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构梁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对磁浮车-轨-桥耦合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娄会彬 彭也也 +3 位作者 赵春发 冯洋 魏高恒 魏凌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T构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易受到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形,而中低速磁浮交通对轨道梁的变形等要求十分严格。本文建立了细致的T构梁有限元模型及包含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反馈控制的6节编组中低速磁浮车... T构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易受到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形,而中低速磁浮交通对轨道梁的变形等要求十分严格。本文建立了细致的T构梁有限元模型及包含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反馈控制的6节编组中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了考虑T构梁温度和收缩徐变前后,磁浮车辆以20~160 km/h速度通过T构梁时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考虑T构梁20℃升温温差和10年收缩徐变后,F轨轨面形成了9.47 mm的静态几何不平顺。磁浮车辆以160 km/h通过T构梁时,F轨竖向振动加速度幅值比不考虑温度、收缩徐变工况下增加显著,增幅为10.0%,轨道梁动挠度和竖向加速度变化甚微,车体竖向加速度增幅为44.2%。车-轨-桥系统动力学响应随车速增加而增大,在160 km/h时取得最大值。梁体最大竖向振动加速度为0.11 m/s^(2),车体最大竖向振动加速度为0.59 m/s~2,悬浮间隙波动幅值达2.53 mm。车辆Sperling平稳性指标随车速提高而增大,最大值为2.42,乘坐舒适性等级仍为优秀。T构梁的温度和收缩徐变主要影响车辆高速运行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该T构梁能满足磁浮车辆的安全平稳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构 中低速磁浮车辆 仿真计算 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永磁磁轨关系的磁悬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研究
2
作者 施明敏 苏彬彬 +3 位作者 曾金成 高伍 邝宏林 邓永芳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213,共11页
为评估悬挂式永磁磁浮列车与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的振动情况,采用Simpack和Ansys构建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建立特殊的多点悬浮磁轨关系,通过IFCTNXY函数在Simpack中表征,并设计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 为评估悬挂式永磁磁浮列车与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的振动情况,采用Simpack和Ansys构建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建立特殊的多点悬浮磁轨关系,通过IFCTNXY函数在Simpack中表征,并设计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计算模型在不同速度和车重下的动力响应,并通过全瞬态分析法探讨速度50 km/h运行工况下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在速度10~80 km/h运行工况下,车体、悬浮架、轨道梁振动加速度的均方根均呈现随速度增加而振动的趋势,但在速度50 km/h后趋于稳定;在速度50 km/h运行工况下,车辆-轨道梁耦合系统的主要垂向振动频率为5.05、6.74 Hz,轨道梁的一阶垂向弯曲是引起车体垂向振动的主要原因,磁轨距及车载永磁体的纵向长度是影响悬浮架、轨道梁振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永磁悬浮列车 车辆-轨道耦合作用 动力仿真 现场测试 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磁浮接驳点道岔区车-岔耦合振动分析
3
作者 霍震杨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5,共7页
长沙磁浮东延线上接驳点道岔安装在坡度3.6‰线路上,且道岔结构参数与正线道岔差异较大。为研究车辆通过接驳点道岔区时车-岔耦合振动特性,设置主动梁由两台车支撑和三台车支撑两种道岔工况,采集车辆以不同速度过岔时道岔主动梁的横向... 长沙磁浮东延线上接驳点道岔安装在坡度3.6‰线路上,且道岔结构参数与正线道岔差异较大。为研究车辆通过接驳点道岔区时车-岔耦合振动特性,设置主动梁由两台车支撑和三台车支撑两种道岔工况,采集车辆以不同速度过岔时道岔主动梁的横向、垂向振动加速度。建立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接驳点道岔进行模态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车辆以5 km/h低速通过主动梁由两台车支撑的道岔时,道岔主动梁横向、垂向最大加速度均超出了评定标准;其他工况下主动梁横向、垂向振动加速度均小于0.5g,满足规范要求。相较于三台车道岔工况,两台车道岔工况的跨中横向振动加速度更大,采用两台车支撑时道岔梁的梁体刚度较弱。列车低速过岔时,道岔主动梁冲击振动峰值较大;随着列车通过道岔速度提高,主动梁冲击振动加速度峰值呈现平缓趋势。台车+梁体系统约束的模态仿真结果更接近车辆过岔时实测振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交通 中低速 接驳点道岔 耦合振动 道岔主动 振动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的车辆轨道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志胜 翟婉明 王开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7,共6页
运用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基于Timoshenko梁钢轨模型的车辆 轨道耦合振动模型,分析了钢轨的固有振动特性,初步探讨了车辆 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Timoshenko梁钢轨模型在固有振动及强迫振动两方面均与Euler梁钢轨模型... 运用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基于Timoshenko梁钢轨模型的车辆 轨道耦合振动模型,分析了钢轨的固有振动特性,初步探讨了车辆 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Timoshenko梁钢轨模型在固有振动及强迫振动两方面均与Euler梁钢轨模型有明显不同,前者能更详细地描述钢轨的高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shenko模型 车辆动力学 轨道结构 Euler 车辆-轨道耦合振动模型 钢轨 固有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座式单轨车辆-轨道梁耦合振动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小珍 葛延龙 晋智斌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3,共6页
研究目的:为评定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行车平稳与乘坐舒适性能,对车辆与轨道梁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建立跨座式单轨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并编制程序进行仿真分析,计算评价标准形式PC轨道梁的动力特性,探讨不同车速、载客状态对系统动力... 研究目的:为评定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行车平稳与乘坐舒适性能,对车辆与轨道梁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建立跨座式单轨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并编制程序进行仿真分析,计算评价标准形式PC轨道梁的动力特性,探讨不同车速、载客状态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水平。研究结论:(1)轨道梁跨中竖向挠度和横向位移与车速的关系不明显,跨中横、竖向加速度和墩顶横向振幅、加速度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载客量的增加会增大轨道梁跨中竖向挠度;(2)车体横、竖向加速度均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随载客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3)轨道梁动力性能良好,在设计车速与载客量条件下,单轨车辆可平稳舒适地通过轨道梁桥;(4)本研究成果可为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结构设计与运输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交通 耦合振动 轨道 载客量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列车车辆轨道耦合振动及悬挂参数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曾佑文 王少华 张昆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基于磁浮列车车辆轨道耦合振动模型,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利用编制的仿真程序对车辆轨道的耦合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对于悬挂参数特别是模块侧滚约束参数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确定了悬挂参数的取值范围,并据此对青城山磁浮试验车的悬... 基于磁浮列车车辆轨道耦合振动模型,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利用编制的仿真程序对车辆轨道的耦合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对于悬挂参数特别是模块侧滚约束参数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确定了悬挂参数的取值范围,并据此对青城山磁浮试验车的悬挂参数设计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悬挂参数 车辆-轨道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座式单轨交通PC轨道梁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继兵 蒲黔辉 霍学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6-811,829,共7页
为探讨跨座式单轨交通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采用线性化轮胎模型建立了15个自由度的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走行轮、导向轮和稳定轮的径向刚度与侧偏效应,并考虑了走行轮的纵向滑转特性.以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典型区段的PC... 为探讨跨座式单轨交通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采用线性化轮胎模型建立了15个自由度的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走行轮、导向轮和稳定轮的径向刚度与侧偏效应,并考虑了走行轮的纵向滑转特性.以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典型区段的PC(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为对象,采用自编程序对跨座式单轨车辆过桥时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对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和编制的程序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交通 PC轨道 车桥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列车−柔性轨道梁横向耦合振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淼 宋振森 滕念管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1-309,共9页
时速600 km/h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系统的横向动力学性能对系统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建立列车-轨道梁的横向耦合振动统一方程组模型进行研究。基于多刚体动力学,采用矩阵组装法建立246自由度的5节编组列车横向振... 时速600 km/h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系统的横向动力学性能对系统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建立列车-轨道梁的横向耦合振动统一方程组模型进行研究。基于多刚体动力学,采用矩阵组装法建立246自由度的5节编组列车横向振动微分方程组;基于连续体受迫振动理论,采用模态叠加法建立240自由度的40跨柔性轨道梁的横向振动微分方程组;通过对均布磁浮力进行离散化处理,基于PD控制算法建立156个磁浮间隙代数方程组;采用三角级数法对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时域反演,考虑轨道横向不平顺对磁浮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采用软件Mathematica编写了高速磁浮系统横向耦合振动的微分代数方程组模型,并数值求解得到系统动力时程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能够完整反映高速磁浮系统轨道梁、磁浮间隙和车辆的振动规律,可有效模拟轨道不平顺、风致横向荷载联合作用下的系统横向耦合振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轨道梁跨中最大位移与车速呈正相关关系,且存在一临界车速使得跨中最大加速度取最大值;新型轨道梁各车速下跨中最大位移小于0.32 mm,其横向动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研究成果可为高速磁浮轨道结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 横向耦合振动 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振动的高速磁浮轨道梁横向刚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淼 宋振森 滕念管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共5页
为开发600 km/h高速磁浮新型轨道梁结构,须研究轨道梁横向刚度对磁浮系统横向耦合振动的影响。基于多刚体动力学、比例-微分(PD)控制算法、模态叠加法,开发了列车-控制器-轨道梁横向耦合振动数值仿真程序,考虑轨道不平顺和风致横向荷载... 为开发600 km/h高速磁浮新型轨道梁结构,须研究轨道梁横向刚度对磁浮系统横向耦合振动的影响。基于多刚体动力学、比例-微分(PD)控制算法、模态叠加法,开发了列车-控制器-轨道梁横向耦合振动数值仿真程序,考虑轨道不平顺和风致横向荷载的作用,分别对12种轨道梁刚度的系统耦合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刚度比大于0.42时,刚度变化对系统振动响应没有显著影响;风致横向荷载会增大轨道梁横向振动及车体的摆头运动,使列车前后端部电磁铁磁浮间隙波动幅值增加;与轨道不平顺相比,风致横向荷载是主要的激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交通 横向刚度 数值模拟 轨道 车桥耦合振动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轨道-桥梁竖直耦合振动程序设计及仿真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震宇 闫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5,共8页
为研究轨道交通车辆经过高架桥时的动态特性,以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为例,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的竖向振动矩阵方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计算程序.数值算例验证了计算程序的可靠性.通过改变系统参... 为研究轨道交通车辆经过高架桥时的动态特性,以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为例,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的竖向振动矩阵方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计算程序.数值算例验证了计算程序的可靠性.通过改变系统参数,探索了轨道不平顺、车辆速度和轨道结构竖向刚度对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振动频率分布在0~500 Hz范围内,以20 Hz以内的低频振动为主;桥梁振动频率分布在0~200Hz范围内,以一阶竖向弯曲振动为主;轨道不平顺所产生的轮轨高频冲击力可达轴重的3倍,是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重要激励源之一;轮轨力和轨道加速度响应对车速的变化敏感,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位移响应对车速的变化不敏感;扣件和支承块胶垫竖向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在40~80 kN/mm之间进行合理匹配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车辆-轨道-桥 竖向耦合振动 程序设计及仿真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维修基地轨道梁连接螺栓松动对轨道结构振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薛懿铭 叶丰 彭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在列车调试过程中,高速磁浮维修基地钢制轨道梁可能因其特有的构造特性而产生较大振动,进而引发螺栓松动问题。此现象可能会导致轨道梁振动特性发生变化,而车轨耦合系统参数的变动又可能诱发列车和轨道的共振,进而对轨道结构造成... [目的]在列车调试过程中,高速磁浮维修基地钢制轨道梁可能因其特有的构造特性而产生较大振动,进而引发螺栓松动问题。此现象可能会导致轨道梁振动特性发生变化,而车轨耦合系统参数的变动又可能诱发列车和轨道的共振,进而对轨道结构造成潜在伤害。因此,需要探究螺栓松动对轨道梁结构振动的影响。[方法]在阐述试验设计方案及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螺栓松动对轨道梁轨道结构模态和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在结构模态方面,分别采用脉冲激励和自然激励方式,对无载状态(即轨道空闲)及有载状态(即轨道被列车占用)下的轨道模态进行测试,利用随机子空间法进行模态辨识,最后通过稳定图分析了螺栓松动对两种状态下轨道模态的影响。在动力响应特性方面,在轨道上施加悬浮激励,螺栓在列车多次悬浮过程中逐渐松动,采集轨道梁的加速度响应信号,并在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及结论]有载状态及无载状态下,螺栓松动均引起了模态频率的下降和振型的变化。在有载状态下,螺栓松动后阻尼比有较明显的增加。在静悬过程中,轨道梁与列车发生了共振,螺栓松动不仅影响了轨道梁的振幅,还改变了轨道梁振动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交通 轨道 螺栓松动 轨道结构振动 模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磁浮轨道梁体系的跨平台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文涛 王春江 +1 位作者 滕念管 文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8-1236,共9页
轨道梁是磁浮交通线路中非常重要的结构部件,对其结构性能的分析,特别是针对其在高速运动列车作用下的耦合动力分析非常关键,与列车的运行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直接相关.针对600 km/h超高速磁浮轨道梁的动力耦合进行研究,基于5刚体30自由度... 轨道梁是磁浮交通线路中非常重要的结构部件,对其结构性能的分析,特别是针对其在高速运动列车作用下的耦合动力分析非常关键,与列车的运行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直接相关.针对600 km/h超高速磁浮轨道梁的动力耦合进行研究,基于5刚体30自由度车辆模型和考虑剪切影响的Timoshenko空间梁单元模型,建立了磁浮轨道梁的空间耦合分析模型.在跨平台耦合分析框架的搭建中,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和可视化仿真工具MATLAB/Simulink联合建模方法,并引入PID控制器对整个悬浮控制系统进行主动控制,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车辆主系统、控制器子系统以及轨道梁-桥墩子系统,建立了磁浮列车-控制器-轨道梁耦合振动模型.以24.768 m跨度的简支桥梁为例,研究了超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时列车、轨道梁的竖向动力响应,并评估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给出了考虑桥墩参振影响的多参数动力响应变化规律,可为未来超高速磁浮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磁浮 轨道 耦合振动 PID控制器 跨平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梁结构对中低速磁浮车轨耦合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霄翰 李忠继 池茂儒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2,共7页
建立了双级电磁悬浮控制器模型,轨道梁采用Euler-Bernoulli模型,基于单点悬浮控制系统建立“车辆-控制器-弹性梁”耦合动力学数值模型。对控制参数引起的车轨耦合失稳振动的特性进行分析,仿真计算不同轨道梁结构参数下,对中低速磁浮车... 建立了双级电磁悬浮控制器模型,轨道梁采用Euler-Bernoulli模型,基于单点悬浮控制系统建立“车辆-控制器-弹性梁”耦合动力学数值模型。对控制参数引起的车轨耦合失稳振动的特性进行分析,仿真计算不同轨道梁结构参数下,对中低速磁浮车轨耦合振动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生频率较低的车轨耦合振动时,轨道梁结构参数的改变对车轨耦合振动无明显影响;发生频率较高的车轨耦合振动,轨道梁固有频率随轨道梁结构而改变时,对车轨耦合振动影响明显;轨道梁固有频率不随轨道梁结构参数改变时,对车轨耦合振动无明显影响;轨道梁结构阻尼可以有效抑制车轨耦合振动响应。低频车轨耦合振动,轨道梁结构改变无法控制车轨耦合振动,车轨发生高频耦合振动时,增大轨道梁结构阻尼比及改变轨道梁固有频率均能有效控制车轨耦合振动,因此实际工程中可以考虑轨道梁下安装阻尼器和吸振器来改变轨道梁结构参数和结构阻尼来抑制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车轨耦合振动:轨道结构 动力学仿真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天线梁随机振动疲劳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春玉 王科飞 +2 位作者 李本怀 张猛 李晓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55,共4页
为提高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天线梁结构的疲劳寿命,对天线梁结构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分析,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将实际线路中采集到的时域加速度谱变换为频率内的载荷激励谱,作为仿真分析的输入条件。结合Dirlik公式和线性疲劳累积... 为提高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天线梁结构的疲劳寿命,对天线梁结构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分析,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将实际线路中采集到的时域加速度谱变换为频率内的载荷激励谱,作为仿真分析的输入条件。结合Dirlik公式和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产生天线梁的最大损伤位置及其损伤值。对天线梁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并依据计算结论对天线梁结构进行优化。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线路动应力测试结果对比表明,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可以反映转向架天线梁疲劳的真实运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 转向架天线 随机振动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型高速磁浮轨道不平顺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傲康 李苗 +3 位作者 王爱彬 尚贤洪 马卫华 罗世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4,共9页
随着高速磁浮不断突破发展,针对轨道不平顺各控制参数对EMS型高速磁浮车辆运行下的动力学响应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包含磁浮车辆系统、轨道梁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组成的磁浮车辆-轨道-简支梁耦合系统模型,其中车辆系统与轨... 随着高速磁浮不断突破发展,针对轨道不平顺各控制参数对EMS型高速磁浮车辆运行下的动力学响应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包含磁浮车辆系统、轨道梁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组成的磁浮车辆-轨道-简支梁耦合系统模型,其中车辆系统与轨道梁系统使用磁轨关系进行耦合,并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中进行直线轨道梁耦合振动分析,探讨在时速600 km运行条件下轨道不平顺的幅值、方向、波长对EMS型高速磁浮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揭示系统中各项指标受不平顺影响的变化规律,探究高速磁浮车-轨-梁耦合系统轨道不平顺参数影响并提出参数建议。结果表明:对不平顺幅值研究时,磁浮车辆以600 km/h的速度在波长20 m的不平顺激励线路上运行时,耦合系统中某些动力指标超限,在含有波长20 m的不平顺线路幅值控制在4 mm以内为宜;在对垂向及横向不平顺研究时,发现车辆系统在垂向和横向的响应是解耦的,车辆垂向载荷是耦合系统中的主要激励因素,悬浮控制技术应作为高速磁浮系统重点关注的控制技术;对不平顺波长研究时,即使不平顺幅值在1 mm时,波长10 m以下短波不平顺相较于其他波长不平顺更易引起耦合系统的剧烈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型高速磁浮 轨道 轨道不平顺 耦合系统 车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梁竖向耦合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小珍 洪沁烨 +2 位作者 耿杰 刘德军 单春胜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108,共6页
研究目的:在我国新建中低速磁浮运营线的背景下,因中低速磁浮轨道梁较为轻巧,为保证磁浮列车行车安全及舒适性,需对其进行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分析验证。本文以株洲某厂磁浮试验线20 m简支梁为工程背景,建立车辆为12个自由度的二系... 研究目的:在我国新建中低速磁浮运营线的背景下,因中低速磁浮轨道梁较为轻巧,为保证磁浮列车行车安全及舒适性,需对其进行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分析验证。本文以株洲某厂磁浮试验线20 m简支梁为工程背景,建立车辆为12个自由度的二系悬挂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并考虑轨道不平顺对车桥振动的影响,建立磁浮列车-轨道梁竖向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且编制仿真分析软件VTBIM,通过仿真值与现场试验实测值的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论:(1)现场试验测试轨道梁基频、振型及轨道梁跨中动挠度/加速度,轨道梁基频及振型测试结果比仿真值略小;(2)磁浮车辆通过简支梁时,梁跨中竖向挠度/加速度的实测值均略小于仿真值,仿真值随车速的变化规律与实测值规律一致,挠度时程曲线仿真值与实测波形基本一致;(3)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梁竖向耦合振动模型合理,编制的仿真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可信;(4)该研究结果可用于中低速磁浮轨道梁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主动控制 耦合振动 有限元 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铁路轨道梁振动分析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时瑾 魏庆朝 吴范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76-80,共5页
磁浮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 ,直接影响到磁浮列车安全行车、运行平稳性、线路设计及系统造价。以德国Transrapid高速磁浮铁路系统为基础 ,笔者采用动力有限元和耦合振动理论 ,建立了高速磁浮车辆 -轨道梁动力学模型 ,通过仿真计算后 ,得... 磁浮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 ,直接影响到磁浮列车安全行车、运行平稳性、线路设计及系统造价。以德国Transrapid高速磁浮铁路系统为基础 ,笔者采用动力有限元和耦合振动理论 ,建立了高速磁浮车辆 -轨道梁动力学模型 ,通过仿真计算后 ,得到了系统动力响应特征 ,为磁浮车辆平稳运行及高架线路优化设计 ,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 ,为保证运行安全 ,又对轨道梁设计提出了建议并给出了降低振动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铁路 轨道 安全性 动力有限元 耦合振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简支梁系统耦合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耿杰 王党雄 +1 位作者 李小珍 邱晓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为探讨中低速磁浮列车-简支梁系统的耦合振动特性,以长沙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中的一跨25m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动载试验,对磁浮列车及简支梁的各动力响应值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表明:磁浮列车、简支梁的动力性能良好,均满足规范要... 为探讨中低速磁浮列车-简支梁系统的耦合振动特性,以长沙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中的一跨25m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动载试验,对磁浮列车及简支梁的各动力响应值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表明:磁浮列车、简支梁的动力性能良好,均满足规范要求;随着车速的增加,简支梁竖向与横向的各动力响应值均增大,且竖向增速大于横向;简支梁竖向加速度峰值集中在20 Hz以内,横向加速度远小于竖向加速度,且集中在20~80Hz;空气弹簧具有良好的隔振作用,使车体表现为低频振动(竖向1 Hz、横向1.5 Hz),悬浮侧架的加速度明显大于车体,含有较显著的中高频振动(50~100Hz)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交通 磁浮车辆 简支 耦合振动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林函数法的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文静 周劲松 宫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7,共7页
视钢轨为弹性欧拉梁(Euler梁),建立离散支撑弹性轨道模型,并采用格林函数法得到全频域范围内轨道上任意点处的频率响应;结合高速车辆模型,视车辆和轨道系统为线性弹簧阻尼系统,轮轨接触为线性刚性接触,采用基于虚拟激励法的轮轨接触... 视钢轨为弹性欧拉梁(Euler梁),建立离散支撑弹性轨道模型,并采用格林函数法得到全频域范围内轨道上任意点处的频率响应;结合高速车辆模型,视车辆和轨道系统为线性弹簧阻尼系统,轮轨接触为线性刚性接触,采用基于虚拟激励法的轮轨接触多点激励,以真实轨道谱为输入,计算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的随机振动响应,并分析不同高速轨道谱和车速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随机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格林函数法可快速求解无限长离散支撑弹性轨道模型的频响特性;分析振动频率在15 Hz以上的车体及构架振动时,采用离散支撑弹性轨道模型较传统的刚性轨道模型更为准确;计算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的振动能量时,在15-60Hz的中频区域内,采用离散支撑弹性轨道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要高于传统的刚性轨道模型,而在高频区域内则相反;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的随机振动响应对轨道谱类型和车速均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支撑轨道 格林函数 Euler钢轨模型 车辆轨道耦合振动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钢箱梁日照作用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国强 王琛奥 +2 位作者 王志鲁 叶丰 陈素文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7-854,1028,共9页
磁浮轨道梁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变形是轨道梁静力与动力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传热学与有限元理论,结合夏季气象参数与日照辐射半经验公式,利用ANSYS建立磁浮线轨道钢箱梁日照温度场三维瞬态模型。首先,分析磁浮轨道梁的最大竖向... 磁浮轨道梁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变形是轨道梁静力与动力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传热学与有限元理论,结合夏季气象参数与日照辐射半经验公式,利用ANSYS建立磁浮线轨道钢箱梁日照温度场三维瞬态模型。首先,分析磁浮轨道梁的最大竖向与横向温差发生时刻的温度梯度分布,基于日照温度场分析结果,计算不同支承形式钢轨道梁的温度变形;然后,将单跨简支、双跨连续形式轨道梁的温度变形作为初始不平顺组成部分,进行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结果显示:温度效应使车体加速度、悬浮气隙幅值增幅较大,对电磁力有所增大,对轨道梁加速度及位移的放大作用则不明显,各动力响应值仍处于规范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但安全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 磁浮轨道 日照温度效应 车桥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