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增强管内固相微萃取的材料制备及应用进展
1
作者 骆娅娜 陈珈 +5 位作者 胡宇宇 高世杰 王艳丽 刘艳明 冯娟娟 孙敏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19,共14页
样品进行分析检测时因基质成分复杂、分析物含量较低,直接用仪器进行准确、灵敏分析存在困难,因此在样品进行色谱分析检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实现目标物的选择性富集。在众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中,管内固相微萃取(IT-SPME)... 样品进行分析检测时因基质成分复杂、分析物含量较低,直接用仪器进行准确、灵敏分析存在困难,因此在样品进行色谱分析检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实现目标物的选择性富集。在众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中,管内固相微萃取(IT-SPME)具有微型化、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萃取效率不理想、萃取速率慢等不足限制了IT-SPME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萃取的选择性和萃取效率,改善IT-SPME存在的不足,减少样品损失和污染,外加磁场力作用被引入IT-SPME,发展出磁增强管内固相微萃取(ME-ITSPME)新技术。纳米材料、整体材料、磁性杂化材料等新型萃取材料主要通过亲/疏水作用、氢键、π-π作用、极性相互作用、配位作用等相互作用选择性吸附和高效富集多种类型的分析物,如有机农药、重金属离子、除草剂、雌激素、防腐剂、药物分子等。ME-IT-SPME在吸附和洗脱阶段对微萃取管(开管柱型、颗粒填充型、整体柱型)施加不同强度和方向的磁场,显著地提高了萃取效率,并联用色谱法对目标物进行高灵敏分析,获得了准确的分析结果,有效节约了实验成本,实现了高通量和快速准确的自动化分析。本文介绍了自2012年ME-IT-SPME技术诞生以来,ME-IT-SPME的材料制备,综述了ME-IT-SPME技术在环境分析、食品检测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增强管内固相微萃取 样品前处理 环境分析 食品分析 生物医药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菲立磁增强扫描对家兔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沈钧康 蒋震 +5 位作者 陆雪官 张彩元 赵培峰 周剑影 陆之安 钱铭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594-1596,共3页
目的 探讨MRI菲立磁增强扫描对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5只家兔经 40Gy单次X射线半肝照射后第 3天作MRIT2WI平扫和增强扫描 ,并将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对照。结果  5只家兔T2WI平扫肝组织信号强度均未发现变化。... 目的 探讨MRI菲立磁增强扫描对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5只家兔经 40Gy单次X射线半肝照射后第 3天作MRIT2WI平扫和增强扫描 ,并将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对照。结果  5只家兔T2WI平扫肝组织信号强度均未发现变化。T2WI菲立磁增强扫描 ,肝组织信号强度受照区与非受照区均较平扫降低 ,但受照区肝组织信号强度相对比非受照区高 ,两者间见明显的分界线。全部家兔受照区与非受照区肝组织在光镜下观察未发现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异常改变。结论 T2WI菲立磁增强扫描在家兔半肝照射后第 3天光镜未发现组织学变化时即检出肝放射性改变 ,且表现有明确的特征性。我们认为MRIT2WI菲立磁增强扫描对放射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成像 肝脏 放射性肝损伤 超顺性氧化铁颗粒 MRI菲立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增强负电晕放电特性和荷电方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毕业武 秦献礼 贾凌寒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8,共5页
研究了磁增强负电晕放电特征,分析了这一过程的放电特性和磁场对极间不同区域的影响,比较了磁增强预荷电器和传统的预荷电器对静电增强过滤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增强负电晕放电中,磁场能有效地提高负离子和自由电子的浓度;磁增强... 研究了磁增强负电晕放电特征,分析了这一过程的放电特性和磁场对极间不同区域的影响,比较了磁增强预荷电器和传统的预荷电器对静电增强过滤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增强负电晕放电中,磁场能有效地提高负离子和自由电子的浓度;磁增强负电晕放电自由电子的拉莫运动提高了放电电极附近的电离程度,使放电电流明显增长,使更多的正离子在电晕区积累,形成了和原电场方向一致的正离子电场,进一步增强电离,电晕区中积累的正离子形成的电场削弱了荷电区原电场强度;磁场的应用对扩散荷电机制有增强作用,对电场荷电机制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增强负电晕放电 预荷电器 荷电气溶胶颗粒 扩散荷电 电场荷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电子束自磁场对能量沉积的磁增强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军思 刘慰仁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2-184,共3页
一、引言 苏联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最早报导了强流相对论电子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能量沉积的磁增强效应,该所于1976年发表了实验结果,增强因子是10;随后美国的Sandia实验室报导的磁增强因子是2—5;C.Peugnet和R.Bailly-Salins等... 一、引言 苏联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最早报导了强流相对论电子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能量沉积的磁增强效应,该所于1976年发表了实验结果,增强因子是10;随后美国的Sandia实验室报导的磁增强因子是2—5;C.Peugnet和R.Bailly-Salins等人用强流电子束在薄金靶上做实验,获得了2—3倍的增强效应。他们的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是相符合的。本文主要是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电子束在束自磁场的作用下的运动进行了模拟跟踪,计算了电子在薄铜靶中沉积能量的磁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增强 等离子体 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增强反应离子刻蚀系统中的发射光谱诊断技术
5
作者 赖国燕 范平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72-375,共4页
利用发射光谱诊断技术研究了磁增强反应离子刻蚀系统中CF4+O2的辐射谱、谱线成分及强度,分析了谱线强度与射频辐射功率、氧气含量的关系,并与没有磁场存在时的情况作了比较。
关键词 磁增强 离子刻蚀 发射光谱诊断 半导体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中心对称单元矩阵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聚焦增强及空间传输能力评估方法
6
作者 蒋金橙 洪晔 +1 位作者 邓棚亓 付仕明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742-3758,共17页
在近场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中,磁场的紧凑性可以更好地增加能量传输距离。该文以提高中心区域的磁通密度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非中心对称激励单元(NEU)的矩阵耦合机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几乎不削弱自身抗偏移能力的情况下,仅依托二维平... 在近场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中,磁场的紧凑性可以更好地增加能量传输距离。该文以提高中心区域的磁通密度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非中心对称激励单元(NEU)的矩阵耦合机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几乎不削弱自身抗偏移能力的情况下,仅依托二维平面结构增强了磁聚焦性能,而且无需额外的辅助线圈或电路。此外,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在相同尺寸和匝数下该设计方法中的初级线圈自感值更小,其互感利用率更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热度矩阵的空间有效充电面/体积计算方法,用以评估不同矩阵耦合机构的空间供电能力。最后,以LCL-LCC补偿WPT系统作为实例,验证所提出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根据提供的磁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设计方法相较于传统设计方法在最佳位置处可使感应电压提高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多激励单元 聚焦增强 空间传输能力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圈感应型电磁发射系统能量转换机理研究
7
作者 刘俊杰 时建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5,共9页
为了获得线圈感应型电磁发射系统能量转换机理,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将非线性负反馈闭环系统在特定条件下转换为开环系统,从推力产生的原理出发,使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驱动线圈磁场分布数据,并通过多项式拟合和高斯拟合将分布数据拟合为磁... 为了获得线圈感应型电磁发射系统能量转换机理,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将非线性负反馈闭环系统在特定条件下转换为开环系统,从推力产生的原理出发,使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驱动线圈磁场分布数据,并通过多项式拟合和高斯拟合将分布数据拟合为磁场分布函数,再根据分布函数求解电枢轴向推力系数。磁场分布数据结果表明,最大轴向磁感应强度比最大径向磁感应强度大1.6倍,且最大轴向磁感应强度位置与最大径向磁感应强位置相差1/2个驱动线圈的长度,推力系数数据表明,绕组电枢系统电磁力系数比环柱电枢系统电磁力系数大20倍,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到了驱动线圈磁场分布特性和推力与系统效率的关系,通过对3种系统的有限元仿真验证结论的有效性,给出了最大推力位置与最佳触发位置的基本关系,形成了驱动线圈和电枢结构设计的基本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系统 转换效率 磁增强 数值计算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法灌注成像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临床对比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永丽 闫峰山 +3 位作者 窦社伟 连建敏 徐俊玲 王梅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术在脑缺血中的灌注表现;在病变区域与正常脑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4个感兴趣区,测定脑血流量(CBF)值,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变侧/对照侧)。结果:25例患者中,ASL显示灌注不足19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正常5例,DSC-PWI显示灌注不足14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延迟6例,灌注正常4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19例,符合率为76.0%。ASL和DSC-PWI所测相对CBF比值分别为(0.462±0.130)和(0.428±0.12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P=0.465)。结论:无创性ASL在检测脑缺血脑血流量灌注异常时与DSC-PWI具有同样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 动态敏感对比增强 共振成像 脑缺血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敏 王德杭 +2 位作者 洪汛宁 张清波 王建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灌注特点,探讨ASL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3...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灌注特点,探讨ASL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3例脑胶质瘤患者(包括高级别胶质瘤17例,低级别胶质瘤6例)在术前行3T MRI的ASL及DSC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the maximal tumor blood flow,TBFmax)以及对侧白质、灰质和大脑半球的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结果:23例脑胶质瘤患者,两种灌注方法均获得了一致的灌注结果,TBFmax/对侧白质CBF、TBFmax/对侧灰质CBF及TBFmax/对侧半球CBF的各比值在ASL和DSC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L在评估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方面与DSC之间有相似的敏感性,具有可重复性高、完全无创性等优点,同时有助于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敏感对比增强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技术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军霞 王颖毅 +2 位作者 王敏 王建伟 刘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技术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经再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技术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经再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DSC灌注成像,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相对脑血容量(r CBV)及相对脑血流量(r CBF),并同时取对侧正常白质的r CBV和r CBF,分别相比后得到相对比值,比较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各灌注参数比值,并采用ROC曲线评价r CBV和r CBF相对比值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胶质瘤复发异常强化灶的r CBV和r CBF相对比值分别为2.78±1.01和1.89±0.82,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的0.76±0.42和0.4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 CBV相对比值≥1.88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的特异性为100.0%,r CBV相对比值≤0.62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 CBV比值取1.88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100.0%、96.4%。r CBF相对比值≥1.96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特异度为100.0%,r CBF相对比值≤0.45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 CBF相对比值取0.85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90.0%、92.8%。结论:磁共振DSC灌注成像有助于对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动态敏感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法增强YIG单晶薄膜的磁光效应
11
作者 欧阳嘉 何华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将Ce ̄(+3)离子注入到YIG单晶薄膜中,剂量为10 ̄(14)~10 ̄(16)ions/cm ̄2,能量为500keV。对注入前后的样品进行光吸收谱测量,发现注入后的样品光吸收有明显的增加,且样品颜... 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将Ce ̄(+3)离子注入到YIG单晶薄膜中,剂量为10 ̄(14)~10 ̄(16)ions/cm ̄2,能量为500keV。对注入前后的样品进行光吸收谱测量,发现注入后的样品光吸收有明显的增加,且样品颜色变深,对样品进行高温退火,可有效地降低光损耗。离子注入样品磁光特性测量表明Ce ̄(+3)薄膜有很大的磁光增强作用,且法拉第旋转角随注入剂量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效应 离子注入 YIG单晶薄膜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淋巴结的超顺磁氧化铁增强MR成像
12
作者 关键 MartinG.Mack +1 位作者 rnO.Balzer RalfStraub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300-300,共1页
目的:比较头颈部超顺磁氧化铁(SPIO)增强磁共振成像和切除淋巴结标本的检查结果,确定在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这种成像方法对制定手术方案的作用。材料与方法:30例患者行非增强MR成像检查和SPIO增强(静脉给药2.6... 目的:比较头颈部超顺磁氧化铁(SPIO)增强磁共振成像和切除淋巴结标本的检查结果,确定在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这种成像方法对制定手术方案的作用。材料与方法:30例患者行非增强MR成像检查和SPIO增强(静脉给药2.6mg Fe/kg体重)T1W(500/15,重复时间毫秒/回波时间毫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淋巴结 超顺氧化铁增强 M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移位分析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在慢性脑缺血灌注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邵明冉 张冰 +4 位作者 周飞 青钊 乔彤 倪玲 张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1,135,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时间移位分析(TSA)方法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纳入31例单侧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时行rs-... 目的分析基于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时间移位分析(TSA)方法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纳入31例单侧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时行rs-fMRI和DSC-PWI扫描,并以DSC-PWI达峰时间(TTP)参数图为标准分为非缺血组17例和缺血组14例。两组患者分别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测量ROI与对侧相同ROI的TTP值和TSA延迟值,取其差值的绝对值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组患者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均大于非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缺血组中,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在大脑前动脉皮层区(r=0.566,P=0.018)、大脑中动脉M2段上方前皮层区(r=0.541,P=0.025)和大脑中动脉M3段上方前皮层区(r=0.678,P=0.003)呈正相关;缺血组中,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在缺血区呈正相关(r=0.641,P=0.013)。结论基于rs-fMRI的TSA方法与DSC-PWI参数TTP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为早期评估脑缺血患者血流灌注提供无创、无电离辐射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动态敏感对比增强 时间移位分析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病变的检测和特征:非增强MR成像、超顺磁氧化铁增强MR成像和螺旋CT(ROC分析)的价值
14
作者 P.Reimer N.Jaehnke +1 位作者 M.Fiebich 关键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5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肝脏病变 NMR 螺旋CT 超顺氧化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DTPA增强MRI对髓内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15
作者 邹英华 蒋学祥 高玉洁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13-314,T024,共3页
通过对28例髓内肿瘤和17例非肿瘤病变之Gd-DTPA增强前后MR图像的对比评价,分析总结了Gd-DTPA对髓内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在髓内肿瘤检出率、确定瘤体边界、识别囊变及其位宜、以及与非肿瘤病变的鉴别... 通过对28例髓内肿瘤和17例非肿瘤病变之Gd-DTPA增强前后MR图像的对比评价,分析总结了Gd-DTPA对髓内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在髓内肿瘤检出率、确定瘤体边界、识别囊变及其位宜、以及与非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Gd增强后MR图像质量均优于未增强图像。同时,Gd-DTPA还有助于判断病变的组织学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NMR 成像 磁增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转基因AD小鼠脑内淀粉样斑块与铁沉积的磁敏感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浩蒂 郑阳 王晓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12-618,共7页
目的应用三维增强磁敏感成像(3D-enhanced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技术检测APPswe/PSEN1de9基因突变型小鼠(购自美国Jackson Laboratory,简称为APP/PS1转基因小鼠)脑不同部位的平均相位值(mean phase value,MPV),... 目的应用三维增强磁敏感成像(3D-enhanced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技术检测APPswe/PSEN1de9基因突变型小鼠(购自美国Jackson Laboratory,简称为APP/PS1转基因小鼠)脑不同部位的平均相位值(mean phase value,MPV),并探讨其与铁蛋白及淀粉样斑块分布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APP/PS1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型对照组小鼠行T1WI、T2WI和ESWAN序列扫描,测量小鼠脑皮质区、海马区及丘脑区MPV。对鼠脑组织进行铁蛋白和Aβ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并分别计数感兴趣区内染色斑块数量和面积所占百分比。对感兴趣区MPV与斑块数量、斑块面积百分比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PP/PS1转基因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皮质区(t=-2.201,P=0.045)和海马区(t=-2.524,P=0.024)的MPV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PP/PS1转基因小鼠与对照组小鼠丘脑区的MPV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2.094,P=0.055)。APP/PS1转基因小鼠每组中的MPV与铁蛋白斑块数量与范围分别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淀粉样斑块与铁蛋白的数量与范围分别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MPV与脑内铁沉积具有显著相关性。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皮质区、海马区及丘脑区的铁沉积持续进行,并且与淀粉样斑块的形成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敏感成像 平均相位值 小鼠 转基因 淀粉样斑块 铁蛋白 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石浩洋 钱伟韵 +2 位作者 王凯峰 莫永佳 公维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159,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导致我国居民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损伤在AIS的病理生理和疾病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其分子机制的复杂性,BBB损伤相关研究仍不够深入。MRI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导致我国居民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损伤在AIS的病理生理和疾病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其分子机制的复杂性,BBB损伤相关研究仍不够深入。MRI已广泛应用于AIS的诊断及病理机制研究等多个方面,但多种技术的成像标准仍需进一步统一,本文将对AIS与BBB损伤的相关机制及其MRI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不同MRI技术在BBB损伤评估中的优劣势,以期为未来进一步发展AIS的早期精准诊断、神经保护策略和临床个体化诊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脑屏障 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动态敏感增强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磁异常在深层火山岩预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桂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磁异常的处理、解释提取了反映盆地深层火山岩的磁异常信息。认为:深层火山岩产生的磁异常主要表现为叠加在强背景之上的次级异常;盆地内平缓、幅值较大的高磁异常是侵入岩体的反映;火山岩埋深的差异对应用磁异常圈定、... 通过对松辽盆地磁异常的处理、解释提取了反映盆地深层火山岩的磁异常信息。认为:深层火山岩产生的磁异常主要表现为叠加在强背景之上的次级异常;盆地内平缓、幅值较大的高磁异常是侵入岩体的反映;火山岩埋深的差异对应用磁异常圈定、识别火山岩具有较大影响;积分一迭代延拓平化曲方法可以增强火山岩磁异常信息并均衡磁异常;松辽盆地深层具有良好的火山岩气藏勘探前景。该方法对类似地区深层火山岩的预测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火山岩 火山岩异常 异常分离 异常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磁共振IVIM与DSC灌注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彦 庞浩鹏 +7 位作者 谢骞 狄宁宁 金腾 陈宏 邱天明 姚振威 冯晓源 刘含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目的:研究胶质瘤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相关性。方法:9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胶质瘤,术前均行IVIM和DSC磁共振扫描并计算肿瘤区域IVIM相关灌注参数快弥散(Dfast),快弥散分数(PF),rCBF,rCBV... 目的:研究胶质瘤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相关性。方法:9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胶质瘤,术前均行IVIM和DSC磁共振扫描并计算肿瘤区域IVIM相关灌注参数快弥散(Dfast),快弥散分数(PF),rCBF,rCBV值及其相应标化值nDfast、nPF、nrCBF和nrCBV,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Dfast与rCBV和rCBF均呈正相关,ρ分别为0.396和0.328;nDfast与nrCBV和nrCBF均呈正相关,ρ分别为0.466和0.390(所有P<0.001)。结论:胶质瘤磁共振IVIM灌注参数Dfast与nrCBV密切相关,是无需外源性对比剂示踪的非侵入性活体评价胶质瘤灌注的潜在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弥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敏感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竞争配位的Ca2+特异性响应1H/19F磁共振成像分子探针
20
作者 陈洪明 唐小雪 +3 位作者 林雅滢 龚玄清 林泓域 高锦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2-1078,共7页
合成了一种含19F的Mn2+配合物3,12-二(2-氧代-2-((2,2,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6,9-二氧杂-3,12-二氮杂十四烷酸锰(Ⅱ)(Mn(Ⅱ)-L,1),可实现对Ca2+特异响应的1H/19F磁共振成像分析。19F核在近距离的顺磁性Mn2+影响下产生了顺磁弛豫增强作... 合成了一种含19F的Mn2+配合物3,12-二(2-氧代-2-((2,2,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6,9-二氧杂-3,12-二氮杂十四烷酸锰(Ⅱ)(Mn(Ⅱ)-L,1),可实现对Ca2+特异响应的1H/19F磁共振成像分析。19F核在近距离的顺磁性Mn2+影响下产生了顺磁弛豫增强作用,使19F的横向弛豫时间T2急剧缩短而磁共振信号锐减。当有Ca2+存在时,与配体L的竞争配位使得19F远离Mn2+离子,从而19F磁共振信号得到恢复。同时,由于Mn2+离子从配合态变为游离态,水配位数增加使得其对1H的纵向弛豫时间T1弛豫性能增加,从而1H磁共振成像信号也增强。相关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该配合物是一种能对Ca2+特异性响应的1H/19F磁共振成像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配体 共振波谱 共振成像 1H/19F共振成像探针 弛豫增强 竞争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