龄明显晚于金成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磷灰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念扎金矿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上洞变玄武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5
作者 马玉香 刘帅 +2 位作者 杜后发 姚玥 赵亮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2-920,共19页
【研究目的】最新在赣南上洞发现的变玄武岩位于华夏加里东褶皱带南缘,对其成因和形成构造环境研究,可为解释华南加里东褶皱带构造属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上洞变玄武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最新在赣南上洞发现的变玄武岩位于华夏加里东褶皱带南缘,对其成因和形成构造环境研究,可为解释华南加里东褶皱带构造属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上洞变玄武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上洞变玄武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角闪石、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变玄武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中等Mg^(#)(40.44~45.16)、富钠贫钾(K_(2)O/Na_(2)O=0.07~0.16),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无显著Eu异常(Eu=1.03~1.11),富Nb、显著的Sr-Nb-Ta弱亏损特征。矿物学研究显示,辉石具富镁、富钙的特点,属普通辉石,结晶温度1184℃;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660℃,具有富铝、富铁,贫镁、贫钾的特点;角闪石具贫钛、富钙、富铁、富铝的特点,属钙质闪石组中的普通角闪石,结晶温度594℃;斜长石具贫钛、富钠、富铝的特点,属于中长石-奥长石。【结论】研究表明,赣南上洞变玄武岩形成于高温、高氧逸度的环境,属于壳幔混源的玄武质岩浆,具有岛弧环境特征,暗示华南早古生代加里东期构造背景应属于俯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玄武岩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赣南上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努尔卡斯甘Cu-Au矿床成矿岩体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6
作者 梁文静 黄杰 +3 位作者 吴丹 王居里 SEITMURATOVA Eleonora 安芳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8,共15页
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已探明Cu和Au资源量分别为393万吨和229吨。与成矿有关岩体为花岗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由石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基质中的角闪石以镁质普通... 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已探明Cu和Au资源量分别为393万吨和229吨。与成矿有关岩体为花岗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由石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基质中的角闪石以镁质普通角闪石为主。主量元素组成显示,与成矿有关岩体的成分类似于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与岩石学观察结果相符,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表现出Rb、Th、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富集、而Nb、Ta等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Sr/Y和La/Yb值与正常岛弧岩石相似。矿石中与黄铜矿伴生的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33±4 Ma,与前人报道的成矿岩体年龄(440~437 Ma)接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床是早志留世巴尔喀什-准噶尔洋壳向西北方向俯冲过程中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根据与成矿有关石英闪长玢岩基质中角闪石成分确定成矿岩浆晚期温度为704~769℃,氧逸度为logfO_(2)=-13.5~-12.1、ΔFMQ=3.1~3.6,水含量为0.1%~1.9%,压力为20~250 MPa,指示基质中角闪石在岩浆侵位至0.70~7.63 km内发生结晶作用。努尔卡斯甘与成矿有关的岩浆体系具有高氧逸度和水含量,类似的岩浆环境十分有利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岩浆性质 斑岩型Cu-Au矿床 努尔卡斯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榴辉岩中磷灰石的矿物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振宇 曾令森 孟丽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63-1677,共15页
磷灰石是榴辉岩中最常见的副矿物之一,见证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从原岩形成、俯冲和折返所伴随的物理化学过程。为进一步揭示苏鲁超高压榴辉岩经历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我们对取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心和苏北地表露头榴辉岩... 磷灰石是榴辉岩中最常见的副矿物之一,见证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从原岩形成、俯冲和折返所伴随的物理化学过程。为进一步揭示苏鲁超高压榴辉岩经历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我们对取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心和苏北地表露头榴辉岩中的磷灰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分析和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苏鲁榴辉岩中,磷灰石绝大多数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阶段重结晶生长的。未受退变质影响的磷灰石富含LREE和Sr元素,退变质作用促使磷灰石中活动性较强的LREE和Sr明显降低而HREE含量略微升高,并产生负Eu异常。磷灰石边部HREE的升高可能与折返过程中的升温作用和石榴子石分解有关,Eu负异常的产生可能还与退变质过程中发生了氧逸度f_(o_2)的降低有关;结合前人对磷灰石中"出溶"现象的研究,提出榴辉岩磷灰石中的独居石"出溶体"很可能是磷灰石与富含NaCl和硅酸盐的退变质流体发生交代反应所致,磷灰石中硫化物"出溶体"的形成除了氧逸度降低的原因外,可能也与折返过程中发生的短期升温作用有关。超高压变质岩从进变质-峰期→早期退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变质流体可能经历了氧化→还原→氧化状态的复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矿物学 微量元素 出溶体 榴辉岩 苏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架底卡林型金矿床磷灰石的地球化学及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毓红 刘燊 +5 位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杨成富 杨朝贵 叶春 龚兴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5-1228,共14页
贵州架底卡林型金矿是以玄武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对该类不同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的卡林型金矿,其年代学研究仍未涉及,本研究通过对架底矿床中矿化样与矿区外未蚀变玄武岩进行TIMA矿物自动分析对比,选择架底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热... 贵州架底卡林型金矿是以玄武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对该类不同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的卡林型金矿,其年代学研究仍未涉及,本研究通过对架底矿床中矿化样与矿区外未蚀变玄武岩进行TIMA矿物自动分析对比,选择架底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热液成因磷灰石开展电子探针及原位微量及U-Pb定年分析显示,热液磷灰石呈MREE富集特征,其U-Pb时代为(155.2±9.4)Ma,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磷灰石、热液方解石、萤石、白云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一致,表明黔西南地区玄武岩容矿和沉积岩容矿的卡林型金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后,岩石圈拉伸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的华南大规模的岩浆及成矿作用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磷灰石 玄武岩容矿卡林型金矿 成矿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西段库木塔什萤石矿床成因:磷灰石U-Pb年龄、原位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永宝 陈康 +7 位作者 王亮 赵辛敏 李艳广 刘明 张龙 王元伟 张毅 刘基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I0002,共21页
近年来,阿尔金西段取得萤石找矿重大突破,相继发现卡尔恰尔和库木塔什等矿床,但成矿时代和成矿机制研究薄弱。笔者选取库木塔什矿床与萤石密切共生磷灰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原位U-Pb定年、Sr-Nd同位素及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萤石矿成矿时代... 近年来,阿尔金西段取得萤石找矿重大突破,相继发现卡尔恰尔和库木塔什等矿床,但成矿时代和成矿机制研究薄弱。笔者选取库木塔什矿床与萤石密切共生磷灰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原位U-Pb定年、Sr-Nd同位素及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萤石矿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磷灰石常呈自形-半自形结构,表面均匀,单偏光下近乎透明,主要与萤石、方解石、带云母、氟碳铈矿等矿物共生。结果显示,磷灰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48±27)Ma,成矿作用与碱长花岗岩侵入活动密切相关,均为晚奥陶世构造-岩浆活动产物。磷灰石中F含量为4.20%~5.12%,Cl含量小于0.02%,极低的Cl含量表明出溶的流体Cl含量较低。磷灰石稀土元素含量较高(908×10^(-6)~2164×10^(-6)),稀土配分曲线显示强烈Eu负异常和Ce正异常,且与萤石、方解石、碱长花岗岩有明显的一致性,推测与岩浆-热液阶段大量流体出溶密切相关。磷灰石的^(87)Sr/^(86)Sr值为0.70913~0.71047,^(143)Nd/^(144)Nd值为0.51138~0.51153,εNd(t)值为-13.3~-10.3,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阿尔金西段萤石成矿时代为奥陶纪,与同期碱长花岗岩密切相关,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成矿流体来源于碱长花岗岩的熔体-流体演化,为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磷灰石 萤石矿床 库木塔什 阿尔金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西北多龙矿集区拿若斑岩铜(金)矿床磷灰石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发桥 唐菊兴 +6 位作者 宋扬 林军 林彬 杨欢欢 唐攀 郑明 郭朵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5-906,共22页
拿若矿床目前是藏西北改则县多龙矿集区第三大斑岩型铜(金)矿床,前人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地质背景等研究,但空间蚀变分带和岩浆演化过程等方面研究较为薄弱。笔者等以拿若矿床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钻孔科研编录的基础... 拿若矿床目前是藏西北改则县多龙矿集区第三大斑岩型铜(金)矿床,前人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地质背景等研究,但空间蚀变分带和岩浆演化过程等方面研究较为薄弱。笔者等以拿若矿床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钻孔科研编录的基础上,开展了磷灰石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探讨拿若矿床磷灰石矿物彩色阴极发光特征与蚀变分带的耦合关系,揭示含矿岩浆演化期次及氧化还原状态。磷灰石彩色阴极发光特征显示,拿若矿床磷灰石彩色阴极发光(CL)特征主要表现为黄褐色、绿色—亮黄色和灰黑色,分别对应未蚀变、钾化蚀变和绢英岩化蚀变环境,磷灰石彩色CL特征与其所处蚀变环境的关系验证了笔者等重新厘定的拿若矿床斑岩系统“双钾化带”空间蚀变分带结构。磷灰石电子探针(EPMA)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磷灰石的CaO=53.5%~56.5%,P_(2)O_(5)=39.5%~42%,F=1.26%~3.24%,Cl=0.01%~1.99%,SO_(3)=0~1.28%,由此计算的X_(F)=0.68~1.76,XCl=0.001~0.58,X_(OH)=0.21~1.05。不同类型、阶段的磷灰石挥发分(F、Cl、OH)、SO_(3)等成分含量变化趋势反映了拿若矿床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发生了气体饱和→流体出溶→金属沉淀的过程,并揭示了成矿岩浆高氧逸度的性质。此外,环带状岩浆磷灰石反映了隐爆角砾岩系统发育了三期次岩浆作用,并指示了第I、III期岩浆活动具有更高氧逸度特征,与成矿关系更加密切。因此,笔者等认为在多期次岩浆热液叠加型斑岩铜矿床中,磷灰石在辅助厘定蚀变类型和反演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矿物化学 磷灰石 斑岩型矿床 拿若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矿物化学示踪伟晶岩型锂矿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以川西党坝矿床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阳 冉凤琴 +5 位作者 彭勃 唐菊兴 韩警锐 奉大博 菅旭 唐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91-3908,共18页
川西可尔因地区党坝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其探明氧化锂资源量超过百万吨,为超大型锂矿床。本文在详细的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选取富锂辉石伟晶岩脉(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和贫锂辉石伟晶岩脉(钠长石伟晶岩)中的磷灰石... 川西可尔因地区党坝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其探明氧化锂资源量超过百万吨,为超大型锂矿床。本文在详细的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选取富锂辉石伟晶岩脉(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和贫锂辉石伟晶岩脉(钠长石伟晶岩)中的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显微结构观察、地球化学、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以探讨伟晶岩形成时代、动力学背景、花岗质岩浆源区及演化过程,并评价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氧化态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磷灰石与钠长石、石英、白云母、铌钽铁矿等伴生,为高F、低Cl磷灰石。通过对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中的磷灰石开展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获得其形成时代为186.78±4.17Ma,为燕山早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内已有研究,表明党坝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是在岩石圈剥离的作用下,形成于由压缩向伸展的碰撞后期,并伴随着多期成矿作用的发生。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磷灰石具高F、Nd和低Cl、Sr的特征,指示区内伟晶岩与S型花岗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岩浆来源,且伟晶岩初始岩浆熔体与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物部分熔融作用紧密相关。在熔体-流体演化过程中,受到以长石为主导的分离结晶作用及含Cl流体活动的改造,流体出溶导致党坝伟晶岩中磷灰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中的磷灰石具有较高氧逸度特征,可能经历了熔-流体相互作用或富挥发分熔体的不混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坝 伟晶岩 磷灰石 地球化学 花岗质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板仑磁铁矿集区矽卡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12
作者 李睿昱 覃小锋 +5 位作者 王宗起 戴昱 戴翔 毕婧怡 李东任 赵钰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5-1230,共26页
位于华夏、扬子和印支板块交接部位的滇东南板仑磁铁矿集区属于个旧-文山-德保矽卡岩型锡钨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该区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少量的研究工作,但对矽卡岩的成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这... 位于华夏、扬子和印支板块交接部位的滇东南板仑磁铁矿集区属于个旧-文山-德保矽卡岩型锡钨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该区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少量的研究工作,但对矽卡岩的成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严重制约了对该矿集区内矽卡岩成因的认识及磁铁矿找矿潜力的准确评价。本文以矿集区内最为典型的坤洪和洞哈磁铁矿床的矽卡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矽卡岩及相关岩石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借助LA-ICP-MS和EPMA等方法手段,重点对矽卡岩及相关岩石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矽卡岩的成岩成矿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早期进变质矽卡岩阶段、晚期退变质矽卡岩阶段和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等3个阶段;(岩浆)热液成因的硅质岩条带与晚二叠世OIB型基性杂岩体(即“半瓦型”岩体)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网图和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与中三叠世岛弧型中-基性杂岩体(即“安定型”岩体)的模式曲线较为相似,均显示出Nb、Ta、P和Ti等元素明显亏损的特征;矽卡岩的模式曲线与硅质岩条带的模式曲线也较为相似,且含矿矽卡岩比无矿矽卡岩无论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还是模式曲线上均更加接近于硅质岩条带。矿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世代石榴石属于钙铁-铁铝-钙铝榴石系列(And80-83Alm9-11Gro5-7),含较多的钙铝榴石(Gro);而第二世代石榴石属于钙铁-铁铝榴石系列(And86-93Alm6-12),基本上不含或仅含极少量的钙铝榴石(Gro);由早期辉石→晚期辉石,辉石端员组分中钙铁辉石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而透辉石的含量则具显著增加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形成矽卡岩的热液流体主要来源于中三叠世岛弧型中-基性杂岩体;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的成岩成矿环境至少经历了从进变质矽卡岩阶段早期相对还原环境→进变质矽卡岩阶段晚期-退变质矽卡岩阶段相对氧化环境→后期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相对还原环境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形成机制 板仑磁铁矿集区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北喜马拉雅穹窿高Sr/Y二云母花岗岩中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被引量:24
13
作者 曾令森 陈晶 +1 位作者 高利娥 陈振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981-2993,共13页
北喜马拉雅穹窿最东部的雅拉香波穹窿发育两套高Sr/Y比值二云母花岗岩,分别形成于始新世(约43~44Ma)和中新世(约18~20Ma)。虽然在Sr-Nd同位素系统特征和形成时代上存在明显差异之外,但无论在矿物组成,还是在元素地球化学(高CaO,高Na/K... 北喜马拉雅穹窿最东部的雅拉香波穹窿发育两套高Sr/Y比值二云母花岗岩,分别形成于始新世(约43~44Ma)和中新世(约18~20Ma)。虽然在Sr-Nd同位素系统特征和形成时代上存在明显差异之外,但无论在矿物组成,还是在元素地球化学(高CaO,高Na/K和Sr/Y比值等)特征上,这两套花岗岩都存在高度相似性。为探讨在这两套花岗质岩浆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磷灰石的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应用LA-ICP-MS分析了磷灰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测试结果揭示(1)在这两套花岗岩中,微量元素在磷灰石与熔体之间的配分行为相似;(2)始新世二云母花岗岩中包含残留的磷灰石;(3)在同一件样品中,在磷灰石颗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均一性,反映了局部熔体地球化学特征;(4)在花岗质岩浆演化过程中,富钙长石组分的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不仅导致熔体的Ca和Sr含量降低,Na含量和Eu负异常幅度增大,同时导致熔体的LREE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Sr/Y花岗岩 磷灰石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北喜马拉雅穹窿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黑鹰山富铁矿床磷灰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聂凤军 江思宏 刘妍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5-442,共8页
笔者首次对内蒙古西部黑鹰山富铁矿床两类铁矿石磷灰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分析,致密块状铁矿石6件磷灰石样品∑REE含量变化范围为(14 776.86~21 313.18)×10-6,LREE/HREE比值为8.31~9.18,δEu为0.37~0.40.相比之下,脉状铁矿石2... 笔者首次对内蒙古西部黑鹰山富铁矿床两类铁矿石磷灰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分析,致密块状铁矿石6件磷灰石样品∑REE含量变化范围为(14 776.86~21 313.18)×10-6,LREE/HREE比值为8.31~9.18,δEu为0.37~0.40.相比之下,脉状铁矿石2件磷灰石样品∑REE含量变化范围为(18 143.05~20 665.82)×10-6,LREE/HREE比值为9.03~9.18,δEu为0.39.所有8件磷灰石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均为一组向右倾斜,并且具有明显铕负异常的曲线.黑鹰山铁矿床中磷灰石的最显著特点是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国内外同类铁矿床磷灰石,为我国宁芜铁矿床和瑞典基鲁纳铁矿床磷灰石的4~10倍.根据磷灰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结合其他岩(矿)相学特征和钐-钕同位素数据,可以推测,磷灰石的形成作用与海西早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富铁矿床很可能是富碱岩浆热液流体喷溢或上侵定位的产物,成矿(岩)物质主要来自以幔源物质为主的壳-幔混源岩浆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铁矿床 磷灰石 稀土元素 矿床成因 黑鹰山 内蒙古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西部 铁矿床 黑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三江甭哥金矿床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荣伟 薛传东 +1 位作者 薛力鹏 刘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07-1422,共16页
甭哥金矿床位于西南三江造山带北段的义敦弧南缘,属于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目前,对其成矿机理认识仍较为薄弱,制约了资源评价和找矿勘查进展。本文选取甭哥金矿床强矿化的正长斑岩和弱矿化的黑云辉石正长岩中的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 甭哥金矿床位于西南三江造山带北段的义敦弧南缘,属于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目前,对其成矿机理认识仍较为薄弱,制约了资源评价和找矿勘查进展。本文选取甭哥金矿床强矿化的正长斑岩和弱矿化的黑云辉石正长岩中的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剖析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记录的成岩成矿信息。结果表明,磷灰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及配分模式显示富碱岩浆主要来自于壳幔混合的源区,黑云辉石正长岩中磷灰石的(La/Sm)N、(La/Yb)N、(Sm/Yb)N值和Sr含量呈正相关,说明长石结晶对岩浆结晶分异有重要的影响;正长斑岩中磷灰石具有高Sr/Y、Ce/Pb值,而Th/U、(Sm/Yb)N值较低,指示强烈的流体活动参与了岩浆结晶过程;磷灰石挥发分(F、Cl)含量及比值特征指示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幔源区,成矿与富碱、高氯的成矿流体有关。磷灰石Mn氧逸度计估算结果显示,甭哥富碱侵入岩具有高氧逸度特性,但两种不同岩性岩石的氧逸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正长斑岩的logf_(O_2)值为-12~-10. 3,黑云辉石正长岩的logf_(O_2)值为-15. 5~-11. 1,磷灰石中SO_3含量及Ga含量也暗示正长斑岩的氧逸度高于黑云辉石正长岩的特征;结合磷灰石低Mn、Ga含量和高的Cl、SO_3含量,反映甭哥金矿床金的成矿是在高氧逸度条件下金氯络合物迁移、富集而沉淀的结果。因而,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对金矿床成矿过程示踪和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地球化学特征 挥发分 氧逸度 甭哥金矿床 西南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和磷灰石原位地球化学成分对普朗斑岩铜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乾 黄明亮 +3 位作者 胥磊落 毕献武 张兴春 王新松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1-689,共9页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云南中甸地区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普朗复式岩体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对普朗复式岩体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以及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和磷灰石原位主量元素...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云南中甸地区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普朗复式岩体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对普朗复式岩体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以及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和磷灰石原位主量元素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Ce/Ce*值、Ce4+/Ce3+比值和Ce/Nd比值指示,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与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相对氧化状态大致相当,且明显高于成矿的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磷灰石Cl、OH和SO3成分指示,普朗复式岩体3期斑岩具有相似的岩浆含水量,但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较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具有更高的岩浆挥发分Cl含量和硫逸度。岩浆的高氧逸度和硫逸度、富水和富挥发分Cl均是形成斑岩铜矿床的关键因素,普朗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与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均具有富水和高氧逸度特征,但第3期闪长玢岩较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具有明显更低的岩浆挥发分Cl含量和硫逸度,这很可能是导致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成矿,而第3期闪长玢岩不成矿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朗复式岩体 锆石 磷灰石 原位地球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铁矿中残余磷灰石的分离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家铮 张峰 +1 位作者 殷纯嘏 邵宏翔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磁铁矿中含有的残余磷灰石对磁铁矿的REE分布特征有较大影响,用5%的HCl可以将磷灰石从磁铁矿中完全分离。从而恢复磁铁矿REE的原有特征。
关键词 磁铁矿 磷灰石 分离 地球化学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类岩石成因的磷灰石微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宝全 孙金凤 杨进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53-3867,共15页
花岗岩类岩石是大陆地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伴生金属矿产,其成因研究可用来探索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并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花岗岩类岩石是由岩浆经过结晶分异、地壳混染和岩浆混合等复杂演化过程形成的,且其母岩浆通... 花岗岩类岩石是大陆地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伴生金属矿产,其成因研究可用来探索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并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花岗岩类岩石是由岩浆经过结晶分异、地壳混染和岩浆混合等复杂演化过程形成的,且其母岩浆通常来源于不同的岩浆源区。如何准确示踪岩浆源区性质和精细刻画岩浆演化、岩石成岩过程是花岗岩成因研究的关键。磷灰石作为花岗岩类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其结晶历史时间长——贯穿整个岩浆演化阶段,且富含F、Cl等挥发分和Sr、REE等微量元素,其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在示踪花岗岩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磷灰石的微区地球化学成分记录了寄主岩浆的成分及其变化过程,可从微观角度揭示花岗岩的成因。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作者近年来的相关工作,系统综述磷灰石微区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探讨如何在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磷灰石的结晶过程、微区成分环带和微区同位素组成示踪岩浆源区、岩浆演化和成岩过程,以期为探索花岗岩精细成岩过程提供有效示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微区地球化学 微区Sr-Nd同位素 花岗岩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岩中磷灰石、榍石和锆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玲棣 王扬传 《地球化学》 CAS 1988年第3期224-233,共10页
碱性岩的副矿物磷灰石和榍石是岩体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矿物。它们的稀土分布模式与母岩相同,向右陡倾斜,磷灰石的Eu负异常明显,榍石具Ce正异常,锆石呈大体对称“V”形模式,Eu负异常最大。与花岗岩中同一矿物对比,上述矿物都体现了幔... 碱性岩的副矿物磷灰石和榍石是岩体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矿物。它们的稀土分布模式与母岩相同,向右陡倾斜,磷灰石的Eu负异常明显,榍石具Ce正异常,锆石呈大体对称“V”形模式,Eu负异常最大。与花岗岩中同一矿物对比,上述矿物都体现了幔源碱性岩浆轻稀土富集,Eu亏损小的特点。磷灰石、榍石和锆石相应富集了母岩中的轻、中、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这种置换行为主要是矿物晶体化学性质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 磷灰石 榍石 稀土元素 载体矿物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晚中生代侵入岩磷灰石原位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制约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雨 唐大为 谢建成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6,共14页
安徽铜陵地区大规模铜、金矿床与晚中生代侵入岩密切相关.本文选取铜陵地区4个代表性成矿侵入岩体(金口岭花岗闪长岩、铜官山和冬瓜山石英二长闪长岩、朝山辉石二长闪长岩)进行了磷灰石原位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对成岩成矿的指示.铜陵侵... 安徽铜陵地区大规模铜、金矿床与晚中生代侵入岩密切相关.本文选取铜陵地区4个代表性成矿侵入岩体(金口岭花岗闪长岩、铜官山和冬瓜山石英二长闪长岩、朝山辉石二长闪长岩)进行了磷灰石原位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对成岩成矿的指示.铜陵侵入岩磷灰石有较高的Sr/Y值(平均值3. 19)和低Y含量,指示其为埃达克质岩. 4个岩体磷灰石F含量为2. 63%~4. 02%,属氟磷灰石.磷灰石样品有较高的REE含量(825×10-6~5 853×10-6)、中等的δEu值(0. 37~0. 88)、高log fO2值(-12. 3~-9. 86)、较高的Cl含量(多> 0. 2%)和Cl/F值,暗示铜陵侵入岩起源于高氧逸度的壳幔岩浆混合源区.研究结果表明,铜陵地区铜、金成矿作用可能与由板块而来的富Cl流体、氧化环境和壳幔混合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原位地球化学 成岩成矿 铜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