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蓖麻油酸合成的低酸值加氢裂化柴油抗磨添加剂润滑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宝华 沈本贤 赵基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39,共4页
以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评价柴油润滑性能,考察了碳数为18的不同羧酸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合成了蓖麻油酸单酯类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酸值,并考察其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改进的效果。通过优化蓖麻油酸丙三醇单酯与蓖麻油酸复配... 以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评价柴油润滑性能,考察了碳数为18的不同羧酸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合成了蓖麻油酸单酯类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酸值,并考察其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改进的效果。通过优化蓖麻油酸丙三醇单酯与蓖麻油酸复配的比例,制备了加氢裂化柴油的抗磨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量条件下,制备的抗磨添加剂对加氢裂化柴油的润滑性改进效果略优于国外抗磨剂,而制备的抗磨添加剂酸值约为国外抗磨剂的一半,在加剂量为200~500μg/g的条件下,不影响加氢裂化柴油的基本物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酸 加氢裂化 柴油 润滑性 磨痕直径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聚酸抗磨剂对航空煤油润滑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雁玲 王姝凡 +3 位作者 王宜迪 杨卫亚 李澜鹏 曹长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考察二聚酸抗磨剂对加氢精制航空煤油润滑性的改善作用,同时验证不同二聚酸抗磨剂的改善效果,分别采用桐油、棉籽油及妥尔油酸为原料进行了二聚酸的合成与精制,利用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验证了桐油基、棉籽油基... 为考察二聚酸抗磨剂对加氢精制航空煤油润滑性的改善作用,同时验证不同二聚酸抗磨剂的改善效果,分别采用桐油、棉籽油及妥尔油酸为原料进行了二聚酸的合成与精制,利用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验证了桐油基、棉籽油基及妥尔油酸基二聚酸的分子结构,采用球柱润滑性评定仪(BOCLE)法和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法考察了3种不同原料来源的二聚酸对航空煤油润滑性的改善作用,用显微镜分析试验球的磨痕形貌,并提出抗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二聚酸添加量的不断增大,磨痕直径、表面划痕及深度不断减小;在BOCLE法中,当二聚酸添加量为20 mg/L时,3种二聚酸均可使航空煤油润滑性磨痕直径从0.92 mm降到0.65 mm以下,满足GB 6537—2018《3号喷气燃料》要求;在HFRR法中,当二聚酸添加量为50 mg/L时,3种二聚酸均可使润滑性磨痕直径降到550μm以下,平均摩擦系数降到0.265以下,平均成膜率达到24%以上,且平均摩擦系数和平均成膜率的变化规律与二聚酸对航空煤油润滑性改善规律一致;制备的二聚酸均具有长碳链和羧基官能团,羧基通过强电负性吸附在金属表面,羧基之间的氢键以及非极性端通过范德华力等使二聚酸分子形成平行分子簇,进而在金属表面形成有效的润滑膜,阻止两摩擦副之间发生直接接触与摩擦。综上,3种二聚酸的润滑能力相当,均显示出良好的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酸 航空煤油 润滑性 磨痕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型抗磨剂的合成及其对柴油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迎秋 黄占凯 +3 位作者 赵洪 董广前 张晓行 王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3-148,共6页
以油酸与丙三醇为原材料,合成一种酯型抗磨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分子结构表征,通过抗乳化试验、抗磨试验和配伍性试验,对加入酯型抗磨剂柴油的主要质量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酯型抗磨剂的酸值极低,引起的柴油酸度变化极小,不... 以油酸与丙三醇为原材料,合成一种酯型抗磨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分子结构表征,通过抗乳化试验、抗磨试验和配伍性试验,对加入酯型抗磨剂柴油的主要质量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酯型抗磨剂的酸值极低,引起的柴油酸度变化极小,不会存在酸度超标问题;由于酯型抗磨剂分子中含有亲水及亲油基团,其对柴油的抗乳化性不如酸型抗磨剂,需要加入破乳剂以提高柴油抗乳化性能;添加酯型抗磨剂的柴油表现出良好的抗磨性能,磨痕直径完全符合标准,且磨痕小、磨痕及磨痕边界浅显;酯型抗磨剂与柴油降凝剂、十六烷值改进剂、抗静电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对基础柴油主要性能指标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型抗 酸值 抗乳化性 磨痕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的成分对提高超低硫柴油润滑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沈本贤 林宝华 赵基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2,共4页
以玉米油、向日葵油、橄榄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掺入到加氢裂化柴油中,生物柴油掺入量为0.5%以上,可使加氢裂化柴油磨痕直径小于460μm。以生物柴油中几种典型成分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丙三醇、甘油单油酸酯及其复配为添加物... 以玉米油、向日葵油、橄榄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掺入到加氢裂化柴油中,生物柴油掺入量为0.5%以上,可使加氢裂化柴油磨痕直径小于460μm。以生物柴油中几种典型成分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丙三醇、甘油单油酸酯及其复配为添加物,考察了其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对加氢裂化柴油的抗磨性能远不如生物柴油效果明显,微量的油酸、甘油单油酸酯等极性杂质对提高加氢裂化柴油的润滑性效果显著。生物柴油掺入加氢裂化柴油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脂肪酸单酯类混合物,而是生物柴油中的极少量游离脂肪酸、丙三醇以及部分参加反应的单酰甘油、二酰甘油和未参加反应的残留物三酰甘油等极性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高频往复机 加氢裂化 润滑性 磨痕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硫加氢柴油润滑性能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宝华 沈本贤 赵基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6-520,共5页
以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评价柴油润滑性能。在分析加氢精制、中压加氢改质和高压加氢裂化生产的低硫和超低硫柴油馏分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柴油的理化性质与润滑性能的关系;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每克柴油中硫少于200μg的... 以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评价柴油润滑性能。在分析加氢精制、中压加氢改质和高压加氢裂化生产的低硫和超低硫柴油馏分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柴油的理化性质与润滑性能的关系;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每克柴油中硫少于200μg的加氢柴油润滑性能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7%以内。从模型方程的系数来看,黏度高、氮含量高、而环烷烃含量低的超低硫加氢柴油的润滑性能相对要好。该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超低硫柴油和加氢精制柴油的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硫柴油 逐步线性回归 磨痕直径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