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磁悬浮系统车外噪声预测、试验和评价
1
作者 葛剑敏 程世全 +2 位作者 刘殊 张乾 陈雨豪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4,共11页
根据上海磁悬浮列车在线实车测试数据和气动噪声仿真计算结果,参考世界各国关于高速轮轨列车和高速磁悬浮列车车外噪声预测方法,提出一套高速磁悬浮列车环境噪声预测模型。推导出等效时间计算公式和噪声源强计算公式,速度600 km/h下噪... 根据上海磁悬浮列车在线实车测试数据和气动噪声仿真计算结果,参考世界各国关于高速轮轨列车和高速磁悬浮列车车外噪声预测方法,提出一套高速磁悬浮列车环境噪声预测模型。推导出等效时间计算公式和噪声源强计算公式,速度600 km/h下噪声源强为107.8 dB(A)。根据不同指向性预测结果与实车测试通过噪声时域曲线对比,证明中间指向性预测结果误差最小。根据上海磁悬浮列车在线实车垂直断面测试结果,证明轨面以上1.5 m峰值位置为空气动力噪声源位置,轨面0 m峰值位置为结构噪声源位置。所提车外噪声预测模型的等效声级最大误差为1.3 dB(A),平均误差小于0.8 dB(A)。声屏障降噪效果:运行速度600 km/h无声屏障和直立式声屏障下,90 m内敏感点噪声大于70 dB(A);运行速度430 km/h直立式声屏障下,10~90 m内敏感点噪声为60~70 dB(A);对于全封闭声屏障线路,7.5 m外敏感点噪声小于50 dB(A),12.5 m外敏感点噪声小于45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悬浮系统 噪声 声屏障 等效时间 等效噪声源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耦PID控制在磁悬浮系统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腾飞 蒋启龙 +1 位作者 罗雨 刘彤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5-702,共8页
针对轨道不平滑以及负载扰动较大可能导致系统失稳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以自耦PID(SC-PID)控制为基础的磁悬浮控制模型,成功应用于磁悬浮系统中进行实物悬浮,并验证了SC-PID控制的优越性.SC-PID控制的方法是将非线性磁悬浮系统映射为等价... 针对轨道不平滑以及负载扰动较大可能导致系统失稳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以自耦PID(SC-PID)控制为基础的磁悬浮控制模型,成功应用于磁悬浮系统中进行实物悬浮,并验证了SC-PID控制的优越性.SC-PID控制的方法是将非线性磁悬浮系统映射为等价的线性系统,然后引入速度因子zc把比例–积分–微分环节耦合在一起,使得SCPID控制各增益间具有相同的物理量纲,最后用模糊规则对SC-PID控制参数进行整定.通过Simulink仿真和实验表明:SC-PID控制相对于传统的PID控制、分数阶PID控制(FOPID)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在负载扰动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小的调节误差;对轨道不平滑的适应性强,在轨道不平滑的恶劣情况下依然保持快而准确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耦PID 磁悬浮系统 速度因子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自由度磁悬浮系统的被动轴向力建模与验证
3
作者 俞强 曹鑫 邓智泉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3,75,共12页
为了研究转子轴向运动所产生的被动轴向力对磁悬浮系统的影响,从五自由度磁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出发,分别提出基于虚位移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与径向磁轴承的被动轴向力解析模型。首先,推导当定、转子间发生轴向位移时的气隙磁导模型;... 为了研究转子轴向运动所产生的被动轴向力对磁悬浮系统的影响,从五自由度磁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出发,分别提出基于虚位移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与径向磁轴承的被动轴向力解析模型。首先,推导当定、转子间发生轴向位移时的气隙磁导模型;其次,获得二者各个气隙中的磁场储能;最后,利用气隙磁场储能对轴向位移的微分获得被动轴向力的解析模型。同时,转子轴向运动将导致定、转子间重叠面积减小,从而减小系统产生的转矩、径向力。因而,为了研究转子轴向运动对转矩、径向力的影响,分别建立转子产生轴向位移时的PMSM转矩、径向磁轴承径向力解析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二者被动轴向力模型的误差均在5%以内,所建立的PMSM转矩、径向磁轴承径向力模型的误差分别在2%和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自由度磁悬浮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 径向磁轴承 被动轴向力 数学模型 虚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反步滑模的磁悬浮系统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
4
作者 张露洁 秦耀 杨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0-2920,共11页
针对悬浮系统的强非线性特性和未知扰动引起系统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非线性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对单点电磁悬浮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其非线性数学模型;其次,在传统非线性反步法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思想以及滑模... 针对悬浮系统的强非线性特性和未知扰动引起系统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非线性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对单点电磁悬浮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其非线性数学模型;其次,在传统非线性反步法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思想以及滑模控制的特性,对反步法分出的第2个子系统构造滑模面,引入滑模特性,以提高系统的抗扰能力,同时用Sigmoid函数代替Sign函数,削弱了滑模控制带来的抖振,并引入自适应算法,实时估计电磁悬浮系统中的电磁系数,从而进一步提高控制策略的适应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证明了非线性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方法的稳定性。为更好地体现所提出方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将所提非线性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方法与非线性反步控制方法和线性反步控制方法先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物上进行对比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线性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提高了电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以及在面对内外扰动时,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此外,与非线性反步控制方法和线性反步控制方法相比,系统的位置响应无超调且到达稳态时间更短。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该控制方法不仅对于电磁悬浮系统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具有强非线性特性和面临未知扰动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给出了较好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系统 非线性模型 非线性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 控制性能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悬浮系统的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杰 杨星 +1 位作者 高涛 胡海林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单点电磁悬浮系统是常导电磁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关键控制单元。针对单点电磁悬浮系统因强干扰影响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方法。首先,基于电磁悬浮结构及原理建立了单点悬浮系统线性化模型,并对... 单点电磁悬浮系统是常导电磁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关键控制单元。针对单点电磁悬浮系统因强干扰影响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方法。首先,基于电磁悬浮结构及原理建立了单点悬浮系统线性化模型,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位置外环控制器以及基于PI调节器的电流内环控制器,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改进,设计两级级联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提高扰动估计精确度及速度,进而提高LADRC中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扰动的估计能力,并在频域上分析了改进型LADRC扰动估计性能和抑制能力的优越性。最后,搭建实验环境,对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改进型LADRC不仅具有良好的位置跟踪性能,同时相比传统LADRC具有更强的抗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电磁悬浮系统 线性自抗扰控制 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 观测精确度 频域分析 抗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悬浮系统的改进滑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至勇 杨杰 +1 位作者 周发助 胡海林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4,共8页
针对电磁悬浮系统存在的非线性、模型不准确性以及复杂运行工况对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通过对电磁悬浮系统进行建模分析设计,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位置外环控制器以及基于PI调节器的电流内环控制器,设... 针对电磁悬浮系统存在的非线性、模型不准确性以及复杂运行工况对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通过对电磁悬浮系统进行建模分析设计,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位置外环控制器以及基于PI调节器的电流内环控制器,设计一种分段式变速趋近律,减小悬浮气隙跟踪误差和控制系统抖振,并引入速度状态量来降低控制系统在滑动模态初期过大的趋近速度。仿真和硬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改进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后,系统的调节时间比传统滑模控制减少了60%,超调量减少了77%,具有更小的稳态误差和抖振,同等干扰情况下具有更强的抗扰动能力。本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电磁悬浮系统的控制性能,对于其他非线性控制系统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系统 滑模变结构控制 分段变速趋近律 趋近速度 控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弹簧组件对列车磁悬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恒坤 王泉 涂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8-321,327,共5页
[目的]为研究作为组件之一的空气弹簧对列车磁悬浮系统的影响,解决磁浮列车磁悬浮系统因空气弹簧的影响而导致的悬浮性能变差的问题,开展了空气弹簧对磁悬浮系统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和仿真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不含空气弹簧的磁悬浮模型... [目的]为研究作为组件之一的空气弹簧对列车磁悬浮系统的影响,解决磁浮列车磁悬浮系统因空气弹簧的影响而导致的悬浮性能变差的问题,开展了空气弹簧对磁悬浮系统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和仿真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不含空气弹簧的磁悬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控制算法,根据磁悬浮系统的性能指标,设计其最优控制参数;在控制算法和最优控制参数确定之后,再将空气弹簧的影响考虑到磁悬浮系统模型中,以研究空气弹簧的刚度对磁悬浮性能的影响。采用MATLAB软件对磁悬浮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过程中,在不改变控制参数时改变空气弹簧的刚度,以观测磁悬浮性能的变化情况;当磁悬浮性能变差时,通过优化控制参数,使得磁悬浮性能保持最优。[结果及结论]仿真结果表明:当空气弹簧的刚度在某一范围内时,刚度越大越不利于磁悬浮系统的稳定;在空气弹簧的刚度增大时,适当增加控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会有利于磁悬浮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磁悬浮系统 空气弹簧 刚度和阻尼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自适应的主动磁悬浮系统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17
8
作者 肖闽进 张建生 钱显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0-395,共6页
针对主动磁悬浮主轴非线性不稳定的系统特征,提出了一种模糊参数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系统状态,通过模糊推理过程,产生一组PID控制器最优控制参数,以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构建了磁悬浮主轴的闭环结构模型并进行了系统仿真实... 针对主动磁悬浮主轴非线性不稳定的系统特征,提出了一种模糊参数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系统状态,通过模糊推理过程,产生一组PID控制器最优控制参数,以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构建了磁悬浮主轴的闭环结构模型并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糊参数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超调控制性能优于常规方法12.5%,并具有良好的抗扰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模型 自适应PID控制 磁悬浮系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观测器PID控制的磁悬浮系统 被引量:14
9
作者 丁新平 杨俊友 孙荣斌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5年第3期288-290,320,共4页
磁悬浮列车的悬浮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迟滞系统,由于悬浮系统的平衡点不稳定,对悬浮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特性要求都很高.针对磁悬浮系统的特点,采用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算法,在一个常规PID控制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干扰观测器,系统响应快... 磁悬浮列车的悬浮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迟滞系统,由于悬浮系统的平衡点不稳定,对悬浮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特性要求都很高.针对磁悬浮系统的特点,采用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算法,在一个常规PID控制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干扰观测器,系统响应快,抗干扰性强,稳定性好,位移误差变化范围为±0 5mm,得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系统 建模 干扰观测器 PID控制 非线性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聚变靶丸磁悬浮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易勇 卢忠远 +1 位作者 唐永建 张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04-1506,共3页
为实现均匀辐照,ICF靶的元接触支撑是关键,ICF磁靶悬浮是实现元接触支撑的理想途径之一。对ICF靶的磁悬浮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利用超前相位补偿器作为内回路改善系统的稳定性。仿真试验时,系统在初始阶段(0~10ms)小球出现轻微振... 为实现均匀辐照,ICF靶的元接触支撑是关键,ICF磁靶悬浮是实现元接触支撑的理想途径之一。对ICF靶的磁悬浮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利用超前相位补偿器作为内回路改善系统的稳定性。仿真试验时,系统在初始阶段(0~10ms)小球出现轻微振荡,之后逐渐趋于稳定,最终到达设定的目标位。悬浮系统控制曲线平滑,调节时间短,这说明ICF靶磁悬浮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靶 磁悬浮系统 超前相位补偿器 仿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永磁混合磁悬浮系统的悬浮刚度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慧星 李云钢 常文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48-152,共5页
对电磁–永磁混合磁悬浮系统的悬浮刚度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混悬系统的力学模型,导出了悬浮刚度与永久磁铁的厚度、截面积、材料特性等因素及PID控制中的比例系数之间的约束关系,说明悬浮刚度大小对于混合磁悬浮系统控制功耗的影响,并分... 对电磁–永磁混合磁悬浮系统的悬浮刚度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混悬系统的力学模型,导出了悬浮刚度与永久磁铁的厚度、截面积、材料特性等因素及PID控制中的比例系数之间的约束关系,说明悬浮刚度大小对于混合磁悬浮系统控制功耗的影响,并分析了最优线性度下的最优悬浮刚度及最优比例系数的取值问题。分析结果表明,选取合理的永久磁铁结构及比例系数能提升系统的悬浮刚度,合理地增加悬浮刚度能降低混悬系统的控制功耗,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磁悬浮系统 悬浮刚度 控制功耗 最优线性度 最优悬浮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ACE的磁悬浮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邵雪卷 孟凡斌 +1 位作者 陈志梅 张井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7-71,共5页
针对磁悬浮系统的位置控制,设计了以dSPACE为核心的实时控制平台,并通过PID和内模控制算法的成功应用,表明了其合理性及有效性。介绍了实验平台的结构、平台的设计和应用。该系统为控制系统的教学和先进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针对磁悬浮系统的位置控制,设计了以dSPACE为核心的实时控制平台,并通过PID和内模控制算法的成功应用,表明了其合理性及有效性。介绍了实验平台的结构、平台的设计和应用。该系统为控制系统的教学和先进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系统 实验平台 D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系统的非线性PID控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恒坤 郝阿明 常文森 《控制工程》 CSCD 2007年第6期653-656,共4页
在磁悬浮控制系统中采用线性PID控制方法时,如果只是靠增加比例反馈来提高系统的刚度,很可能降低系统的性能,有时甚至会引起系统不稳定。为了提高PID控制方法的刚度,同时又不影响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非线性PID反馈控制方法。线性PID... 在磁悬浮控制系统中采用线性PID控制方法时,如果只是靠增加比例反馈来提高系统的刚度,很可能降低系统的性能,有时甚至会引起系统不稳定。为了提高PID控制方法的刚度,同时又不影响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非线性PID反馈控制方法。线性PID控制方法的控制量是通过位置和速度的线性组合来求取,而非线性PID控制的控制量是通过位置和速度的非线性组合来求取,因此采用位置和速度信号的指数组合形式来求取控制量。非线性PID控制方法相对于线性PID控制方法的最大优势是其刚度大、抗外力冲击能力强。实验结果验证了非线性PID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系统 非线性 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磁浮列车磁悬浮系统仿真平台设计与控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友刚 谢久明 +1 位作者 徐俊起 强海燕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9,共6页
低速磁浮列车采用电磁型(EMS)悬浮控制系统。由于系统的本质非线性和开环不稳定,使控制系统的设计成为磁浮交通的关键技术。文中首先建立了磁悬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搭建了磁悬浮系统仿真平台,该平台可用于控制策略的设计与验证。... 低速磁浮列车采用电磁型(EMS)悬浮控制系统。由于系统的本质非线性和开环不稳定,使控制系统的设计成为磁浮交通的关键技术。文中首先建立了磁悬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搭建了磁悬浮系统仿真平台,该平台可用于控制策略的设计与验证。然后利用线性化模型,设计了带有加速度反馈的PD控制律。通过仿真平台中非线性模型的仿真结果,优化了控制器结构和参数。最后通过整车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磁浮列车 非线性动力学 仿真平台 磁悬浮系统 整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惯量测试台磁悬浮系统电磁阻尼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华 刘淑琴 虞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88-1291,共4页
采用扭摆振动振幅测试法 ,对轴向最大负荷为 10kN的转动惯量测试台磁悬浮系统的电磁阻尼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该磁悬浮系统中径向电磁轴承的电磁阻尼起决定性作用 .同时还采用有限元法和级数法对电磁推力轴承和径向轴承中的电磁场... 采用扭摆振动振幅测试法 ,对轴向最大负荷为 10kN的转动惯量测试台磁悬浮系统的电磁阻尼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该磁悬浮系统中径向电磁轴承的电磁阻尼起决定性作用 .同时还采用有限元法和级数法对电磁推力轴承和径向轴承中的电磁场及电磁阻尼力进行了计算 ,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测量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由径向电磁轴承计算得到的对数衰减率仅比实验值小18% ,转动惯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仅为 1 0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轴承 电磁阻尼 转动惯量测试台 磁悬浮系统 电磁场 扭摆振动振幅测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磁悬浮系统控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赵石铁 高宪文 车昌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73-1676,1696,共5页
磁悬浮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由于磁悬浮系统的复杂性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采用RBF神经网络(RBFNN)对非线性磁悬浮系统进行辨识,再根据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原理设计了非线性磁悬浮系统的神经网络自适应状态反馈控制器... 磁悬浮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由于磁悬浮系统的复杂性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采用RBF神经网络(RBFNN)对非线性磁悬浮系统进行辨识,再根据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原理设计了非线性磁悬浮系统的神经网络自适应状态反馈控制器与自适应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能很好地控制本磁悬浮系统;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器对于此非线性磁悬浮系统位置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态特性和控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自适应控制 状态反馈 磁悬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系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舒光伟 陈伟宫 Reinhold Meisinger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89,195,共4页
为了设计磁悬浮系统的单磁体控制器,必须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磁悬浮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经典动力学和电磁学基本理论,利用Lagrange方程的一般形式导出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并通过在工作点附近的线性化处理,得到系统数学模... 为了设计磁悬浮系统的单磁体控制器,必须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磁悬浮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经典动力学和电磁学基本理论,利用Lagrange方程的一般形式导出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并通过在工作点附近的线性化处理,得到系统数学模型的状态空间描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系统模型是可行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系统模型 单磁体控制器 状态空间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系统的加速度计反馈控制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锟 崔鹏 李杰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88-992,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加速度计信号改善磁浮列车悬浮性能的控制算法.将固定在电磁铁上的加速度计的输出直接引入反馈控制量,使得悬浮控制系统在不同轨道曲线段上具有相同的表达式,从而使反馈线性化算法得以应用;利用离散跟踪-微分器,从测量到... 设计了一种基于加速度计信号改善磁浮列车悬浮性能的控制算法.将固定在电磁铁上的加速度计的输出直接引入反馈控制量,使得悬浮控制系统在不同轨道曲线段上具有相同的表达式,从而使反馈线性化算法得以应用;利用离散跟踪-微分器,从测量到的间隙信号提取其一阶、二阶微分,使实际控制算法得以实现.仿真计算表明,该算法消除了列车进、出竖曲线的冲击,提高了悬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计 反馈线性化 跟踪-微分器 磁悬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系统的非线性控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恒坤 施晓红 常文森 《控制工程》 CSCD 2007年第5期455-457,464,共4页
针对普通线性化控制方法不能满足磁悬浮系统的全局稳定的问题,研究了基于非线性磁悬浮系统模型的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算法设计方法。建立了磁悬浮系统非线性模型,利用状态反馈将系统精确线性化,然后通过极点配置,按照动态性能设计指标计... 针对普通线性化控制方法不能满足磁悬浮系统的全局稳定的问题,研究了基于非线性磁悬浮系统模型的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算法设计方法。建立了磁悬浮系统非线性模型,利用状态反馈将系统精确线性化,然后通过极点配置,按照动态性能设计指标计算出控制参数,得到符合工程实践要求的反馈算法。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这种控制方法能够保证磁悬浮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系统 反馈线性化 全局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系统的H_∞状态反馈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范伟 何朕 +1 位作者 王毅 周荻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2-286,共5页
理论上H∞状态反馈设计只要求解一个Riccati方程,但常会得出一种无意义的结果。提出H∞状态反馈设计还应该加一个鲁棒性约束,即灵敏度函数的峰值。增加了鲁棒约束下的设计是最佳的设计,才能得到最佳的扰动抑制性能。还指出H∞状态反馈... 理论上H∞状态反馈设计只要求解一个Riccati方程,但常会得出一种无意义的结果。提出H∞状态反馈设计还应该加一个鲁棒性约束,即灵敏度函数的峰值。增加了鲁棒约束下的设计是最佳的设计,才能得到最佳的扰动抑制性能。还指出H∞状态反馈设计中的性能指标γ和权系数都是有量纲的,并详细说明了性能指标和权系数的确定方法。以磁悬浮系统为例,对H∞状态反馈设计中的权系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所提出的设计思想对一般的状态反馈设计也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状态反馈 鲁棒性 灵敏度 磁悬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