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沙水流下水翼磨损形貌试验研究
1
作者 钟琴琴 钱忠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4-801,共8页
泥沙磨损是含沙河流上运行的水力机械面临的关键难题.文中以水翼为研究对象,在0°攻角和5种不同流量工况(143,153,163,173,183 m^(3)/h)下开展泥沙磨损试验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三维白光干涉轮廓仪对水翼表面的磨损形貌进行观测与... 泥沙磨损是含沙河流上运行的水力机械面临的关键难题.文中以水翼为研究对象,在0°攻角和5种不同流量工况(143,153,163,173,183 m^(3)/h)下开展泥沙磨损试验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三维白光干涉轮廓仪对水翼表面的磨损形貌进行观测与分类,并分析泥沙磨损的机制.结果表明,水翼表面有4种主要磨损形貌,包括冲击坑、微犁削引起的光滑沟槽、微切削引起的尖锐沟槽和划痕.此外,还观察到空化引起的彩虹环和边界层转捩引起的条纹状形貌.其中,水翼前缘主要分布冲击坑和光滑沟槽,水翼中部观察到4种主要磨损形貌和彩虹环,水翼尾缘主要分布冲击坑、尖锐沟槽和条纹状形貌.水翼的泥沙磨损的机制包括挤压、微犁削、微切削、滑擦和热效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水翼 泥沙磨损 磨损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插铣参数对刀具寿命影响规律及磨损形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锋 余斌高 +2 位作者 刘维伟 夏杨欢 李文科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了研究GH4169插铣加工中切削参数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法,使用整体硬质合金刀具进行GH4169的插铣试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刀具寿命的经验公式,分析了切削参数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 为了研究GH4169插铣加工中切削参数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法,使用整体硬质合金刀具进行GH4169的插铣试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刀具寿命的经验公式,分析了切削参数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刀具在不同阶段的磨损形貌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插铣加工高温合金GH4169过程中,铣削速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每齿进给量和径向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插铣 刀具寿命 磨损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头表面磨损形貌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炳成 景畅 +1 位作者 任朝晖 张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9-831,共3页
应用分形理论对弹头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表面磨损形貌的不规则和随机分布性具有分形特征。应用轮廓仪对不同枪支发射子弹的弹头磨损表面进行数据采集并计算出其分形维数,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枪支发射子弹时,造成弹头表... 应用分形理论对弹头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表面磨损形貌的不规则和随机分布性具有分形特征。应用轮廓仪对不同枪支发射子弹的弹头磨损表面进行数据采集并计算出其分形维数,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枪支发射子弹时,造成弹头表面磨损程度不同,其分形维数也不同。因此可将其分形维数作为描述弹头表面磨损程度特征量,会比较有效、方便地分析弹头表面形貌变化的特点,为推断发射子弹枪支提供了依据,也为弹头痕迹的量化检验进行了一种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分形维数 弹头表面 磨损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相对MoSi_2磨损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晋军 王静波 +1 位作者 杨生荣 薛群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23-724,共2页
关键词 第二相 MOSI2 磨损形貌 二硅化钼 摩擦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磨损工况下二维柱面对平面磨损形貌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正强 张慧杰 +1 位作者 李俨 张太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39,共6页
基于改进的Archard磨损方程,推导了适应于不同微动振幅下的局部磨损方程,建立了二维刚性柱面-平面的微动磨损数值模型,研究了微动工况、材料参数对平面磨损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柱面载荷为20MPa,微动振幅为4μm的工况下,随着柱... 基于改进的Archard磨损方程,推导了适应于不同微动振幅下的局部磨损方程,建立了二维刚性柱面-平面的微动磨损数值模型,研究了微动工况、材料参数对平面磨损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柱面载荷为20MPa,微动振幅为4μm的工况下,随着柱面半径的增大,平面的磨损宽度逐渐增大,磨损深度逐渐减小;在微动振幅为4μm的工况下,随着施加在柱面上载荷的增大,平面的磨损形貌呈现出变宽变深的趋势;在柱面载荷为20MPa,微动振幅为4μm的工况下,随平面弹性模量的增大,平面的磨损轮廓从宽而浅变化到窄而深。其次,根据Hertz接触理论和Archard磨损方程预测的平面磨损面积与本论文中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在磨损初期,两者间差别不大,随着微动循环次数的增加,Hertz理论预测结果小于这里模型计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损 局部磨损方程 有限元 磨损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多边形织构化密封端面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磊 穆塔里夫·阿赫迈德 樊智超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1,共5页
针对机械密封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低的问题,以摩擦副密封环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在表面加工正多边形织构,研究了其在干磨条件下的磨损性能,探讨了正五边形织构的耐磨性原因。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得到了织构化密封端面的摩擦系数、磨损系数... 针对机械密封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低的问题,以摩擦副密封环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在表面加工正多边形织构,研究了其在干磨条件下的磨损性能,探讨了正五边形织构的耐磨性原因。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得到了织构化密封端面的摩擦系数、磨损系数、磨损量以及磨损形貌图,验证了基于Archard磨损公式的数值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织构形状以及旋转角度对磨损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五边形织构试件与无织构试件相比,磨损量减少了44.322%,摩擦系数减少了18.803%;当正五边形织构旋转角度在48°左右时,正五边形织构的磨损量和磨损深度最小;在干磨条件下,不同织构的形状、结构参数对机械密封使用寿命的影响不同,选取合适的织构形状、结构参数有利于提高机械密封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干磨条件 织构化端面 磨损形貌 摩擦磨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对高应力装配接触面摩擦磨损的影响
7
作者 王奔 李昕旸 +3 位作者 赵哲 张棋 张皓 祝天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101,共11页
目的发动机风扇盘组的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风扇盘组采用传统压入式装配,导致风扇盘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过大,磨损程度严重,影响其装配效率与装配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超声振动辅助压装技术,探究其对... 目的发动机风扇盘组的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风扇盘组采用传统压入式装配,导致风扇盘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过大,磨损程度严重,影响其装配效率与装配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超声振动辅助压装技术,探究其对风扇盘组高应力装配过程中接触面间摩擦力与磨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了接触滑动数学模型以及微凸体磨损模型,其次对基于模拟风扇盘组结构的试验组件进行超声压装试验,观测不同超声振幅下组件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以及磨损程度。结果与超声振幅为0μm时相比,超声振幅为15、28、41、58μm时,组件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分别降低21.9%、22.6%、41.1%、58.9%。当超声振幅为0μm时,接触面上有明显的连结成片的黏着磨损,磨痕表面有宽而深的犁沟。施加超声后,随着振幅增大,接触面上的黏着磨损面积与深度先减小后增大,振幅增加至28μm时黏着磨损程度达到最低,相较普通压装分别降低85.8%、82.1%。此外,磨痕表面的犁沟宽度与深度的减小趋势在振幅达到28μm时趋于平稳。由于组件接触面间存在振动,该振动将产生大量摩擦热,因此组件接触面出现烧蚀,当振幅高于41μm时,烧蚀程度从局部轻度演变为大面积重度。结论在一定超声振幅下,随着振幅增加,超声振动能降低组件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并提高接触面质量,振幅为28μm时对改善高应力装配接触面质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高应力 摩擦力 磨损形貌 磨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扫描电镜准动态观察磨损表面形貌演变的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志伟 马永庆 +1 位作者 严立 关德林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提出了一种扫描电镜准动态观察磨损表面形貌的方法——定位间断观察法.通过坐标定位和形貌特征定位,可简便、准确地确定跟踪观察位置.将试样表面的摩擦方向垂直于电子束的行扫描方向并使试样表面适度倾向二次电子探测器,可提高观察... 提出了一种扫描电镜准动态观察磨损表面形貌的方法——定位间断观察法.通过坐标定位和形貌特征定位,可简便、准确地确定跟踪观察位置.将试样表面的摩擦方向垂直于电子束的行扫描方向并使试样表面适度倾向二次电子探测器,可提高观察和拍摄效果.利用该方法观察了一种高铬铸铁中的(Fe,Cr)7C3碳化物与SiC磨粒干滑动摩擦过程中的形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磨损形貌 定向间断观察法 磨损 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关键部件磨损形貌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史志远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5,共3页
针对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磨损严重造成故障多发的情况,调研了典型煤矿用户、生产企业、维修现场及检测检验中心等刮板输送机相关单位,根据现代摩擦学理论、交互作用原理及疲劳损伤理论,结合中部槽结构组成及使用工况,对调研获得的磨损样槽... 针对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磨损严重造成故障多发的情况,调研了典型煤矿用户、生产企业、维修现场及检测检验中心等刮板输送机相关单位,根据现代摩擦学理论、交互作用原理及疲劳损伤理论,结合中部槽结构组成及使用工况,对调研获得的磨损样槽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中部槽的基本磨损形貌,并从不同类型的工况环境中分析出了形成中部槽磨损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中部槽 磨损形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纤维股线与303钢线接触摩擦磨损行为分析
10
作者 刘园玲 王红飙 +3 位作者 陈春晖 马承诺 王一飞 张有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7,共10页
目的探究棉纺织加工过程中棉纱线对金属表面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通过线接触摩擦磨损试验,分析加载力、预加张力、速度和棉纱线股数等因素对金属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3D表面轮廓仪表征金属表面形貌随磨损时间的变化特征,基于Arch... 目的探究棉纺织加工过程中棉纱线对金属表面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通过线接触摩擦磨损试验,分析加载力、预加张力、速度和棉纱线股数等因素对金属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3D表面轮廓仪表征金属表面形貌随磨损时间的变化特征,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对磨损量进行预测。结果在加载力相同时,棉纱线股数越多,摩擦因数越小;在相同股数下,预加张力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小于加载力,速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较小。金属表面磨痕深度随着磨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大磨痕深度为23.158μm,磨损量随着磨痕体积的增大而增加。与磨损24h时相比,在48h时金属磨损严重,磨损量增大了71%;相较于其他磨损时间段,在96 h时磨损量变化较小。在磨损阶段,磨痕面积的变化规律与磨痕体积相似,均与磨损时间呈正相关。在磨损时长达到120 h后,非直接接触区域会发生链式反应,导致损伤面积不断扩大。结论在连续摩擦条件下,棉纱线会对金属表面造成损伤,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纱线 摩擦磨损 加载力 磨损形貌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铬青铜摩擦副磨损表面形貌与电弧的相互作用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牛一旭 上官宝 +3 位作者 张永振 杨正海 宋晨飞 杜三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7-60,75,共5页
为探究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副磨损表面形貌与电弧的相互作用关系,在HST-100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铜/铬青铜为摩擦副进行载流摩擦磨损试验。用三维形貌仪测量磨损表面粗糙度,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试验后销试样表面形貌。结... 为探究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副磨损表面形貌与电弧的相互作用关系,在HST-100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铜/铬青铜为摩擦副进行载流摩擦磨损试验。用三维形貌仪测量磨损表面粗糙度,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试验后销试样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起始表面粗糙度在磨损初期对电弧能量、摩擦因数有影响,在磨损中后期其影响并不显著;表面粗糙度与燃弧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表面粗糙度较大时,燃弧率与电弧能量较大,表面粗糙度降低,燃弧率与电弧能量也随之降低;质量磨损率呈现"U"形变化,摩擦因数则先降低后升高;磨损初期,磨损机制主要是黏着磨损,没有明显的电弧侵蚀作用,磨损中后期,电弧侵蚀越发严重,出现电弧烧蚀坑,并造成熔融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电弧能量 磨损表面形貌 载流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双轴加载下钛合金微动磨损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12
作者 韩怡茗 李欣 +1 位作者 闫贺年 杨建伟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1259,1268,共10页
微动磨损是导致机械连接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在恒定法向接触载荷工况下开展。然而实际工程中,广泛存在着可变法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多轴加载工况,导致目前恒定法向载荷下微动磨损的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多轴交变... 微动磨损是导致机械连接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在恒定法向接触载荷工况下开展。然而实际工程中,广泛存在着可变法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多轴加载工况,导致目前恒定法向载荷下微动磨损的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多轴交变加载工况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因此,以钛合金的微动磨损为例,进行了交变双轴加载下微动磨损的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研究。首先,建立了受循环交变双轴加载作用下的微动磨损模型;然后,对不同法向载荷幅值、位移载荷幅值、双轴加载相位差下的微动磨损行为进行了仿真,并根据Q-P曲线分析方法对这些复杂微动情况下的微动磨损机制进行了讨论;最后,在双轴加载的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双轴微动磨损试验,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磨损形貌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交变法向载荷的磨损形貌不同于恒定法向载荷的磨损形貌,交变下法向载荷均值与恒定法向载荷保持不变,交变法向载荷下的磨损深度及宽度均大于恒定法向载荷下的磨损深度及宽度。位移幅值和相位差一定,随着法向载荷幅值的增大,磨损宽度和深度均增加,磨损形貌由“W”型转变为“W+V”型;法向载荷幅值和相位差一定,磨损宽度和深度均随位移幅值的增大而增大;法向载荷幅值和位移幅值一定,改变双轴加载相位差,0°相位差最大磨损深度出现在接触后缘,180°相位差最大磨损深度出现在接触前缘,90°和270°相位差的前、后缘磨损深度极大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结构疲劳破坏 微动磨损形貌 双轴加载 柱面/平面接触模型 交变法向载荷 能量模型 Q-P曲线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微合金化对中碳耐磨钢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豪 柳翊 +2 位作者 安俊超 郝俊辉 张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146,共5页
研究了盾构机盘形滚刀刀圈材料合金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刀圈的铸态、热处理态组织及摩擦磨损形貌,利用摩擦磨损设备进行了耐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b元素的添加,铸态组织凝固偏析减少... 研究了盾构机盘形滚刀刀圈材料合金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刀圈的铸态、热处理态组织及摩擦磨损形貌,利用摩擦磨损设备进行了耐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b元素的添加,铸态组织凝固偏析减少,组织明显细化;热处理后组织晶粒细化均匀,偏析现象基本消除;不含Nb的试样摩擦磨损形貌以犁沟磨损为主;含0.01wt%~0.02wt%Nb的试样摩擦磨损形貌以粘着磨损为主;含0.04wt%~0.05wt%Nb的试样摩擦磨损形貌既有犁沟磨损,又存在粘着磨损,其摩擦磨损后磨损量和深度尺寸变化均最少,其耐磨性能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热处理工艺 组织形貌 摩擦磨损形貌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磨料磨损的TBM滚刀磨损预测研究 被引量:53
14
作者 赵海鸣 舒标 +1 位作者 夏毅敏 郑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158,共7页
为准确预测滚刀磨损量及其寿命,通过分析滚刀工作工况及磨损后表面形貌,得出以磨料磨损为主要形式的滚刀磨损中,引起刀圈表面材料去除的机制主要是基于塑性去除的显微切削与犁沟去除,以及基于韧性断裂去除的微观断裂剥离,硬度低韧性高... 为准确预测滚刀磨损量及其寿命,通过分析滚刀工作工况及磨损后表面形貌,得出以磨料磨损为主要形式的滚刀磨损中,引起刀圈表面材料去除的机制主要是基于塑性去除的显微切削与犁沟去除,以及基于韧性断裂去除的微观断裂剥离,硬度低韧性高的滚刀以发生塑性去除机制为主,硬度高韧性低时以发生断裂去除机制为主。通过推导塑性去除机制与韧性断裂去除机制产生的磨损量计算式,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滚刀磨损表面SEM图像进行处理确定这2种机制所产生的磨损量之比,建立耦合这2种去除机制的滚刀磨损量预测公式,并在多功能硬岩滚刀试验台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滚刀的实际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滚刀 磨料磨损 磨损预测 韧性断裂 磨损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工表面微织构对陶瓷刀具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泽宇 魏昕 +2 位作者 谢小柱 华显刚 洪继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39,共7页
目的优选陶瓷刀具表面微织构形貌,以获得减摩性能较好的微织构。方法采用摩擦磨损实验,单因素研究微织构对陶瓷刀具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测定不同形貌织构刀具的表面摩擦系数,对比其表面磨损形貌,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微织构表... 目的优选陶瓷刀具表面微织构形貌,以获得减摩性能较好的微织构。方法采用摩擦磨损实验,单因素研究微织构对陶瓷刀具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测定不同形貌织构刀具的表面摩擦系数,对比其表面磨损形貌,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微织构表面摩擦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不同织构对刀具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在载荷90 N、转速300 r/min、时间30 min的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实验,无织构刀具表面摩擦系数约为0.42;放射状微织构刀具的微织构方向与对磨副运动方向垂直,其摩擦系数最低,约为0.35。有限元仿真分析表明,无织构刀具应力集中出现在对磨副与刀具接触的前沿,约16.68~18.19 MPa,应力集中容易引起局部磨损;微织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等效应力值约为21.96~31.37 MPa,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应力较大值分布在微织构沟槽的两侧,刀具更耐磨。结论相比于无织构刀具,加工微织构会使得刀具表面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损性能提高,应力分布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 陶瓷刀具 激光加工 摩擦磨损性能 摩擦系数 磨损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矿山湿式磨机衬板钢冲击腐蚀磨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丁厚福 卢书媛 +1 位作者 崔方明 陈翌庆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1-35,共5页
利用改造的MLD - 10型冲击腐蚀磨损模拟试验机 ,研究了三种冶金矿山湿式磨机衬板钢的冲击腐蚀磨损行为。研究表明 ,在同样的模拟工况条件下 ,新研究开发的低碳高合金钢比高锰钢、中碳合金钢具有更佳的耐冲击腐蚀磨损性能 ,并通过对试样... 利用改造的MLD - 10型冲击腐蚀磨损模拟试验机 ,研究了三种冶金矿山湿式磨机衬板钢的冲击腐蚀磨损行为。研究表明 ,在同样的模拟工况条件下 ,新研究开发的低碳高合金钢比高锰钢、中碳合金钢具有更佳的耐冲击腐蚀磨损性能 ,并通过对试样表面磨损形貌的观察分析 ,发现低碳高合金钢以冲击磨损为主 ,高锰钢以冲蚀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腐蚀磨损 磨损 表面磨损形貌 冶金矿山湿式磨机衬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渣浆泵叶片磨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双寿 卢达溶 +2 位作者 洪亮 刘汉伟 许洪元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观察ADI渣浆泵叶片磨损的宏观和微观形貌 。
关键词 渣浆泵叶片 奥贝球铁 磨损形貌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径对316L不锈钢丝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明吉 李斌 +1 位作者 董秀萍 乔小溪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探究金属橡胶微丝的最适直径,研究了不同载荷和速度条件下,金属橡胶不锈钢丝丝径对其小位移摩擦磨损行为影响的规律及机理,建立了磨损深度与丝径之间的定量关系来评定丝径对不锈钢丝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载荷、速度条件下... 为探究金属橡胶微丝的最适直径,研究了不同载荷和速度条件下,金属橡胶不锈钢丝丝径对其小位移摩擦磨损行为影响的规律及机理,建立了磨损深度与丝径之间的定量关系来评定丝径对不锈钢丝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载荷、速度条件下,不同丝径实际接触面积的不同导致不锈钢丝的磨损深度随其丝径的增大而减小,且磨损深度随丝径的变化规律呈多项式曲线规律;而摩擦系数与其实际接触形貌和磨屑运动状态有关,不同的磨损状态导致了摩擦系数随丝径的增大而增大;探究表明改变载荷和速度并不影响丝径对不锈钢丝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规律;但由于粗丝径试件间实际接触面积的稳定性,使得载荷和速度对粗丝试件的磨损深度、摩擦系数的影响要明显小于对细丝试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316L不锈钢丝 丝径 摩擦磨损 磨损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淬火后Cr12MoV渗铬层的摩擦与磨损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付贵忠 孔德军 张垒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8,共8页
利用激光对Cr12MoV冷作模具钢盐浴渗铬后进行表面激光淬火处理,通过SEM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铬层组织结构和物相组成,考察渗铬层摩擦因数与磨损性能,对磨损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渗铬层厚度约为20μm,Cr含量呈梯度分布,在渗铬... 利用激光对Cr12MoV冷作模具钢盐浴渗铬后进行表面激光淬火处理,通过SEM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铬层组织结构和物相组成,考察渗铬层摩擦因数与磨损性能,对磨损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渗铬层厚度约为20μm,Cr含量呈梯度分布,在渗铬层中形成富集层;渗铬层物相由CrC_3,CrC_2,(Fe,Cr)_2C_3和Cr组成,经渗铬+激光淬火后渗铬层表面形成致密Cr_2O_3膜;渗铬层-基体为冶金+机械结合方式,经渗铬+激光淬火后冶金结合能力增强;用SiC陶瓷球为对磨件进行干摩擦磨损实验,经渗铬+激光淬火后渗铬层平均摩擦因数为0.5795,比原始状态和渗铬处理分别降低了40.9%和19.2%,减少了黏着磨损,磨损形式为磨料磨损,淬硬层和硬质相是提高磨损性能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铬 激光淬火 摩擦因数 磨损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韧耐磨钢磨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柳翊 杨涤心 +1 位作者 谢敬佩 王文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28,共3页
对高强韧耐磨钢优化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后,在MMS-1G高温高速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性能试验,运用JSM-5610LV扫描电镜分析磨损形貌与速率以及载荷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载荷(40N)作用下,随摩擦速度的提高,转速对销... 对高强韧耐磨钢优化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后,在MMS-1G高温高速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性能试验,运用JSM-5610LV扫描电镜分析磨损形貌与速率以及载荷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载荷(40N)作用下,随摩擦速度的提高,转速对销试样的磨损量影响不大,磨损量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摩擦速度(50m/s)作用下,随载荷的增加,磨损量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韧耐磨钢 扫描电镜 磨损形貌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