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中速磨煤机出口温度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文华 杨建国 +5 位作者 崔福兴 冯国华 赵虹 章勤 童红政 林闵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30,共4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空气气氛下对富动24煤进行分析,富动24煤的CO开始析出温度约为265℃,低于265℃时只析出H2O和CO2。结合热平衡计算,认为中速磨煤机磨制富动24煤时只要保证进口热风温度低于265℃,制粉系统可安全运行。在可行性研...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空气气氛下对富动24煤进行分析,富动24煤的CO开始析出温度约为265℃,低于265℃时只析出H2O和CO2。结合热平衡计算,认为中速磨煤机磨制富动24煤时只要保证进口热风温度低于265℃,制粉系统可安全运行。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对温州电厂300 MW机组进行磨煤机出口温度提高试验,磨煤机出口温度由75℃升至95℃时,磨煤机进口热风温度升高到261.4℃,磨煤机出口煤粉气流中无CO存在,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二次风温度均有所下降,炉膛燃烧和运行参数变化不大,排烟温度降低7℃左右,锅炉效率提高0.37%,发电标准煤耗率下降1.17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磨煤机出口温度 热重-红外联用技术 经济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富氧燃烧锅炉磨煤机出口温度的运行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智羽 杨勇平 +2 位作者 翟融融 陈伟鹏 肖卓楠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95,共7页
为获得富氧燃烧锅炉磨煤机出口温度随运行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各因素间的显著性关系,以某600 MW亚临界富氧燃烧锅炉及磨煤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仿真模型,采用流程模拟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干燥气中氧含量、漏风系数、排烟中一次循环烟气比例及烟气... 为获得富氧燃烧锅炉磨煤机出口温度随运行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各因素间的显著性关系,以某600 MW亚临界富氧燃烧锅炉及磨煤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仿真模型,采用流程模拟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干燥气中氧含量、漏风系数、排烟中一次循环烟气比例及烟气预热温度等单一因素的扰动研究,并基于正交法进行了多因素耦合及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富氧燃烧锅炉磨煤机出口温度随干燥气中氧含量的增大而下降,随排烟中一次循环烟气比例、漏风系数的增大及烟气预热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各因素显著性关系为排烟中一次循环烟气比例>干燥气中氧含量>漏风系数>烟气预热温度,其中干燥气中氧含量和排烟中一次循环烟气比例影响为特别显著,漏风系数影响为显著,烟气预热温度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锅炉 磨煤机出口温度 正交设计 运行因素 显著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速磨煤机煤粉团聚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远纲 张成 +3 位作者 夏季 段永华 尹俊俊 陈刚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0-923,共4页
为了解决中速磨煤机磨制印尼煤时的煤粉团聚问题,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印尼A煤和B煤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两种煤的粉体特性相差很大,印尼A煤含有容易团聚的官能团.此外,对中速磨煤机出口空气的含湿量和露点进行了计算... 为了解决中速磨煤机磨制印尼煤时的煤粉团聚问题,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印尼A煤和B煤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两种煤的粉体特性相差很大,印尼A煤含有容易团聚的官能团.此外,对中速磨煤机出口空气的含湿量和露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磨制印尼A煤煤粉时的磨煤机出口温度偏低,不能充分干燥煤粉,造成印尼A煤煤粉团聚,导致制粉出力下降.通过合理确定中速磨煤机出口温度(建议将磨煤机出口温度设定在65℃左右为最佳),可解决印尼A煤煤粉的团聚问题和恢复中速磨煤机的正常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中速磨煤机 煤粉团聚 磨煤机出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