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铁矿崩落空间磁法监测技术的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姜增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1,共3页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针对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磁铁矿自然崩落法崩落空间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方法--磁铁矿自然崩落空间的磁法监测技术,本文即为该技术的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
关键词 崩落空间 监测 数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塑性变形损伤的磁监测机理与试验研究
2
作者 蓝希旺 胡博 +4 位作者 石文泽 任尚坤 罗炜韬 程虹之 陈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30,共8页
设计位移控制的拉伸试验,使用磁通门传感器监测拉伸过程中的磁信号,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MPMS磁学测量系统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拉伸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重复性试验和磁化试验的结果说明了监测磁信号的可靠性。拉伸过程... 设计位移控制的拉伸试验,使用磁通门传感器监测拉伸过程中的磁信号,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MPMS磁学测量系统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拉伸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重复性试验和磁化试验的结果说明了监测磁信号的可靠性。拉伸过程的磁信号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磁信号快速增加、增加速度变缓,第2阶段磁信号持续增加、增加速度变快,第3阶段磁信号呈现上下起伏的振荡现象。第1和第2阶段的α′-马氏体相对含量分别变化了0.4%和5.8%,第3阶段试样的位错密度相较第1阶段更大。3个拉伸阶段磁信号变化的机理分别为,第1和第2阶段是马氏体相变和应力磁化α′-马氏体的共同作用,第3阶段与位错的作用有关;应力与磁信号之间存在相关性,可通过监测304不锈钢的磁信号振荡现象来对塑性变形失效进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奥氏体不锈钢 塑性变形 磁监测法 损伤监测 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围岩动态活动机理及监测研究
3
作者 王子明 李彦鹏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2-95,103,共5页
煤矿巷道顶板围岩动态活动机理及监测方法的研究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围岩动态活动机理的深入研究和监测方法探讨,可以有效预防煤矿中的动力灾害,确保矿井生产和矿工生命安全。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 煤矿巷道顶板围岩动态活动机理及监测方法的研究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围岩动态活动机理的深入研究和监测方法探讨,可以有效预防煤矿中的动力灾害,确保矿井生产和矿工生命安全。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地层力学行为、微震信号生成机制、磁辐射机制等原理,对围岩压力变化的动态分布进行讨论,总结了压磁监测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重点,设计了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监测系统,以监测和预防煤岩顶底板动态灾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动态监测 微震监测 监测 顶底板移近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及其在地震地质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谭成轩 张鹏 +4 位作者 丰成君 秦向辉 孙炜锋 陈群策 吴满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36-1452,共17页
为提高首都北京的地质安全,在探索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地震地质研究中应用思路方法的基础上,制定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总体规划,通过不同关键构造部位深孔地应力测量、实时监测以及测量监测结果的对比分... 为提高首都北京的地质安全,在探索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地震地质研究中应用思路方法的基础上,制定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总体规划,通过不同关键构造部位深孔地应力测量、实时监测以及测量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首都圈地区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捕捉中强地震发生的地应力前兆异常。平谷地应力实时监测台站全程记录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及其前后地应力大小和地下水位相对变化,尤其是大地震发生的前兆应力变化,为地震地质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通过首都圈地区不同关键构造部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及2012年和2013年唐山及其周围地区地震发震背景的综合研究,发现唐山—滦县—昌黎一带,尤其是昌黎地区,现今构造活动异常,需要重点关注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电感地应力实时监测 地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强构造活动区深埋地下工程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谭成轩 张鹏 +9 位作者 王继明 丰成君 戚帮申 王惠卿 李滨 陈群策 吴满路 孙炜锋 秦向辉 张重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9,共13页
强构造活动区,因其原位地应力集中突出、变化复杂、各向异性显著,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问题和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原位地应力测量在强构造活动区深埋地下工程应用的经验和不足,然后研究了原位地应力实时监测在强构造活动... 强构造活动区,因其原位地应力集中突出、变化复杂、各向异性显著,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问题和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原位地应力测量在强构造活动区深埋地下工程应用的经验和不足,然后研究了原位地应力实时监测在强构造活动区深埋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方法、技术及作用,最后给出了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强构造活动区深埋地下工程中应用建议。研究表明在强构造活动区,不能仅仅依据有限深孔地应力测量结果确定深埋地下工程总体地应力设计参数,而应开展三维地应力场综合研究,揭示其三维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针对深埋地下工程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地应力设计参数,避免因地应力设计参数偏大或偏小造成工程建设浪费或工程病害;在强构造活动区,饼状岩芯密度与地应力测量大小成反比,在饼状岩芯发育深度范围之下未来会形成但仍未形成饼状岩芯的深度范围往往地应力最高、应力最为集中,深埋地下工程应避免该深度范围;原位地应力实时监测可以动态揭示某一构造部位地应力大小的相对变化趋势和演化过程,并可计算地应力实时监测期间不同时域地应力状态绝对值,当大地震或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发生后,不用开展新的地应力绝对测量,就可以快速评价区域地壳稳定性、深埋地下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等,为深埋地下工程损毁修复提供量化设计地应力参数及预防变形破坏应力应变预留阈值,评价断层活动危险性。研究成果可为强构造活动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安全运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构造活动区 饼状岩芯 原位地应力测量 电感地应力实时监测 应力应变预留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