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昊 音大为 +3 位作者 袁姝娅 宋潇鹏 汤润宇 刘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0-705,共6页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脑疾病患者,在5.0T MR下完成头部轴向T2-FLAIR、ss EPI DWI和msEPI DW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测量畸变位移,比较信噪比、病灶-正常组织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表观扩散系数。结果 msEPI序列的几何形变、磁敏感伪影、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ss EPI序列(Z=5.728、4.197、5.766、5.777,P<0.001)。定量分析显示,ms EPI序列的畸变位移较ss EPI序列显著降低[前额叶:(5.91±1.41)mm比(15.63±2.21)mm,t=34.050,P<0.001;前颞叶:(4.17±0.78)mm比(7.18±1.87)mm,t=12.263,P<0.001;后颞叶:(4.76±1.36)mm比(8.38±2.01)mm,t=21.336,P<0.001;脑直径:(4.37±1.65)mm比(12.74±2.84)mm,t=23.255,P<0.001;脑干直径:(0.80±0.63)mm比(1.98±1.63)mm,t=7.092,P<0.001];两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0.638)。ms EPI序列的病变-正常组织对比度显著高于ssEPI序列[221(131,311)比150(90,240),Z=3.89,P<0.001]。结论 对于5.0T MRI,ms EPI DWI序列较ss EPI DWI序列在诊断脑部疾病方面具有优异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扩散加权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的虚拟磁共振弹性成像在髌下脂肪垫中的可重复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樊秋菊 谭辉 +3 位作者 郭炎兵 申利 于楠 于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的虚拟磁共振弹性成像(virtual 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vMRE)测量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硬...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的虚拟磁共振弹性成像(virtual 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vMRE)测量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硬度的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共50名受试者接受了两次使用10个b值的IVIM-DWI检查,检查间隔为30~60 min,采用18通道膝关节线圈。从两组不同的b值(200~800 s/mm^(2)和200~1500 s/mm^(2))中计算出移位表观扩散系数(shift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随后转换为基于IVIM-DWI的虚拟剪切模量(μdiff_800和μdiff_1500)。两名观察者独立地在v MRE硬度图上勾勒出整个IPFP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以获得μdiff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和Bland-Altman一致性界限(limits of agreement,LoA)评估短期重测可重复性、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μdiff_1500的平均值和SD值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优异(ICC≥0.90,P<0.001),SD值观察者内Co V>10%。μdiff_800平均值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ICC分别为0.926和0.910(P<0.001),而μdiff_800的SD值的ICC分别为0.841和0.855(P<0.001),所有Co V>10%。与μdiff_800相比(ICC=0.886;Co V=13.7%),μdiff_1500的平均值重测可重复性优异(ICC=0.932;Co V=7.5%)。μdiff_1500的两次扫描间的平均偏差及SD为-0.01(0.37),而μdiff_800的两次扫描间的平均偏差及SD为0.05(0.79);μdiff_1500的95%LoA为-0.88~0.87,而μdiff_800的95%LoA为-0.63~0.73。结论基于IVIM-DWI的v MRE在评估IPFP组织弹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潜力,b值组合为200~1500 s/mm^(2)所拟合的虚拟弹性值具有更好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一致性和短期重测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 硬度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虚拟磁共振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董子妍 李雨轩 +4 位作者 石欣莹 郑文静 刘晓琴 罗昕 曹金凤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5-220,共6页
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传统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仍是肺癌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扫描... 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传统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仍是肺癌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扫描存在一定的辐射且只能提供肿瘤的形态学特征。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被逐渐应用于肺癌中,它不仅可以提供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还能提供功能特征,大大提高了肺癌诊断性能。本文对各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肺癌的鉴别诊断、病理分型、基因突变预测、治疗疗效评估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肺癌的诊疗提供新思路,促进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肺癌诊疗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鉴别诊断 病理分型 治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张晏华 郁仁强 +5 位作者 郁斌 吴治伟 赵春刚 万露 万承鑫 张志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为2和1时常规重建(c2-DWI,c1-DWI)与DLR(DL2-DWI,DL1-DWI)4组图像的质量差异,比较灰质、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病灶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整体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磁敏感伪影分别使用5分法评分。结果DLR序列灰质和白质的SNR、CNR均高于常规重建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在病变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噪声水平评分均高于常规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磁敏感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R可显著提升DWI图像SNR、CNR及主观评分,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在NEX减半,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虽对磁敏感伪影改善有限,但不影响ADC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激励次数 深度学习重建 颅内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良恶性骨肿瘤
5
作者 李莹 任翠萍 +2 位作者 张文华 林良杰 张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PTWI)鉴别诊断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以及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4月—202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骨盆和下肢骨肿瘤患者,于APTWI... 目的探讨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PTWI)鉴别诊断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以及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4月—202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骨盆和下肢骨肿瘤患者,于APTWI和DWI相关参数图上分别测量病灶相应的偏移量为3.5 ppm的非对称性磁化传递率[MTRasym(3.5 ppm)]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各参数的差异,比较其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69例骨肿瘤中,良性24例,恶性45例。恶性骨肿瘤MTRasym(3.5 ppm)高于良性肿瘤[(2.974±0.630)%比(2.215±0.963)%],ADC值低于良性肿瘤[(1.143±0.406)×10^(-3)s/mm^(2)比(1.757±0.449)×10^(-3)s/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2、-5.645,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TRasym(3.5 ppm)、ADC值、二者联合鉴别诊断骨肿瘤表现良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0.841和0.874。APTWI联合DWI诊断良、恶性骨肿瘤的曲线下面积与两者单独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比APTWI:Z=1.873,P=0.064;联合比DWI:Z=1.333,P=0.167)。APTWI联合DWI诊断的特异度比APTWI明显提升(96%比56%,P=0.001),与DW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比80%,P=0.189)。结论APTWI和DWI单独及二者联合应用可作为鉴别骨肿瘤良恶性的有效影像学指标。APTWI联合DWI鉴别骨肿瘤良恶性有获得较高诊断效能和诊断特异度的趋势,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和不同级别脑膜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魏令珍 曾庆师 +3 位作者 陈金明 李美霖 刘家皓 王怀臻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7-211,共5页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具有易复发和手术中出血概率高的特点,必须积极地进行周密的术前与术中准备及系统的术后治疗,而与之影像学表现相似的脑膜瘤多为良性,术中不易出血且预后较好,因此手术或治疗前准确区分SF...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具有易复发和手术中出血概率高的特点,必须积极地进行周密的术前与术中准备及系统的术后治疗,而与之影像学表现相似的脑膜瘤多为良性,术中不易出血且预后较好,因此手术或治疗前准确区分SFT和脑膜瘤至关重要。本文系统综述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区分颅内SFT和高级别脑膜瘤、低级别脑膜瘤以及血管瘤型脑膜瘤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病理生理机制,深入探讨该序列在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等方面的优势和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思路,并在术前评估及术中决策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以期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脑膜瘤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催乳素水平垂体瘤患者颅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巍 潘诗农 +3 位作者 李琦 陈志安 卢再鸣 郭启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7-489,49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催乳素水平垂体瘤患者颅骨MRI-DWI序列的骨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改变,探讨垂体瘤患者颅骨特征。方法对37例垂体瘤患者和20名健康人行头MR检查及轴位EPI-DW(Ib=0,500s/mm2)。第1组(20例健康人):血泌乳素7.5~21.7ng/ml,为... 目的研究不同催乳素水平垂体瘤患者颅骨MRI-DWI序列的骨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改变,探讨垂体瘤患者颅骨特征。方法对37例垂体瘤患者和20名健康人行头MR检查及轴位EPI-DW(Ib=0,500s/mm2)。第1组(20例健康人):血泌乳素7.5~21.7ng/ml,为对照组。患者按血催乳素水平分组:第2组(7例)0~26.72ng/ml;第3组(17例):26.72~200ng/ml;第4组(13例):大于200ng/ml。在DWI图像上测额骨、顶骨、枕骨骨髓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并比较3组病例及对照组的平均ADC值,探究垂体瘤患者催乳素水平与其颅骨骨髓ADC值的相关关系。结果 DWI图像上所有患者颅骨骨髓信号均不同程度增高。额骨、顶骨、枕骨骨髓的ADC值依次如下:3组[(0.99±0.16),(0.83±0.21),(0.98±0.25)×10-3mm2/s]和4组[(0.81±0.20),(0.69±0.16),(0.83±0.28)×10-3mm2/s]均低于1组[(1.11±0.21),(1.18±0.18),(1.16±0.15)×10-3mm2/s),有统计学意义;2组[(0.95±0.20),(0.86±0.12),(1.09±0.11)×10-3mm2/s]与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瘤患者血催乳素含量与颅骨骨髓ADC值变化具有负相关关系:催乳素值越高,ADC值下降越显著;颅骨DWI检查有助于鉴别垂体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骨髓 颅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海马亚区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研究
8
作者 施黎炜 陈秋雁 +4 位作者 陈婷婷 郑雨杉 吴雅琪 李朝阳 魏鼎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2,83,共9页
目的利用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aquaporin magnetic resonance molecular imaging,AQP-MRMI)技术对海马亚区进行定量分析,探讨AQP-MRMI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9... 目的利用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aquaporin magnetic resonance molecular imaging,AQP-MRMI)技术对海马亚区进行定量分析,探讨AQP-MRMI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9名受试者,包括AD组16名、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22名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21名。分析三组间海马亚区水通道蛋白表观扩散系数(aquapori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QP-ADC)值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AQP-ADC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对比NC组,MCI组仅表现为左侧海马角(cornu ammonis,CA)1的AQP-ADC值升高(P<0.05),AD组则表现为双侧齿状回(dentate gyrus,DG)-CA4、双侧CA1-3、左侧下托、双侧海马旁回及左侧内嗅皮层的AQP-ADC值升高(P<0.05);对比MCI组,AD组表现为双侧DG-CA4、双侧CA1-3、右侧下托及右侧海马旁回AQP-ADC值升高(P<0.05)。除右侧下托外,各海马亚区的AQP-ADC值均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呈负相关,其中左侧DG-CA4(r=-0.607,P<0.001)、左侧CA1-3(r=-0.633,P<0.001)与MMSE评分表现出较显著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的分析发现,多个海马亚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AQP-ADC值可用于鉴别NC与AD、MCI,其中以左侧DG-CA4及左侧CA1-3的AQP-ADC值在NC与AD组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AUC=0.905、0.940),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本研究中多个海马亚区的AQP-ADC值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特别是左侧DG-CA4及左侧CA1-3亚区有助于评估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在鉴别AD与认知正常老年人上具有较优越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检测AD的生物标志物。左侧海马CA1亚区AQP-ADC值或许有望成为AD早期的潜在生物标记物。AQP-MRMI作为新兴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D的病理生理变化,在分子水平上为A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 磁共振成像 海马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殷慧佳 李学坤 +1 位作者 闫瑞芳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60例,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60例,分别测量两组的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对比分析其差异,比较各参数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效能,并分析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MTRasym[(3.70±0.94)%]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2.35±0.60)%](t=8.89,P<0.05);前列腺癌组ADC值[(0.93±0.15)×10^(-3) mm^(2)/s]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1.32±0.22)×10^(-3) mm^(2)/s](t=-11.01,P<0.05)。MTRasym、ADC值及两者联合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914、0.966。MTRasym、ADC值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优于MTRasym、ADC值单独的诊断效能(Z=3.125、2.776,P<0.05)。MTRasym值与ADC值呈负相关(r=-0.469,P<0.001)。结论酰胺质子转移与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均有较高的效能,两序列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评价直肠癌肿瘤出芽等级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云霞 徐文翔 +4 位作者 何雨琪 孙赟 李飞翔 蔡玮 黄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73,共7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等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等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TB计数进行分组,分为中-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对比两组间APT值及ADC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对观察者间所测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测。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整体输入法分析变量与直肠癌TB等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以及其联合后的评估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其95%置信区间,以及对应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来分析各参数与TB的相关性。结果121例直肠癌患者中中-低级别组69例,高级别组52例。2位医师测量的APT值及ADC值结果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925、0.877)。中-低级别直肠癌TB组的APT值(2.068%±0.588%)低于高级别TB组(3.167%±0.592%)(P<0.001);中-低级别直肠癌TB组的ADC值[(1.064±0.131)×10^(-3)mm^(2)/s]高于高级别TB组[(0.903±0.138)×10^(-3)mm^(2)/s]。在多变量分析中,APT值[比值比:15.079(95%CI:4.822~47.154)]和ADC值[比值比:0.004(95%CI:0.001~0.228)]是预测TB等级的独立危险因素。APT、ADC及两者联合评估直肠癌TB等级的AUC分别为0.916、0.821、0.918。DeLong检验结果显示ADC值与APT值、两者联合后评估TB等级的AU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4)。决策曲线显示两者联合后较单独使用APT及ADC值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APT值与TB等级呈中度正相关(r=0.713,P<0.001),ADC值与TB等级呈中度负相关(r=-0.550,P<0.001)。结论APT和ADC值均能够术前有效评估直肠癌的TB等级,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肿瘤出芽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估骨与软组织肿瘤价值初探
11
作者 张钲佳 李小敏 +2 位作者 周鑫 马海荣 艾松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5-596,共12页
目的·初步探讨高阶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评估骨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及化学治疗(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2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且临床确诊为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患者,根... 目的·初步探讨高阶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评估骨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及化学治疗(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2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且临床确诊为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患者,根据患者磁共振检查方法,分为常规组和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weighted imaging,APTw)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DCE),APTw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额外接受APTw成像。2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各分为非恶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APTw组中的恶性病变患者根据入组前是否接受化疗,进一步分为未化疗组和化疗组。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最大截面的APT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以比较磁共振APTw、DWI及DCE在肿瘤诊断及评估化疗后改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入组85例患者(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10~84岁,平均(43.05±17.62)岁。常规组51例(非恶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35例),APTw组34例(非恶性病变5例,恶性病变29例;恶性病变患者中未化疗者23例,化疗者6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中,仅常规组的边界是否清楚与APTw组的肿瘤最大直径在各自的恶性与非恶性病变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PTw组中,恶性病变与非恶性病变患者的AP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分析,恶性病变未化疗组的APT值显著低于恶性病变化疗组(P<0.001),但恶性病变化疗组与非恶性病变组的A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APTw组的ADC值及TIC分型在2组各自的恶性病变与非恶性病变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w组诊断模型(常规MRI+DWI+DCE+APTw)对骨与软组织恶性与非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大于常规组诊断模型(常规MRI+DWI+DC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PTw组诊断模型的约登指数及特异度均更高。结论·APTw成像作为一种高阶磁共振功能成像,可以评估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及化疗后改变,是常规MRI、DWI及DCE成像评估的有益补充,为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无创诊疗评估提供了新的临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酰胺质子转移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12
作者 刘锦 王虹 +3 位作者 朱小飞 崔武勋 陈昂 王玉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3D APT)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20年2月—2023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高分化组28例,中低分... 目的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3D APT)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20年2月—2023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高分化组28例,中低分化组36例。术前采集MRI序列,包括小视野高分辨T2WI、rFOV DWI及3D APT。2名医师逐层勾画肿瘤实性部分,提取其表观扩散系数(rADC)及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值。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参数(MTRasym+rADC)诊断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单一及联合参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中低分化组MTRasym平均值[(2.93±0.61)%]高于高分化组[(1.74±0.63)%](t=-7.60,P<0.001),rADC平均值[(0.98±0.17)×10^(-3) mm^(2)/s]低于高分化组[(1.19±0.18)×10^(-3) mm^(2)/s](t=4.50,P<0.001)。与MTRasym及rADC相比,联合参数模型鉴别直肠腺癌组织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94,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6、0.96。结论3D APT和rFOV DWI有助于鉴别直肠腺癌的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腺癌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脑功能成像在视路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雪萍 白岩 +2 位作者 王梅云 王上 陈传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117,124,共4页
视路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辐射、视皮质。由于视觉信号是通过神经纤维的传输和突触信号传递的,视路一部分出现问题可能会顺行性或逆... 视路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辐射、视皮质。由于视觉信号是通过神经纤维的传输和突触信号传递的,视路一部分出现问题可能会顺行性或逆行性影响其他神经功能。常规磁共振检查只能从形态学显示病变,不能探测微观结构的变化,神经眼科学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探测后视路的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脑功能成像在视路病变中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主要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脑功能成像在视路病变的研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路 扩散加权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平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的正常表现和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徐贤 张金山 +4 位作者 马林 蔡幼铨 程流泉 孙非 郭行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3.0T磁共振上的正常表现。方法42例健康志愿者及1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3.0T磁共振全身MR-DWI检查,初步归纳全身MR-DWI的正常表现,比较不同性别骨骼系统信噪比(SNR)值的差别,并对骨骼系统进行年龄与SN... 目的探讨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3.0T磁共振上的正常表现。方法42例健康志愿者及1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3.0T磁共振全身MR-DWI检查,初步归纳全身MR-DWI的正常表现,比较不同性别骨骼系统信噪比(SNR)值的差别,并对骨骼系统进行年龄与SNR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骨骼呈低至等信号,双肺、纵膈及肝脏呈低信号,椎间盘、颅脑、脾脏、双肾和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呈高信号。女性腰椎、髂骨及股骨SNR值显著高于男性,且女性腰椎、髂骨SNR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MR-DWI发现原发灶以外的59处异常信号病灶。结论骨骼系统MR-DWI的SNR值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全身MR-DWI对显示肿瘤转移灶非常敏感,有可能成为探测肿瘤病人全身转移灶的一种手段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性别 年龄 肿瘤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测量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7
15
作者 刘妍 夏黎明 +1 位作者 邹明丽 王承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3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6例为恶性肿瘤,14例为良...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3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6例为恶性肿瘤,14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 s.分析30例病例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为(0.849±0.197)×10^-3 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598±0.218)×10^-3 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对于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8
16
作者 刘溢 谢敬霞 +2 位作者 韩鸿宾 杨渝平 刘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 利用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DWI)的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 ,探讨其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方面的价值。方法 患者 2 8人 ,良性 8人 ,恶性 2 0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DWI采用两组序列 ... 目的 利用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DWI)的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 ,探讨其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方面的价值。方法 患者 2 8人 ,良性 8人 ,恶性 2 0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DWI采用两组序列 (分别为扩散敏感系数b =0 ,10 0 0s/mm2 ,和b =3 0 ,3 0 0 ,110 0s/mm2 ) ,并计算ADC值。结果 在b =10 0 0 -0s/mm2 时 ,正常腺体的ADC值 [( 1.75± 0 .5 4)× 10 -3 mm2 /s]与良性肿物的ADC值 [( 1.5 3± 0 .3 4)× 10 -3 mm2 /s]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正常腺体与恶性肿物的ADC值 [( 1.2 2± 0 .2 8)× 10 -3 mm2 /s]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良恶性肿物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b =3 0 0 ,3 0s/mm2 时 ,三者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在b =110 0 ,3 0 0s/mm2 时 ,良恶性肿物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 1.3 5× 10 -3 mm2 /s ,即 <1.3 5为恶性 ,>1.3 5为良性 ,诊断的敏感性为 69.6% ,特异性为 75 .0 %。结论 DWI图像 (尽量选择TE时间与肿瘤的T2相近的序列 )有助于检出病变 ,可作为常规检查序列之一。大b值差的ADC值能够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值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再毅 陈鑫 +3 位作者 颜丽芬 潘丹 黄燕琪 梁长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研究b值大小及数量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9例健康志愿者行肝脏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扫描2次,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 目的研究b值大小及数量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9例健康志愿者行肝脏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扫描2次,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0、100、500)和(0、100、500、800)s/mm2的ADC图像。分别在左、右肝选取3个层面,然后在每个层面各选3个圆形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别以左、右肝9个ROI的平均ADC值代表左、右肝的ADC值。结果 b值相同时,左肝ADC值大于右肝(P<0.001)。b=0、100s/mm2时ADC值最大;b=0、100、500、800s/mm2时ADC值最小。Bland-Altman分析显示,b=0、100、500、800s/mm2时可重复性最好(右肝:LOA=10.5%;左肝:LOA=13.9%)。结论 b值越小,ADC值越大;使用多个b值计算的ADC值可重复性最高,在临床中测量肝脏DWI的ADC值时使用多个b值计算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 被引量:16
18
作者 马跃 任莹 +3 位作者 富西湖 石喻 乞文旭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41-164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正常胰腺组织ADC值及其差值(DADC值)变化情况,探讨用于鉴别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最适b值。方法对15例胰腺癌(Ⅰ组)、4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Ⅱ组)及15名胰腺正常的志愿者(Ⅲ组)行...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正常胰腺组织ADC值及其差值(DADC值)变化情况,探讨用于鉴别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最适b值。方法对15例胰腺癌(Ⅰ组)、4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Ⅱ组)及15名胰腺正常的志愿者(Ⅲ组)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分别为333、667、1000s/mm2。测量各b值下癌区、慢性炎症区和正常胰腺区的ADC值,并对不同b值时三种组织ADC值及不同组织间DADC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相同b值时胰腺癌区ADC值低于慢性炎症肿块区和正常胰头区。不同b值时各组内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b值增大,三组的ADC值均有下降,其中胰腺癌区平均下降率最低(15.66%和5.19%)。b=333和667s/mm2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两配对组组内的D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333s/mm2时各配对组组内的DADC值最大。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小b值有助于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炎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22
19
作者 任莹 金征宇 +5 位作者 冯逢 有慧 廖泉 戴梦华 郭俊超 孙宏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志愿者及13例胰腺癌患者在3.0TMR上行胰腺DWI成像。比较DWI与T1WI、T2WI序列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信号强度比(SIR);比较胰腺癌、癌周及志愿者...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志愿者及13例胰腺癌患者在3.0TMR上行胰腺DWI成像。比较DWI与T1WI、T2WI序列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信号强度比(SIR);比较胰腺癌、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并绘制ADC值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结果DWI及T1WI图像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SIR均明显高于T2WI(P<0.05),而DWI与T1WI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胰腺癌与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39±0.088)(P<0.05)。结论DWI成像及ADC值的测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胰腺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李海英 张义钊 +3 位作者 刘鹏 张玫 陈赜 王小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1.5T 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90例发现有乳腺肿块的女性,经病理诊断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48例,术前行MRI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检查,计算在不同b值时乳腺良性、恶性肿瘤表观扩...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1.5T 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90例发现有乳腺肿块的女性,经病理诊断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48例,术前行MRI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检查,计算在不同b值时乳腺良性、恶性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诊断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中,良性与恶性病变的Ⅰ、Ⅱ、Ⅲ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b值时,乳腺良性病变的ADC值均高于恶性病变(P<0.05);当b=800 s/mm^2时,动态增强联合多b值DW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0.48%,准确度为93.33%。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与1.5T MR多b值DWI联合诊断乳腺癌,能够有效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对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