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比率对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胡章喜 徐宁 +1 位作者 李爱芬 段舜山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87,共6页
采用实验室内一次性培养的方法,在贫磷和富磷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不同氮磷比率对3种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球形棕囊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藻的最适氮磷比率分别为30∶1、30∶1和10∶1。当N∶P比率介于0—100∶1之间... 采用实验室内一次性培养的方法,在贫磷和富磷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不同氮磷比率对3种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球形棕囊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藻的最适氮磷比率分别为30∶1、30∶1和10∶1。当N∶P比率介于0—100∶1之间时,3种赤潮藻的生长速率与营养盐浓度的关联度大于氮磷比率。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对营养盐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在贫磷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富磷条件;尖刺拟菱形藻对营养盐的需求量明显较低,在贫磷条件下可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比率 东海原甲藻 球形棕囊藻 尖刺拟菱形藻 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群落在氮、磷比率与硅酸盐含量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梁伟峰 李卓佳 +2 位作者 陈素文 文国樑 曹煜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3-777,共5页
通过Smith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在氮、磷比率和硅酸盐含量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在氮、磷比率资源上各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大小依次为微绿... 通过Smith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在氮、磷比率和硅酸盐含量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在氮、磷比率资源上各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大小依次为微绿球藻>啮蚀隐藻=蛋白核小球藻>新月菱形藻,各微藻在N∶P=24时生长最好,但新月菱形藻在高氮、磷比率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在硅酸盐含量资源上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大小依次为微绿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对硅酸盐含量的较理想适宜范围除了微绿球藻在28~59μmol·L-1外,各微藻均在28~54μmol·L-1。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与其他种的生态位重叠却大。在氮、磷比率和硅酸盐含量上,蛋白核小球藻分别与微绿球藻和啮蚀隐藻有最大的重叠值,说明蛋白核小球藻在氮、磷比率的需求上和对硅酸盐含量耐受上,分别经受着与微绿球藻和啮蚀隐藻的剧烈竞争。当养殖水体N∶P值高时,微藻定向培育应当选择啮蚀隐藻和新月菱形藻组合或者蛋白核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组合;当养殖水体N∶P值较低时可引入微绿球藻、啮蚀隐藻。在硅酸盐含量资源上,对于新月菱形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硅酸盐含量为28μmol·L-1或54μmol·L-1均可,但为了其他微藻的共生长,硅酸盐含量应为28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蚀隐藻 新月菱形藻 微绿球藻 蛋白核小球藻 生态位 磷比率 硅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r:YSGG激光照射后牙周病牙根面的形态学研究和钙磷比率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孙淑萍 潘亚萍 +1 位作者 张冬梅 邹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观察Er,Cr:YSGG激光照射后牙周病牙根面的形态学变化及主要元素钙、磷的改变。方法收集中、老年人离体牙周病牙18颗、健康阻生第三磨牙6颗。对18颗牙周病患牙根面进行平整后,随机选取12颗作激光照射研究;其余6颗作酸处理研究;6颗第... 目的观察Er,Cr:YSGG激光照射后牙周病牙根面的形态学变化及主要元素钙、磷的改变。方法收集中、老年人离体牙周病牙18颗、健康阻生第三磨牙6颗。对18颗牙周病患牙根面进行平整后,随机选取12颗作激光照射研究;其余6颗作酸处理研究;6颗第三磨牙作健康对照。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根面处理方式导致的根面形态变化,用色谱分析仪分析各组根面钙磷比率(Ca/P),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激光照射组可有效去除玷污层,得到粗糙度较均匀、洁净的根面。酸处理组去除根面玷污层能力较强,但电镜观察两组根面形态有差异。两组均未发现熔融、炭化、裂纹及牙本质暴露。色谱分析仪分析结果显示激光照射组与酸处理组根面钙磷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r,Cr:YSGG激光照射根面平整后的牙周病牙根面可有效去除玷污层及表层病变牙骨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 Cr:YSGG激光 牙周病 根面 玷污层 磷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潘集采煤沉陷区地表水中氮、磷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谷得明 严家平 +3 位作者 范廷玉 沈昊男 陈永春 陆春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5-1500,共6页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采煤沉陷区地表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同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率分析了两类水体中氮、磷组...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采煤沉陷区地表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同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率分析了两类水体中氮、磷组成.结果表明,NH3-N(氨氮)年内时间差异性较小,整体呈KB(开放型地表水)>FB(封闭型地表水),最大值分别为0.621 mg·L-1(6月)和0.813 mg·L-1(6月);NO-2-N(亚硝酸氮)时空差异性均较小,NO-3-N(硝酸盐氮)和TN(总氮)年内时间差异性较大,空间差异性较小,整体上均呈FB>KB.KB与FB内NO-2-N最大值分别为0.0485 mg·L-1(6月)和0.0532 mg·L-1(6月),NO-3-N(硝酸盐氮)最大值分别为0.635 mg·L-1(11月)和0.623 mg·L-1(4月),TN最大值分别为2.295 mg·L-1(11月)和2.261 mg·L-1(1月).PO3-4和DTP(溶解性总磷)含量基本呈KB>FB,两形态磷在KB内的最大值分别为0.174 mg·L-1(11月)和0.055 mg·L-1(11月),FB内最大值分别为0.0298 mg·L-1(6月)和0.0391 mg·L-1(5月);TP(总磷)基本呈KB<FB,最大值分别为0.1141 mg·L-1(8月)和0.197 mg·L-1(5月).氮、磷主要污染源为降雨地表径流、底泥内源释放及人为活动等;同类沉陷区地表水内各形态氮、磷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两类水体内氮、磷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性,开放型采煤沉陷区地表水更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和封闭型采煤沉陷区 时空分布 相关性 氮、磷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