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化温度对铝合金磷化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昕 王颖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34,共3页
采用锌系磷化液对LY12硬铝合金进行磷化处理。通过测量膜质量、硫酸铜点滴试验、极化曲线测试等考查了磷化温度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利用SEM、EDS等分析手段,对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磷化θ为50℃时,磷化膜外... 采用锌系磷化液对LY12硬铝合金进行磷化处理。通过测量膜质量、硫酸铜点滴试验、极化曲线测试等考查了磷化温度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利用SEM、EDS等分析手段,对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磷化θ为50℃时,磷化膜外观颜色呈浅灰色,均匀光亮,膜面质量达5.18g/m2,硫酸铜试验耐蚀t为57s,铝合金磷化膜的腐蚀电位最大,腐蚀电流最小,线性极化电阻最大,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锌系磷化 磷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温度对齿轮钢表面锰系复合磷化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利民 王树凤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齿轮钢作为基体制备锰系复合磷化膜,研究了磷化温度对锰系复合磷化膜的厚度、微观形貌、硬度和耐磨性能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化温度从74℃升高到94℃,锰系复合磷化膜的厚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硬度先升高后... 以齿轮钢作为基体制备锰系复合磷化膜,研究了磷化温度对锰系复合磷化膜的厚度、微观形貌、硬度和耐磨性能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化温度从74℃升高到94℃,锰系复合磷化膜的厚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硬度先升高后降低,致密性和耐磨性能先提高后下降,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等级先降低后升高,但是都低于2级,满足要求。磷化温度为88℃时制备的锰系复合磷化膜厚度达到11.4μm,致密性较好,且该磷化膜中PTFE颗粒的质量分数达到7.01%,硬度达到260.6 HV,因此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优于其他锰系复合磷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性能 锰系复合磷化 齿轮钢 磷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时间与温度对镁合金磷化膜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亚丽 李建三 谢婉晨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0-155,共6页
目的研究钙系磷化液的磷化温度及时间对磷化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控制单因素变量,在不同磷化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磷化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极化曲线测试等方法对AZ31镁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形... 目的研究钙系磷化液的磷化温度及时间对磷化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控制单因素变量,在不同磷化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磷化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极化曲线测试等方法对AZ31镁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形貌、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镁合金表面钙系磷化膜呈花瓣状结晶生长,其主要成分为CaHPO_4·2H_2O。随着磷化时间的增加,磷化膜的厚度不断增加,但磷化时间过长使得磷化膜的平整度有所下降。极化曲线测试分析表明,磷化时间为30 min时,腐蚀电位与极化电阻最大,腐蚀电流密度最小,此时磷化膜耐蚀性最佳。当磷化温度为30℃时,磷化膜致密性最好,磷化膜的结晶度及覆盖能力在磷化温度为30℃时达到最佳。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磷化温度为30℃时的磷化膜极化电阻最大,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耐蚀性最优。结论磷化时间为30 min、温度为30℃时所得磷化膜的质量最好,耐蚀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系磷化 镁合金 磷化温度 磷化时间 膜结构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38MnVS钢锰系磷化膜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冬威 史秋月 +3 位作者 袁国民 罗成 王敏 胡志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1-225,共5页
目的研究磷化温度和时间对38MnVS钢磷化膜表面形貌、膜厚和耐蚀性的影响,获得38MnVS钢锰系磷化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通过控制单因素变量,在不同磷化温度和时间下在38MnVS表面制备锰系磷化膜。通过扫描电镜(SEM)、测厚仪和硫酸铜点蚀测... 目的研究磷化温度和时间对38MnVS钢磷化膜表面形貌、膜厚和耐蚀性的影响,获得38MnVS钢锰系磷化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通过控制单因素变量,在不同磷化温度和时间下在38MnVS表面制备锰系磷化膜。通过扫描电镜(SEM)、测厚仪和硫酸铜点蚀测试等方法,对38MnVS钢表面磷化膜形貌、膜厚及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 38MnVS钢表面磷化膜为非均匀形核,磷化膜晶粒首先形成于划痕和晶界处。随磷化时间延长,磷化膜晶粒迅速覆盖基体表面,磷化膜厚度和耐蚀性不断增加。当磷化时间大于15 min时,磷化膜性能变化不大。当磷化温度小于75℃时,不利于磷化膜的生长,磷化膜不能完全覆盖基体,磷化膜的厚度和耐蚀性较低。随磷化温度的升高,磷化膜晶粒不断长大,磷化膜厚度和耐蚀性迅速增加。当磷化温度超过95℃时,磷化膜性能增速下降。结论 38MnVS钢的最佳磷化工艺为:85℃,1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MnVS钢 锰系磷化 磷化温度 磷化时间 表面形貌 耐蚀性 膜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不加热磷化液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取民 禹逸君 黄奇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8,68,共4页
应用正交试验法 ,研制了一种钢铁表面涂装前处理用的磷化液 ,考察了磷化温度、磷化时间和磷化液的pH值、浓度 ,以及后处理方法等对磷化质量的影响 .
关键词 环保型 磷化时间 磷化 钢铁表面处理 磷化温度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Q345钢锌系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俊超 张林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21,共4页
在Q345钢表面制备了锌系磷化膜,研究了磷化温度和时间对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温度和时间都对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有较大影响。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改变与其组织致密性、表面粗糙度和厚度随着磷化温度升高和磷化时间延长... 在Q345钢表面制备了锌系磷化膜,研究了磷化温度和时间对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温度和时间都对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有较大影响。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改变与其组织致密性、表面粗糙度和厚度随着磷化温度升高和磷化时间延长发生明显变化有关。磷化温度为60℃、磷化时间为20 min时,磷化膜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其容抗弧半径最大,耐硫酸铜点滴时间最长达208 s,优于其它工艺参数下制备的磷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系磷化 Q345钢 磷化温度 磷化时间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钢表面锌-锰系磷化膜的制备与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许兵 司晓卉 张立祥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7,共5页
采用中温锌-锰系磷化工艺,按照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在40Cr钢表面制备了16种锌-锰系磷化膜。通过硫酸铜点滴实验,测试了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最优工艺参数的筛选。分析了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磷化膜的元素组成,并观察了最优... 采用中温锌-锰系磷化工艺,按照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在40Cr钢表面制备了16种锌-锰系磷化膜。通过硫酸铜点滴实验,测试了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最优工艺参数的筛选。分析了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磷化膜的元素组成,并观察了最优磷化膜和40Cr钢浸泡腐蚀前后的形貌。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得到各因素对磷化膜耐硫酸铜点滴时间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磷化液温度>磷化时间>表调时间。当表调时间为30 s、磷化时间为25 min、磷化液温度为65℃时,磷化膜的耐硫酸铜点滴时间最长,耐腐蚀性能最好。最优磷化膜主要由Zn、P、Mn、Fe和O元素组成,Zn元素含量最高,约为38%;最优磷化膜浸泡腐蚀前后的形貌变化不大,能有效减轻40Cr钢的腐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锰系磷化 耐腐蚀性能 表调时间 磷化温度 磷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系磷化处理对汽车传动件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庆华 张正旭 赵琦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了提高汽车传动件常用材料42CrMo钢的耐腐蚀性能,对42CrMo钢进行锰系磷化处理,并考察了表面调整和磷化液温度对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调整后形成的磷化膜结晶细致均匀,晶粒大小较均一,较未表面调整直接形成的磷化膜... 为了提高汽车传动件常用材料42CrMo钢的耐腐蚀性能,对42CrMo钢进行锰系磷化处理,并考察了表面调整和磷化液温度对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调整后形成的磷化膜结晶细致均匀,晶粒大小较均一,较未表面调整直接形成的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有一定的提高;磷化液温度对磷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和耐腐蚀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磷化液温度从78℃升高到94℃,晶粒先细化后粗化,磷化膜致密性先变好后变差;磷化膜中Mn元素质量分数先升高后降低,Fe元素质量分数先降低后升高,而P和O元素质量分数变化不大;磷化膜的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腐蚀电流密度先降低后升高;表面调整后在86℃下形成的磷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其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527.46 mV、1.997×10-5A/cm2,对42CrMo钢的保护效率为73.2%,能有效提高42CrMo钢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系磷化处理 42CRMO钢 表面调整 磷化温度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军械零件的低温快速磷化法
9
作者 陈学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前,军械零件磷化液主要由氧化锌、磷酸、硝酸先配成母液,然后用水稀释而成。本文介绍通过在此配方基础上加入某种铜盐以期达到降低磷化温度,加快磷化速度的目的。
关键词 军械零件 低温快速磷化 磷化 铜盐 磷化温度 磷化速度
全文增补中
片状NiWP@多面体NiWO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析氢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亚奇 范爱玲 +2 位作者 庞伟 谢登奎 高殿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3-1290,共8页
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上制备多面体镍钨氧化物(NiWO)前驱体,然后在不同温度下对前驱体进行磷化处理,获得片状镍钨磷化物(NiWP)@多面体NiWO复合电催化剂。结果表明:优化磷化温度可显著改善片状NiWP@多面体NiWO电催化析氢性能。当磷化温度为... 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上制备多面体镍钨氧化物(NiWO)前驱体,然后在不同温度下对前驱体进行磷化处理,获得片状镍钨磷化物(NiWP)@多面体NiWO复合电催化剂。结果表明:优化磷化温度可显著改善片状NiWP@多面体NiWO电催化析氢性能。当磷化温度为450℃时,所得电极具有较好的析氢催化活性,在1 mol·L^(-1)KOH中仅需115 mV的过电位就能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Tafel斜率为85 mV·dec^(-1),与铂片的Tafel斜率相近。此外,24 h长期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电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优异的性能可归因于片状NiWP@多面体NiWO复合结构增大了催化活性面积,减小了电荷/质量传输阻力,使得析氢反应中电子转移速度加快,反应动力学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钨氧化物 磷化温度 镍钨磷化 复合结构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