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管晓菲 张磊 贺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等结构,使患者出现腰腿疼痛、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神经功能丧失、肢体瘫痪及大小便失禁...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等结构,使患者出现腰腿疼痛、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神经功能丧失、肢体瘫痪及大小便失禁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CT及MRI平扫,通过CT横断面及MRI横断面和矢状面图像,一般都能够比较准确地锁定责任椎间盘,从而为相关的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部分LDH患者临床症状明显,CT检查或MRI常规序列成像未能明确病灶或提示轻微病灶,与临床表现不符,给疾病的及时、正确诊治带来困难。近年来随着磁共振线圈及信噪比技术的发展,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技术逐渐成熟,由于其可直接显示腰骶神经根的水肿或炎症信号及与相应椎间盘的位置关系,从而有助于LDH的明确诊断。笔者就MRN在LDH诊治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治 应用 MRI平扫 腰骶神经 LUMBAR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神经成像在外周神经鞘膜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吕银章 翟恒 +2 位作者 孔祥泉 柳曦 刘定西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膜瘤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常规成像和结合短TI反转恢复时间成像(3D-STIR)增强序列扫描。分析和评价3D-STIR增强扫描序列...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膜瘤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常规成像和结合短TI反转恢复时间成像(3D-STIR)增强序列扫描。分析和评价3D-STIR增强扫描序列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比较常规MRI成像及3D-STIR序列增强扫描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征象和价值。结果27例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磁共振常规成像可以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体积、信号特征。3D-STIR增强扫描序列上均可清晰显示周围神经走行及病变同周围神经关系。结论磁共振常规序列及3D-STIR增强扫描序列对外周神经鞘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神经成像 外周神经 神经鞘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神经成像(ceMRN)在成人臂丛神经损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文骏 孔祥泉 +5 位作者 刘定西 周红艳 王俊聪 秦子及 舒胜雷 王莉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8-622,62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神经成像(ceMRN)在成人臂丛神经损伤(BPI)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8例BP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手术记录,建立基于ceMRN的BPI分类方法,比较ceMR...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神经成像(ceMRN)在成人臂丛神经损伤(BPI)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8例BP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手术记录,建立基于ceMRN的BPI分类方法,比较ceMRN分类和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eMRN分类方法将BPI分为4类:0类,无神经损伤征象;1类,神经连续性存在,信号和(或)形态异常;2类,神经连续性中断,脊髓侧有神经根残留;3类,神经连续性中断,脊髓侧无神经根残留。基于ceMRN对损伤神经的定位与手术分型具有很高的符合率(93.3%),ceMRN分类与术中探查病理分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82),ceMRN分类中1~3类神经损伤与术中探查结果具有很高的符合率(分别为94.1%、90.9%和98.0%)。结论BPI的ceMRN分类方法与手术发现具有高度一致性,ceMRN对BPI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神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腰神经根磁共振神经成像临床影像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丁一 杨晋才 +4 位作者 张黎明 杨再松 尹鹏 刘畅 许春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9-775,共7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imaging,MRN)技术测量正常成人腰神经根与周围毗邻结构的影像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经椎间孔入路术式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30名正常成年人,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24.3±... 目的采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imaging,MRN)技术测量正常成人腰神经根与周围毗邻结构的影像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经椎间孔入路术式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30名正常成年人,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24.3±2.1)岁。通过薄层连续腰骶部磁共振扫描,序列为FATSAT脂肪抑制,分别测量如下参数:神经根发出点位置,神经节至椎弓根的距离,神经节大小,Kambin三角边长及面积。结果30名健康成人L1~L5神经根通过薄层MRN扫描技术均获得良好显示,双侧各节段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腰椎节段下移,L1至L5神经节的长径为(6.34±0.47)^(11.25±1.52)mm,短径为(4.93±0.36)^(6.19±0.62)mm;神经节距上位椎体椎弓根下缘的距离为(7.91±1.94)^(-3.13±2.54)mm,距下位椎体椎弓根上缘的距离为(9.41±1.87)^(7.14±1.79)mm;L1~L5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点距椎体下缘的距离为(8.89±2.89)^(19.96±3.70)mm,神经根腋部距神经节的距离为(7.43±2.34)^(12.98±3.31)mm;L1至L5神经根与矢状面的夹角为(39.53±3.97)°^(27.56±4.45)°;Kambin安全三角面积为(153.73±37.34)^(193.19±36.15)mm 2。结论随腰椎节段向尾端移动,神经根发出的位置逐渐升高,神经根移行为神经节的距离及神经节的面积逐渐增大;神经节距下位椎体椎弓根的距离以及神经根与硬膜囊的夹角逐渐减小;Kambin三角面积逐渐增大。以上参数可为经椎间孔入路术式提供重要解剖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磁共振神经成像 Kambin安全三角 影像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神经成像对典型三叉神经痛压迫位置与疼痛区域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晨 李烨晗 +4 位作者 闫伟 陈娇 张川 肖如辉 杨汉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3-106,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神经成像来评价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压迫部位与疼痛区域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神经血管压迫部位分为上侧和下侧,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其进行分类,使用Kappa检验评价... 目的通过磁共振神经成像来评价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压迫部位与疼痛区域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神经血管压迫部位分为上侧和下侧,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其进行分类,使用Kappa检验评价两组分类的一致性,运用χ^(2)检验计算压迫位置与疼痛区域间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值。结果两组分类的Kappa值>0.75,分类的一致性好;来自神经上侧的压迫较来自神经下侧的压迫发生眼支区域疼痛的OR值为1.53,95%CI为1.13~2.07,P<0.05。结论来自三叉神经根上侧的压迫更可能是造成眼支区域疼痛的原因,当影像上发现压迫位置与疼痛分布不符时,避免对此类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需行外周神经成像并详细询问病史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神经成像 三叉神经 位置 疼痛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在腰椎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路延钰 姜炳彤 +1 位作者 李晨语(综述) 陈月芹(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1-556,共6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导致的腰骶神经根压迫是腰腿疾患的主要病因之一,确定腰骶神经根受压水平及程度对于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导致的腰骶神经根压迫是腰腿疾患的主要病因之一,确定腰骶神经根受压水平及程度对于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诊断和评估的首选方法。磁共振各种成像技术可用于研究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学结构和走行,弥散张量成像有助于显示神经根的微观结构,这些成像技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评估,对于预后康复情况也可较好地预测。文章主要从不同MRI技术在腰骶神经压迫症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骶神经根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在肥胖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鑫 孙永兵 +12 位作者 周菁 和俊雅 乔琦 林新贝 邹智 李中林 武肖玲 张弓 吕雪 李昊 胡扬喜 李凤丽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180,共6页
肥胖症及减重后不能维持健康体质量的核心因素多为食物成瘾,食物成瘾在神经影像学中表现为奖赏网络与认知控制网络间神经环路的失衡。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 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 肥胖症及减重后不能维持健康体质量的核心因素多为食物成瘾,食物成瘾在神经影像学中表现为奖赏网络与认知控制网络间神经环路的失衡。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 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I-NF)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反馈技术,已被应用于其他物质成瘾领域的临床研究和治疗中。在食物成瘾肥胖症中,rtfMRI-NF同样具有重塑异常脑功能、改善摄食行为并达到减重效果的潜力。本综述总结了肥胖患者食物成瘾的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模型,探讨应用rtfMRI-NF作为其潜在治疗工具的可行神经靶点,并回顾了rtfMRI-NF在肥胖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rtfMRI-NF在肥胖中的治疗策略和临床指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食物成瘾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 磁共振成像 奖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黑色素敏感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然 张福兰 马景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7,234,共6页
神经黑色素敏感MRI(neuromelanin-sensitive MRI,NM-MRI)是一种无创可视化脑内神经黑色素(neuromelanin,NM)含量变化的新兴技术,对颅内NM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表现为黑质中... 神经黑色素敏感MRI(neuromelanin-sensitive MRI,NM-MRI)是一种无创可视化脑内神经黑色素(neuromelanin,NM)含量变化的新兴技术,对颅内NM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表现为黑质中含NM的多巴胺神经元损失,NM减少。NM-MRI能够检测到颅内NM含量变化,间接提示多巴胺神经元活性状态。NM-MRI在PD诊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就近年来NM-MRI在PD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期待随着NM-MRI技术的成熟,早日成为辅助临床PD诊断的影像学工具,同时对PD病理机制研究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黑色素 黑质 神经黑色素敏感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调控伏隔核活性改善肥胖的影像学研究
9
作者 乔琦 周菁 +8 位作者 和俊雅 李鑫 周阳 孙永兵 李中林 邹智 武肖玲 李昊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1,共6页
目的探究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I-NF)技术调控双侧伏隔核改善肥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招募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共24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肥胖受试... 目的探究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I-NF)技术调控双侧伏隔核改善肥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招募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共24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肥胖受试者进行3周rtfMRI-NF训练干预,采集干预前后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Version 11,BIS-11)、三因素饮食问卷(Three-Factor Eating Questionnaire,TFEQ)中的非控制进食(Uncontrolled Eating,UE)、认知限制进食(Cognitive Rehabilitation,CR)、情绪性进食(Emotional Eating,EE)分量表、食物等级评分量表以及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受试者干预前后临床量表变化。使用SPM12软件对肥胖受试者rtfMRI-NF干预3周前后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并分析干预前后FC值变化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肥胖患者干预后BIS-11、TFEQ-UE、TFEQ-EE及食物等级评分下降,TFEQ-CR评分升高(P<0.05);肥胖受试者干预后左侧伏隔核与左侧颞中回的FC值减小,与左侧额中回的FC值增大(P<0.05,高斯随机场校正);右侧伏隔核与右侧小脑、右侧额下回的FC值增大,与左侧楔前叶的FC值减小(P<0.05,高斯随机场校正)。干预前后右侧伏隔核-右侧小脑8区的FC差值与TFEQ-UE评分改变呈负相关(r=−0.549,P=0.008),右侧伏隔核-左侧楔前叶的FC差值与BIS-11评分改变呈正相关(r=0.658,P<0.001)。结论rtfMRI-NF干预可能通过改变伏隔核与认知控制、注意力偏向和情绪记忆的分布式大脑区域FC,从而改善肥胖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磁共振成像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伏隔核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最新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晓岷 臧丽莉 +6 位作者 张小燕 尹光恒 王卫中 洪天予 许辰 吕艳秋 于彤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97,共4页
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多由分娩过程中牵拉性损伤所致,延误诊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成人臂丛神经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臂丛神经磁共... 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多由分娩过程中牵拉性损伤所致,延误诊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成人臂丛神经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刚刚开始起步,笔者通过文献学习及结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市儿童医院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经验,对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神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腰丛神经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发金 谢鹏 +5 位作者 牟君 朱丹 万东 李勇 李咏梅 肖智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21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4例)患者及正常人(30例)行腰丛神经MRN检查。正常组观测腰2~5神经根、神经节及...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21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4例)患者及正常人(30例)行腰丛神经MRN检查。正常组观测腰2~5神经根、神经节及神经干、股神经的形态、大小及信号;GBS及CIDP组观察神经及其周围的改变,测量右侧腰4神经根、神经节、神经干及股神经的短轴径线及神经肌肉信号比。结果正常组MRN可清晰显示腰2~5神经的走行,神经节呈圆或椭圆形膨大,大小约为3~6mm,神经根及干呈条状,边缘光滑,大小约为2~5mm,神经节信号高于神经根和干,40%的神经根鞘有少量脑脊液,股神经、闭孔神经、腰骶干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3.3%、43.3%。80.9%的GBS腰丛神经周围有片状模糊高信号,神经根和节大小和信号无明显改变,25%神经干增粗,50%的神经干信号增高,边缘模糊。CIDP神经周围无片状高信号,神经根及节无明显增大,神经干及股神经均明显增粗,信号增高。结论MRN可清晰显示腰丛神经及主要大分支;GBS在神经周围有渗出病变,神经增粗不明显,CIDP神经周围无渗出病变,神经干明显增粗。MRN可作为GBS及CIDP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磁共振神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肿瘤颅神经外周段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绯红 孔祥泉 +3 位作者 郑传胜 吴文骏 舒胜雷 王莉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神经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ceMRN)在分析判断颌面部肿瘤对颅神经外周段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34名健康志愿者及45名因颌面部占位病变就诊的患者进行增强磁共振神经成像...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神经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ceMRN)在分析判断颌面部肿瘤对颅神经外周段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34名健康志愿者及45名因颌面部占位病变就诊的患者进行增强磁共振神经成像,对图像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观察并总结健康对照组及病例组颅神经外周段形态及信号特征,并将病例组肿瘤与邻近外周神经的关系进行分类。结果在ceMRN中,正常颅神经外周段全程连续、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对比度良好,在同一个体中每对颅神经形态基本对称,走行自然,信号均匀。占位病变中,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者32例,良性肿瘤13例,共识别异常神经63支,表现为神经粗细、走行、边界、信号的异常,根据病变与神经的关系,表现为分离(17例)、压迫(26支)、包绕(25支)、浸润(5支)及沿神经生长(7支);其中恶性肿瘤对外周神经常表现为压迫、包绕、浸润及沿神经生长,良性肿瘤常与外周神经表现为分离或压迫。结论采用ceMRN可清晰显示颅神经外周段,展示颌面部肿瘤与外周神经位置关系及受累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神经成像 磁共振 神经 颌面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失眠障碍患者杏仁核的结构及功能变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淑蕾 孙永兵 +6 位作者 周菁 武肖玲 李中林 李昊 邹智 尚菲菲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39,共5页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是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类精神疾病,与其他的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互成因果并相互促进。杏仁核是关键情绪中枢,不仅调节行为认知及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睡眠调节器。随着神经影像学及MRI...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是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类精神疾病,与其他的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互成因果并相互促进。杏仁核是关键情绪中枢,不仅调节行为认知及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睡眠调节器。随着神经影像学及MRI技术的进展,通过ID患者杏仁核结构、功能、纤维束及血流量的变化进而阐明ID的神经病理学机制成为可能。本文通过MRI的多模态技术对杏仁核在ID患者中的变化进行总结,希望为ID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 扩散张量成像 杏仁核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俊 陈科汛 +3 位作者 谢井文 谭四平 杨万章 但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2-1407,共6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拟诊为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3.0T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MRN)的3D-STIR序列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前后进行图像配准分... 目的:评价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拟诊为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3.0T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MRN)的3D-STIR序列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前后进行图像配准分析;对照组为20例非颈肩部疼痛的同龄段健康人,行3.0T磁共振臂丛MRN的3D-STIR序列平扫和增强检查,与观察组治疗前进行图像比对分析;观察臂丛神经及其周围斜角肌组织情况。结果:治疗前的30例患者臂丛神经MRN平扫检查,其中有27例臂丛神经走形正常,2例提示臂丛神经根有神经鞘囊肿,1例臂丛神经存在压迫,增强扫描臂丛神经和周围斜角肌组织未见异常强化;治疗1个月后复查臂丛神经MRN平扫和增强图像,与治疗前图像对比观察,臂丛神经和周围斜角肌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20例同龄段非颈肩上臂疼痛体检者,17例臂丛神经MRN正常,3例提示臂丛神经根有神经根鞘囊肿,增强后扫描臂丛神经和周围斜角肌组织未见异常强化,与患者治疗前图像对比未见异常变化。结论:高分辨率3.0T臂丛MRN平扫和增强可以检查出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卡压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磁共振神经成像 臂丛神经卡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神经成像术诊断臂丛神经病变 被引量:15
15
作者 高立 梁碧玲 +3 位作者 张赟 叶瑞心 钟镜联 娄明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92-2095,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神经成像术(DW-MRN)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受检者行常规MR序列及重T2脂肪抑制(T2WI/SPIR)和DW-MRN。其中20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按病理类型分为损伤组、炎症组和肿瘤组。结果与T2WI/SPIR...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神经成像术(DW-MRN)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受检者行常规MR序列及重T2脂肪抑制(T2WI/SPIR)和DW-MRN。其中20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按病理类型分为损伤组、炎症组和肿瘤组。结果与T2WI/SPIR比较,DW-MRN臂丛C7神经节的对比噪声比和病灶对比噪声比均较高(t=2.19、3.91,P均<0.05),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亦较高(χ2=4.44,P<0.05)。臂丛神经病变的ADC值高于正常神经节和中干(t=4.80、5.69,P均<0.05);损伤组和肿瘤组的ADC值高于炎症组(F=6.99、5.28,P均<0.05)。结论DW-MRN对臂丛神经及其病变有良好的显示能力,ADC值可作为臂丛神经病变的定量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神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丛神经根成像中T23D SPACE序列的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勇 肖智博 +3 位作者 秦颖 余泽平 马娟 吕富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探讨T23D SPACE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根中的应用及其参数优化。方法:前瞻性招募并收集46名正常志愿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所有志愿者均行常规T23D SPACE(方法A)、优化后T23D SPACE(方法B)磁共振扫描,并比较2种方法的扫描时间,第4~5腰神... 目的:探讨T23D SPACE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根中的应用及其参数优化。方法:前瞻性招募并收集46名正常志愿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所有志愿者均行常规T23D SPACE(方法A)、优化后T23D SPACE(方法B)磁共振扫描,并比较2种方法的扫描时间,第4~5腰神经、第1~4骶神经、坐骨神经的神经显示情况,第5腰神经根节中、节前、节后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_(神经-肌肉)、对比度(CR)_(神经-肌肉值)。优化后T23D SPACE序列(方法B)主要优化了TR、TE、加速因子(回波链)、脂肪抑制方式、血液抑制方式、层厚等参数。结果:(1)方法A扫描时间为356 s,方法B扫描时间为229 s。(2)在神经显示评分比较中,第4、5腰神经,第1~4骶神经和坐骨神经的显示评分在2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第5腰神经根的节中SNR值(286.842±75.822 vs 376.784±111.880)、CNR_(神经-肌肉值)(389.199±106.824 vs 522.683±159.883)、CR_(神经-肌肉值)(0.798±0.037 vs 0.830±0.038)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第5腰神经根的节前SNR值(198.758±52.966 vs 260.378±79.631)、CNR_(神经-肌肉值)(254.720±74.904 vs344.948±112.041)、CR_(神经-肌肉值)(0.718±0.070 vs 0.762±0.056)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第5腰神经根的节后SNR值(161.400±46.883 vs 206.849±59.706)、CNR_(神经-肌肉值)(197.684±63.776 vs 263.240±80.910)、CR_(神经-肌肉值)(0.663±0.068 vs 0.711±0.058)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T23D SPACE序列与优化后的序列均可以显示腰骶神经,优化后扫描更快,神经显示中第5腰神经根的信噪比、对比度均比常规T23D SPACE序列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PACE 腰骶丛神经 磁共振神经成像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 频率选择性绝热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场3.0T MRI不同序列应用于腰骶神经根成像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莉华 宋云龙 +4 位作者 毕永民 王东 李相生 樊红霞 王冬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26-1828,共3页
目的:比较3.0T MRI FIESTA与IDEAL序列腰骶神经根受压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行常规序列、FIESTA序列和IDEAL序列扫描,所有图像均进行后处理重建,对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受压神经显示清晰度、腰骶神经根与邻近椎... 目的:比较3.0T MRI FIESTA与IDEAL序列腰骶神经根受压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行常规序列、FIESTA序列和IDEAL序列扫描,所有图像均进行后处理重建,对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受压神经显示清晰度、腰骶神经根与邻近椎体(脑脊液)的对比噪声比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神经根-脑脊液CNR值FIESTA序列明显大于IDEAL序列(283.24±117.97 vs 96.28±39.29,P=0.000),图像质量及清晰度评分FIESTA序列大于IDEAL序列(4.66±0.33 vs 4.22±0.68,P=0.028),受压神经显示清晰度IDEAL序列大于FIESTA序列(2.78±0.45 vs 2.19±0.83,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ESTA序列扫描时间短,观察神经根受压及治疗前后比较,较有优势;IDEAL序列对于受压神经根的定位、神经根受压及损伤程度的成像特点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FIESTA序列 IDEAL序列 腰骶神经 磁共振神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3D序列显示腰骶丛神经及影像解剖的比较 被引量:19
18
作者 余琴琴 陈焱君 +4 位作者 张晓东 周全 杨洋 钟世镇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3D-T2W-FFE、3D-STIR-TSE、DWIBS三种序列腰骶丛神经显示、影像解剖和3D重建效果。方法收集49名志愿者常规腰椎磁共振和腰骶丛神经成像数据,其中3D-T2W-FFE序列48例、3D-STIR-TSE序列47例、DWIBS序列43例。计算三种序列神经根... 目的探讨3D-T2W-FFE、3D-STIR-TSE、DWIBS三种序列腰骶丛神经显示、影像解剖和3D重建效果。方法收集49名志愿者常规腰椎磁共振和腰骶丛神经成像数据,其中3D-T2W-FFE序列48例、3D-STIR-TSE序列47例、DWIBS序列43例。计算三种序列神经根和骨骼肌的对比度噪声比(CNRN/M)、右侧骶1神经根直径及神经节体积;分别采用各自4等级评分比较这三种序列对腰骶丛神经的显示效果和3D重建效果。结果三种序列的CNR N/M不全相同,其中3D-T2W-FFE序列与3DSTIR-TSE、DWIBS序列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的神经节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0)。三种序列的神经根直径不全相同,其中3D-STIR-TSE序列与DWIBS序列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神经显示评分不全相同,其中DWIBS序列与3D-T2W-FFE、3D-STIR-TSE序列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神经3D重建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25)。结论3D-T2W-FFE序列和3D-STIRTSE FFE序列神经显示和影像解剖评分无差别,较DWIBS序列好。三种序列神经3D重建评分无差别,其中DWIBS序列重建过程最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神经 磁共振神经成像 3D重建 图像信号 影像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显示腮腺内面神经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王艺华 王丽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5-169,共5页
腮腺内面神经走行复杂,与周围解剖结构难以分辨,是影像成像的难题。随着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序列的应用,解剖相关MRN及功能性MRN等技术对腮腺内面神经进行成像,提高了显示率,为明确神经来源病变及评估... 腮腺内面神经走行复杂,与周围解剖结构难以分辨,是影像成像的难题。随着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序列的应用,解剖相关MRN及功能性MRN等技术对腮腺内面神经进行成像,提高了显示率,为明确神经来源病变及评估面神经与周围病变的关系提供了帮助。本文就近年来腮腺内面神经MRN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予以综述,旨在为腮腺内面神经MRN的完善提供多角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神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神经成像 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MRN在诊断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CIDP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燕 王卫卫 +3 位作者 杨杨 赵彦胤 李雅洁 刘含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讨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在诊断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的慢性炎性脱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2021年在我院确诊的CIDP患者29例,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分为脱髓鞘组及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组。在臂丛... 目的:探讨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在诊断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的慢性炎性脱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2021年在我院确诊的CIDP患者29例,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分为脱髓鞘组及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组。在臂丛MRN图像上测量所有患者臂丛神经根(C5~C8)最大直径以及神经-肌肉T2WI信号强度比,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和组内相关性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组CIDP患者臂丛神经根最大直径大于脱髓鞘组,其中C5(P=0.011)、C6(P=0.046)、C8(P=0.001)神经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8神经根的最大直径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相应的阈值为4.36 mm。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组CIDP患者C6(r=0.634,P=0.02)、C7(r=0.605,P=0.029)神经根最大直径与脑脊液蛋白水平呈中度正相关,C7神经根最大直径(r=-0.567,P=0.043)以及C8神经根的神经-肌肉T2WI信号强度比(r=-0.598,P=0.031)与发病年龄呈中度负相关。结论:臂丛MRN有助于识别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的CIDP患者,C8神经根的最大直径可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 臂丛神经 轴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