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磁尾中不同类型磁结构的磁螺度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崔海龙 金曙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在二维三分量MH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对地球磁尾不同类型磁结构的形成作磁螺度分析 .研究表明 ,对于由晨昏电场产生的磁尾驱动重联过程 ,通过系统边界输运的磁螺度通量是引起系统总磁螺度变化的直接原因 .不同的初始磁螺度密度分布和磁... 在二维三分量MH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对地球磁尾不同类型磁结构的形成作磁螺度分析 .研究表明 ,对于由晨昏电场产生的磁尾驱动重联过程 ,通过系统边界输运的磁螺度通量是引起系统总磁螺度变化的直接原因 .不同的初始磁螺度密度分布和磁螺度通量输运 ,可以引起中性片区域磁螺度密度分布的不同演化 ,从而导致具有不同拓扑位形磁结构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螺度 磁螺度通量 驱动重联 结构 地球 晨昏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物理中磁螺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帆 张洪起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55,共16页
简要回顾了螺度引入太阳磁场研究中的历史过程,从物理角度讨论了相对磁螺度这个新的可 观测量,并指出其在理论和观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磁螺度在太阳大气中的分配问题;探讨 了磁螺度和电流螺度的差别与联系、螺度半球手征性;列举... 简要回顾了螺度引入太阳磁场研究中的历史过程,从物理角度讨论了相对磁螺度这个新的可 观测量,并指出其在理论和观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磁螺度在太阳大气中的分配问题;探讨 了磁螺度和电流螺度的差别与联系、螺度半球手征性;列举介绍了磁螺度和其他太阳活动的联系, 尤其是太阳爆发事件中的磁螺度问题;指出磁螺度理论中几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及今后可能取得 进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磁螺度 综述 太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磁场非势性研究中的光流技术法
3
作者 刘继宏 张洪起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52,共9页
综述了太阳磁场非势性研究中几种光流技术法,并进一步讨论了光流技术应用后可得到的新非势性参量。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光流技术法是近年来太阳磁场非势性研究中新兴起的一系列图像分析法的统称,主要包括LCT、ILCT、MEF、DAVE和N... 综述了太阳磁场非势性研究中几种光流技术法,并进一步讨论了光流技术应用后可得到的新非势性参量。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光流技术法是近年来太阳磁场非势性研究中新兴起的一系列图像分析法的统称,主要包括LCT、ILCT、MEF、DAVE和NAVE。对它们的计算条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比较。(2)应用光流技术,人们可以由时间序列的磁图得到磁结构的光流,从而直接由观测资料计算求得磁力线足点的水平流速度,进而得出磁螺度流(磁螺度由光球向日冕的注入率)、太阳表面的感应电场,光球表面的非势磁应力(其面积分就是洛伦兹力)等一系列新的非势性参量。前期研究表明,这些参量与耀斑、日珥爆发、CME等大的太阳爆发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太阳 光流技术 非势性 磁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8月4日螺旋状日冕物质抛射爆发事件
4
作者 叶煜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1-602,共12页
利用多卫星多波段的综合观测数据,通过追踪光球表面等离子体速度分析计算了耀斑爆发前后磁螺度的变化,发现耀斑爆发前活动区中光球表面存在强的水平剪切运动,活动区磁螺度的注入主要由这种剪切运动所产生;使用CESE-MHD-NLFFF重建了耀斑... 利用多卫星多波段的综合观测数据,通过追踪光球表面等离子体速度分析计算了耀斑爆发前后磁螺度的变化,发现耀斑爆发前活动区中光球表面存在强的水平剪切运动,活动区磁螺度的注入主要由这种剪切运动所产生;使用CESE-MHD-NLFFF重建了耀斑爆发前后活动区的磁场位形,推测出耀斑过程中存在磁绳结构的抛射.基于这些分析,给出了这一螺旋状抛射结构的形成机制:爆发前暗条西侧足点的持续剪切运动驱动磁通量绳增加扭转,高度扭缠的通量绳与东侧足点附近的开放磁力线重联并与东侧足点断开,进而向外抛出并伴随解螺旋运动.另外,利用1AU处WIND卫星的观测数据在对应的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中找到典型磁云的观测特征.这表明除了传统上双足点均在太阳表面的磁云模型,这种单足点固定于太阳表面的磁通量绳爆发图景同样可能在行星系际空间形成磁云结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磁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 磁螺度 爆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