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有效磨粒数影响因素仿真研究
1
作者 姚春燕 李矿伟 +3 位作者 毛炜 张威 李贺杰 张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8-563,共6页
在磁感应游离磨粒线锯切割过程中,吸附到锯丝上的瞬时有效磨粒数对切割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基于锯丝周围形成的高梯度磁场中磁性磨粒的受力分析,从研究磨粒运动着手,将切削液视为连续介质,磁性磨粒为离散体系,综合考虑磨粒所受的磁力、磨... 在磁感应游离磨粒线锯切割过程中,吸附到锯丝上的瞬时有效磨粒数对切割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基于锯丝周围形成的高梯度磁场中磁性磨粒的受力分析,从研究磨粒运动着手,将切削液视为连续介质,磁性磨粒为离散体系,综合考虑磨粒所受的磁力、磨浆流体曳力,应用有限元软件COMSOL进行了磨浆的供浆方向、供浆速度和切削液动力黏度对瞬时有效磨粒数影响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磨浆的供浆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更多瞬时有效磨粒集中吸附在锯丝的一侧参与切割;随着供浆速度的增大,瞬时有效磨粒数较少,1s内锯丝吸附的有效磨粒总数先增加后减少,当供浆速度为12mm/s时,有效磨粒总数最多;选取切削液动力黏度为0.004 7Pa·s,瞬时有效磨粒数较多且磨粒在切削液中分散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线锯切割 瞬时有效磨粒数 磁性 供浆速度 动力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圆柱超声珩磨单颗磨粒磨削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静 祝锡晶 +1 位作者 王建青 张小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40,共3页
外圆柱功率超声珩磨是一种精密、有效的外圆柱加工技术,对外圆柱功率超声珩磨磨削力的研究是深入研究其材料去除机理的关键。在对外圆柱功率超声珩磨切削机理及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假设油石磨粒分布及切刃高度符合正态分布,推导出... 外圆柱功率超声珩磨是一种精密、有效的外圆柱加工技术,对外圆柱功率超声珩磨磨削力的研究是深入研究其材料去除机理的关键。在对外圆柱功率超声珩磨切削机理及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假设油石磨粒分布及切刃高度符合正态分布,推导出了油石条上总的动态有效磨粒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外圆柱功率超声珩磨单颗磨粒的磨削力模型,最后对不同参数下磨削力的影响趋势进行了定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外圆柱功率超声珩磨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圆柱功率超声珩 磨粒数 单颗 削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结合剂砂轮表面形貌的激光扫描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晓天 孙方宏 +1 位作者 陈明 翁世修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5-116,共2页
采用激光三维扫描方法 ,对树脂结合剂砂轮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 :砂轮表面形貌的形成 ,不仅与砂轮表面磨粒的突出有关 ,还受结合剂表面高度变化的影响。在表面形貌测量结果的基础上 ,对磨削过程进行了仿真 ,可以得到有效... 采用激光三维扫描方法 ,对树脂结合剂砂轮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 :砂轮表面形貌的形成 ,不仅与砂轮表面磨粒的突出有关 ,还受结合剂表面高度变化的影响。在表面形貌测量结果的基础上 ,对磨削过程进行了仿真 ,可以得到有效磨粒数占磨粒总数的比例 ,以及有效磨粒数在磨削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 仿真 有效磨粒数 树脂结合剂 激光扫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N砂轮超声振动修整表面地貌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毅 赵捷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74-76,81,共4页
对cBN砂轮进行了超声振动辅助机械修整试验,研究了砂轮修整后表面地貌特征及砂轮表面静态有效磨粒数。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修整的cBN砂轮表面的磨粒突出高度随振动频率增大而增大;砂轮表面静态有效磨粒数随着修整导程和修整深度... 对cBN砂轮进行了超声振动辅助机械修整试验,研究了砂轮修整后表面地貌特征及砂轮表面静态有效磨粒数。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修整的cBN砂轮表面的磨粒突出高度随振动频率增大而增大;砂轮表面静态有效磨粒数随着修整导程和修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选择合理的修整参数,采用超声振动修整技术能够获得较理想的cBN砂轮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N砂轮 超声振动 砂轮形貌 静态有效磨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es on uniformity of particles under HPGR finished grinding system 被引量:3
5
作者 许鹏云 胡聪 +3 位作者 甘敏 李晶 潘旭 叶红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03-1012,共10页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disadvantages of excessive grinding and non-uniformity in finished particle under high-pressure grinding rolls (HPGR) finished grinding system, four aspect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eva...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disadvantages of excessive grinding and non-uniformity in finished particle under high-pressure grinding rolls (HPGR) finished grinding system, four aspect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evaluating indicators, effects of operating factors, effect of particle uniformity on the flot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article uniformity. Experiment of HPGR finished grinding system, cationic reverse flotation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test of particle bed commin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quasi-static were carried out. Theoret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both of uniformity coefficient and average particle siz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uniformity analysis of the mineral p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circulation fan impeller speed on particle uniformity is the most evident, HPGR working pressure and roll gap are second and HPGR roller speed is the last. Average particle size has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the grade of flotation concentrate while uniformity coefficient has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the flotation recovery. Considering the two aspects of grade and recovery, the optimal uniformity coefficient for flotation is 1.1-1.2 and the optimal average particle size for flotation is 50-55 μm. The operating factors which promote the shielding effect and compact effect in the HPGR finished grinding syste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ased on the uniformity of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ressure grinding rolls particle uniformity uniformity coefficient average particle size FLOTATION shielding effect compact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