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处理纳米Al_2O_3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史丽萍 何春霞 +1 位作者 顾红艳 姬长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6-59,共4页
利用自制销 -盘式磨粒磨损试验机 ,测定聚四氟乙烯 (PTFE)及其表面处理与未处理纳米氧化铝 (Al2 O3 )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试件在干摩擦滑动条件下的磨粒磨损质量损失。考察了载荷、磨粒、转速等参数的变化对试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利用自制销 -盘式磨粒磨损试验机 ,测定聚四氟乙烯 (PTFE)及其表面处理与未处理纳米氧化铝 (Al2 O3 )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试件在干摩擦滑动条件下的磨粒磨损质量损失。考察了载荷、磨粒、转速等参数的变化对试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试件磨损表面形貌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纳米Al2 O3 可以提高PTFE耐磨性。表面处理纳米Al2 O3 在PTFE中能较均匀分散 ,其耐磨性比相同含量但未经表面处理的纳米Al2 O3 填充PTFE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纳米氧化铝 表面处理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贝氏体铸钢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程巨强 康沫狂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研究了铸造贝氏体钢的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该钢具有较高的耐磨性,经与高锰钢耐磨性对比试验。
关键词 贝氏体钢 铸钢 材料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Be形状记忆合金湿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芦笙 林萍华 +1 位作者 任合 陈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5-447,共3页
采用销-盘式二体磨损试验研究了CuAlBe形状记忆合金的湿磨粒磨损行为.结果表明,CuAlBe形状记忆合金的磨损性能不完全取决于材料硬度,具有热弹性马氏体组织的A合金的抗磨性优于高硬度B合金.在湿磨粒磨损条件下,A合金具有β 1+β双相组织... 采用销-盘式二体磨损试验研究了CuAlBe形状记忆合金的湿磨粒磨损行为.结果表明,CuAlBe形状记忆合金的磨损性能不完全取决于材料硬度,具有热弹性马氏体组织的A合金的抗磨性优于高硬度B合金.在湿磨粒磨损条件下,A合金具有β 1+β双相组织,在磨粒的交变应力作用下,由于β相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β 1相马氏体变体择优取向并产生形状记忆效应,使应变弹性回复,并钝化裂纹尖端,使得A合金具有优良的抗磨粒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Be形状记忆合金 微观结构 湿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对PTFE基复合材料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史丽萍 路琴 +1 位作者 何春霞 姬长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7-49,共3页
利用自行改制的销-盘式磨粒磨损试验机测定纳米TiO2用量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试件在干摩擦滑动条件下的磨粒磨损性能。考察了载荷、磨粒、转速等参数的变化对试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TiO2/PTFE复合材料... 利用自行改制的销-盘式磨粒磨损试验机测定纳米TiO2用量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试件在干摩擦滑动条件下的磨粒磨损性能。考察了载荷、磨粒、转速等参数的变化对试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TiO2/PTFE复合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以纳米TiO2质量分数为2%时,填充PTFE复合材料抗磨损性能最好。随纳米TiO2用量的增大,抗磨损性能有所减弱。在载荷、磨粒、转速等参数的变化对PTFE复合材料耐磨性的影响中,磨料粒度对磨损的影响最大,转速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PTFE) 纳米二氧化钛(TiO2)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中锰抗磨球墨铸铁的研制及其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金城 王天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8-161,共4页
从回收和再生利用高锰钢废料中锰资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高锰钢废料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低碳中锰抗磨球墨铸铁的可能性及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对比考察了所研制的材料同中锰抗磨球墨铸铁KMTQMn6的磨粒磨损性能和环境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 从回收和再生利用高锰钢废料中锰资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高锰钢废料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低碳中锰抗磨球墨铸铁的可能性及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对比考察了所研制的材料同中锰抗磨球墨铸铁KMTQMn6的磨粒磨损性能和环境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低碳中锰球墨铸铁的耐磨性能更好、环境负荷更低,是具有良好环境协调性的球墨铸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中锰抗球墨铸铁 研制 磨粒磨损性能 环境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超高强钢M1200HS的显微组织与磨粒磨损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欢 胡学文 +2 位作者 王海波 王承剑 石东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2,84,共6页
采用热轧和在线直接淬火工艺制备热轧超高强钢M1200HS,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在石英砂与水的混合物中的磨粒磨损性能,并与传统低合金耐磨钢NM400和NM450作对比。结果表明:M1200HS钢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极少量铁素体,其马氏体板... 采用热轧和在线直接淬火工艺制备热轧超高强钢M1200HS,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在石英砂与水的混合物中的磨粒磨损性能,并与传统低合金耐磨钢NM400和NM450作对比。结果表明:M1200HS钢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极少量铁素体,其马氏体板条尺寸较大,大角度晶界占比较小;M1200HS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为1 387 MPa和403 HB,均符合GB/T 24186-2009标准,且与NM400钢近乎相当,但低于NM450钢;3种试验钢的磨损机制均为微观切削机制,M1200HS钢与NM400钢的耐磨粒磨损性能相当,但低于NM450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直接淬火 超高强钢 显微组织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记忆合金自补偿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任万才 董元源 +1 位作者 王成名 郭一萍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研究了高临界温度镍钛记忆合金一维自补偿磨粒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镍钛记忆合金在摩擦过程中具有形状恢复能力,从而产生一维磨损自补偿作用.超弹状态镍钛记忆合金具有热弹性马氏体相变、高阻尼、应力感生马氏体、超弹性、... 研究了高临界温度镍钛记忆合金一维自补偿磨粒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镍钛记忆合金在摩擦过程中具有形状恢复能力,从而产生一维磨损自补偿作用.超弹状态镍钛记忆合金具有热弹性马氏体相变、高阻尼、应力感生马氏体、超弹性、高应变硬化指数和时效弥散析出强化等特性,这使得硬度较低的镍钛合金的耐磨性能远优于硬度较高的淬火45#钢.利用超弹状态镍钛记忆合金的磨损自补偿作用可望开发出新型抗磨形状记忆合金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记忆合金 磨损自补偿 超弹性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表面热浸镀铝锰合金层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敬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32-134,共3页
采用热浸镀工艺方法,在碳钢表面获得Al-Mn合金镀层。利用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对Al-Mn合金镀层的磨粒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锰合金镀层是由Al、Fe Al3、Fe2Al5和Mn Al6相组成。随磨损时间的延长,Al-Mn合金镀层磨损失重逐渐减小,... 采用热浸镀工艺方法,在碳钢表面获得Al-Mn合金镀层。利用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对Al-Mn合金镀层的磨粒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锰合金镀层是由Al、Fe Al3、Fe2Al5和Mn Al6相组成。随磨损时间的延长,Al-Mn合金镀层磨损失重逐渐减小,当磨损时间超过50h后,磨损失重基本保持不变,且远低于未浸镀的Q235钢和纯铝镀层。合金镀层的磨损失重随含锰量的增加而减少,当磨损100 h后,Al-13wt%Mn合金镀层的磨损失重为Q235钢的45%,是纯铝镀层的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 铝锰合金镀层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纤维及炭纤维增强ZL109混杂复合材料磨粒磨损行为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军 刘耀辉 +1 位作者 于思荣 李文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纤维及炭纤维增强ZL109混杂复合材料(Al2O3f+Cf/ZL109),考察了该混杂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就砂纸粒度对复合材料抗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而言,存在砂纸粒度的临界区域;Al2O3纤维有利于提高混杂复合...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纤维及炭纤维增强ZL109混杂复合材料(Al2O3f+Cf/ZL109),考察了该混杂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就砂纸粒度对复合材料抗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而言,存在砂纸粒度的临界区域;Al2O3纤维有利于提高混杂复合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而炭纤维不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其中(12%Al2O3f+4%Cf)/ZL109混杂复合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混杂纤维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度Al_2O_3复合涂层的磨粒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红燕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54,共3页
将微米级、亚微米级、纳米级 3种粒度的Al2 O3 与Ni基自熔性合金制成复合粉末后 ,用氧乙炔焰热喷焊工艺制备出复合涂层 ,研究了载荷大小、磨损时间等对涂层耐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低载荷下 ,纳米Al2 O3复合涂层的耐磨性最... 将微米级、亚微米级、纳米级 3种粒度的Al2 O3 与Ni基自熔性合金制成复合粉末后 ,用氧乙炔焰热喷焊工艺制备出复合涂层 ,研究了载荷大小、磨损时间等对涂层耐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低载荷下 ,纳米Al2 O3复合涂层的耐磨性最好 ;而在高载荷下 ,微米Al2 O3 复合涂层的耐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磨粒磨损性能 自熔性合金 焊工 氧乙炔 热喷焊 AL2O3 微米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温度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毅 于学勇 +1 位作者 程凤军 杨廷贵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8-400,共3页
利用WMW-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相变温度对6种NiTi形状记忆合金耐磨性的影响,并分析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超弹状态NiTi合金具有热弹性马氏体相变、高阻尼效应、应力诱发马氏体和超弹性等特性而使得其耐磨性较好,合金的耐... 利用WMW-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相变温度对6种NiTi形状记忆合金耐磨性的影响,并分析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超弹状态NiTi合金具有热弹性马氏体相变、高阻尼效应、应力诱发马氏体和超弹性等特性而使得其耐磨性较好,合金的耐磨性主要取决于相变温度、Ni原子的析出情况和合金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镍钛合金 超弹性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的质量分数对喷熔层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阎俊霞 杨元修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65-68,共4页
在自熔性合金粉末Ni60中机械混合不同质量分数的WC进行火焰喷熔,通过喷熔工艺性能试验、喷熔层宏观硬度测试、喷熔层低应力磨粒磨损试验、喷熔层冲击磨粒磨损试验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w(WC)对喷焊层耐磨性能的影响。试验证明:随着合金... 在自熔性合金粉末Ni60中机械混合不同质量分数的WC进行火焰喷熔,通过喷熔工艺性能试验、喷熔层宏观硬度测试、喷熔层低应力磨粒磨损试验、喷熔层冲击磨粒磨损试验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w(WC)对喷焊层耐磨性能的影响。试验证明:随着合金粉中w(WC)的增大,喷焊工艺性能变差,但当w(WC)低于50%时,WC的加入对喷焊工艺性能影响不很明显,喷熔层硬度变化不大,喷熔层低应力磨粒磨损性能随w(WC)的增大而提高;当w(WC)大于50%时,WC的加入使喷熔工艺性能变得极差,喷熔层的硬度和耐低应力磨粒磨损性能降低。由于WC硬而脆的性能和在喷熔层显微组织中起分割基体的作用,喷熔层耐冲击磨粒磨损性能随w(WC)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 磨粒磨损性能 焊工 工艺性能 喷焊 自熔性合金 性能 质量分数 低应力 耐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乙炔火焰喷涂制备粉煤灰复合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方红 马壮 +2 位作者 李志成 董世知 李智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25-128,共4页
用氧乙炔火焰喷涂在Q235钢表面制备粉煤灰复合涂层。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涂层的界面形貌和物相组成,并测试了粉煤灰复合涂层的耐蚀性和耐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表面致密,结合性良好,且有3Al2O3·2SiO2、Ca2SiO4、TiB2等新相产... 用氧乙炔火焰喷涂在Q235钢表面制备粉煤灰复合涂层。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涂层的界面形貌和物相组成,并测试了粉煤灰复合涂层的耐蚀性和耐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表面致密,结合性良好,且有3Al2O3·2SiO2、Ca2SiO4、TiB2等新相产生;涂层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耐磨性,其耐酸性、耐磨粒磨损性分别比基体提高了11.8倍、7.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乙炔火焰喷涂 粉煤灰复合涂层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iC nanoparticle on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iC/AA2219 nanocomposites and its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被引量:6
14
作者 YANG Yi-long ZHANG Yun +2 位作者 ZHANG Hao-ming LIU Xu-he LI Xiao-q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767-779,共13页
TiC nanoparticles reinforced 2219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ltrasonic casting, followed by forging and T6 heat treatment.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disc-to-column were stu... TiC nanoparticles reinforced 2219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ltrasonic casting, followed by forging and T6 heat treatment.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disc-to-column were studied under four separate normal values of 5, 10, 20 and 30 N. The increasing hardness value of the nanocomposite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large amount of TiC(i.e., 1.3 wt.% and 1.7 wt.%) introduced to the composit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nanocomposi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iC nanoparticles(0-1.7 wt.%) under the same load. But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TiC/AA2219 nanocomposite increased by 30%-90% as compared to the 2219 matrix alloy. And i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load. The composite with 0.9 wt.% TiC produced the best results in terms of friction and wear because of its relatively higher hardness and perfect ability to retain a transfer layer of a comparatively larger thickness. On the wear surface, some Al2O3particles were found which aid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ctive shear regions and improved the wear resistance. The wear mechanism for the TiC/AA2219 nanocomposite was a combination of adhesive and oxidative wear, with the composites containing hard TiC nanoparticles being mainly abras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AA2219 nanocomposite TiC nanoparticle wear properties HARDNESS wear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