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的学理考察与规则设计
被引量:
1
1
作者
殷爱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4,共9页
生态环境损害作为典型的公共风险,决定了对该风险的规制需要公法监管与私法救济的协同合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迈向公私法合作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旨在经由司法审查确保磋商协议的合法性并赋...
生态环境损害作为典型的公共风险,决定了对该风险的规制需要公法监管与私法救济的协同合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迈向公私法合作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旨在经由司法审查确保磋商协议的合法性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基于此,该研究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效能不足,原因在于磋商协议的法律属性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本质属性存在认知误区。研究认为,单纯的民事合同说或者行政契约说因理论缺陷无法与磋商协议的法律属性相契合。磋商协议具有公私法双重属性。但其私法属性更为凸显,属于特殊的和解协议,与调解协议不可混同。同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与非讼程序的基本特征不符,不可适用非讼程序法理进行司法审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性质与略式程序更为适配,应当设置特殊的程序规则。具体而言,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启动该程序应当共同申请并提交证明力高的表面证据。该类案件可以根据行政级别和案件影响程度设置级别管辖,并由各地法院设立专门法庭集中管辖。法院在对申请书和证据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时,应当秉持实质尊重原则,以磋商程序正当性和磋商协议合法性为审查重点,以不损害公共利益和案外利害关系人利益为底线要求。一旦磋商协议内容存在实质争议,法院应当终结该程序,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该程序应当保障案外利害关系人的程序参与权,并适用“异议-撤销”的事后救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磋商协议
公私法合作理论
司法确认程序
略式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中磋商协议的民事证据属性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曾梦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0-84,89,共6页
随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不断完善,磋商协议确定地被纳入民事证据体系,且已经出现了将其作为证据提交至法院的案件,但实务界与学界对磋商协议证据属性体系化认识的缺失却与现实需求形成鲜明对比。为解决此矛盾,需在理论、规范与...
随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不断完善,磋商协议确定地被纳入民事证据体系,且已经出现了将其作为证据提交至法院的案件,但实务界与学界对磋商协议证据属性体系化认识的缺失却与现实需求形成鲜明对比。为解决此矛盾,需在理论、规范与案例的多个层面上,在相近制度比较的视野下分析作为磋商协议证据属性实质来源的性质与特征,以及证据形态、证据能力与排除情形、证明力等,以利于磋商协议在不同程度上被应用于证据衔接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磋商协议
证据形态
证据能力
证明力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性质定位省思
被引量:
28
3
作者
彭中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5期73-80,共8页
为弥补我国传统行政管制手段在环境公益维护领域之不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应运而生。对有关规范性文本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兼具'行政主导、平等协商、损害赔偿、公益维护'等多重特性,故而导致其法律...
为弥补我国传统行政管制手段在环境公益维护领域之不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应运而生。对有关规范性文本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兼具'行政主导、平等协商、损害赔偿、公益维护'等多重特性,故而导致其法律性质陷入'民事行为说'、'行政行为说'、'混合行为说'之学术纷争。以协商行政理论为分析进路,可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视为行政机关为实现填补生态环境损害、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之公法目标,而采用私法领域之平等协商方式的协商性行政执法行为。循此为进,可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认定为行政契约之一种。未来,我国应以磋商协议之达成与履行为抓手,重点从磋商协议的执行保障机制、赔偿磋商与索赔诉讼的衔接机制两方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磋商
协商行政
磋商协议
行政契约
执行保障机制
衔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的学理考察与规则设计
被引量:
1
1
作者
殷爱民
机构
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4,共9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事诉讼略式程序研究”(批准号:21HQ020)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司法确认程序功能激活研究”(批准号:23JD014)。
文摘
生态环境损害作为典型的公共风险,决定了对该风险的规制需要公法监管与私法救济的协同合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迈向公私法合作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旨在经由司法审查确保磋商协议的合法性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基于此,该研究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效能不足,原因在于磋商协议的法律属性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本质属性存在认知误区。研究认为,单纯的民事合同说或者行政契约说因理论缺陷无法与磋商协议的法律属性相契合。磋商协议具有公私法双重属性。但其私法属性更为凸显,属于特殊的和解协议,与调解协议不可混同。同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与非讼程序的基本特征不符,不可适用非讼程序法理进行司法审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性质与略式程序更为适配,应当设置特殊的程序规则。具体而言,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启动该程序应当共同申请并提交证明力高的表面证据。该类案件可以根据行政级别和案件影响程度设置级别管辖,并由各地法院设立专门法庭集中管辖。法院在对申请书和证据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时,应当秉持实质尊重原则,以磋商程序正当性和磋商协议合法性为审查重点,以不损害公共利益和案外利害关系人利益为底线要求。一旦磋商协议内容存在实质争议,法院应当终结该程序,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该程序应当保障案外利害关系人的程序参与权,并适用“异议-撤销”的事后救济路径。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磋商协议
公私法合作理论
司法确认程序
略式程序
Keywords
the compensation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s
consultation agreement
public-private law cooperation theory
judicial confirmation procedure
summary procedure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中磋商协议的民事证据属性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曾梦
机构
华侨大学法学院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0-84,89,共6页
文摘
随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不断完善,磋商协议确定地被纳入民事证据体系,且已经出现了将其作为证据提交至法院的案件,但实务界与学界对磋商协议证据属性体系化认识的缺失却与现实需求形成鲜明对比。为解决此矛盾,需在理论、规范与案例的多个层面上,在相近制度比较的视野下分析作为磋商协议证据属性实质来源的性质与特征,以及证据形态、证据能力与排除情形、证明力等,以利于磋商协议在不同程度上被应用于证据衔接场合。
关键词
磋商协议
证据形态
证据能力
证明力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Keywords
Consultative agreement
Evidence form
Evidence competence
Probative force
Litig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compensation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性质定位省思
被引量:
28
3
作者
彭中遥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5期73-80,共8页
基金
中国法学会2018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行政追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LS2018D130)
文摘
为弥补我国传统行政管制手段在环境公益维护领域之不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应运而生。对有关规范性文本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兼具'行政主导、平等协商、损害赔偿、公益维护'等多重特性,故而导致其法律性质陷入'民事行为说'、'行政行为说'、'混合行为说'之学术纷争。以协商行政理论为分析进路,可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视为行政机关为实现填补生态环境损害、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之公法目标,而采用私法领域之平等协商方式的协商性行政执法行为。循此为进,可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认定为行政契约之一种。未来,我国应以磋商协议之达成与履行为抓手,重点从磋商协议的执行保障机制、赔偿磋商与索赔诉讼的衔接机制两方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予以完善。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磋商
协商行政
磋商协议
行政契约
执行保障机制
衔接机制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的学理考察与规则设计
殷爱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中磋商协议的民事证据属性研究
曾梦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性质定位省思
彭中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