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肺部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为主要表现的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荣荣 王琦 +1 位作者 李伟 张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0-633,共4页
目的:分析以肺部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为主要表现的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病理形态表现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肺原发DLBCL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肺原发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CT检查主... 目的:分析以肺部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为主要表现的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病理形态表现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肺原发DLBCL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肺原发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CT检查主要表现为肺部多发团块状磨玻璃样结节影,初始诊断为肺炎,经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最终确诊,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0岁,以咳嗽和咳痰为首发症状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行肿瘤标记物、淋巴结彩超、PET-CT、骨髓穿刺活检、病理活检和其他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治疗。PET-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伴部分代谢增高,病理形态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非霍奇金DLBCL,起源于生发中心外活化B细胞。最终诊断为肺原发DLBCL。患者给予R-CHOP方案规律化疗,3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团块状结节影消失。结论:肺原发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诊断最终依赖病理形态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肺原发DLBCL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当肺部出现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时应考虑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发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结节 磨玻璃样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微创切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初向阳 侯晓彬 +6 位作者 张连斌 薛志强 任志鹏 温佳新 刘毅 马克峰 孙玉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45-849,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灶的定位是微创手术切除的技术难点。各种定位方法均有报道,但每一种方法均有其不足。本研究拟通过评价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GGO微创切除的价值,初步探索肺部<10 mm... 背景与目的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灶的定位是微创手术切除的技术难点。各种定位方法均有报道,但每一种方法均有其不足。本研究拟通过评价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GGO微创切除的价值,初步探索肺部<10 mm的GGO积极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共32例GGO患者,41个GGO,行胸腔镜微创切除术,麻醉插管后皆在手术体位下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CT引导Hook-wire定位。记录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的失败率、并发症、胸腔镜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的几率、住院时间等,计算病灶组织学分型中的恶性几率,讨论肺部<10 mm的GGO积极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结果共32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7例)行41个GGO胸腔镜微创切除术,其中2个病灶、3个病灶和5个病灶同时微创切除患者数量分别是3例、1例、1例。病灶直径2 mm-10 mm(平均5 mm),病灶距离胸膜垂直距离5 mm-24 mm(平均12.5 mm)。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转化为开胸手术比率为0,CT定位时间平均8.4 min(4 min-18 min),微创切除病灶所需时间平均32 min(14 min-98 min),中位住院时间为8 d(5 d-14 d)。GGOs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原位腺癌(肺泡癌)19例,约46.3%,腺癌8例,约19.5%,大细胞癌1例,约2.4%,不典型腺瘤样增生9例,约22%,炎性病灶4例,约9.8%。结论肺部GGO是恶性病灶的几率很大,对典型GGO患者积极微创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极大提高GGO微创切除可行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GGO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样结节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 微创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磨玻璃结节CT影像征象鉴别诊断肺浸润性腺癌与微浸润腺癌 被引量:66
3
作者 虞梁 王俊 +4 位作者 李洪 李响 唐健玮 袁梅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nodule,GGN)的肺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与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vcinoma,MIA)的CT特征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12月GGN... 目的:探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nodule,GGN)的肺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与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vcinoma,MIA)的CT特征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12月GGN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CT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病理证实为IAC或MIA患者148例(157枚结节)。两组间结节直径、结节平均CT值、结节类型、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结节直径(OR=16.68,95%CI:3.66~75.89,P=0.02)以及平均CT值(OR=1.01,95%CI:1.01~1.02,P<0.01)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灶直径≥13.5 cm、病灶平均CT值≥-463.5 HU作为鉴别IAC与MIA的分界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节直径、结节平均CT值、结节类型、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对于临床鉴别IAC以及MIA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病灶直径以及病灶平均CT值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浸润腺癌 浸润性腺癌 磨玻璃样结节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磨玻璃结节内血管征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叶丽丽 舒小钢 +3 位作者 何祥发 藏任丽 韦玉新 郑晓林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5-989,共5页
目的:探讨HRCT图像上肺磨玻璃样结节(GGN)内血管征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随诊显示病灶消失的109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其中良性结节44例,恶性结节65例。观察指标... 目的:探讨HRCT图像上肺磨玻璃样结节(GGN)内血管征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随诊显示病灶消失的109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其中良性结节44例,恶性结节65例。观察指标为结节的主要CT征象(大小、密度、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结节内出现血管的例数及各项血管征像[包括血管穿行、血管的数量、种类(肺动脉或肺静脉)及异常形态学征象(僵硬、增粗、扭曲、聚集或截断)]。对良、恶性GGN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和恶性GGN组的结节大小、密度、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这6个CT征象出现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组血管征出现率高于良性GGN组(66.15%vs.43.1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组出现血管征的43例与良性GGN组出现血管征的19例进行比较,GGN内血管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内肺动脉与肺静脉同时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GGN(41.86%vs.21.05%);血管的异常形态学征象(血管僵硬、增粗、扭曲、聚集或截断)在恶性GGN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GGN(53.49%vs.26.32%),尤其形态异常的血管是肺静脉时在恶性与良性GGN组中的出现率分别为65.22%和40.00%;以上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恶性结节同时具有血管征象和异常CT征象(毛刺、分叶、支气管充气征及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分别为41.86%、65.12%、23.26%、69.77%,19例良性结节同时具有血管征象与毛刺、分叶、支气管充气征及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分别为10.53%、15.79%、0%、10.53%,表明恶性GGN中结节的各项CT征象与各种血管征象同时出现的例数多于良性GGN。结论:CT图像上显示的肺GGN内血管征结合结节的形态学征象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当结节内血管出现僵硬、增粗、扭曲、聚集或截断等异常征象,尤其是出现异常形态的血管为肺静脉时,提示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磨玻璃样结节 血管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Hook-wire精确定位并微创切除肺结节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通 马少华 +4 位作者 闫天生 宋金涛 王可毅 贺未 白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0-68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灶的定位是微创手术切除的难点,报道的方法很多但均有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在胸腔镜下(video-assisted... 背景与目的肺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灶的定位是微创手术切除的难点,报道的方法很多但均有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在胸腔镜下(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结节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GGOs积极微创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6月共25例患者的26枚肺结节于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然后施行胸腔镜楔形切除术。统计Hook-wire定位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楔形切除时间、住院时间等,计算病灶组织学分型中的恶性几率,讨论肺部GGOs积极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结果共25例患者26个结节(男性10例,女性15例,6个实性结节,20个GGOs),病灶直径5 mm-20 mm(平均8 mm),病灶距离胸膜垂直距离5 mm-30mm(平均14 mm),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100%。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CT定位时间平均10min(5 min-15 min),微创切除病灶所需时间平均20 min(15 min-4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 d(3 d-6 d)。4例患者定位后发生微量气胸,但无需闭式引流处理。术中定位针脱落1例,但仍于胸腔镜下观察到穿刺点脏层胸膜下血肿后,准确定位并成功切除。20个GGOs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16个混合性GGOs(mixed GGO,m GGO)中,微浸润腺癌2例,腺癌5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1例,炎性病灶8例;4个纯GGOs(pure GGO,p GGO)中原位腺癌1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id hyperplasia,AAH)1例,炎性病灶2例。结论 CT引导下Hook-wire肺结节尤其是GGOs术前定位准确率高,相关并发症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快速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肺部m GGOs是恶性病灶的几率很大,积极微创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样结节 电视胸腔镜手术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治疗肺部微小结节(129例报告)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通 闫天生 +7 位作者 万峰 马少华 王可毅 王京弟 宋金涛 贺未 白洁 金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0,共6页
背景与目的影像技术的发展导致肺部微小结节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检出逐年增多,但术前定性困难。本研究探讨肺部微小结节的临床诊断及微创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病理诊断,微创切除及淋巴结切除的手术方式... 背景与目的影像技术的发展导致肺部微小结节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检出逐年增多,但术前定性困难。本研究探讨肺部微小结节的临床诊断及微创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病理诊断,微创切除及淋巴结切除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013年12月-2016年11月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共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行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其中21个微小结节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并根据病理性质及患者身体状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结果共129个微小结节,实性结节(solid pulmonary nodule,SPN)37个,恶性比例是24.3%(9/37),术后病理结果为: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3个,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oma,IA)3个,转移癌2个,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1个,错构瘤16个,其他炎症等良性病变12个;49个混合性GGO(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m GGO)的恶性比例是63.3%(31/49),术后病理结果为:IA 19个,微浸润腺癌(micro invasive adenocarcioma,MIA)6个,原位腺癌(adenocarcioma in situ,AIS)4个,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ti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1个,SCLC 1个,炎症等良性病变18个;43个纯GGO(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 GGO)的恶性比例是86.0%(37/43),术后病理结果为:AIS 19个,MIA 6个,IA 6个,AAH 6个,炎症等良性病变6个;GGO总的恶性比例是73.9%(68/92)。52个良性病变均采用VATS肺楔形切除;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共73例,VATS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33例,VATS肺楔形切除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6例,VATS肺段切除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6例,VATS肺楔形切除28例;2个转移癌和2个SCLC,采用VATS肺楔形切除术。另有6例患者术中冰冻病理存在误差,其中2例选择二次手术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45例有淋巴结病理结果NSCLC只有两例以SPN为表现的IA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余均未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1个月-35个月,平均(15.1±10.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肺部微小结节尤其是GGO,是恶性病灶的概率大,应积极外科处理;围手术期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冰冻病理结果存在误差可能性,避免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磨玻璃样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弹簧圈联合亚甲蓝定位在周围型肺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丽 文军 +3 位作者 艾敏 卢光明 申翼 许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血管栓塞用弹簧圈联合亚甲蓝术前定位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周围型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周围型肺小结节积极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36例周围型肺小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血管栓塞用弹簧圈联合亚甲蓝术前定位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周围型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周围型肺小结节积极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36例周围型肺小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序贯植入血管栓塞用弹簧圈及亚甲蓝行VATS术前定位。VATS术中根据亚甲蓝及弹簧圈的位置来确定靶病灶的位置及手术切除范围,行VATS肺局部楔形切除。结果 36例患者行高分辨率CT扫描发现周围型肺小结节39个,VAST术前均成功植入39枚弹簧圈及亚甲蓝定位,定位术平均手术时间(11.3±1.45) min。定位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顺利行VAST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0.4) h,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感染(9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5±0.52) d。术中快速病理及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CT引导下弹簧圈联合亚甲蓝在周围型肺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样结节VAST术中定位准确率高,并发症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小结节 玻璃结节 电视胸腔镜手术 弹簧圈 亚甲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治疗≤10mm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通 马少华 +4 位作者 闫天生 宋金涛 王可毅 贺未 白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6-219,共4页
背景与目的早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手术切除及淋巴结切除的合理方式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直径≤10 mm的原发NSCLC的微创切除及淋巴结切除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013年7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 背景与目的早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手术切除及淋巴结切除的合理方式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直径≤10 mm的原发NSCLC的微创切除及淋巴结切除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013年7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并有明确病理诊断为NSCLC的共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行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实性结节5例,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mGGO)23例,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18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术式,包括VATS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VATS肺楔形切除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VATS肺段切除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或仅采用VATS肺楔形切除。其中7例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结果 VATS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23例(mGGOs 15例,pGGOs 4例,实性结节4例),只有1例实性腺癌结节出现N2淋巴结转移,VATS肺楔形切除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5例(mGGOs 2例,pGGOs 3例)和VATS肺段切除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4例(mGGOs 2例,pGGOs 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仅采用VATS肺楔形切除14例(mGGOs 4例,pGGOs 9例,实性结节1例)。7例Hook-wire定位均成功。围手术期无重大并发症,随访1个月-26个月,平均(13.7±8.7)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直径≤10 mm以mGGO和pGGO为表现的原发性NSCLC淋巴结转移率低,术中可以不进行淋巴结的清扫,实性结节应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或系统性淋巴结清扫。高龄和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可以选择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术前运用Hook-wire定位安全有效,可为VATS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磨玻璃样结节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