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金豺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的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
1
作者 朱文博 张淑权 +1 位作者 张梦梦 迟玉伦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65-181,共17页
目的磨削过程中粗糙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为有效预测工件磨削表面粗糙度,基于声发射和振动信号提出一种改进金豺算法(IGJO)优化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LSSVM)的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方法为增强信号特征与磨削表面粗糙度相关性,利用皮尔... 目的磨削过程中粗糙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为有效预测工件磨削表面粗糙度,基于声发射和振动信号提出一种改进金豺算法(IGJO)优化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LSSVM)的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方法为增强信号特征与磨削表面粗糙度相关性,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信号特征进行筛选,降低特征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降低模型复杂度;为改善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的性能,对于金豺算法(GJO)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在GJO基础上引入佳点集初始化种群、非线性能量因子更新策略以及融合鲸鱼优化算法改进搜索策略,提升算法的初始种群多样性、收敛精度和全局搜索能力;为提高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有效性,利用IGJO对LSSVM进行参数寻优,建立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结果通过轴承套圈内滚道磨削加工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IGJO-LSSVM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粗糙度值,预测精度为95.223%,RMSE值为0.0133,MAPE值为4.776%,R2值为0.956,均优于GJO-LSSVM、LSSVM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论通过IGJO优化后的LSSVM模型可实现磨削表面粗糙度有效预测,同时能够避免传统LSSVM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问题,对提高产品磨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表面粗糙度 轴承套圈 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 金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砂轮振动的磨削表面形貌数值建模与仿真
2
作者 刘民杰 季宁 董庆运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6,共7页
文中提出考虑砂轮振动的磨削表面形貌数值建模方法,可为封严涂层及其他零部件磨削前的砂轮动平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表面磨削质量。首先,基于砂轮磨粒凸出高度服从正态分布构建砂轮的数值模型;其次,对砂轮表面和工件表面进行离散化处理,... 文中提出考虑砂轮振动的磨削表面形貌数值建模方法,可为封严涂层及其他零部件磨削前的砂轮动平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表面磨削质量。首先,基于砂轮磨粒凸出高度服从正态分布构建砂轮的数值模型;其次,对砂轮表面和工件表面进行离散化处理,考虑砂轮振动条件下,推导出砂轮上任意一颗磨粒在全局坐标系下的运动轨迹方程;最后,通过编译MATLAB程序,实现了砂轮振动条件下的磨削表面形貌数值仿真。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磨削表面形貌随振动振幅和频率改变而产生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砂轮振动振幅越大,工件表面轮廓峰顶至谷底的距离越大,会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但是相邻两个表面轮廓峰值之间的距离波动很小,其受振动振幅的影响不大;随着砂轮振动频率的升高,相邻两个表面轮廓峰值之间的距离越小,工件表面波纹度越小,有助于改善磨削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严涂层 磨削 砂轮振动 数值建模 磨削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质量的磨削表面粗糙度检测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坚 路恩会 +1 位作者 易怀安 敖鹏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381,共8页
针对当前基于机器视觉的粗糙度检测方法测量工件范围有限、采用的指标考虑因素不全面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质量算法的粗糙度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在梯度相似度图像质量算法(GSSIM)的基础上,引入了区域对比度,提出了基于区域对比度和梯... 针对当前基于机器视觉的粗糙度检测方法测量工件范围有限、采用的指标考虑因素不全面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质量算法的粗糙度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在梯度相似度图像质量算法(GSSIM)的基础上,引入了区域对比度,提出了基于区域对比度和梯度结构相似度(RCGSSIM)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一套基于图像质量的磨削表面粗糙度测量装置。实验结果表明,磨削表面粗糙度Ra与图像质量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相比传统图像质量评价算法,RCGSSIM综合性能最好,能更好地应用于粗糙度非接触在线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粗糙度测量 磨削表面 图像质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形貌仪技术测试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田欣利 徐燕申 +3 位作者 林彬 于爱兵 庄芷华 张吉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24-126,共3页
采用表面形貌测试技术对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研究,并进行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形貌测试的比较.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形貌仪 陶瓷 磨削表面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函数迭代的外圆磨削表面分形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康 蒋庄德 李兵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4,231,共5页
构造了一个小波函数,通过循环迭代得到的极限函数,很好地解释了机械加工磨削表面分形特征的形成。通过自主研制开发的光学微型三坐标测量机,对具有不同表面粗糙度值的外圆磨削样件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并利用结构函数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构造了一个小波函数,通过循环迭代得到的极限函数,很好地解释了机械加工磨削表面分形特征的形成。通过自主研制开发的光学微型三坐标测量机,对具有不同表面粗糙度值的外圆磨削样件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并利用结构函数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求得其轮廓分形维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用两维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2DFFT)计算了磨削表面的面维数,根据Mandelbrot公式,证明磨削表面具有各向异性,这和磨削加工机理和方法是相呼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分形维数 小波函数 磨削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材料磨削表面的损伤表征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滨 常志新 +2 位作者 张彦斌 程应科 梁小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1-686,共6页
为了准确表征工程陶瓷材料磨削表面形貌损伤信息,提出了一种陶瓷磨削表面损伤表征新方法.针对工程陶瓷材料磨削表面非对称形貌特征,借助小波多尺度分析理论对其形状误差及波纹度进行了滤除,提取了表面损伤特征信息.利用提出的表面损伤... 为了准确表征工程陶瓷材料磨削表面形貌损伤信息,提出了一种陶瓷磨削表面损伤表征新方法.针对工程陶瓷材料磨削表面非对称形貌特征,借助小波多尺度分析理论对其形状误差及波纹度进行了滤除,提取了表面损伤特征信息.利用提出的表面损伤率和表面损伤面积比率,对工程陶瓷材料磨削表面形貌的损伤情况进行了定量表征分析,并通过对金属、氧化铝、氧化锆和氮化硅样块表面测量实验验证了评价参数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工程陶瓷材料磨削表面有较好的表征效果,准确反映了其表面形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磨削表面 表面形貌 小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表面层残余应力的三维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牛兴华 王正君 +3 位作者 解宁 孙其新 陈红 张善青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用 X射线法对磨削表面层残余应力进行了三维空间的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 ,磨削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呈三维空间分布 ,并且残余应力的主应力方向不平行或不垂直于磨削表面。
关键词 磨削表面 残余应力 三维试验研究 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墨铸铁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声发射智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龙华 朱奇 +2 位作者 郭力 黄俊 王艺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76-1080,共5页
针对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对球墨铸铁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声发射智能预测进行了研究。在球墨铸铁QT7002平面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预测实验200组数据的基础上,提取了包含磨削声发射信号经验模态分解4个本征模函... 针对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对球墨铸铁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声发射智能预测进行了研究。在球墨铸铁QT7002平面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预测实验200组数据的基础上,提取了包含磨削声发射信号经验模态分解4个本征模函数的相关系数,和磨削声发射信号波形幅值、均方根值、方差、峰值频率、频谱峰值、功率谱峰值、峭度、偏度、AE信息熵等13个磨削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建立了遗传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机GA-SVR和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机PSO-SVR这2个预测模型;在这200组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实验数据中,把随机提取的13个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输入到这2个预测模型中,进行了反复训练和预测,以提高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GA-SVR和PSO-SVR的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预测精度较高;这为磨削声发射在线智能监测汽车发动机球墨铸铁QT7002曲轴磨削表面粗糙度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表面粗糙度 声发射 本征模函数 支持向量回归机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磨削表面微观形貌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甲尧 郭紫贵 +2 位作者 赵学清 李秀兰 罗静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9-384,共6页
针对一种磨削表面微观形貌的应力集中问题提出了一种应力集中系数的精确计算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磨削工件表面微观形貌在进给方向具有沟壑状形貌特征,采用缺口模型分析计算磨削表面微观形貌应力集中系数;提出基于二维表面轮廓数据的缺口... 针对一种磨削表面微观形貌的应力集中问题提出了一种应力集中系数的精确计算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磨削工件表面微观形貌在进给方向具有沟壑状形貌特征,采用缺口模型分析计算磨削表面微观形貌应力集中系数;提出基于二维表面轮廓数据的缺口表征参数计算方法,建立无限大平面缺口模型并采用迭代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对比验证。针对磨削表面微观形貌的应力集中系数与缺口模型特征参数-缺口的宽度、深度和谷底半径的定量关系,提供了对应的经验公式。研究工作为磨削表面微观形貌与应力集中系数关联规律研究提供一种定量计算方法,对分析磨削工件表面微观形貌的疲劳性能具有基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表面 微观形貌 缺口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磨削表面微凸体的弹塑性接触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缪小梅 黄筱调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63,68,共4页
磨削表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表面微凸体可以近似地用圆柱体来模拟。建立了弹塑性微凸体接触的有限元对称模型,分析了接触面积、硬度和接触力与干涉量的关系,并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经验公式的拟合。结果表明:弹塑性接触阶段... 磨削表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表面微凸体可以近似地用圆柱体来模拟。建立了弹塑性微凸体接触的有限元对称模型,分析了接触面积、硬度和接触力与干涉量的关系,并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经验公式的拟合。结果表明:弹塑性接触阶段微凸体的等效硬度随着接触几何变化而改变,而不是材料的常数。拟合得到的模型在弹性和弹塑性接触区域是连续的。除了在刚达到弹塑性变形的极小区间内,拟合公式与有限元数据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各向异性表面的微凸体的接触特性模拟中,为磨削表面接触特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表面 圆柱微凸体 弹塑性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表面谐波分析及计算机控制
11
作者 李如强 陈进 夏新涛 《轴承》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磨削表面 谐波分析 计算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陶瓷微尺度磨削表面质量试验研究
12
作者 周云光 田川川 +1 位作者 马廉洁 毕长波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提高氧化锆陶瓷零件微细加工过程中的加工表面质量,改善氧化锆陶瓷零件的使用寿命,采用0.9 mm磨头直径、500#磨粒的微磨棒对氧化锆陶瓷进行微尺度磨削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首先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了磨削参数影响氧化锆陶瓷表面... 为提高氧化锆陶瓷零件微细加工过程中的加工表面质量,改善氧化锆陶瓷零件的使用寿命,采用0.9 mm磨头直径、500#磨粒的微磨棒对氧化锆陶瓷进行微尺度磨削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首先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了磨削参数影响氧化锆陶瓷表面质量主次因素;其次优化出获得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工艺参数组合;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氧化锆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随磨削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顺序依次为:磨削深度、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当主轴转速v_(s)=40000 r/min,进给速度v_(w)=20μm/s,磨削深度a_(p)=3μm时,表面粗糙度最小;表面粗糙度随主轴转速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氧化锆陶瓷 磨削参数 表面粗糙度 磨削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粒径分布特性与磨削表面质量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贾东洲 张乃庆 +5 位作者 刘波 周宗明 王绪平 张彦彬 毛聪 李长河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5,共7页
针对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依靠的高压气体雾化微液滴粒径细化程度低、易飞逸飘散,有效利用率低以及对环境和人员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提出气辅式静电微量润滑(electrostatic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EMQL)... 针对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依靠的高压气体雾化微液滴粒径细化程度低、易飞逸飘散,有效利用率低以及对环境和人员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提出气辅式静电微量润滑(electrostatic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EMQL)雾化新方法。开展多工况雾化性能对比试验,并对镍基合金磨削表面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润滑剂荷电后雾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在降低液滴平均体积粒径和分布跨度的同时,降低了悬浮可吸入小液滴(PM10)的质量浓度,且电压越高PM10质量浓度越低。当电压为35 kV时,润滑剂的雾化效果最理想,平均体积粒径和分布跨度分别降低了27.343%和41.456%,PM10质量浓度降低了5.065个百分点。磨削试验结果表明:相较气动雾化微量润滑,静电雾化微量润滑获得了更为理想的工件表面质量;当电压为35 kV时,工件表面粗糙度Ra和RSm分别为0.377μm和0.084 mm;干磨削工件表面质量极差,出现大量黏附和剥落现象,甚至有大面积的表面材料撕裂,因此干磨削不适用于高温镍基合金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静电雾化 雾化特性 磨削加工 镍基高温合金 磨削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彩均匀敏感度的磨削表面粗糙度测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晨 方红萍 +1 位作者 邹凌云 伍世虔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5-761,共7页
对于纹理较弱、粗糙度较低的磨削加工表面,采用传统的粗糙度测量方法存在提取表面纹理特征困难,且测量精度受表面纹理方向的影响,对此提出了一种对纹理方向不敏感的彩色光测量方法。首先,基于Beckmann-Spizzichino光反射模型,分析了粗... 对于纹理较弱、粗糙度较低的磨削加工表面,采用传统的粗糙度测量方法存在提取表面纹理特征困难,且测量精度受表面纹理方向的影响,对此提出了一种对纹理方向不敏感的彩色光测量方法。首先,基于Beckmann-Spizzichino光反射模型,分析了粗糙面的光反射机理;然后,将磨削加工表面作为反射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光反射图像的磨削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案,并搭建了测量平台;最后,结合磨削表面存在的纹理方向特性,设计了一种色彩均匀敏感度测量指标Cu sd,建立了与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强相关性,实现了对磨削表面的粗糙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指标Cu sd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对比指标;与粗糙度的相关性达到0.978,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且该指标对纹理方向不敏感;对粗糙度Ra范围在0.017~0.646μm的磨削表面,指标Cu sd预测均方差为0.00084,平均测量误差为0.02μm,可满足磨削表面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表面粗糙度 色彩均匀敏感度 粗糙度测量 光反射模型 纹理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磨削表面的特征解耦与形貌仿真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爱娟 叶丹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1,共6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少量参数的平面磨削表面形貌仿真方法。采用小波分析对已成型表面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结合各尺度下分解信号的小波能量分析,将复杂的平面磨削表面信号按照频率范围划分为低频频段、理论频段和高频频段。并将表面信号中...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少量参数的平面磨削表面形貌仿真方法。采用小波分析对已成型表面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结合各尺度下分解信号的小波能量分析,将复杂的平面磨削表面信号按照频率范围划分为低频频段、理论频段和高频频段。并将表面信号中低频频段与高频频段信息叠加形成通用仿真模型。然后结合由砂轮形貌数据与磨削运动学理论所得到的理论形貌,最终实现对平面磨削表面的形貌仿真。文章最后将实测粗糙表面与仿真表面就相关粗糙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算术平均偏差Sa与均方根偏差Sq的相对误差在3%以内;偏态Ssk与峰态Sku的相对误在5%以内。对比结果证明该文方法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磨削表面 小波分析 信号解耦 形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MnTi磨削表面质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瑶 李睿 +2 位作者 赵亦东 徐利军 吴重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5,共6页
为了探讨磨削工艺参数对20CrMnTi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CBN砂轮开展单因素磨削试验,选取表面洛氏硬度H、表面残余应力σs和亚表面残余应力分布σss作为指标,通过试验分析20CrMnTi的磨削加工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H随着砂轮... 为了探讨磨削工艺参数对20CrMnTi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CBN砂轮开展单因素磨削试验,选取表面洛氏硬度H、表面残余应力σs和亚表面残余应力分布σss作为指标,通过试验分析20CrMnTi的磨削加工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H随着砂轮线速度vs和磨削深度ap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工件进给速度vw的增大而增大,且ap的影响最大、vw的次之、vs的最小;磨削后工件表面表现为残余压应力,压应力σs的大小(绝对值)随着vw增大而增大,随着ap增大而减小,随vs增大呈现波动;磨削后工件的σss随着ap增大逐渐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最后趋于0;在小vs和较小ap时,在相同亚表面深度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大的压应力或者更小的拉应力。在本试验所讨论的参数范围内,vs=60 m/s,vw=1.045 m/s,ap=3μm时可以获得较高H和残余压应力以及较好的σss,即20CrMnTi磨削加工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Ti 表面显微硬度 残余应力 磨削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磨削表面完整性的工艺研究
17
作者 王孝江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6期79-84,共6页
本文报道了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寻求合适的磨削工艺参数的实验,揭示了磨削工艺条件对磨削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关键词 表面完整性 磨削表面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磨削粗糙表面静摩擦系数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成雨 卜颖滨 +1 位作者 万珍平 刘章敏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0,共6页
为更准确地计算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本文综合考虑了微凸体相互作用和区域扩展系数的影响,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并利用切向接触载荷的基本理论,推导了磨削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法向总载荷和切向总载荷,建立磨削粗... 为更准确地计算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本文综合考虑了微凸体相互作用和区域扩展系数的影响,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并利用切向接触载荷的基本理论,推导了磨削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法向总载荷和切向总载荷,建立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分形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不同法向总载荷、分形维数、高度尺度参数以及材料参数对粗糙表面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随着法向总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尺度参数或材料参数的增大而减小;静摩擦系数和分形维数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分形维数小于2.65时,静摩擦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分形维数大于2.65时,静摩擦系数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通过试验和现有模型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粗糙表面 微凸体相互作用 静摩擦系数 分形理论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组织对磨削力与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丁凯 傅玉灿 +2 位作者 苏宏华 徐九华 宫小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886-1890,共5页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C/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进行了平面磨削加工试验,通过对比两种材料的磨削力及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分析了C/SiC复合材料组织与其磨削加工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及SiC基体皆以脆性断裂...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C/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进行了平面磨削加工试验,通过对比两种材料的磨削力及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分析了C/SiC复合材料组织与其磨削加工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及SiC基体皆以脆性断裂方式实现材料去除;与SiC陶瓷的加工表面(其表面粗糙度值Ra为0.2~0.3μm)相比,C/SiC复合材料磨削时由于碳纤维层状断裂、拔出及其与SiC非同步去除现象导致其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较高,Ra为0.8~1.0μm;C/SiC复合材料磨削力较小,是相同工艺参数下SiC陶瓷材料磨削力的3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C复合材料 磨削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磨削的表面/亚表面损伤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凯 傅玉灿 +3 位作者 苏宏华 何涛 于喜斋 丁国智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36-40,45,共6页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二维正交编织结构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平面磨削加工实验。通过对磨削加工表面形貌、磨削表面中碳纤维区域的粗糙度、磨削亚表面形貌的分析与测量,对C/SiC复合材料磨削表面/亚表面损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二维正交编织结构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平面磨削加工实验。通过对磨削加工表面形貌、磨削表面中碳纤维区域的粗糙度、磨削亚表面形貌的分析与测量,对C/SiC复合材料磨削表面/亚表面损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磨削表面中碳纤维损伤形式以阶梯状脆性断裂为主。对于编织方向平行于进给速度方向的纤维区域,脆性断裂尺寸、表面粗糙度受工艺参数影响较小;而对于编织方向垂直于进给速度方向的纤维区域,脆性断裂尺寸、表面粗糙度随进给速度增大无明显变化,但随磨削深度增大而明显增大。碳纤维区域亚表面损伤形式主要为阶梯状脆性断裂,而SiC区域亚表面损伤形式主要为脆性断裂及微裂纹,且损伤程度在实验参数范围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C复合材料 磨削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表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