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对磷平衡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17
1
作者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研究了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底泥磷平衡浓度(EPC0)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底泥中不同形态磷与EPC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可以促进上覆水中溶解性磷酸盐(SRP)向底泥迁移.与原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预处理后,EPC0明显下降.EPC0在10d左...
研究了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底泥磷平衡浓度(EPC0)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底泥中不同形态磷与EPC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可以促进上覆水中溶解性磷酸盐(SRP)向底泥迁移.与原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预处理后,EPC0明显下降.EPC0在10d左右达到平衡状态(0.032mg/L),显著低于原底泥(0.059mg/L)与对照实验底泥(0.062mg/L).预处理后的EPC0与总磷(TP)、生物有效磷(BAP)、铁结合态磷(BD-P)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推测,与原底泥和对照实验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形成的形态磷的性质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平衡浓度
磷
形态
吸附
相关分析
底泥再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底泥加入铁盐对水体磷的吸收和固定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大鹏
黄勇
李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7-802,共6页
对加入FeCl3的底泥在扰动条件下对外源磷的吸收效果进行研究,并通过内源磷数量分布分析了固定效果.磷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对FeCl3质量百分比占2%的底泥而言,磷吸附最大值、磷平衡浓度、磷饱和度分别为未加入FeCl3的原底泥的273%、85.7%...
对加入FeCl3的底泥在扰动条件下对外源磷的吸收效果进行研究,并通过内源磷数量分布分析了固定效果.磷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对FeCl3质量百分比占2%的底泥而言,磷吸附最大值、磷平衡浓度、磷饱和度分别为未加入FeCl3的原底泥的273%、85.7%、60.7%.磷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加入FeCl3的底泥对上覆水中磷的吸收能力增加.FeCl3质量百分比占1%和2%的底泥对外源磷的吸收量分别为未加入FeCl3的原底泥的150%和210%,而达到饱和时间也分别从17 d延长至26 d和35 d.内源磷的主要分布为Fe/Al-P(57.1%—63.4%)、HCl-P(19.9%—28.4%)、NH4Cl-P(12.9%—15.2%).由于FeCl3的加入抑制了Fe/Al-P向HCl-P的转化,加入的外源磷主要形成了藻类可利用磷(A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吸附
磷
形态
磷平衡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锦江河沉积物磷形态与吸附行为及磷释放风险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慧
周易勇
余能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5,共9页
研究沉积物磷的吸附参数、形态及其含量,揭示锦江河及其支流沉积物磷吸附行为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阐明锦江河及其支流富营养化风险。2016年1月,在锦江河及其支流9个样点用彼得森采泥器采集表层沉积物,测定磷吸附平衡浓度(EPC_0),计...
研究沉积物磷的吸附参数、形态及其含量,揭示锦江河及其支流沉积物磷吸附行为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阐明锦江河及其支流富营养化风险。2016年1月,在锦江河及其支流9个样点用彼得森采泥器采集表层沉积物,测定磷吸附平衡浓度(EPC_0),计算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以及其衍生出的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结果表明,锦江河沉积物4种形态磷含量顺序为CaCO_3~P>Fe(OOH)~P>ASOP>P_(alk),CaCO_3~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钙结合态磷(CaCO_3~P)和磷最大吸附量(Q_(max))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PSI为11.24~31.37(mg P/100 g)/(μmol/L),平均值为21.28(mg P/100 g)/(μmol/L),且PSI与Q_(max)显著正相关;DPS值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均与PSI值的分布相似;EPC_0在各支流分别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下游的沉积物磷释放潜能相对上游较小;EPC_0的垂直分布表明,对大多数河段来说,疏浚并不能减小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所有采样点的ERI在水平方向上均超过了25%,各采样点沉积物磷潜在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均为高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
吸附指数
磷平衡浓度
富营养化风险
锦江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固磷试剂强化湿地基质吸附磷的研究
4
作者
吴悦
李强
+2 位作者
王欣泽
孔海南
林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2-776,共5页
湿地中基质的吸附与转化是磷去除的主要途径,强化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能力是提高磷去除率的关键所在。研究以云南罗时江河口湿地的基质为实验对象,考察了三种固磷试剂(FeCl3、AlCl3、CaCl2)对基质磷吸附性能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FeCl3和...
湿地中基质的吸附与转化是磷去除的主要途径,强化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能力是提高磷去除率的关键所在。研究以云南罗时江河口湿地的基质为实验对象,考察了三种固磷试剂(FeCl3、AlCl3、CaCl2)对基质磷吸附性能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FeCl3和AlCl3的施用比CaCl2更明显有效地增加了基质磷的吸附能、最大吸附容量、最大缓冲容量,同时更大幅度地降低了基质磷平衡浓度(EPC0),从而赋予基质更强的从水相中吸附磷的能力。在同处最低使用剂量时,投加FeCl3降低EPC0值的幅度大于AlCl3,而AlCl3对其他吸附参数的提升高于FeC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基质
磷
吸附
固
磷
试剂
磷平衡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释放风险评估——以沱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
9
5
作者
唐金勇
尹月鹏
+2 位作者
曹熙
张瑜
张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264-4273,共10页
为阐明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释放风险,提供更准确合适的风险评估指标,分析了沱江干流及其支流12个样点表层沉积物的磷赋存形态,测定了水溶性磷(WSP)及磷平衡浓度(EPC0),计算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
为阐明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释放风险,提供更准确合适的风险评估指标,分析了沱江干流及其支流12个样点表层沉积物的磷赋存形态,测定了水溶性磷(WSP)及磷平衡浓度(EPC0),计算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及其衍生的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结果表明,沉积物5种形态磷含量顺序为:铁/铝结合磷(CDB-P,60.63%)>钙磷(Ca-P,30.84%)>有机磷(OP,3.92%)>亚铁磷(Fe(Ⅱ)-P,3.48%)>松散态磷(Loosely-P,1.13%).CDB-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0.468~2.287mg/g),由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这主要与上游工业污染有关.DPS、EPC0和PSI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的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44.28%~80.39%、0.012~0.084mg/L和0.153~1.526L/g;上游大部分采样点ERI均超过了25%;各指标综合表明:上游存在较高的磷释放风险.回归分析与相关性表明,EPC0与上覆水磷、CDB-P、OP、有机质(OM)以及粒径均呈极显著相关性,且相关性远高于其他指标(ERI,DPS,PSI,WSP).因此,EPC0是评估沱江流域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潜力更准确高效的指标,Fe/Al含量、粒径的增加以及有机质的减少会增加磷释放风险,因此应控制工业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
形态
空间分布
磷平衡浓度
磷
释放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菱湖沉积物磷形态垂直分布及释放风险评估
6
作者
李慧
蔡莹莹
+2 位作者
张顺喜
全凤娇
李建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60,共8页
为揭示富营养化湖泊不同深度沉积物各形态磷释放潜能及磷释放风险,该文以武汉市青菱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微生物胞外酶、磷形态、磷吸附行为以及磷吸附指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OOH)~P)和钙结合态...
为揭示富营养化湖泊不同深度沉积物各形态磷释放潜能及磷释放风险,该文以武汉市青菱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微生物胞外酶、磷形态、磷吸附行为以及磷吸附指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OOH)~P)和钙结合态磷(CaCO_(3)~P)是青菱湖沉积物主要的磷形态。青菱湖沉积物Fe(OOH)~P、CaCO_(3)~P和热碱可提取有机磷均具有磷释放潜能,且微生物及其胞外酶在其释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表层沉积物磷释放风险较大,而深层沉积物(10~15 cm及更深层)对磷缓冲能力更强,磷释放风险更小。青菱湖南部湖区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指数(ERI)分别为20.66%和26.57%,而北部湖区采样点表层沉积物ERI分别为35.61%、111.22%、325.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菱湖
沉积物
磷
吸附指数
磷平衡浓度
磷
释放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洞庭湖弱透水层沉积物磷形态及吸附特性
被引量:
3
7
作者
姜倩倩
马腾
+1 位作者
武显仓
刘文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5,共9页
湖底弱透水层是湖水-地下水交互的重要场所,其对磷的吸附和释放深刻影响着沉积物与湖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磷交换。近年来,洞庭湖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呈上升趋势,湖水呈现出轻度富营养化现象,因此以东洞庭湖为研究区,分别采集坝内(J1)、...
湖底弱透水层是湖水-地下水交互的重要场所,其对磷的吸附和释放深刻影响着沉积物与湖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磷交换。近年来,洞庭湖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呈上升趋势,湖水呈现出轻度富营养化现象,因此以东洞庭湖为研究区,分别采集坝内(J1)、外(J2)钻孔弱透水层沉积物样品,通过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进行分析,并以J2钻孔沉积物为例,通过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试验探究弱透水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J1、J2钻孔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分别为584.59~879 mg/kg、642.94~1482.76 mg/kg,并均以钙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为主,其含量占总磷含量的百分比均为70%左右;J2钻孔沉积物中平衡吸附磷浓度(EPC0)的范围在0.056~0.252 mg/L之间,通过对弱透水层沉积物中EPC0值与湖水、地下水中溶解性反应磷(SRP)浓度的比较,可以初步判断当地下水补给湖水时,弱透水层沉积物表现为“汇”,而当湖水下渗时,弱透水层沉积物作为“源”,从而对湖水和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透水层沉积物
磷
形态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平衡
吸附
磷
浓度
东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对磷平衡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17
1
作者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6-480,共5页
基金
国家“863”项目(2003AA601070)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ZD061202)
文摘
研究了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底泥磷平衡浓度(EPC0)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底泥中不同形态磷与EPC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可以促进上覆水中溶解性磷酸盐(SRP)向底泥迁移.与原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预处理后,EPC0明显下降.EPC0在10d左右达到平衡状态(0.032mg/L),显著低于原底泥(0.059mg/L)与对照实验底泥(0.062mg/L).预处理后的EPC0与总磷(TP)、生物有效磷(BAP)、铁结合态磷(BD-P)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推测,与原底泥和对照实验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形成的形态磷的性质显著改变.
关键词
磷平衡浓度
磷
形态
吸附
相关分析
底泥再悬浮
Keywords
equilibrium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phosphorus forms
adsorp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ediments re-suspension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底泥加入铁盐对水体磷的吸收和固定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大鹏
黄勇
李祥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7-80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84
50938005
+1 种基金
51278523
50908154)资助
文摘
对加入FeCl3的底泥在扰动条件下对外源磷的吸收效果进行研究,并通过内源磷数量分布分析了固定效果.磷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对FeCl3质量百分比占2%的底泥而言,磷吸附最大值、磷平衡浓度、磷饱和度分别为未加入FeCl3的原底泥的273%、85.7%、60.7%.磷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加入FeCl3的底泥对上覆水中磷的吸收能力增加.FeCl3质量百分比占1%和2%的底泥对外源磷的吸收量分别为未加入FeCl3的原底泥的150%和210%,而达到饱和时间也分别从17 d延长至26 d和35 d.内源磷的主要分布为Fe/Al-P(57.1%—63.4%)、HCl-P(19.9%—28.4%)、NH4Cl-P(12.9%—15.2%).由于FeCl3的加入抑制了Fe/Al-P向HCl-P的转化,加入的外源磷主要形成了藻类可利用磷(AAP).
关键词
底泥
吸附
磷
形态
磷平衡浓度
Keywords
sediment, adsorption, phosphorus fraction, zero 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锦江河沉积物磷形态与吸附行为及磷释放风险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慧
周易勇
余能智
机构
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铜仁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办公室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5,共9页
基金
铜仁市科技局基础科学研究专项项目<锦江河道底泥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30748)
+1 种基金
<梵净山特色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子课题项目(15157)
铜仁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科研项目(trcmb16-5)
文摘
研究沉积物磷的吸附参数、形态及其含量,揭示锦江河及其支流沉积物磷吸附行为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阐明锦江河及其支流富营养化风险。2016年1月,在锦江河及其支流9个样点用彼得森采泥器采集表层沉积物,测定磷吸附平衡浓度(EPC_0),计算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以及其衍生出的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结果表明,锦江河沉积物4种形态磷含量顺序为CaCO_3~P>Fe(OOH)~P>ASOP>P_(alk),CaCO_3~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钙结合态磷(CaCO_3~P)和磷最大吸附量(Q_(max))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PSI为11.24~31.37(mg P/100 g)/(μmol/L),平均值为21.28(mg P/100 g)/(μmol/L),且PSI与Q_(max)显著正相关;DPS值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均与PSI值的分布相似;EPC_0在各支流分别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下游的沉积物磷释放潜能相对上游较小;EPC_0的垂直分布表明,对大多数河段来说,疏浚并不能减小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所有采样点的ERI在水平方向上均超过了25%,各采样点沉积物磷潜在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均为高度风险。
关键词
沉积物
磷
吸附指数
磷平衡浓度
富营养化风险
锦江河
Keywords
sediments
phosphorus sorption index(PSI)
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EPC_0)
eutrophication risk
Jinjiang River
分类号
X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磷试剂强化湿地基质吸附磷的研究
4
作者
吴悦
李强
王欣泽
孔海南
林燕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2-776,共5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5-003)
文摘
湿地中基质的吸附与转化是磷去除的主要途径,强化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能力是提高磷去除率的关键所在。研究以云南罗时江河口湿地的基质为实验对象,考察了三种固磷试剂(FeCl3、AlCl3、CaCl2)对基质磷吸附性能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FeCl3和AlCl3的施用比CaCl2更明显有效地增加了基质磷的吸附能、最大吸附容量、最大缓冲容量,同时更大幅度地降低了基质磷平衡浓度(EPC0),从而赋予基质更强的从水相中吸附磷的能力。在同处最低使用剂量时,投加FeCl3降低EPC0值的幅度大于AlCl3,而AlCl3对其他吸附参数的提升高于FeCl3。
关键词
湿地
基质
磷
吸附
固
磷
试剂
磷平衡浓度
Keywords
wetland
sediment
phosphorus adsorption
phosphorus-fixing agent
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EPC0)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释放风险评估——以沱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
9
5
作者
唐金勇
尹月鹏
曹熙
张瑜
张雯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264-427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07148)。
文摘
为阐明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释放风险,提供更准确合适的风险评估指标,分析了沱江干流及其支流12个样点表层沉积物的磷赋存形态,测定了水溶性磷(WSP)及磷平衡浓度(EPC0),计算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及其衍生的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结果表明,沉积物5种形态磷含量顺序为:铁/铝结合磷(CDB-P,60.63%)>钙磷(Ca-P,30.84%)>有机磷(OP,3.92%)>亚铁磷(Fe(Ⅱ)-P,3.48%)>松散态磷(Loosely-P,1.13%).CDB-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0.468~2.287mg/g),由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这主要与上游工业污染有关.DPS、EPC0和PSI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的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44.28%~80.39%、0.012~0.084mg/L和0.153~1.526L/g;上游大部分采样点ERI均超过了25%;各指标综合表明:上游存在较高的磷释放风险.回归分析与相关性表明,EPC0与上覆水磷、CDB-P、OP、有机质(OM)以及粒径均呈极显著相关性,且相关性远高于其他指标(ERI,DPS,PSI,WSP).因此,EPC0是评估沱江流域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潜力更准确高效的指标,Fe/Al含量、粒径的增加以及有机质的减少会增加磷释放风险,因此应控制工业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
关键词
磷
形态
空间分布
磷平衡浓度
磷
释放风险
Keywords
phosphorus forms
spatial distribution
phosphorus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phosphorus release risk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菱湖沉积物磷形态垂直分布及释放风险评估
6
作者
李慧
蔡莹莹
张顺喜
全凤娇
李建芬
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60,共8页
基金
武汉轻工大学科研项目(2022RZ0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557)。
文摘
为揭示富营养化湖泊不同深度沉积物各形态磷释放潜能及磷释放风险,该文以武汉市青菱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微生物胞外酶、磷形态、磷吸附行为以及磷吸附指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OOH)~P)和钙结合态磷(CaCO_(3)~P)是青菱湖沉积物主要的磷形态。青菱湖沉积物Fe(OOH)~P、CaCO_(3)~P和热碱可提取有机磷均具有磷释放潜能,且微生物及其胞外酶在其释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表层沉积物磷释放风险较大,而深层沉积物(10~15 cm及更深层)对磷缓冲能力更强,磷释放风险更小。青菱湖南部湖区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指数(ERI)分别为20.66%和26.57%,而北部湖区采样点表层沉积物ERI分别为35.61%、111.22%、325.96%。
关键词
青菱湖
沉积物
磷
吸附指数
磷平衡浓度
磷
释放风险
Keywords
Lake Qingling
sediments
phosphorus sorption index
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phosphorus release risk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洞庭湖弱透水层沉积物磷形态及吸附特性
被引量:
3
7
作者
姜倩倩
马腾
武显仓
刘文辉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30318)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01000150121、12120114069301)。
文摘
湖底弱透水层是湖水-地下水交互的重要场所,其对磷的吸附和释放深刻影响着沉积物与湖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磷交换。近年来,洞庭湖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呈上升趋势,湖水呈现出轻度富营养化现象,因此以东洞庭湖为研究区,分别采集坝内(J1)、外(J2)钻孔弱透水层沉积物样品,通过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进行分析,并以J2钻孔沉积物为例,通过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试验探究弱透水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J1、J2钻孔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分别为584.59~879 mg/kg、642.94~1482.76 mg/kg,并均以钙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为主,其含量占总磷含量的百分比均为70%左右;J2钻孔沉积物中平衡吸附磷浓度(EPC0)的范围在0.056~0.252 mg/L之间,通过对弱透水层沉积物中EPC0值与湖水、地下水中溶解性反应磷(SRP)浓度的比较,可以初步判断当地下水补给湖水时,弱透水层沉积物表现为“汇”,而当湖水下渗时,弱透水层沉积物作为“源”,从而对湖水和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弱透水层沉积物
磷
形态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平衡
吸附
磷
浓度
东洞庭湖
Keywords
sediment of aquitard
phosphorus speciation
adsorption kinetics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分类号
X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对磷平衡浓度的影响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底泥加入铁盐对水体磷的吸收和固定
李大鹏
黄勇
李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锦江河沉积物磷形态与吸附行为及磷释放风险
李慧
周易勇
余能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固磷试剂强化湿地基质吸附磷的研究
吴悦
李强
王欣泽
孔海南
林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释放风险评估——以沱江流域为例
唐金勇
尹月鹏
曹熙
张瑜
张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青菱湖沉积物磷形态垂直分布及释放风险评估
李慧
蔡莹莹
张顺喜
全凤娇
李建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东洞庭湖弱透水层沉积物磷形态及吸附特性
姜倩倩
马腾
武显仓
刘文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