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结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8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结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8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mRS评分≤3分)和预后不良组36例(mRS评分>3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RA检查病变部位狭窄率,根据CTA检查进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半定量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绘制ROC曲线来评估MRA结合CTA在预测中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预后不良组狭窄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ASPECTS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狭窄率、ASPECTS是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狭窄率、ASPECTS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5(95%CI:0.645~0.844)、0.711(95%CI:0.598~0.824),两者联合预测的AUC较高,为0.891,敏感性为87.76%,特异性为63.65%。结论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狭窄率、ASPECTS是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将基于MRA、CTA得出的狭窄率、ASPECTS两者联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n CTPV)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和特征,探讨对本病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观察了其特征性的磁共...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n CTPV)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和特征,探讨对本病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观察了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彩超检查,其中14例经手术治疗,2例肝癌门脉主干癌栓伴CTPV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24例CTPV以门静脉主干CTPV为主10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均受累者8例,单纯左支或右支4例,肠系膜上静脉水平发生者2例。9例门静脉成像清楚地显示,数条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跨过阻塞部位向肝内匐形延伸,其中7例可在网状、管状扩张的门静脉内见细条状、小点状低信号的栓子,6例清楚地显示,门静脉全程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缠绕在一起,扭曲成网状血管结构的影像,其它15例见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走行、分布情况。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提供CTPV位置、严重程度的信息,可直观地评价CTPV,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二维相位对比(2D phase contrast,2D PC)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序列在定量分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患者静脉管腔内血液平均流速(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V)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23年12月到2024年7月在本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明确为IVCS且需要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30例(试验组)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1.5 T飞利浦超导MRI检查,在自由稳态进动(balance fast field echo,B-FFE)序列图像基础上分别在下腔静脉、双侧髂外静脉的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图上垂直扫描2D PC MRI序列,使用定量流量(quantitative flow,Q_FLOW)后处理软件得到血管垂直横切面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内MV值。所有2D PC MRI检查进行两次,通过分析两次扫描结果的一致性(Bland-Altman图)来验证序列稳定性;分别比较IVCS试验组与对照组双侧髂外静脉MV值,评估IVCS患者髂总静脉受压对远端血流的影响;比较IVCS试验组(健侧髂外MV-患侧髂外MV)与对照组(右侧髂外MV-左侧髂外MV)髂外静脉MV差值,分析流速差诊断IVCS的效能;术中通过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测量IVCS患者组髂-下腔静脉压力梯度,并与患侧髂外静脉MV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次2D PC MRI扫描结果一致性良好(P均<0.001);试验组患侧髂外静脉血液流速低于健侧(P<0.001),对照组双侧髂外静脉MV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18);使用双侧髂外静脉MV差值诊断IVCS效能高,AUC为0.939(95%CI:0.887~0.991),敏感度为81.7%,特异度为100.0%;术中CVC测量压力梯度结果与狭窄静脉远心端MV呈负相关(r=-0.951,P<0.001)。结论2D PC MRI定量分析IVCS患者静脉血液流速结果稳定、可靠,双侧髂外静脉MV差值诊断IVCS特异性高,IVCS患者髂外静脉MV值与髂-下腔静脉压力梯度符合伯努利原理,2D PC MRI可作为一种无创诊断IVCS及间接评估静脉血流压力的工具,为IVCS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指征提供重要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结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8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mRS评分≤3分)和预后不良组36例(mRS评分>3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RA检查病变部位狭窄率,根据CTA检查进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半定量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绘制ROC曲线来评估MRA结合CTA在预测中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预后不良组狭窄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ASPECTS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狭窄率、ASPECTS是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狭窄率、ASPECTS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5(95%CI:0.645~0.844)、0.711(95%CI:0.598~0.824),两者联合预测的AUC较高,为0.891,敏感性为87.76%,特异性为63.65%。结论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狭窄率、ASPECTS是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将基于MRA、CTA得出的狭窄率、ASPECTS两者联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文摘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n CTPV)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和特征,探讨对本病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观察了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彩超检查,其中14例经手术治疗,2例肝癌门脉主干癌栓伴CTPV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24例CTPV以门静脉主干CTPV为主10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均受累者8例,单纯左支或右支4例,肠系膜上静脉水平发生者2例。9例门静脉成像清楚地显示,数条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跨过阻塞部位向肝内匐形延伸,其中7例可在网状、管状扩张的门静脉内见细条状、小点状低信号的栓子,6例清楚地显示,门静脉全程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缠绕在一起,扭曲成网状血管结构的影像,其它15例见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走行、分布情况。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提供CTPV位置、严重程度的信息,可直观地评价CTPV,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