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ikhonov和变差正则化的磁感应断层成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玉艳 王旭 +1 位作者 吕轶 杨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0-463,共4页
为了解决磁感应断层成像(MIT)逆问题的病态性和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算法.该组合算法首先利用Tikhonov正则化算法对解的适定性产生初步的成像区域,之后再利用变差正则化算法对解的保边缘性和锐化作用进行图像重建.该组... 为了解决磁感应断层成像(MIT)逆问题的病态性和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算法.该组合算法首先利用Tikhonov正则化算法对解的适定性产生初步的成像区域,之后再利用变差正则化算法对解的保边缘性和锐化作用进行图像重建.该组合算法与Tikhonov正则化算法及变差正则化算法相比,不仅有效地克服了磁感应断层成像(MIT)重建图像数值解的不稳定性,还加快了重建图像的收敛速度,提高了目标导体的分辨能力,有效改善了重构图像的质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组合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mit) 重建图像 TIKHONOV正则化 变差正则化 组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感应断层成像中的一种高精度同步相位测量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烨 董秀珍 +2 位作者 刘锐岗 尤富生 史学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6-801,共6页
磁感应断层成像(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医学成像方法,在脑部病变连续动态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测量过程中的相位漂移是影响MIT系统检测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实现了一种实用的MIT... 磁感应断层成像(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医学成像方法,在脑部病变连续动态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测量过程中的相位漂移是影响MIT系统检测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实现了一种实用的MIT相位测量方法,可以快速进行相位测量而且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具有很低的相位漂移水平。该方法实现了激励信号、检测信号、参考信号、本振信号以及采样时钟之间的完全同步,并引入了正交序列解调算法,提高了解调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单次相位测量时间小于1 ms,1 min内的最大相位漂移小于0.005°,1 h内的最大相位漂移小于0.008°。基于该相位测量方法建立了一个16通道MIT系统,并获得了初步的低电导率(0.84 S/m和1.26 S/m)物理模型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相位测量 鉴相 同步解调 正交序列解调 相位漂移 m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信号检测影响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柯丽 李盼盼 +2 位作者 陈红 刘欢 杜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73,共8页
采用仿真和实验研究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Comsol软件建立3层球形仿真颅脑模型,仿真计算颅骨电导率对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螺线管线圈、后置电路及数据接收仪器搭建单通道磁感应信号测量实验系统,利用琼脂和... 采用仿真和实验研究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Comsol软件建立3层球形仿真颅脑模型,仿真计算颅骨电导率对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螺线管线圈、后置电路及数据接收仪器搭建单通道磁感应信号测量实验系统,利用琼脂和Na Cl溶液制作与真实颅脑电导率分布相近的脑出血分层模型,模型外径为158 mm;最后采用有颅骨和无颅骨两种模型,测量无病变及不同病变位置情况下MIT信号的相位变化,模型中心与检测线圈相距85 mm。实验结果显示,在无病变和病变分别位于X-Y平面上坐标为(-40,0)、(0,0)和(40,0)的位置时,有、无颅骨数据的幅值比例分别为0.57、0.59、0.42、0.61,其中,坐标点(-40,0)代表Y轴左侧距离激励线圈45 mm的位置,坐标点(40,0)代表Y轴右侧距离接收线圈45 mm的位置。当病变存在时,有、无颅骨数据的变化趋势均为:病变位于坐标点(-40,0)时最大,病变位于坐标点(40,0)时次之,病变位于坐标点(0,0)时最小。实验结果表明,颅骨对MIT信号的数据大小有衰减作用,但不影响数据的变化趋势,提示在实际应用中结合高精度检测设备,可实现颅内病变的无创、无接触图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mit) 颅骨 脑出血模型 仿真 琼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磁感应断层成像的图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聪 刘锐岗 +1 位作者 李烨 董秀珍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52-2057,共6页
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非接触、无损害的以人体电导率分布为成像目标的阻抗成像技术。本文提出一种用于MIT技术的图像重建算法——修正的Newton-Raphson(NR)算法。首先,推导并求解MIT的正问题和... 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非接触、无损害的以人体电导率分布为成像目标的阻抗成像技术。本文提出一种用于MIT技术的图像重建算法——修正的Newton-Raphson(NR)算法。首先,推导并求解MIT的正问题和逆问题。其次,通过对比仿真计算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证明基于有限元的MIT正问题求解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对测量区域内的电导率扰动成功地进行了仿真图像重建。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修正的NR算法是一种有效的MIT图像重建算法,它的实现为下一步物理模型以及生物体上的MIT成像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图像重建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的敏感性分析及图像重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玉艳 王旭 +1 位作者 吕轶 杨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2-785,共4页
为了分析脑磁感应断层成像(MIT)技术的敏感性,利用三层同心圆的简单头模型讨论了颅内血肿电导率大小、颅内血肿面积、颅内血肿位置及颅骨电导率大小对接收线圈上感生电压的影响,并利用变差正则化方法对三个不同位置的血肿进行了仿真重建... 为了分析脑磁感应断层成像(MIT)技术的敏感性,利用三层同心圆的简单头模型讨论了颅内血肿电导率大小、颅内血肿面积、颅内血肿位置及颅骨电导率大小对接收线圈上感生电压的影响,并利用变差正则化方法对三个不同位置的血肿进行了仿真重建.仿真结果表明:低电导率的颅骨对接收线圈上感生电压的影响不大,且利用变差正则化方法所获得的重建图像可以大致反映出颅内血肿的位置和大小.与Tikhonov正则化方法相比,重建图像的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此方法为脑MIT的图像重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mit) 血肿 感生电压 变差正则化 TIKHONOV正则化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简单头模型上的磁感应断层成像仿真图像重建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聪 董秀珍 +1 位作者 刘锐岗 李烨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3,57,共5页
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非接触、无损害的以人体电导率空间分布为成像目标的电阻抗成像技术。在有效求解MIT的正问题和逆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了修正的Newton-Raphson(NR)图像重建算法。基于该算法,... 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非接触、无损害的以人体电导率空间分布为成像目标的电阻抗成像技术。在有效求解MIT的正问题和逆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了修正的Newton-Raphson(NR)图像重建算法。基于该算法,在一个简单头模型上进行了MIT仿真成像实验。实验结果揭示了MIT技术在脑电阻抗成像领域的潜在优势,同时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即MIT测量值与导体的电导率和激励频率的乘积近似呈一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图像重建 仿真 算法 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感应断层成像磁力线反投影算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强 白保东 +1 位作者 林筱 柯丽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磁感应断层成像利用涡流原理,在成像区域边界对内部磁场变化进行测量,再经过重建,获得内部电导率分布图像。其中,反投影作为一种快速重建算法,经常被应用于断层成像技术。但是,由于成像区域内磁场分布的非线性,大大降低了反投影成像的... 磁感应断层成像利用涡流原理,在成像区域边界对内部磁场变化进行测量,再经过重建,获得内部电导率分布图像。其中,反投影作为一种快速重建算法,经常被应用于断层成像技术。但是,由于成像区域内磁场分布的非线性,大大降低了反投影成像的定位精度。研究检测线圈测得的相位差与成像区域磁场分布之间的关系,根据测量相位差即为成像区域内电导率分布沿磁力线路径投影的集合这一结论,设计一套适用于磁感应断层成像的反投影算法,利用成像区域磁力线的分布,构建反投影路径和区域,改善直线反投影应用于非线性场定位不准的问题。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在直径为200 mm的成像区域内,所提出算法的最小定位误差为1 mm,相对直线反投影算法提高了2~26 mm,同时重建图像在视觉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为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提供一种有效的重建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磁力线 反投影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激励线圈磁感应断层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锐岗 吕朋 +4 位作者 杨超 付峰 尤富生 史学涛 董秀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研究磁感应断层成像中两个激励线圈相对于单个激励线圈时增强被测对象内部磁感应强度的可行性。利用电磁场数值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在三维球形头模型外周设置单个激励线圈或呈不同夹角的两个激励线圈(夹角分别设置为30°、... 研究磁感应断层成像中两个激励线圈相对于单个激励线圈时增强被测对象内部磁感应强度的可行性。利用电磁场数值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在三维球形头模型外周设置单个激励线圈或呈不同夹角的两个激励线圈(夹角分别设置为30°、60°、90°、120°、150°、180°),分别计算中心有病变组织和无病变组织时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并加以比较。中心无病变组织时,除夹角为180°外,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约为单激励线圈的2倍;中心有病变组织时,除夹角为180°外,随夹角增大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从单激励线圈的2倍开始逐渐增大;除夹角为180°外,有病变和无病变时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随夹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是夹角小于90°时该变化量大于单激励线圈的变化量。两激励线圈夹角为180°时,无论中心有无病变组织,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均减小。结果表明:双激励线圈较单激励线圈有可能增大被测对象内的磁感应强度;通过合理选择双激励线圈的夹角,有可能放大被测对象内部病变组织导致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两者均可改善磁感应断层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激励线圈 数值计算 头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伽辽金有限元法的磁感应断层成像正问题仿真 被引量:3
9
作者 柯丽 庞佩佩 杜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8,共6页
磁感应断层成像(MIT)的正问题计算为系统建模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MIT中涡流场微分方程的非正定性,增加了MIT正问题计算的复杂度。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伽辽金有限元法的正问题求解方法,该方法对微分算子无特殊要求,解决了涡流场微... 磁感应断层成像(MIT)的正问题计算为系统建模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MIT中涡流场微分方程的非正定性,增加了MIT正问题计算的复杂度。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伽辽金有限元法的正问题求解方法,该方法对微分算子无特殊要求,解决了涡流场微分方程非正定性的问题,利用该方法对成像区域内的磁场分布、涡流强度以及检测线圈的相位差等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成像区域内磁感应强度的幅值主要由实部决定,而虚部对场域内电导率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可以用磁感应强度的虚部进行图像重建。同时,与目标导体的位置越近、激励线圈的位置越远,检测线圈中的相位差值越大;同一位置的目标导体,检测线圈的相位差与电导率大小成线性关系。经理论推导与仿真实验的验证,所采用的伽辽金有限元法能够有效求解MIT正问题,进而为MIT硬件系统的测量及重建算法的研究提供实验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正问题 涡流场 伽辽金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感应断层成像的双向检测优化方法研究
10
作者 陈瑞娟 赵松松 +2 位作者 李丹丹 王慧泉 韦然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2-189,共8页
磁感应断层成像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成像技术,在脑出血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连续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磁感应断层成像系统由激励线圈和检测线圈两种线圈组成,其中激励线圈只有一个,而检测线圈在以往的研究中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由... 磁感应断层成像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成像技术,在脑出血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连续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磁感应断层成像系统由激励线圈和检测线圈两种线圈组成,其中激励线圈只有一个,而检测线圈在以往的研究中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由于空间限制以及线圈之间的相互干扰,如何在不损失成像准确度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减少线圈的个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仅使用5个检测线圈,分别检测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磁场信息的双向检测成像方法。进行了含有半径为15 mm的单个异质体和半径分别为7和15 mm的两个异质体的复杂头部模型仿真实验和异质体检测的仿体实验,结果均表明双向检测成像方式不仅可以抵消检测线圈个数减少带来的影响,而且具有更高的抗噪性能和成像准确度,从而为推动MIT的实际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检测线圈 激励线圈 双向检测 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迭代NR的磁感应断层成像图像重建算法
11
作者 韩敏 薛玉艳 +2 位作者 秦攀 韩杰 姜长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在磁感应断层成像中,图像重建是一个典型的病态问题,其数值解存在不稳定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矩阵和L1范数正则化的改进型迭代Newton-Raphson (NR)算法.该算法通过在目标函数的误差项中引入加权矩阵,同时在L2范数正则化惩... 在磁感应断层成像中,图像重建是一个典型的病态问题,其数值解存在不稳定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矩阵和L1范数正则化的改进型迭代Newton-Raphson (NR)算法.该算法通过在目标函数的误差项中引入加权矩阵,同时在L2范数正则化惩罚项的基础上引入L1范数正则化,改善图像重建解的病态性.设置3种典型的模型,分别对有无噪声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本算法与Tikhonov正则化算法和迭代NR算法进行对比.在无噪声数据分析中,所提算法相对Tikhonov正则化算法和迭代NR算法的相对图像误差减小0.11 ~0.14,相关系数提高13% ~ 17%.在有噪声数据中,所提算法相对于Tikhonov正则化算法和迭代NR算法的相对图像误差减小0.06 ~0.09,相关系数提高7% ~ 10%.提出的算法成像性能较好,且抗噪性能较强,为进一步的实验重建精确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图像重建 L1范数正则化 迭代Newton-Raphs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牛顿-拉夫逊算法的脑出血磁感应断层成像研究
12
作者 曹弘贵 叶波 +3 位作者 姜瑛 罗思琦 曹众楷 欧阳俊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77-4488,共12页
针对脑出血磁感应断层成像(MIT)中正问题模型过于简化、图像重建质量较低、算法收敛效率低、病变与背景间伪影较大、耗时较长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用于脑出血MIT的改进牛顿-拉夫逊(NR)算法。将线性反投影(LBP)算法计算结果作为改进NR算... 针对脑出血磁感应断层成像(MIT)中正问题模型过于简化、图像重建质量较低、算法收敛效率低、病变与背景间伪影较大、耗时较长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用于脑出血MIT的改进牛顿-拉夫逊(NR)算法。将线性反投影(LBP)算法计算结果作为改进NR算法的迭代初值,在目标函数中加入自适应加速惩罚项和L2范数惩罚项,提高算法每一步迭代的效率,减少重建图像的伪影。引入投影算子P施加物理意义上的约束,提高收敛速度并改善成像质量。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了包含头皮、颅骨、脑脊液和脑实质的真实3维颅脑模型。仿真计算了相位差检测值和灵敏度矩阵用于后续的图像重建。利用所提改进NR算法与5种图像重建算法分别对3个位置出血量分别为24 ml,14 ml,2 ml的脑出血进行磁感应断层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比其他5种算法重建图像的质量更高,成像时间平均只需NR算法的1/3。使用更少的迭代次数重建出更高质量的图像,并且能实现2 ml脑出血的图像重建,为脑出血的MIT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感应断层成像 有限元分析 牛顿-拉夫逊算法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筱锋 门首强 周俊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4,共3页
磁感应断层成像是利用涡流效应的成像技术,因其具有无接触无创成像特性,广泛应用于工程质量无损检测、医学无创诊疗、精密工件加工等领域。本文主要从构成要素、研发进程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磁感应 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感应成像测量系统的三维仿真模型
14
作者 宣杨 王旭 +1 位作者 刘承安 杨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6-469,共4页
为了获得磁感应成像(MIT)三维正问题的解,基于ANSYS软件建立三维磁感应成像测量系统模型,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求解.为了验证有限元方法可靠性,建立了Griffiths系统模型,在这一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相应仿真试验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及... 为了获得磁感应成像(MIT)三维正问题的解,基于ANSYS软件建立三维磁感应成像测量系统模型,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求解.为了验证有限元方法可靠性,建立了Griffiths系统模型,在这一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相应仿真试验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及Griffiths的试验结果一致,证明所提方法适用于求解磁感应成像测量系统三维正问题,为进一步研究MIT反问题及更复杂测量系统的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成像(mit) 有限元分析 ANSYS软件 三维仿真 生物组织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反投影的脑磁感应迭代重建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柯丽 刘欢 +1 位作者 杜强 曹冯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45-2451,共7页
颅脑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BMIT)是一种非接触、无创的新兴颅脑医学成像技术,图像重建算法是提高重建图像质量的关键。依据BMIT反投影算法和迭代算法,设计出一套基于滤波反投影的脑磁感应迭代重建方法。首先根据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原理,... 颅脑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BMIT)是一种非接触、无创的新兴颅脑医学成像技术,图像重建算法是提高重建图像质量的关键。依据BMIT反投影算法和迭代算法,设计出一套基于滤波反投影的脑磁感应迭代重建方法。首先根据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原理,给出初始电导率分布,其次基于电导率变化敏感性加权计算滤波反投影矩阵,最后利用一步牛顿迭代构成滤波反投影迭代重建算法,通过设置理想条件数G来修正Hessian矩阵,改善重建过程的病态程度,并对待重建数据进行标准化位置校正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成像速度快,重建出的图像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够准确反映成像区域内仿真病变的大小及位置信息,且轮廓清晰,为颅脑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监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磁感应断层成像 滤波反投影 迭代算法 待重建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中反投影矩阵的计算与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柯丽 曹冯秋 杜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56-2262,共7页
反投影算法是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IT)中一种有效的图像重建算法。该算法中反投影矩阵的计算与检测数据的处理是提高重建图像质量的关键。依据磁感应断层像原理,提出了一种有效的MIT反投影矩阵计算方法和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在所建立... 反投影算法是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IT)中一种有效的图像重建算法。该算法中反投影矩阵的计算与检测数据的处理是提高重建图像质量的关键。依据磁感应断层像原理,提出了一种有效的MIT反投影矩阵计算方法和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在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和实际模型基础上,分别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图像重建实验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在反投影算法中可以实现MIT图像重建。重建图像能准确反映成像区域内部电导率变化,具有较高分辨率,扰动目标定位准确,形状信息清晰可见。进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mit) 反投影算法 反投影矩阵 检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投影的MIT动态图像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柯丽 林筱 +1 位作者 杜强 赵璐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400,共7页
磁感应断层成像(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无创、非接触的新型医学成像技术,图像重建算法是实现MIT快速、精确成像的关键。提出一种改进的反投影图像重建算法,首先根据成像区域的磁场分布,由磁力线确定反投影路径,降低... 磁感应断层成像(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无创、非接触的新型医学成像技术,图像重建算法是实现MIT快速、精确成像的关键。提出一种改进的反投影图像重建算法,首先根据成像区域的磁场分布,由磁力线确定反投影路径,降低了直线反投影用于磁场成像的定位误差;其次根据MIT电磁关系推导,构建了边界检测数据的修正模型,据此对边界相位差数据进行修正处理,进一步提高了重建图像定位准确性;最后分别对成像区域内扰动目标电导率大小变化及位置变化2种情况,构建了序列重建图像,对该图像序列联合分析获取纵向阻抗变化信息,反映了成像体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重建速度快、定位准确的特性,能够准确反映成像区域内部电导率变化,结合序列图像联合分析实现MIT动态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图像重建 反投影算法 动态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平板分层缺陷的MIT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峰 周庆祥 +1 位作者 邱国云 李广凯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100,105,共6页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平板构件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研制一种激励线圈与检测线圈放置方向相垂直的磁感应断层成像(MIT)涡流探头。基于MIT原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MIT涡流探头的检测性能测试,从而确定最佳检测频率,进而开展灵...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平板构件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研制一种激励线圈与检测线圈放置方向相垂直的磁感应断层成像(MIT)涡流探头。基于MIT原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MIT涡流探头的检测性能测试,从而确定最佳检测频率,进而开展灵敏度矩阵的数值计算;组建CFRP平板构建的MIT检测系统开展试验,应用Tikhonov正则化算法进行分层缺陷的图像重建与评价。结果表明,MIT检测方法能够实现CFRP平板构件中埋深1 mm的10 mm×10 mm×0.5 mm分层缺陷的有效检测和直观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分层缺陷 磁感应断层成像 涡流探头 Tikhonov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术
19
作者 胡镜寰 《教育学报》 1996年第11期38-38,共1页
核磁共振成像术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胡镜寰在核磁共振频谱学和计算机断层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门新技术叫核磁共振成像术,又叫核磁共振层析术,缩写为NMR.核磁共振成像术可用作对人体某些疾病的检查和诊断,虽然它仅有1... 核磁共振成像术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胡镜寰在核磁共振频谱学和计算机断层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门新技术叫核磁共振成像术,又叫核磁共振层析术,缩写为NMR.核磁共振成像术可用作对人体某些疾病的检查和诊断,虽然它仅有10多年的历史,但在临床上已获得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共振频率 恒定磁场 计算机断层技术 北京师范大学 磁能级 电子计算机系统 磁感应强度 交变电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层复杂球颅脑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柯丽 高彦照 +1 位作者 杜强 韩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2,共8页
颅脑模型构建的研究是颅内成像的基础,也是磁感应断层成像(MIT)系统设计中正问题计算的必要条件。根据人体颅脑真实结构,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的几何建模工具,构建近似真实颅脑结构的四层复杂球颅脑模型。首先,根... 颅脑模型构建的研究是颅内成像的基础,也是磁感应断层成像(MIT)系统设计中正问题计算的必要条件。根据人体颅脑真实结构,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的几何建模工具,构建近似真实颅脑结构的四层复杂球颅脑模型。首先,根据大脑体积和颅骨内径,构建脑实质模型;其次,根据人体解剖结构,构建颅骨模型,并进行枕骨修正、轮廓修正、额骨修正和眼眶修正;第三,通过对颅骨模型的缩放,构成头皮层、颅骨层、脊液层,并与脑实质模型共同构成具有4层结构的颅脑模型;最后,将模型置入10 MHz的交流磁场中,通过仿真计算获得头皮层、颅骨层、脊液层和脑实质层感应电流的分布,感应电流在脊液层最强,在皮肤层和脑实质层较弱,在颅骨层最弱,且各层感应电流密度值之比为32∶1∶190∶21,与电导率之比相近。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显示出人体头部各组织的电磁特性差异,为MIT系统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模型 磁感应断层成像 有限元 电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