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磨耗车轮与60N钢轨静态接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晓川 王平 +1 位作者 王健 徐井芒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1-747,共7页
随着车辆的运行,车轮踏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耗,为研究磨耗状态下车轮与钢轨之间的静态匹配性能,利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计算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对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和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与CHN60钢轨的计算结果进... 随着车辆的运行,车轮踏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耗,为研究磨耗状态下车轮与钢轨之间的静态匹配性能,利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计算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对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和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与CHN60钢轨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轮对横移小于4 mm时,车轮磨耗程度越大,车轮上接触点的横向分布宽度越大,60N钢轨的接触点横向分布宽度明显小于CHN60钢轨,对提高车辆运行稳定性有利;车轮磨耗程度越大,轮轨磨耗指数越大,60N钢轨的轮轨磨耗指数较小,有利于轮轨廓形的保持能力.车轮磨耗程度越大,位于表面滚动接触疲劳区的范围越大,相比CHN60钢轨,60N钢轨位于表面滚动接触疲劳区的情况较少,相同条件下,能够减少轮轨滚动接触疲劳伤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磨耗车轮 60N钢轨 CHN60钢轨 轮轨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岔辙叉区磨耗车轮动力学分析及摩擦因数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凤涛 翁涛涛 +5 位作者 杨洋 张子豪 贾喆 陈武 方琴 杨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6-1325,共10页
研究磨耗车轮通过道岔辙叉区的轮轨相互作用特性及控制摩擦因数减缓轮轨磨耗的措施,以CRH2型动车组和18号高速道岔辙叉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迹线法原理,计算不同运行里程的磨耗车轮与辙叉区钢轨特征截面的接触点分布。采用UM建立车辆-道岔... 研究磨耗车轮通过道岔辙叉区的轮轨相互作用特性及控制摩擦因数减缓轮轨磨耗的措施,以CRH2型动车组和18号高速道岔辙叉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迹线法原理,计算不同运行里程的磨耗车轮与辙叉区钢轨特征截面的接触点分布。采用UM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非椭圆多点接触Kik-Piotrowski的轮轨接触算法,计算不同摩擦因数下磨耗车轮通过辙叉区的轮轨动力学变化特性及轮轨磨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车轮磨耗加剧,岔区轮轨匹配趋向不良,接触点跳跃更为复杂、剧烈,跳跃宽度增大;车轮磨耗初期,轮轨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善,车轮磨耗对横向力的影响较大;相对于标准新轮,运行里程为20.3万km的磨耗车轮通过辙叉区的轮载过渡位置延后0.134 m;减小轮轨摩擦因数会降低列车通过辙叉区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但有利于减缓轮轨磨耗;当车轮运行里程达到20.3万km时,摩擦因数由0.55分别降低至0.45,0.35,0.25和0.15,钢轨磨耗指数分别下降6.3%,15.5%,34.0%和49.8%,钢轨润滑有利于减缓辙叉区钢轨磨耗,提高道岔区钢轨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辙叉区 磨耗车轮 轮轨动力学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_A型面磨耗车轮与60N钢轨匹配的高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晓川 王平 +2 位作者 徐井芒 王健 胡辰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9,共7页
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LMA型面的车轮在不同磨耗程度下与60N钢轨匹配时高铁车辆直线运行中车轮的等效锥度和轮轨动态接触点位置及平稳性指标,以及曲线通过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和磨耗功... 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LMA型面的车轮在不同磨耗程度下与60N钢轨匹配时高铁车辆直线运行中车轮的等效锥度和轮轨动态接触点位置及平稳性指标,以及曲线通过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和磨耗功均方根值及车轮表面滚动接触疲劳系数均方根值,并与60钢轨对比。结果表明:LMA型面的磨耗车轮与60N钢轨匹配时,在车辆运行里程达到25万km后,直线运行条件下轮轨动态接触点的横向分布宽度仅为8.2mm,仅约为60钢轨的一半,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优于采用60钢轨时;车辆曲线通过时的轮轨横向力、车轮抗磨耗和疲劳性能也均优于采用60钢轨时;总之,相比60钢轨,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与60N钢轨匹配均能保持较好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关系 磨耗车轮 钢轨廓形 动力分析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N钢轨高速道岔与磨耗车轮接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兆光 徐井芒 +2 位作者 闫正 陈嘉胤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81,共9页
为研究速度350 km/h 60N钢轨18号高速道岔与LMA磨耗车轮间的静态接触特性,根据迹线法和三维非赫兹接触理论,计算道岔转辙器区尖轨不同顶宽截面和磨耗车轮匹配时接触几何及力学参数,与CHN60钢轨高速道岔对比。研究表明,60N钢轨上接触点... 为研究速度350 km/h 60N钢轨18号高速道岔与LMA磨耗车轮间的静态接触特性,根据迹线法和三维非赫兹接触理论,计算道岔转辙器区尖轨不同顶宽截面和磨耗车轮匹配时接触几何及力学参数,与CHN60钢轨高速道岔对比。研究表明,60N钢轨上接触点分布更加集中且靠近钢轨中心,等效锥度更小;当轮对横移量在6~10 mm时,60N钢轨上的法向接触应力普遍更小,不易出现接触疲劳;随着车轮磨耗量的增加,接触点在60N钢轨上的分布越来越分散,等效锥度越来越大;在尖轨顶宽35 mm处,标准轮轨的接触点集中在尖轨顶部,接触应力较大且容易发生滚动接触疲劳;车轮磨耗量增大或在较大的轮对横移量下都易导致钢轨进入表面滚动接触疲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N钢轨 磨耗车轮 高速道岔 轮轨接触 CHN60钢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多边形磨耗车轮镟修异常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9
5
作者 任德祥 陶功权 +3 位作者 刘欢 梁红琴 陈国胜 温泽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17-2326,共10页
针对某型号不落轮镟床不能有效消除机车车轮多边形磨耗的问题,建立车轮镟修的几何关系模型,分析采用驱动轮定位镟床不能有效消除车轮多边形的原因。基于SolidWorks Motion模块建立该镟床镟修的仿真模型,仿真不同状态多边形车轮的镟修效... 针对某型号不落轮镟床不能有效消除机车车轮多边形磨耗的问题,建立车轮镟修的几何关系模型,分析采用驱动轮定位镟床不能有效消除车轮多边形的原因。基于SolidWorks Motion模块建立该镟床镟修的仿真模型,仿真不同状态多边形车轮的镟修效果,并研究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轮与镟床驱动轮接触点之间的弧长约为车轮多边形波长的整数倍时,采用驱动轮定位镟修将产生极强的仿形效果,这是不能有效消除多边形磨耗的根本原因。采用多次进刀镟修无明显改善效果,通过改变驱动轮间距可有效改善车轮多边形的镟修质量。建议将传统不落轮镟床优化设计为驱动轮间距可调节的改进型镟床,或采用轴箱定位镟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轮 车轮多边形磨耗 不落轮镟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
6
作者 张霞 邓银强 +2 位作者 杨岳 辜良瑶 陈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7-1467,共11页
车轮的磨耗状况对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将磨损车轮镟修恢复至标准踏面外形,目前车轮镟修存在切削量过大,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结合动车组车轮走行过程中的磨耗特性,提出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 车轮的磨耗状况对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将磨损车轮镟修恢复至标准踏面外形,目前车轮镟修存在切削量过大,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结合动车组车轮走行过程中的磨耗特性,提出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首先,建立车轮外形参数磨耗速率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高斯分布检验研究车轮磨耗速率模型与车轮外形参数的相关性,得出不同运行线路上车轮最低磨耗速率点。然后,利用加权尺寸最近点迭代法进行车轮变形矫正,优先考虑车轮镟修后踏面外形处于最低磨耗状态,应用不同薄轮缘踏面外形镟修模板,进行自适应匹配单轮车轮经济型镟修。在此基础上,针对动车组车轮轮径差的安全运行要求,构建一种考虑磨耗特性的整车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轮径磨耗速率与车轮直径大小、轮缘厚度显著相关,轮缘厚度处于31.5~32 mm时,轮径磨耗速率低,镟修恢复可优先考虑。整车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决策的结果显示,车轮镟修恢复后的踏面外形处于低速率磨耗状态,轮径总切削量较实际镟修车间下降了约21%。与常规的车轮镟修策略相比,考虑磨耗特性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更具智能化,有利于延长车轮使用寿命,降低铁路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磨耗特性 镟修优化策略 经济型镟修 加权尺寸最近点迭代法 自适应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时车轮型面演变及表面硬化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7
作者 朱爱华 张财胜 +4 位作者 杨建伟 白堂博 张骄 白杨 李安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2,共9页
针对制动时车轮型面演变和表面硬化对车轮磨耗影响的问题,基于实测的地铁车轮磨耗型面和踏面硬度数据,分别建立车轮-闸瓦有限元模型和含有柔性轮对的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紧急制动工况下不同车轮磨耗型面对轮轨接触特性、轮... 针对制动时车轮型面演变和表面硬化对车轮磨耗影响的问题,基于实测的地铁车轮磨耗型面和踏面硬度数据,分别建立车轮-闸瓦有限元模型和含有柔性轮对的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紧急制动工况下不同车轮磨耗型面对轮轨接触特性、轮轨动态响应、车轮-闸瓦接触应力及制动温升的影响.在考虑不同车轮磨耗型面及硬度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Archard磨耗模型分别计算车轮-钢轨磨耗、车轮-闸瓦磨耗与踏面总磨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踏面磨耗程度的增加,车轮-钢轨、车轮-闸瓦接触应力与接触面积发生变化;相较于轮轨垂向力,横向蠕滑力和纵向蠕滑力对型面变化更敏感;车轮-钢轨磨耗主要受车轮-钢轨接触应力影响,而车轮-闸瓦磨耗主要受踏面初始硬度影响;紧急制动时踏面总磨耗以车轮-闸瓦磨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轮磨耗 不同磨耗型面 轮轨动态响应 紧急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响函数的车轮多边形磨耗车载定量诊断方法
8
作者 许文天 梁树林 +3 位作者 池茂儒 蔡吴斌 陶公权 吴兴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2-953,共12页
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对我国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营造成困扰,目前车轮多边形磨耗车载监测的准确率仍远不尽如人意。传统二次积分方法在诊断车轮多边形时存在局限,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未能有效地排除来自钢轨粗糙度的干扰,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轮... 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对我国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营造成困扰,目前车轮多边形磨耗车载监测的准确率仍远不尽如人意。传统二次积分方法在诊断车轮多边形时存在局限,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未能有效地排除来自钢轨粗糙度的干扰,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轮轨系统固有模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频率响应函数的车轮多边形磨耗定量诊断方法,利用梳状滤波器滤除钢轨粗糙度的影响,留下更“纯”的车轮多边形响应成分,然后利用频率响应函数修正了结构固有模态的影响,从而由轴箱振动信号定量诊断多边形阶次和粗糙级。经过仿真与实测数据验证,相比于二次积分方法,所提方法面对各阶次时均能取得更佳的诊断效果,对车轮粗糙级的平均估计误差不高于3.5 dB,明显小于二次积分方法的最高估计误差14 dB。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适应范围更广、准确性更高,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多边形磨耗 轴箱振动加速度 车载诊断 频响函数 梳状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轮磨耗的高速变轨距转向架动力学分析
9
作者 刘家瑞 闫硕 +1 位作者 张军 马贺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5,共7页
为了探究变轨距高速客车在车轮磨耗情况下的动力学性能问题,建立了变轨距高速客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导入3种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踏面与60N钢轨标准型面,并分析其接触带宽与接触应力,以及在直线与曲线的实际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4... 为了探究变轨距高速客车在车轮磨耗情况下的动力学性能问题,建立了变轨距高速客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导入3种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踏面与60N钢轨标准型面,并分析其接触带宽与接触应力,以及在直线与曲线的实际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435 mm轨距下的变轨距客车轮轨接触情况优于1520 mm轨距的,变轨距高速客车在1520 mm轨距下的直线临界速度高于1435 mm轨距的,直线横向运行稳定性比1435 mm轨距的差。磨耗中期车轮踏面接触情况更好且在速度低于320 km/h时的直线横向平稳性最好。通过研究脱轨系数与轮重减载率可知,变轨距高速客车在1520 mm轨距下的曲线通过能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变轨距 车轮磨耗 轮轨接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多边形磨耗主导阶数的演变对车桥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钞奕 吴梦雪 +1 位作者 唐德发 徐昕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8-1666,共9页
为分析车轮多边形磨耗主导阶数的发展对车桥耦合振动系统响应的影响,针对多边形磨耗主导阶数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进行归纳总结,采用ANSYS和SIMPACK联合仿真方法,建立列车—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探讨在不同运营里程、列车运营速... 为分析车轮多边形磨耗主导阶数的发展对车桥耦合振动系统响应的影响,针对多边形磨耗主导阶数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进行归纳总结,采用ANSYS和SIMPACK联合仿真方法,建立列车—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探讨在不同运营里程、列车运营速度、扣件垂向刚度和轮径变化下车轮多边形磨耗主导阶数的演变对车桥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磨耗主导阶数的演变对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显著。整体来讲,当车轮发生高阶多边形磨耗时,桥梁跨中横向加速度和竖向加速度显著增大,列车轮轨垂向力和脱轨系数也明显增大且列车车轮出现瞬时跳动现象,对桥上高速列车运行的品质和桥梁结构的安全运营造成影响,需要及时对车轮进行镟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动力响应 列车-桥梁耦合系统 车轮多边形磨耗 主导阶数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轨型面匹配的高速车轮磨耗预测与分析
11
作者 于蒻丹 牛岩 +2 位作者 张军 马贺 闫硕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46,共7页
为分析新设计的车轮型面LMB_10N与60轨、60N轨型面匹配下不同线路上的车轮磨耗状况,采用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国内某动车模型,分别计算不同行驶速度与钢轨廓形作用下车轮直线段上的磨耗状况,以及不同曲线半径与钢轨廓形作用下车轮曲线... 为分析新设计的车轮型面LMB_10N与60轨、60N轨型面匹配下不同线路上的车轮磨耗状况,采用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国内某动车模型,分别计算不同行驶速度与钢轨廓形作用下车轮直线段上的磨耗状况,以及不同曲线半径与钢轨廓形作用下车轮曲线段上的磨耗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线段上,车轮最大磨耗深度随动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而减小;同一速度下,车轮在60N钢轨上行驶产生的最大磨耗深度比在60轨上的大;曲线段上,增大曲线半径可以改善车轮磨耗情况,且60N轨型面匹配下的车轮磨耗状态要好于60轨。建议直线段上,在速度允许范围内动车应以尽可能高的速度运行,在曲线占比较大的线路上应尽量设置60N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轮磨耗预测 数值计算 Archard磨损模型 钢轨廓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偏心车轮踏面的高阶多边形磨耗机理研究
12
作者 康熙 宫巍容 +5 位作者 刘锐涵 赵洋 陈翔 陈光雄 崔晓璐 禄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9,共8页
目的研究高铁车轮几何偏心与车轮踏面高阶多边形磨耗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匀速运行期间对高速列车轴箱体的三向振动加速度进行测试,并分析功率谱密度;建立轮对-钢轨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时动态法计算车轮不同几何偏心工况下轮轨力的波动... 目的研究高铁车轮几何偏心与车轮踏面高阶多边形磨耗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匀速运行期间对高速列车轴箱体的三向振动加速度进行测试,并分析功率谱密度;建立轮对-钢轨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时动态法计算车轮不同几何偏心工况下轮轨力的波动情况;采用复特征值法分析轮轨在饱和纵向蠕滑力激励下系统的稳定性,预测引起车轮高阶多边形磨耗的轮轨不稳定振动,并研究对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营环境的影响。结果高速列车以237 km/h的速度运行且轮轨摩擦因数为0.23时,0.7 mm及以上的车轮几何偏心量会导致轮轨最大纵向蠕滑力达到饱和状态,引起614 Hz的轮轨系统不稳定振动,造成车轮24~25阶多边形磨耗的形成。当车速从200 km/h分别增至300、400 km/h时,引起纵向蠕滑力饱和的车轮几何偏心临界值从0.8 mm分别减至约0.67、0.56 mm。当轮轨间摩擦因数为0.21及以上时,饱和纵向蠕滑力激励的轮轨系统614 Hz不稳定振动的等效阻尼比随着轮轨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减小。在摩擦因数0.21~0.27范围内,该振动的发生趋势线性增强。当摩擦因数降至0.21以下时,该振动趋于稳定。结论在列车高速运行时,超过一定临界值的车轮几何偏心可引起轮轨纵向蠕滑力周期性饱和,激发轮轨系统不稳定振动,从而引起踏面高阶多边形磨耗。车速的提高会导致车轮几何偏心临界值的降低,轮轨摩擦因数增大会造成不稳定振动的发生趋势线性增强,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车轮高阶多边形磨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高阶多边形磨耗 有限元仿真 摩擦自激振动 高速列车 偏心车轮 轮轨饱和蠕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牵引特性城轨列车车轮磨耗与疲劳研究
13
作者 朱爱华 龙东平 +3 位作者 李熙 杨建伟 杨上 李欣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3,共9页
针对列车频繁牵引起动对车轮磨耗与疲劳损伤产生的影响问题,在恒定牵引力的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牵引特性曲线恒功率区转折点速度对车轮磨耗与疲劳的影响规律。采用SIMPACK和MATLAB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建立了不同牵引特性下城轨列车动力学模... 针对列车频繁牵引起动对车轮磨耗与疲劳损伤产生的影响问题,在恒定牵引力的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牵引特性曲线恒功率区转折点速度对车轮磨耗与疲劳的影响规律。采用SIMPACK和MATLAB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建立了不同牵引特性下城轨列车动力学模型和基于Archard的车轮磨耗模型,分析在牵引电机不同起动转矩下牵引特性曲线恒功率区转折点速度对城轨列车轮轨蠕滑率、车轮磨耗深度、磨耗面积以及疲劳指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列车牵引起动过程中,电机起动转矩越大,轮轨蠕滑率、车轮磨耗深度和磨耗面积也越大,而疲劳指数则越小;电机起动转矩一定时,随着列车牵引特性曲线恒功率区转折点速度的增大,轮轨蠕滑率、车轮磨耗深度和磨耗面积也增大,疲劳指数则有所减小;当电机起动转矩从800 N·m增大到1400 N·m,车轮磨耗深度和磨耗面积增长率最大为6.9%和12.6%,而疲劳指数下降率最大为7.2%;当恒功率区转折点速度从50 km/h增加到80 km/h,车轮磨耗深度和磨耗面积增长率最大为4.4%和4.3%,疲劳指数下降率最大为1.9%。本文研究了车辆起动转矩与恒功率转折点速度变化对车轮磨耗与疲劳的影响规律,可为车辆牵引特性设计和电机控制以及车轮运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城轨列车 牵引特性 车轮磨耗 疲劳指数 轮轨蠕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车轮磨耗和镟修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小平 朱程 +1 位作者 戴焕云 杨陈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3,共7页
[目的]车轮磨耗对地铁车辆的振动环境有直接影响,异常磨耗严重时引发车辆结构疲劳超限,降低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故有必要研究地铁车辆车轮磨耗和镟修策略,以提高地铁车辆车轮运维的水平。[方法]以国内某型地铁车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 [目的]车轮磨耗对地铁车辆的振动环境有直接影响,异常磨耗严重时引发车辆结构疲劳超限,降低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故有必要研究地铁车辆车轮磨耗和镟修策略,以提高地铁车辆车轮运维的水平。[方法]以国内某型地铁车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铁车辆车轮磨耗规律;根据地铁车辆车轮磨耗模型和车轮剩余寿命预测,分析了车轮关键参数在不同运营阶段的变化特征;综合仿真模型和实测数据的结果,提出了运维策略的优化方案。[结果及结论]运营前期车轮损耗量中镟修占比较高,随着轮轨匹配性的改善,轮轨磨耗取代镟修损耗成为轮轨的主要磨耗方式;适当降低轮轨摩擦因数和运营速度有利于降低轮轨磨耗功率;采用小等级镟修方法和灵活进刀量有效降低了车轮径向损耗量,延迟了车轮服役寿命。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线路轮轨磨耗的减缓和车轮镟修技术的优化提供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轮磨耗 镟修策略 损耗率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德发 吴梦雪 +2 位作者 徐昕宇 张钞奕 李永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为探究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车桥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采用ANSYS和SIMPACK联合仿真方法,以国内某高速列车和铁路简支梁桥为原型,建立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把轨道不平顺和车轮多边形磨耗作为系统的输入激励,对车桥耦合系统的振动特... 为探究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车桥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采用ANSYS和SIMPACK联合仿真方法,以国内某高速列车和铁路简支梁桥为原型,建立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把轨道不平顺和车轮多边形磨耗作为系统的输入激励,对车桥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车桥耦合系统的振动响应影响显著;3阶车轮多边形磨耗使轮重减载率增大67.7%,严重降低了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也使桥梁跨中横、竖向加速度分别增大2.74倍和2.27倍;车桥耦合振动响应随着车轮多边形磨耗幅值、阶数的增大而增大,当车轮多边形磨耗幅值由0.02 mm增大至0.08 mm时,列车轮重减载率、桥梁跨中横向和竖向加速度、钢轨中点横向和竖向加速度分别增加76.5%、174%和127%、47.3%和83.1%;当车轮多边形磨耗阶数由1阶增大至4阶时,列车轮重减载率、桥梁跨中竖向加速度、钢轨中点横向和竖向加速度分别增加116%、389%、82.0%和170%。特别地,列车以200 km/h速度运行时,3阶车轮多边形磨耗引发桥梁横向共振使得桥梁跨中横向加速度显著增大,是4阶车轮多边形磨耗作用时的2.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系统 联合仿真 车轮多边形磨耗 振动响应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货车车轮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仿真研究
16
作者 郝凯 刘鹏飞 +3 位作者 王晨 李雯迪 宋占锋 王占英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针对重载货车车轮磨耗演化规律及不同运行里程磨耗车轮型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行为等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理论、Kik-Piotrowski轮轨接触算法、Archard车轮磨耗模型、Dang Van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准则,在UM软件中建立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 针对重载货车车轮磨耗演化规律及不同运行里程磨耗车轮型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行为等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理论、Kik-Piotrowski轮轨接触算法、Archard车轮磨耗模型、Dang Van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准则,在UM软件中建立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里程下车轮型面磨耗量、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车辆运行里程达到3.5万km时,1、2位轮对轮缘磨耗量分别为2.04 mm、0.75 mm,1位轮对轮缘磨耗更为严重,1位轮对累积损伤分布范围比2位轮对分布更宽,而2位轮对累积损伤整体要高于1位轮对,处在踏面6~9 mm位置;随着车辆运行里程增加,1位轮对磨耗宽度更宽,处在踏面-35~36 mm位置,1位轮对最大累积损伤接触点由内向外移动,再向车轮根部移动,而2位轮对最大累积损伤接触点由外向内,再向车轮端部移动;1位轮对磨耗量最大,而滚动接触疲劳损伤要小于2位轮对,车轮磨耗量与滚动接触疲劳损伤两者之间互相抑制,促使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向车轮端部移动;建议车辆运行前期采用车轮润滑或者钢轨润滑降低车轮轮缘磨耗,而在车辆运行达到3.0万km后,应重点关注车轮中部踏面5~15 mm位置损伤情况,必要时采用“研磨子”增大车轮磨耗来降低车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货车 车-轨耦合 车轮磨耗 滚动接触疲劳 损伤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磨耗对CR200J型动车的拖车及控制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力 杨陈 顾忠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48,共5页
[目的]CR200J型动车组拖车及控制车在某些区段出现稳定性报警故障,为了分析故障原因和解决故障问题,需对影响动力学性能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对某组CR200J型动车组拖车和控制车车轮磨耗状态进行了跟踪测量,并对该动车组开行交路... [目的]CR200J型动车组拖车及控制车在某些区段出现稳定性报警故障,为了分析故障原因和解决故障问题,需对影响动力学性能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对某组CR200J型动车组拖车和控制车车轮磨耗状态进行了跟踪测量,并对该动车组开行交路的钢轨廓形进行了实际测量;通过SIMPACK软件仿真,结合实际轮轨匹配关系,分析了车轮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及结论]CR200J型动车组的拖车和控制车的车轮磨耗主要为滚动圆处集中磨耗;随着车轮磨耗增加,轮轨接触关系发生改变,车轮等效锥度线性增大,车辆横向平稳性指标变化明显;实测个别路段轨道廓形存在突变,转向架出现横向谐波运动;最后,根据车轮磨耗规律和特点,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00J型动车 动力学性能 车轮磨耗 等效锥度 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轮多边形磨耗动态监测评价指标
18
作者 陈洪轩 马盛况 +3 位作者 沈钢 余道洪 王伟铭 范广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240,共6页
[目的]地铁车轮的多边形磨耗会使车辆产生振动,影响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现有的车轮不圆度静态检测手段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需对车轮多边形磨耗的严重程度进行动态监测。[方法]建立整车刚性、轨下基础柔性动力学仿真模... [目的]地铁车轮的多边形磨耗会使车辆产生振动,影响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现有的车轮不圆度静态检测手段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需对车轮多边形磨耗的严重程度进行动态监测。[方法]建立整车刚性、轨下基础柔性动力学仿真模型;提出基于钢轨振动加速度的车轮多边形阶数特征分析方法,分析车轮多边形磨耗评价指标,并基于实测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及结论]车轮多边形程度指标K受轨道不平顺影响小,能够定量地反映车轮的不圆程度;基于评价指标K计算获得的车轮多边形幅值与实际车轮的圆周径跳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辆 车轮多边形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型面磨耗耦合车轮多边形对车辆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李洪晓 李莉 +4 位作者 张云飞 叶长鑫 孙宇铎 俞鑫源 李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40-4252,共13页
地铁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轮磨耗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作为车轮的典型磨耗形式,型面磨耗和多边形均对车辆的服役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为探究2种磨耗形式的耦合作用及其对车辆性能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车轮型面磨耗和车轮... 地铁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轮磨耗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作为车轮的典型磨耗形式,型面磨耗和多边形均对车辆的服役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为探究2种磨耗形式的耦合作用及其对车辆性能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车轮型面磨耗和车轮多边形的演变规律。其次,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车轮型面磨耗耦合车轮多边形对车辆运行稳定性、平稳性以及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轮型面磨耗会降低车辆的临界速度,以踏面发生凹磨时最为显著;耦合车轮多边形后,临界速度随着多边形阶次增大而逐渐下降,且下降幅度与波深成正比。值得强调的是,当多边形阶次为10阶且波深为0.2 mm时,临界速度仅为61 km/h,严重影响车辆的运行稳定性。而且,车辆运行平稳性同样易受车轮型面磨耗的影响,但耦合车轮多边形对平稳性指标的影响较小。另外,型面4种磨耗工况下,耦合5阶以上的车轮多边形往往会引起曲线通过性能指标上升。若型面磨耗形式为凹磨,会加剧车轮多边形对轮轨横向力和磨耗指数的不良影响,导致幅值上升更为显著。与之相反,若型面在名义滚动圆附近的磨耗深度差异较小,型面局部变化均匀,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车轮多边形产生的不良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轨道车辆车轮磨耗检测和维护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车轮型面磨耗 车轮多边形 耦合作用 车辆性能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考虑轮轨廓形磨耗的动车组横向平稳性和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陈伟斌 宋冬利 +2 位作者 杜新宇 严皓 王韬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45-2456,共12页
为了解决动车组在不同高速铁路上运行时出现异常振动而导致列车横向平稳性和稳定性显著恶化的问题,围绕其主要致因:车轮与钢轨廓形匹配异常,对国内某动车段的轮轨廓形数据进行调研和分析,研究车轮踏面磨耗和钢轨廓形偏差的分布规律及其... 为了解决动车组在不同高速铁路上运行时出现异常振动而导致列车横向平稳性和稳定性显著恶化的问题,围绕其主要致因:车轮与钢轨廓形匹配异常,对国内某动车段的轮轨廓形数据进行调研和分析,研究车轮踏面磨耗和钢轨廓形偏差的分布规律及其等效锥度演变规律。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利用UM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踏面类型、不同磨耗深度的轮廓与不同偏差的轨廓匹配时,动车组横向平稳性和稳定性及车体、构架横向振动频域特性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磨耗深度主要集中在0.2~1.0 mm,钢轨廓形偏差主要集中在-0.2~+0.4 mm。随着轨廓负偏差的减小及正偏差的增大,不同磨耗车轮对应的名义等效锥度均呈现增大趋势;对于相近磨耗深度的车轮,LMB踏面车轮的名义等效锥度比LMA的大;对于相同踏面类型的车轮,磨耗深度越大,对应名义等效锥度越大。对于较小磨耗车轮,轨廓负偏差越大,特别是小于-0.2 mm后,LM_A踏面车轮的车辆横向平稳性明显变差,且车体低频晃动显著加剧;对于较大磨耗车轮,轨廓正偏差越大,特别是大于+0.4 mm后,LMB踏面车轮的车辆横向稳定性明显变差,且构架高频失稳显著加剧。根据不同磨耗踏面与钢轨偏差的适应性,结合不同踏面类型动车组的开行计划,可分交路制定更合理的轨廓偏差控制限值,对改善动车组异常振动现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车轮踏面磨耗 钢轨廓形偏差 横向平稳性 横向稳定性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