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大豆间作对红壤磷库的活化作用及其磷肥响应 被引量:6
1
作者 苏丽珍 赵红敏 +4 位作者 侯贤锋 陈源 肖靖秀 郑毅 汤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8-566,共9页
红壤固磷能力强,但合理间作可促进磷吸收,减少磷固定。本研究基于连续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别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I)和玉米单作(MM)2种种植模式,不施磷肥(P0)、施P_(2)O_(5)60 kg·hm^(-2)(P60)、施P_(2)O_(5)90 kg·hm^(-2)(P90... 红壤固磷能力强,但合理间作可促进磷吸收,减少磷固定。本研究基于连续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别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I)和玉米单作(MM)2种种植模式,不施磷肥(P0)、施P_(2)O_(5)60 kg·hm^(-2)(P60)、施P_(2)O_(5)90 kg·hm^(-2)(P90)及施P_(2)O_(5)120 kg·hm^(-2)(P120)4个施磷水平,采用改良的Hedley磷分级法,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根际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及其磷梯度响应;通过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了不同磷组分对土壤磷活化系数(PAC)的贡献。玉米大豆间作提高了红壤施磷处理的总磷含量和磷有效性。与玉米单作相比,P0水平下间作玉米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70.4%(P<0.01)。玉米大豆间作显著促进了红壤磷的活化和向活性磷库的转化。在P0和P90水平下,间作土壤PAC较单作分别显著提高87.4%(P<0.05)和34.6%(P<0.01)。间作使红壤活性磷库占总磷比例平均提高15.1%。其中无机活性磷组分中Resin-P在P120水平下含量较单作显著提高53.7%(P<0.05),有机活性磷库中碳酸氢钠浸提有机磷(NaHCO3-Po)含量在P0、P120水平下分别显著提高117.0%、25.6%(P<0.05)。间作使红壤稳定性磷库占总磷比例降低1.1%,差异不显著。在P90水平下,稳定性磷库中稀盐酸浸提无机磷(Conc.HCl-Pi)含量较单作显著降低40.2%(P<0.01)。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土壤无机磷是PAC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去除水溶性无机磷(Resin-Pi)的预测值时,土壤PAC的均方差增加14.7%。玉米大豆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土壤PAC,提高了玉米根际土壤活性磷库、中稳性磷库的比例,同时降低了稳定性磷库的比例,玉米大豆间作对磷库的活化在中低施磷水平下作用显著,在高施磷水平下活化作用不明显,而其中土壤无机磷组分对PAC影响较大。说明玉米大豆间作促进了红壤磷的活化和向活性磷库的转化,特别是在中低施磷条件下,而在高施磷(P120)条件下间作红壤磷的活化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水平 土壤Hedley分级 磷活化系数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丘陵区水田改旱地后土壤磷的有效性及淋失风险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昌富 张璐 +2 位作者 陈波浪 文石林 蔡泽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改旱地后土壤有效磷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红壤区磷素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3种母质(石灰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砂页岩)发育的水稻土及相邻的水田改旱地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全磷、有效磷... 【目的】研究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改旱地后土壤有效磷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红壤区磷素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3种母质(石灰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砂页岩)发育的水稻土及相邻的水田改旱地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和无机磷组分(Al-P、Fe-P、Ca-P和O-P)的变化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随机森林分析,探究水田改旱地后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水田改为旱地后,石灰岩、砂页岩发育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0.48和17.60 mg/kg (P<0.05),但水溶性磷含量均低于磷素环境阈值;土壤磷活化系数分别提高了2.67和2.22个百分点;Al-P含量分别增加了46.07和51.28mg/kg;石灰岩发育的土壤Fe-P含量增加了62.11 mg/kg。相关分析表明,水田改旱地后,Fe-P、Al-P与磷活化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CA和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Fe-P、Al-P是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湘南红壤丘陵区水田改为旱地后,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磷素有效性未发生显著变化,石灰岩和砂页岩发育的土壤磷素有效性由于铁磷和铝磷在全磷中比例的增加而显著提升。3种母质发育的水田改旱地后,其水溶性磷含量均低于环境磷阈值,引发磷淋失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成土母质 水田改旱地 磷活化系数 无机组分 淋失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干旱区灰漠土磷的平衡与活化特征
3
作者 王西和 刘骅 +3 位作者 冯固 杨金钰 王彦平 黄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5,共9页
【目的】研究灰漠土长期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的变化关系及对磷素盈亏的响应,为科学施磷及土壤质量定向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始于1989年的不同施肥措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磷盈亏状况... 【目的】研究灰漠土长期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的变化关系及对磷素盈亏的响应,为科学施磷及土壤质量定向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始于1989年的不同施肥措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磷盈亏状况及土壤有效磷(Olsen-P)对土壤盈亏的响应关系、磷素活化系数(PAC)等进行分析。【结果】NP、PK、NPK、NPKS处理土壤PAC随施肥年限呈抛物线变化,并在第16年时达到峰值,NPKM、1.5NPKM处理PAC随施肥年限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年增加速率分别为0.23%和0.42%。CK、NK当季土壤表观磷盈亏呈现亏缺状态,当季土壤磷平均亏缺量分别为8.9、15.5 kg/hm^(2);NP、PK、NPK、NPKS当季土壤磷盈余值的平均值分别为35.4、38.9、32.3和25.4 kg/hm^(2),NPKM、1.5NPKM处理当季土壤磷盈余值分别为49.6、127.8 kg/hm^(2),年际盈余量随种植年限逐渐下降,施磷处理土壤有效磷增量与累计盈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每盈余100 kg/hm^(2)磷,Olsen-P浓度可提高4.02 mg/kg。【结论】施肥方式和年限可显著影响灰漠土PAC和磷盈亏,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PAC和土壤磷盈余;仅施化肥磷或化肥配施秸秆,土壤PAC和磷盈亏均存在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灰漠土 有效 磷活化系数 盈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对旱地红壤磷组分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利军 蒋瑀霁 +2 位作者 王浩田 赵其国 孙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1-457,共7页
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旱地,建立了玉米单作系统等碳量投入有机物料的田间试验,利用不同的磷分级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构建了不同磷组分的含量与土壤全磷及有效磷之间的回归方程,明确了不同磷组... 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旱地,建立了玉米单作系统等碳量投入有机物料的田间试验,利用不同的磷分级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构建了不同磷组分的含量与土壤全磷及有效磷之间的回归方程,明确了不同磷组分对土壤磷活化系数(PAC)及磷肥(表观和经济)利用率的影响。连续7a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可以增加土壤PAC和磷肥利用率,并以秸秆猪粪9︰1配施(NPKS/M)处理效果最佳,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NPK);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磷含量,且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其对土壤PAC及磷肥(表观和经济)利用率影响显著。施用有机物料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交换性K^+以及交换性Al^(3+)含量影响土壤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有机物料 土壤分级 磷活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高效溶磷菌的溶磷能力及其对玉米生长和红壤磷素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宁 王珊珊 +7 位作者 马丽丽 刘耀辉 修玉冰 李新华 项国栋 胡冬南 郭晓敏 张文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5-283,共9页
【目的】磷在土壤中易于固定,且向有效态的转化能力弱。研究两株高效溶磷菌活化土壤中的磷素的能力,为提高红壤供磷能力提供指导。【方法】以溶磷菌株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XQP35(P35)、拉乌尔菌(Raoultella)SQP80(P80)为研究对象... 【目的】磷在土壤中易于固定,且向有效态的转化能力弱。研究两株高效溶磷菌活化土壤中的磷素的能力,为提高红壤供磷能力提供指导。【方法】以溶磷菌株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XQP35(P35)、拉乌尔菌(Raoultella)SQP80(P80)为研究对象,以磷酸铝、磷酸铁、植酸钙和卵磷脂替代液体NBRIP培养基中的磷酸钙作为磷源处理,测定两个菌株对不同磷源的溶解能力。将液体NBRIP培养基的pH分别调至4、5、6、7和8,再接种菌株并培养24、48、72、96、120、144 h,测定液体培养基中的溶磷量。以玉米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设定不接种菌剂(CK)和接种P35、P80、商品化菌剂(EM)4个处理。在玉米生长20、40、60、80、100天后,取样分析玉米生长、土壤有效磷含量,并分析了第100天时的土壤中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结果】1)菌株P35、P80对难溶性磷酸钙和植酸钙均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磷酸铁、磷酸铝和卵磷脂磷的溶解能力较弱。P35在培养24 h内及P80在培养48 h内,其溶磷量在不同培养基pH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pH处理间的溶磷量逐渐接近,且溶磷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增加。2)土壤接种菌株P35、P80对玉米表现出良好的促生效果,提高了玉米植株地径、株高、吸磷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量分别较CK增加32%、36%(P<0.05)。3)在土壤接种菌株20~100天内,P35和P80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始终高于CK和EM处理,有时差异可达显著水平(P<0.05);而EM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始终与CK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接种菌株100天后,3个菌株处理的土壤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活性与CK均无显著差异,但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影响不同。P80处理显著提高H2O-Pi含量,P35显著提高了NaOH-Pi、NaHCO3-Pi含量,且P80的磷活化系数也显著高于CK。【结论】溶磷菌株P35、P80对环境pH的适应能力较强,对磷酸钙和植酸钙有较强的溶解能力。P35活化磷的速度快,可能在土壤中引起磷的再固定,最终表现为提高了土壤无机磷中的NaOH-Pi和NaHCO3-Pi。菌株P80对磷的活化速度较P35慢,但其活化的磷主要表现为H2O-Pi含量的提高,更有利于玉米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 pH适应范围 磷活化系数 素形态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黑土剖面磷形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谷思玉 张一鹤 +3 位作者 陆欣春 韩晓增 邹文秀 郝翔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9-156,共8页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磷形态分布,从而决定土壤潜在供磷能力。本文对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裸地、自然草地、苜蓿地、农田)的黑土土壤剖面磷素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持续12 a对黑土剖面磷形态分布影响较大,黑土中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磷形态分布,从而决定土壤潜在供磷能力。本文对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裸地、自然草地、苜蓿地、农田)的黑土土壤剖面磷素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持续12 a对黑土剖面磷形态分布影响较大,黑土中有机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无机磷、有效磷含量及磷素活化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在同一土层磷素活化系数表现为自然草地>裸地>苜蓿地>农田。农田不施肥处理经过12 a玉米种植后,土壤中全磷、有效磷含量均低于其他利用方式,玉米植株主要吸收土壤中无机磷,与裸地相比,农田土壤Ca 2 -P、Ca 8 -P、Al-P、Fe-P、O-P、Ca 10 -P含量依次降低了29.4%~75.3%、45.7%~59.5%、72.1%~83.3%、 13.3%~36.1%、7.0%~33.2%、19.3%~41.6%。自然草地和苜蓿地比裸地无机磷含量分别降低11.5%~ 28.5%、2.2%~31.0%;与裸地相比,农田、自然草地和苜蓿地有机磷所占比例分别增加7.0~16.4、1.5~9.0、0.8~13.9个百分点。总之,不施肥农田作物吸收消耗了土壤中无机磷,使有机磷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自然草地和苜蓿地可使土壤中无机磷向有机磷转化,使有机磷比例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利用方式 含量 磷活化系数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华北盐渍化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郑慧 薛江博 +4 位作者 郝杰 刁华杰 陈晓鹏 王常慧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2-720,共9页
为了解氮添加对盐渍化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省右玉县盐渍化草地为研究对象,2017年开始添加不同水平氮素(0,1,2,4,8,16,24和32 g N·m^(-2)·a^(-1))后于2018-2020年每年8月份测定土壤全磷(Total phosphorus,TP)、... 为了解氮添加对盐渍化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省右玉县盐渍化草地为研究对象,2017年开始添加不同水平氮素(0,1,2,4,8,16,24和32 g N·m^(-2)·a^(-1))后于2018-2020年每年8月份测定土壤全磷(Total phosphorus,TP)、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MBP)含量,同时分析土壤磷组分与磷活化系数(Phosphorus activation coefficient,PAC)、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含量、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SM)、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ST)以及CO_(3)^(2-),HCO_(3)^(-)和Cl^(-)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磷组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高氮添加(>16 g N·m^(-2)·a^(-1))显著降低土壤pH值,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阴离子含量无显著影响;土壤磷转化主要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中阴离子含量的调控。综上,盐渍化草地土壤微生物较高的稳定性导致磷组分在氮添加处理下未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盐渍化草地 土壤组分 磷活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和烟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庚福 黄振瑞 +6 位作者 陈迪文 潘晓英 李集勤 马柱文 敖俊华 周文灵 袁清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磷肥对烟草生长和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以烟草品种云烟87和牛肝土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设置6个处理:过磷酸钙(T1)、钙镁磷肥(T2)、聚磷酸铵(T3)、磷酸一铵(T4)、磷酸二铵(T5)以及不施磷(CK),调查分析了烟草农艺...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磷肥对烟草生长和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以烟草品种云烟87和牛肝土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设置6个处理:过磷酸钙(T1)、钙镁磷肥(T2)、聚磷酸铵(T3)、磷酸一铵(T4)、磷酸二铵(T5)以及不施磷(CK),调查分析了烟草农艺性状、土壤的Hedley分级磷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不施磷相比,所有施磷土壤的Resin-P、NaHCO_(3)-Pi、NaOH-Pi、HCl-Pi和Residue-P均显著增加,而有机态磷NaOH-Po和NaHCO_(3)-Po显著减少。其中,施用钙镁磷肥和磷酸二铵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钙镁磷肥处理的磷活化系数最大。各处理烟草叶片总鲜质量大小表现为:T5>T2>T3>T1>T4>CK,所有施磷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各农艺性状和生物量与Resin-P、NaHCO_(3)-Pi、全磷、有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多数农艺性状和生物量与NaHCO_(3)-Po和NaOH-Po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钙镁磷肥和磷酸二铵处理的磷活化能力较强,并且有利于烟草生长和提高烟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Hedley分级 形态 磷活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旱地红壤剖面磷素的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胡云峰 王擎运 +5 位作者 屠人凤 李霞 刘明学 李庆阳 樊剑波 赵怀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施磷肥显著增加红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提升土壤磷活化系数(PAC);相关分析表明,中等活性有机磷(MAOP)和无机磷中的磷酸铝盐(Al-P)、磷酸铁盐(Fe-P)与有效磷呈显著相关(P<0.05)。对照处理土壤中无机磷以闭蓄态(O-P)为主(64.54%),但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外源性磷更易以Al-P和Fe-P形式积累,其中NPK+PM处理最为明显(Al-P,CK:6.27%、NPK+PM:27.58%;Fe-P,CK:17.28%、NPK+PM:37.35%)。NPK+PS、NPK+FR处理对土壤中磷素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耕层,但NPK+PM处理对20 cm以下土层磷含量仍有较大影响,在底层(60~100 cm)土壤中依然有少量有效磷积累。研究结果表明,磷肥及其与有机肥的配施明显促进了土壤磷素的积累与活化,以猪粪为原料的腐熟粪肥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红壤 长期施肥 剖面 素形态 素累积 土壤肥力 土壤磷活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