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和水分对不同肥料条件下黑土磷形态转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佳佳 李兆君 +2 位作者 梁永超 张林静 李万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95-1302,共8页
采用室内微宇宙试验法,研究了温度(25℃和10℃)、土壤湿度(湿度分别为最大持水量的50%和25%,即50%WHC和25%WHC)对不同肥料条件下黑土磷素形态转化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磷... 采用室内微宇宙试验法,研究了温度(25℃和10℃)、土壤湿度(湿度分别为最大持水量的50%和25%,即50%WHC和25%WHC)对不同肥料条件下黑土磷素形态转化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磷形态转化以及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土壤温度(25℃)和土壤湿度(50%WHC)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Ca2-P、Ca8-P的含量,而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降低;在土壤中添加氮、磷、钾肥料后,这种作用变得尤为明显。高的土壤温度(25℃)和合适的土壤湿度(25%WHC)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可以通过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来提高土壤磷酸酶,活化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土壤磷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水分 黑土 磷形态转化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棉麦轮作下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尹金来 周春霖 +2 位作者 洪立洲 王凯 丁金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7,共4页
1984年和1993年对棉花-大麦轮作下的土壤进行无机磷分级测定以及土壤磷减少量与作物产量、吸磷量的通径分析,研究了施用磷肥、有机肥等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大大提高了土壤中Ca... 1984年和1993年对棉花-大麦轮作下的土壤进行无机磷分级测定以及土壤磷减少量与作物产量、吸磷量的通径分析,研究了施用磷肥、有机肥等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大大提高了土壤中Ca2-P、Ca8-P、Al-P和Fe-P含量,有机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土壤无机磷的积累,对增加O-P也有一定作用。在土壤无机磷长期处于耗竭状态下,其各组分对作物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磷形态转化 有效性 石灰性土壤 长期棉麦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陆文龙 曹一平 张福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4-89,共6页
采用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石灰性土壤经柠檬酸和草酸浸提后,其Ca2P、Ca8P和OP的含量增加;而Ca10... 采用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石灰性土壤经柠檬酸和草酸浸提后,其Ca2P、Ca8P和OP的含量增加;而Ca10P、FeP和A1P的含量下降。柠檬酸和酒石酸对红壤无机磷的形态也产生明显影响,表现为A1P含量增加,FeP和CaP含量下降,OP变化不大。有机酸通过影响土壤中无机磷组分,促进难溶性磷酸盐溶解,从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还表明,施磷能明显提高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土壤 无机磷形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富磷镉土壤中磷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沙沙 刘扬 +4 位作者 曹坤坤 黄洋 李成成 郭晓 胡学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2,共7页
为探究生物质炭作用下磷镉富集土壤中磷和镉的形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水稻秸秆生物质炭为供试材料,磷镉富集土壤(有效磷17.25 mg/kg,总镉3.38 mg/kg)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BC处理促进了土壤中磷的活化和镉的钝化,... 为探究生物质炭作用下磷镉富集土壤中磷和镉的形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水稻秸秆生物质炭为供试材料,磷镉富集土壤(有效磷17.25 mg/kg,总镉3.38 mg/kg)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BC处理促进了土壤中磷的活化和镉的钝化,有效磷含量提高25.45%~77.50%(p<0.01),有效镉含量降低13.95%~32.79%(p<0.01),酸洗处理减弱了生物质炭的上述作用。(2)与CK处理相比,BC处理土壤的交换性钙、镁分别增加了13.07%~23.62%、4.82%~11.63%(p<0.05),无定形铁、铝分别减少了5.90%~29.83%、13.98%~24.38%(p<0.05)。SBC处理的交换性钙镁以及无定形铁铝的变化与BC处理相似,但变化幅度降低。以上数据说明生物质炭输入磷镉富集土壤中可以达到磷活化和镉钝化的双重效果,这两个过程的实现与土壤中交换性钙镁和无定形铁铝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镉富集土壤 磷形态转化 形态转化 交换性钙镁 无定形铁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对生物炭中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涵 来张汇 +1 位作者 吴代赦 吴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15-1922,共8页
为了解解磷真菌对生物炭中磷的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以污泥和水稻秸秆为原料,分别在400℃和700℃下制备得到两种生物炭,然后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有解磷能力的黑曲霉,并以生物炭为唯一磷源进行培养,研究黑曲霉存在下生物炭中磷的释放... 为了解解磷真菌对生物炭中磷的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以污泥和水稻秸秆为原料,分别在400℃和700℃下制备得到两种生物炭,然后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有解磷能力的黑曲霉,并以生物炭为唯一磷源进行培养,研究黑曲霉存在下生物炭中磷的释放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黑曲霉的存在使污泥生物炭中磷的释放量从0.73 mg·g^(-1)提高到78.55 mg·g^(-1),使秸秆生物炭中磷的释放量提高了50%以上。热解温度对污泥生物炭中磷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700℃下制备的污泥生物炭释放的磷比400℃下高出46%,但对秸秆生物炭的影响不显著。生物炭直接释放出的磷主要为焦磷酸盐,在黑曲霉的作用下,磷的主要形态由焦磷酸盐转为正磷酸盐。研究表明,黑曲霉能促进生物炭中磷的释放与形态转化,有利于增大生物炭中有效态磷的含量,进而提高生物炭在土壤领域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黑曲霉 生物炭 的释放 形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积累与形态分异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黄庆海 李茶苟 +3 位作者 赖涛 吴建华 魏绪英 赵美珍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4期290-293,共4页
通过红壤性水稻土19 a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磷处理的土壤磷素处于耗竭状态,耕层土壤全磷含量持续下降,但耕层以下土层的全磷尚未耗损;连年施磷的土壤耕层全磷含量提高,提高的幅度呈现明显量级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土... 通过红壤性水稻土19 a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磷处理的土壤磷素处于耗竭状态,耕层土壤全磷含量持续下降,但耕层以下土层的全磷尚未耗损;连年施磷的土壤耕层全磷含量提高,提高的幅度呈现明显量级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中各组分无机磷含量以Fe-P和O-P为主体,各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44.63%和31.27%;其次是Al-P和Ca10-P,分别占11.87%和8.01%,Ca2-P占3.52%;Ca8-P只有当土壤无机磷达到一定丰度和供磷强度时才存在,对水稻磷素营养的贡献无实际意义。各组分无机磷对水稻的有效性以Ca2-P>Al-P>Fe-P>O-P>Ca10-P;而对水稻磷素营养的贡献则以Fe-P>O-P>Al-P>Ca2-P>Ca10-P;长期耗磷或施磷、土壤各组分无机磷减少或增加量的排列顺序与土壤中各组分无机磷相对含量的顺序一致,从而保持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组分相对含量的稳定。化学磷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降低积累态磷转化为O-P和Ca10-P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长期施肥 素积累 磷形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基肥类型和用量对滩涂盐碱土磷有效性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李明艳 夏晓雪 +4 位作者 陈庆禧 葛之葳 孙海军 余畅 刘新 《农业工程学报》 2025年第16期135-144,共10页
沿海滩涂盐碱土磷有效性低,已成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一大制约因素。为寻找适宜的沿海滩涂盐碱土改良措施以提升磷有效性,该研究探讨了炭基肥类型和用量对沿海滩涂盐碱土中磷素形态分布及转化特征的影响。2022—2023年在江苏盐城大丰开... 沿海滩涂盐碱土磷有效性低,已成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一大制约因素。为寻找适宜的沿海滩涂盐碱土改良措施以提升磷有效性,该研究探讨了炭基肥类型和用量对沿海滩涂盐碱土中磷素形态分布及转化特征的影响。2022—2023年在江苏盐城大丰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施加秸秆炭鸡粪有机肥(T1)、施加稻壳炭鸡粪有机肥(T2)、施加煤质炭鸡粪有机肥(T3),每种炭基肥处理设置5种肥土堆积体积比(4%、6%、8%、12%、16%),采用Tiessen改进后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测定土壤中9种磷形态,分析其对沿海滩涂盐碱土壤中磷素有效性及各磷组分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1、T2、T3的不同肥土比处理均降低了沿海滩涂盐碱土壤的pH、EC值。3种炭基肥处理均在12%肥土比处理时对黑麦草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优,其中T3处理株高增幅达37.2%,鲜质量和干质量增幅达56.5%、96.0%。2)施加炭基肥后田间试验前后土壤总磷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土壤中有效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升(P<0.05),T3处理12%肥土比处理时有效磷、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升345.1%、106.9%。3)与CK相比,施加3种炭基肥能够促使中活性磷组分(NaOH-Pi、NaOH-Po)和稳定态磷组分(D.HCl-Pi、C.HCl-Pi、C.HCl-Po、Residual-P)向活性磷组分(Resin-Pi、NaHCO_(3)-Pi、NaHCO_(3)-Po)转化,T1、T2、T3处理土壤活性磷组分占比分别提升123.1%~253.3%、126.2%~483.8%、125.0%~428.6%,各炭基肥处理中12%肥土比处理效果较好。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盐碱度和ALP活性是影响土壤磷形态转化的关键因子。综上,煤质炭鸡粪有机肥(T3)在提升沿海滩涂盐碱土壤磷素有效性方面表现最佳,12%肥土比为适宜施用比例。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沿海滩涂盐碱土壤磷素有效性以及改善盐碱土壤磷素形态分布和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肥 有效 碱性酸酶 磷形态转化 沿海盐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