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锈钢平面的半固着磨粒加工
1
作者 赵萍 王志伟 +1 位作者 俞冬强 袁巨龙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30,共5页
以马氏体不锈钢SUS 440C为加工对象,使用#3000碳化硅磨粒进行半固着磨粒和游离磨粒加工。半固着磨具与工件的接触采用面-面接触方式,半固着磨具使用SSB结合剂,磨粒重量浓度为60%,孔隙率为70%。游离磨粒加工中研具材料为球墨铸铁。两种... 以马氏体不锈钢SUS 440C为加工对象,使用#3000碳化硅磨粒进行半固着磨粒和游离磨粒加工。半固着磨具与工件的接触采用面-面接触方式,半固着磨具使用SSB结合剂,磨粒重量浓度为60%,孔隙率为70%。游离磨粒加工中研具材料为球墨铸铁。两种加工方法中,加工开始10 min后工件表面粗糙度迅速由Ra 0.2μm左右降低至Ra 0.07μm以下,加工30 min后工件表面质量趋于稳定。工件表面质量主要取决于磨粒粒度与加工时间,加工载荷与磨具/研具转速的影响较小。半固着磨粒加工可获得比游离磨粒加工更高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着磨粒加工 游离磨粒加工 碳化硅 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率磨粒加工技术发展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长河 蔡光起 +1 位作者 修世超 庞子瑞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2,共6页
高效率磨粒加工是先进制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粗精加工与一身,达到可与车、铣和刨削等切削加工方法相媲美的金属磨除率,而且能实现对难磨材料的高性能加工。阐述了高速超高速磨削、快速点磨削、高效深切磨削、缓进给磨削、高速重负... 高效率磨粒加工是先进制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粗精加工与一身,达到可与车、铣和刨削等切削加工方法相媲美的金属磨除率,而且能实现对难磨材料的高性能加工。阐述了高速超高速磨削、快速点磨削、高效深切磨削、缓进给磨削、高速重负荷荒磨以及砂带磨削等高效率磨粒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的发展及最新研究进展。研究了高效磨削砂轮、主轴及其轴承技术、高效率磨床、磨削液供给技术、砂轮、工件安装定位及安全防护技术以及磨削状态检测及数控技术等实现高效率磨粒加工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发展高效率磨粒加工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率磨粒加工 超高速 高效深切 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脆材料的磨粒加工仿真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龙 葛培琪 +1 位作者 王沛志 李宗强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7,共7页
单晶硅等硬脆材料具有高硬度、低断裂韧性等特性,属于难加工材料,其加工表面易产生微裂纹、亚表面损伤层等缺陷。影响硬脆材料磨粒加工过程的因素复杂,一般用仿真技术来研究磨粒加工硬脆材料的去除机理等。本文概述了硬脆材料磨粒加工... 单晶硅等硬脆材料具有高硬度、低断裂韧性等特性,属于难加工材料,其加工表面易产生微裂纹、亚表面损伤层等缺陷。影响硬脆材料磨粒加工过程的因素复杂,一般用仿真技术来研究磨粒加工硬脆材料的去除机理等。本文概述了硬脆材料磨粒加工相关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网格法、无网格法以及网格与无网格结合方法,对比分析各仿真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分析 硬脆材料 磨粒加工 材料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材料磨粒加工的纳米尺度去除机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水泉 高尚 +1 位作者 黄传真 黄含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7,F0003,共12页
以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的脆性单晶、多晶和光学玻璃是能源、通信、交通和医疗领域新兴微电子和光电器件的核心材料。为满足高性能器件的制造需求,脆性材料通常需要经过磨削、研磨、抛光等超精密磨粒加工,获得具有原子级光滑的表面、近无... 以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的脆性单晶、多晶和光学玻璃是能源、通信、交通和医疗领域新兴微电子和光电器件的核心材料。为满足高性能器件的制造需求,脆性材料通常需要经过磨削、研磨、抛光等超精密磨粒加工,获得具有原子级光滑的表面、近无损伤的亚表面和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加工精度。优化磨粒加工工艺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制造成本,还能够延长脆性材料元器件的服役寿命,但开发高效率、低损伤超精密磨粒加工技术需深入理解脆性材料纳米尺度的去除机理。本文基于划擦力学原理,揭示脆性材料纳米尺度磨粒加工去除的本质,阐明磨粒加工过程中脆性材料脆性–塑性转变去除的基本原理,概述单磨粒纳米划擦脆性材料的形变和去除机制,以及磨粒加工过程中脆性材料的去除机理及材料微观结构对其局部变形及后续去除的影响规律,提出实现脆性材料高效延性加工的控制策略,有助于推动脆性材料超精密磨粒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材料 磨粒加工 形变 破碎 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加工金属材料的去除机理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成光 张勇 张飞虎 《工具技术》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结合固体量子力学和金属材料学理论探讨了低速磨粒加工金属材料的去除机理,单个磨粒颗粒的动能必须大于金属材料的结合能,其表层原子才可能被去除;磨粒加工中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以及形成位错塞积群,导致材料去除率降低。研制出新型磨... 结合固体量子力学和金属材料学理论探讨了低速磨粒加工金属材料的去除机理,单个磨粒颗粒的动能必须大于金属材料的结合能,其表层原子才可能被去除;磨粒加工中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以及形成位错塞积群,导致材料去除率降低。研制出新型磨粒射流加工装置,该加工装置能够形成稳定和可调的磨粒射流,可实现磨粒充分均匀混合和磨粒浓度的精确调节。通过磨粒射流加工模具钢、磁流变加工模具钢和液流悬浮超光滑加工金属铝等不同加工方法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磨粒速度低于去除金属表层原子所需的最小速度时,磨粒不能实现对金属材料的有效去除;当磨粒速度大于去除金属表层原子所需的最小速度时,磨粒才能实现对金属材料的加工,磨粒速度越大,材料去除率越高;磨粒冲击金属表面使得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和形成位错塞积群,形成更大的阻力,降低了磨粒加工材料去除率,使得材料去除率初始较高,随后逐渐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加工 结合能 速度 最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材料去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长河 蔡光起 +2 位作者 李琦 修世超 刘枫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116-2120,共5页
基于磨粒特征尺寸与砂轮、工件间液膜厚度比值的变化,研究了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材料去除机理。分析了在两体加工及三体加工模式条件下,单颗磨粒运动特点以及磨粒由两体研磨加工向三体抛光加工转变的临界条件。实验证明,砂轮... 基于磨粒特征尺寸与砂轮、工件间液膜厚度比值的变化,研究了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材料去除机理。分析了在两体加工及三体加工模式条件下,单颗磨粒运动特点以及磨粒由两体研磨加工向三体抛光加工转变的临界条件。实验证明,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光整加工中,随着加工循环的增加,工件表面微观形貌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相同,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轮约束 游离 材料去除机理 两体研加工 三体抛光加工 喷射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辅助电火花加工金属基复合材料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日 刘江文 郭钟宁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86-391,共6页
针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加工难题,提出了采用磨粒辅助电火花法加工该类材料。利用电火花加工和磨粒辅助电火花加工2种方法,对比研究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工时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的不同体... 针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加工难题,提出了采用磨粒辅助电火花法加工该类材料。利用电火花加工和磨粒辅助电火花加工2种方法,对比研究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工时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的不同体积分数对加工效率的影响,得到了磨粒辅助电火花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磨粒辅助电火花加工法在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方面均优于电火花加工法,各加工参数对加工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占空比、平均电流、脉冲宽度,复合材料的增强相的比例是影响加工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电火花加工 辅助电火花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及摩擦特性
8
作者 刘枫 巩亚东 +1 位作者 单玉桥 蔡光起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2-425,共4页
针对磨削后工件表面出现缺陷问题,提出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光整加工方法(AJF).试验在M7120平面磨床上完成,加工试样为Sa=0.6μm左右的45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用TW3040-60 X射线衍射仪测量;利用MG-2000型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表面形貌对... 针对磨削后工件表面出现缺陷问题,提出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光整加工方法(AJF).试验在M7120平面磨床上完成,加工试样为Sa=0.6μm左右的45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用TW3040-60 X射线衍射仪测量;利用MG-2000型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表面形貌对摩擦系数和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磨削表面的残余拉应力逐渐变成压应力,加工时间对残余应力有显著影响.Sa值由0.626μm下降到0.2μm左右.光整加工后表面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与磨削加工表面相比明显降低,表面硬度随加工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这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光整加工 砂轮约束 残余应力 表面形貌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加工表面的分形及摩擦特性研究
9
作者 刘枫 巩亚东 +1 位作者 单玉桥 蔡光起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4,共6页
对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Abrasive Jet Precision Finishing,AJF)表面进行分形维数和摩擦磨损特性研究.试验在MB1332A外圆磨床上完成,加工式样为Ra为0.6μm左右的45#钢.加工表面形貌和微观几何参数用MICROMESVRE2表面轮廓仪测量... 对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Abrasive Jet Precision Finishing,AJF)表面进行分形维数和摩擦磨损特性研究.试验在MB1332A外圆磨床上完成,加工式样为Ra为0.6μm左右的45#钢.加工表面形貌和微观几何参数用MICROMESVRE2表面轮廓仪测量;应用分形维数和功率谱密度函数评价磨削加工和光整加工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利用MG-2000型销盘式高速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表面形貌和分形维数对摩擦系数和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使工件表面高度特性参数大幅度降低,轮廓波动平均间距减小,波纹细密性提高.随着加工循环的增加,Ra值由0.6μm下降到0.2μm左右.光整加工表面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与磨削加工表面相比明显降低,摩擦磨损试验结果和分形维数变化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精密光整加工(AJF) 表面形貌 分形维数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强化加工表面材料动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洪远 孙聪 +2 位作者 修世超 姚云龙 Xin Chen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69,共17页
目的基于磨粒强化加工非线性热力耦合效应,研究加工表面材料动态再结晶行为。方法以45#钢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基于砂轮轮廓及磨粒分布特征的热力耦合全尺度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三维元胞自动机法,构建奥氏体晶粒的位错密度增长控制方程,... 目的基于磨粒强化加工非线性热力耦合效应,研究加工表面材料动态再结晶行为。方法以45#钢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基于砂轮轮廓及磨粒分布特征的热力耦合全尺度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三维元胞自动机法,构建奥氏体晶粒的位错密度增长控制方程,研究动态热力耦合作用对奥氏体晶粒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影响机理。最后,结合磨粒强化加工实验,验证不同进给速度与磨削深度下再结晶晶粒尺寸与体积分数的沿层变化规律,提出加工表面材料晶粒细化过程的参数化控制方法。结果加工过程中,部分奥氏体组织会发生动态再结晶现象,并在工件表面形成细化层,细化层的厚度远小于强化层。随着与表面距离的增加,再结晶晶粒平均尺寸逐渐增大,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小。改变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可使再结晶晶粒的体积分数和平均尺寸分别提高5倍和15%以上。结论通过对比实验与模拟结果,发现加工过程中热力耦合效应沿层分布差异性明显。加工应变场的作用效果远小于动态温度场的影响,这限制了表面细化层的厚度;应变场沿层递减分布,越靠近加工表面,晶粒细化现象越明显;受层间应变与应变率差异性的影响,表层再结晶晶粒形核较快,但生长速度缓慢,再结晶晶粒体积分数偏小。增大切深与进给速度会使接触区金属的去除量增加、表面温度升高且晶粒畸变现象明显,有利于细化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加工 全尺度 热力耦合作用 动态再结晶 细化层 元胞自动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的几何形状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志伟 俞冬强 +2 位作者 陈佳杰 袁巨龙 邓乾发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8年第11期1-6,共6页
磨粒加工是现代精密与超精密加工中重要的加工方法。对磨粒几何形状进行综述,简述磨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形状影响参数(包括磨粒破碎方法、工艺参数和磨粒尺寸),分析磨粒几何形状对磨粒加工的影响。对原子力显微技术、激光扫描共焦显微技术... 磨粒加工是现代精密与超精密加工中重要的加工方法。对磨粒几何形状进行综述,简述磨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形状影响参数(包括磨粒破碎方法、工艺参数和磨粒尺寸),分析磨粒几何形状对磨粒加工的影响。对原子力显微技术、激光扫描共焦显微技术、干涉显微技术、扫描电镜立体视法和扫描激光显微技术等磨粒形状获取技术进行比较。阐述目前最常用的磨粒形状描述方法——形状系数和形状指数法,概括磨粒形状的模拟方法。介绍对磨粒形状描述有借鉴意义的傅立叶级数、标记描述和分形几何描述等新的颗粒形状描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形状 磨粒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率磨削加工技术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长河 丁玉成 +1 位作者 蔡光起 卢秉恒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0-54,共5页
阐述了高速超高速磨削、快速点磨削、高效深切磨削、缓进给磨削、高速重负荷荒磨以及砂带磨削等高效率磨粒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的发展及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发展高效率磨粒加工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效率磨粒加工 超高速 高效深切 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磨粒技术研究进展及趋势--ISAAT 2017会议综述
13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96,共3页
第二十届国际磨粒技术进展研讨会(the 2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in Abrasive Technology,简称ISAAT2017)于2017年12月3日至6日在日本冲绳举行。
关键词 磨粒加工 ISAAT 2017 磁流变抛光 加工材料 砂轮结合剂 金刚石涂层刀具 超声辅助加工 削过程 会议综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技术现状与新进展 被引量:26
14
作者 蔡光起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11,共2页
磨削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技术发展迅速。文章概述了精密磨削技术、高效率磨削技术以及磨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磨粒加工 精密 高效率 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54届CIRP大会磨削方面论文介绍
15
作者 李长河 蔡光起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9,共3页
第54届CIRP年会在磨削分会场(Session on Abrasive Process)宣读论文8篇,在其它分会场宣读与磨削有关的论文3篇,共计11篇.磨削分会场宣读的8篇论文是:
关键词 CIRP年会 结构型模抛光 微细喷射加工 低成本精密 三维有限元仿真高效深瞬时热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工程陶瓷砂带磨削实验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叠 黄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66-1970,共5页
采用4种不同磨料的砂带对Zr O_2工程陶瓷进行对比磨削实验,并采用锆刚玉磨料的砂带进行正交试验,对材料去除量、工件表面粗糙度和砂带磨损量进行了测量,得出了Zr O_2工程陶瓷最佳磨削参数。文章分析了在对Zr O_2工程陶瓷进行砂带磨削加... 采用4种不同磨料的砂带对Zr O_2工程陶瓷进行对比磨削实验,并采用锆刚玉磨料的砂带进行正交试验,对材料去除量、工件表面粗糙度和砂带磨损量进行了测量,得出了Zr O_2工程陶瓷最佳磨削参数。文章分析了在对Zr O_2工程陶瓷进行砂带磨削加工过程中砂带粒度和磨削用量的不同对磨削加工效率、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在磨粒切削加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磨削前后陶瓷表面微观形貌分析了工程陶瓷的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磨削压力和砂带粒度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呈减小趋势;增加砂带线速度和磨削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去除率和磨削比,但超过临界值其表面易发生崩脆断裂;砂带线速度为19 m/s,磨削压力为15 N,砂带粒度为120#时,Zr O_2工程陶瓷综合磨削效果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带 工程陶瓷 正交试验 切削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压痕接触变形的简化计算 被引量:3
17
作者 葛梦然 王全景 张振中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7-1324,共8页
单晶硅、光学玻璃等脆性材料磨粒加工获得高质量加工表面的关键是单颗磨粒的实际刻划深度小于材料脆塑转变的临界切削深度,但单颗磨粒刻划加工的实际划痕深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单晶硅与磨粒压痕接触弹性变形的影响。由于金刚石磨粒切削刃... 单晶硅、光学玻璃等脆性材料磨粒加工获得高质量加工表面的关键是单颗磨粒的实际刻划深度小于材料脆塑转变的临界切削深度,但单颗磨粒刻划加工的实际划痕深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单晶硅与磨粒压痕接触弹性变形的影响。由于金刚石磨粒切削刃与玻氏压头尖端具有结构相似性,对单晶硅与玻氏压头的压痕接触变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基于纳米压痕实验原理,建立了玻氏压头加载压入单晶硅的位移深度和压痕深度的计算公式。将玻氏压头与单晶硅试件的接触等效为球体与平面的接触,建立了接触弹性变形的简化计算公式。对单晶硅进行了纳米压痕实验,得到单晶硅的纳米硬度为12.22 GPa,等效弹性模量为173.09 GPa,实测了玻氏压头与单晶硅纳米压痕接触的弹性接触刚度和压头的位移深度、压痕深度,接触弹性变形量超过了压头位移深度的50%。该结果为单晶硅的金刚线精密切片和精密磨削工艺参数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加工 单晶硅 压头位移深度 压痕接触变形 压痕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bow precision machining technology by abrasive flow based on direct Monte Carlo method 被引量:4
18
作者 LI Jun-ye ZHU Zhi-bao +4 位作者 WANG Bin-yu ZHANG Xin-ming WANG Fei ZHAO Wei-hong XU Che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667-3683,共17页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finish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elbow parts an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particles in elbow precision machining by abrasive flow.This work was analyzed and ...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finish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elbow parts an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particles in elbow precision machining by abrasive flow.This work was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by combining theory,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The 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metho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were combined to reveal the random collision of particles during the precision machining of abrasive flow.Under different inlet velocity,volume fraction and abrasive particle size,the dynamic pressure and turbulence flow energy of abrasive flow in elbow were analyzed,and the machining mechanism of particles on the wall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achining parameters on the precision machining quality of abrasive flow were obtaine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e order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quality of abrasive flow precision machining and establish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The results of the surface morphology before and after the precision machining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elbow are discussed,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Ra value is reduced from 1.125μm to 0.295μm after the precision machining of the abrasive flow.The application of DSMC method provides special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brasive flow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ion machining by abrasive flow 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 method abrasive particle collis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