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结节多步癌演变的Gd^+-EOB-DTPA的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8
1
作者 丁莺 饶圣祥 +1 位作者 陈财忠 曾蒙苏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5期514-517,共4页
MRI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小病灶(≤2.0cm)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尤其是乙肝、丙肝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等患者,影像学定期随访特别是MRI可明显提高早期肝细胞癌(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HCC)或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 MRI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小病灶(≤2.0cm)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尤其是乙肝、丙肝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等患者,影像学定期随访特别是MRI可明显提高早期肝细胞癌(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HCC)或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因此,MRI对提高肝细胞癌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肝细胞癌 肝硬化结节 磁共振表现 DTPA carcinoma 演变 小肝细胞癌 诊断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伶(译) 胡道予(校)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7期825-826,共2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纤维组织肿瘤。组织学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增殖,并有产生细胞间胶原的特点。一般来说,组织学上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包括良性纤维增生病和恶性纤维肉瘤。按其定义,其具有不转移的特点.这点与... 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纤维组织肿瘤。组织学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增殖,并有产生细胞间胶原的特点。一般来说,组织学上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包括良性纤维增生病和恶性纤维肉瘤。按其定义,其具有不转移的特点.这点与纤维肉瘤相反.显出其良性特质。但是因为它的浸润性生长方式及原发病灶经常复发,也具备部分恶性的特点。多发病灶也经常出现。此肿瘤在所有脉冲序列上以低信号为主的表现具有其特征性.但没有特异性。影像学检查的主要作用是术前评估复发可能性或评估非手术治疗时的疾病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磁共振表现 纤维组织肿瘤 组织学特征 纤维细胞增殖 纤维组织增生 纤维肉瘤 原发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磁共振表现
3
作者 张伶(译) 胡道予(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G00期47-48,共2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间质良性肿瘤,组织学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增殖,并有产生细胞间胶原的特点。一般来说,组织学上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包括良性纤维增生病和恶性纤维肉瘤。按其定义,其具不转移的特点,这点和纤... 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间质良性肿瘤,组织学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增殖,并有产生细胞间胶原的特点。一般来说,组织学上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包括良性纤维增生病和恶性纤维肉瘤。按其定义,其具不转移的特点,这点和纤维肉瘤相反,显出其良性特质。但是因为它的浸润性生长方式及原发病灶经常复发.也具备部分恶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磁共振表现 组织学特征 良性肿瘤 纤维细胞增殖 纤维组织增生 纤维肉瘤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表现为双侧对称颞叶内侧及杏仁核异常信号神经梅毒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晓敏 余锋 陈银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2-842,共1页
患者男,48岁。系“精神行为异常伴发作性肢体抽搐16d”入院。16d前患者家人发现其言语增多,精神行为异常(将自己手表扔入池塘)、躁狂、幻觉(幻觉见到已故的人),未就诊。2周前家人发现其昏迷在家,身上有大量呕吐物,急诊入当地... 患者男,48岁。系“精神行为异常伴发作性肢体抽搐16d”入院。16d前患者家人发现其言语增多,精神行为异常(将自己手表扔入池塘)、躁狂、幻觉(幻觉见到已故的人),未就诊。2周前家人发现其昏迷在家,身上有大量呕吐物,急诊入当地医院,住院过程中多次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伴口唇紫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表现 神经梅毒 异常信号 杏仁核 精神行为异常 内侧 颞叶 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白塞氏病的影像学诊断(神经白塞氏病的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Horger M Maksimovic O +3 位作者 Ktter I Ernemann U Tübingen 张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5-34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白塞氏病 影像学诊断 磁共振表现 复发性口腔溃疡 生殖器溃疡 皮肤科医师 眼色素层炎 眼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鉴别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与胼胝体压部缺血性脑梗死 被引量:25
6
作者 邢新博 习伟 +6 位作者 王鑫坤 杨淑辉 聂明明 胡明艳 任敬梅 杨家斐 娄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41,共9页
目的对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进行对比观察,分析MRI征象在两者疾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临床诊断为RESLES的7例患者及存在胼胝体压部缺血性梗死... 目的对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进行对比观察,分析MRI征象在两者疾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临床诊断为RESLES的7例患者及存在胼胝体压部缺血性梗死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特点,重点对胼胝体压部病变的MRI表现位置、形态、信号强度、最大横截面面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分析。结果 7例RESLES患者(男5例、女2例)病变中心部位位于胼胝体压部中线部,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以胼胝体为中心对称分布,DWI均呈现高信号,ADC值减低,最大横截面面积平均为(56.9±32.6)mm^2,ADC值平均为(0.3963±0.0715)×10^(-3)mm^2/s,通过复查(平均10 d),病灶消失;而13例胼胝体压部缺血性脑梗死病灶的患者(男10例、女3例)胼胝体压部病变大多数偏一侧,位于中线部位少见,呈现片状或不规则型,DWI也均为高信号,最大横截面面积平均为(55.1±43.9)mm^2,ADC值平均为(0.4978±0.0123)×10^(-3)mm^2/s。两组最大横截面面积(t=0.096,P=0.925)和ADC值(t=-1.988,P=0.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7例RESLES患者与13例有胼胝体梗死灶患者的MRI特征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的位置、形态以及脑内是否存在其他病灶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而两者病灶的信号、ADC值及病灶面积无差异,两者的鉴别尚需结合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表现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缺血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诊断视隔发育不良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宗芳 田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93-993,共1页
关键词 磁共振诊断 发育不良 透明隔缺如 磁共振表现 多饮多尿 眼科检查 发育不全 视力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肿瘤——对不典型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诊断的建议
8
作者 张菁 焦豫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7期643-643,共1页
关键词 肝脏肿瘤 不典型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诊断 增强磁共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