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域磁声耦合成像逆问题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顺起 马任 +2 位作者 周晓青 殷涛 刘志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8-554,共7页
对频域磁声耦合成像方法逆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为实现基于频域处理方法的磁声电导率成像打下基础。应用复平面矢量方法,基于声源和频域幅值相位特性,研究频域磁声成像逆问题数学模型和重建方法。对频域磁声信号随声源空间位置和幅度变化... 对频域磁声耦合成像方法逆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为实现基于频域处理方法的磁声电导率成像打下基础。应用复平面矢量方法,基于声源和频域幅值相位特性,研究频域磁声成像逆问题数学模型和重建方法。对频域磁声信号随声源空间位置和幅度变化特性进行仿真,对简单模型不同声源分布的频域逆问题进行仿真重建。建立多频率下的声源幅值和相位矢量方程组,利用非线性方程组的优化算法求解声源信息。利用铜丝仿体,对矢量求解方法和逆问题声源重建进行实验验证。频域幅值和相位满足复平面声源矢量叠加理论。利用矢量方法,初步实现两个声源样本的声源幅度和位置的重建,成像分辨率小于1 cm,实验的声源重建位置误差小于±0.4 mm。通过对频域磁声成像逆问题的重建研究,为后续进行复杂模型和真实组织的频域磁声重建研究打下基础,对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声耦合成像 频域 矢量法 逆问题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神经通路在磁声耦合刺激调控运动皮层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晓青 刘睿旭 +3 位作者 谭如欣 王会琴 殷涛 刘志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TMAS)技术可以无创地实现包括深部脑区在内的全脑区毫米量级的精准电刺激。现有的实验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TMAS是同时包含耦合电场与声场的复合物理刺激。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听觉神经通路是聚焦超声调节皮层神经活动...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TMAS)技术可以无创地实现包括深部脑区在内的全脑区毫米量级的精准电刺激。现有的实验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TMAS是同时包含耦合电场与声场的复合物理刺激。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听觉神经通路是聚焦超声调节皮层神经活动的必要条件。首次采用听觉通路被破坏的耳聋模型小鼠进行在体TMAS及TUS的对比刺激,分析听觉神经通路在TMAS神经调控中的作用。在造模后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耳聋组小鼠(n=6)与对照组正常小鼠(n=6)在TUS与TMAS作用下诱发的肌电信号(EMG),并记录运动反馈,对比分析两种刺激对耳聋小鼠与正常小鼠运动皮层的不同调控效果。结果显示,造模后1、12、24、48 h,耳聋小鼠在TMAS与TUS下的运动反馈均逐渐消失,EMG成功率均下降至3.33%;相同时间点的正常小鼠在两种刺激下均能产生运动反馈和EMG,且TUS与TMAS组的EMG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296),但其TMAS组的EMG均方根幅值大于TU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结果表明,无论TMAS与TUS,其刺激效果均严重依赖于听觉神经通路的完整性。通过耳聋组与正常组TUS与TMAS刺激结果的对比,验证在对运动皮层刺激时,听觉神经通路的存在是聚焦超声场进行调控的必要条件;而TMAS的刺激效果主要依赖于超声场的调控作用,听觉神经通路对TMAS的调控效果同样具有决定性影响。进而说明,在运动皮层刺激时,TMAS中的耦合电场可提高超声场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 听觉神经通路 超声刺激 耳聋模型鼠 运动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声耦合的油水两相流含水率测量结构参数优化
3
作者 高国旺 赵东亮 +3 位作者 武丹 曲玉龙 王飞 李元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79,106,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磁声耦合的油水两相流电导率测量新方法。分析了磁声耦合工作机理及用于测量油水两相流电导率的可行性,重点开展磁声耦合油水两相流电导率测量结构和激励源参数优化研究。构建了静态油水两相流电导率测量结构模型,利用多物... 提出一种基于磁声耦合的油水两相流电导率测量新方法。分析了磁声耦合工作机理及用于测量油水两相流电导率的可行性,重点开展磁声耦合油水两相流电导率测量结构和激励源参数优化研究。构建了静态油水两相流电导率测量结构模型,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5.4建立仿真模型,对测量结构和激励参数进行优化。理论上,激励磁场激发出的洛伦兹力与油水两相流电导率存在对应关系,进而可推断出油水两相流含水率。通过模型仿真,优化激励磁场参数,确定了交变磁场激励线圈的匝数、位置及激励电流、频率,为开展基于磁声耦合的油水两相流电导率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声耦合 两相流 含水率 多物理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电流式磁声成像的电导率模型构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顺起 殷涛 +2 位作者 马任 欧德平 刘志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1-806,共6页
基于磁声耦合效应的电导率成像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组织功能成像技术,本课题旨在对注入电流式磁声成像方法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以金属圆环作为成像目标,将其置于稳恒磁场中,并对其加载微秒级正弦脉冲激励,对磁声耦合作用下产生的声振动进... 基于磁声耦合效应的电导率成像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组织功能成像技术,本课题旨在对注入电流式磁声成像方法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以金属圆环作为成像目标,将其置于稳恒磁场中,并对其加载微秒级正弦脉冲激励,对磁声耦合作用下产生的声振动进行检测和分析。借助有限元方法对磁声正问题进行仿真,同时建立注入电流式磁声耦合成像实验装置,对电导率模型产生的声信号进行检测,并利用所检测到的声信号直接重建模型的电导率边界图像。仿真结果表明,声源的平面分布能够体现成像目标电导率的边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建图像分辨率达到cm量级。所进行的研究证明,注入式磁声耦合成像可反映被成像模型的电导率分布特征,为该方法用于复杂电导率分布组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像 注入式 磁声耦合效应 电导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头模型的经颅磁声电刺激感应电流密度仿真分析
5
作者 刘亚泽 张帅 +2 位作者 郭梁 陈昕彤 武健康 《电子科技》 2021年第6期17-22,共6页
感应电流密度的聚焦性是实现精准神经调控的关键,其中头颅结构对于经颅磁声电刺激的感应电流密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文中利用人体头部的CT图像,使用三维重构技术构建了真实头模型;对真实头模型进行经颅磁声电刺激的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 感应电流密度的聚焦性是实现精准神经调控的关键,其中头颅结构对于经颅磁声电刺激的感应电流密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文中利用人体头部的CT图像,使用三维重构技术构建了真实头模型;对真实头模型进行经颅磁声电刺激的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了真实头模型内部的感应电流密度分布,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评估。为了进一步探寻刺激效果和超声频率之间的关系,文中分别使用300 kHz、400 kHz、500 kHz的超声波对真实头模型施加经颅磁声电刺激。仿真结果显示,超声信号频率的增加会导致刺激强度、刺激长度以及聚焦面积的增加。该结果表明经颅磁声电刺激具有良好的深度刺激特性和聚焦特性,有望对深处脑区神经元进行无创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声电刺激 真实头模型 有限元方法 磁声耦合 感应电流 聚焦性 超声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物理场复合的新型无创脑深部精准刺激方法探究
6
作者 祝凯 周晓青 +3 位作者 马任 刘煦 殷涛 刘志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7,共11页
现有的无创电磁刺激技术,以临床应用最广的经颅磁刺激(TMS)为代表,尚无法突破聚焦性和刺激深度的技术瓶颈,实现对深部功能核团的直接精准刺激。本研究基于磁声耦合理论,结合TMS技术中的交变磁场,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物理场复合的无创脑... 现有的无创电磁刺激技术,以临床应用最广的经颅磁刺激(TMS)为代表,尚无法突破聚焦性和刺激深度的技术瓶颈,实现对深部功能核团的直接精准刺激。本研究基于磁声耦合理论,结合TMS技术中的交变磁场,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物理场复合的无创脑深部精准刺激方法(MI-TMAS),以期实现对脑深部的直接精准聚焦刺激。基于磁声耦合理论和磁感应理论对MI-TMAS中的刺激物理场进行仿真研究,并搭建了MI-TMAS系统及多物理场测试平台,对刺激物理场分布并进行实测。结合仿真和实测结果,对MI-TMAS复合刺激电场的聚焦性和电场强度进行探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脑深部靶区产生聚焦声场、磁声耦合电场、磁感应电场等3个复合刺激物理场,可以在刺激深度50 mm处形成聚焦尺寸约6.2 mm(-3 dB)的复合刺激电场,其在脑深部电场的聚焦性明显优于TMS,且刺激电场强度大于稳恒磁场下的TMAS。本研究为MI-TMAS方法应用于在体神经调控提供了理论以及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声耦合效应 经颅刺激 无创神经调控 电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烷麻醉对小鼠自发肌电及TUS/TMAS诱发肌电的影响
7
作者 王茹茹 周晓青 +4 位作者 赵渝卉 刘煦 刘志朋 王欣 殷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经颅超声刺激(TUS)和经颅磁声耦合刺激(TMAS)调控运动皮层效果明显,但受限于清醒状态动物难以束缚,已有研究大多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对麻醉减弱调控效果的分析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本研究记录了异氟烷麻醉下24只小鼠的肢体自发肌电和TUS/T... 经颅超声刺激(TUS)和经颅磁声耦合刺激(TMAS)调控运动皮层效果明显,但受限于清醒状态动物难以束缚,已有研究大多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对麻醉减弱调控效果的分析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本研究记录了异氟烷麻醉下24只小鼠的肢体自发肌电和TUS/TMAS诱发肌电,定量分析了麻醉对自发肌电和诱发肌电发放率、潜伏期、时长和幅值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异氟烷输出浓度从0.40%增加至0.75%,每周期内小鼠自发肌电频次减少约50%,肌电发放时长变短,呈抑制状态;TUS/TMAS诱发肌电的成功率分别降低约50%和70%、潜伏期均延长约0.1 s、时长分别缩短约0.3和0.5 s,表明TUS/TMAS对运动皮层的调控效果随麻醉程度的加深而减弱。肢体自发和诱发肌电在发放率和时长上存在关联性特征,提示麻醉状态下小鼠自发肌电抑制状态可能是刺激效果减弱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刺激(TUS)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TMAS) 肌电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