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罗惠慈 朱进 《现代医院》 2019年第9期1383-1385,1389,共4页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血管影像学检查中应用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TRICKS)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疑似患者112例,均经由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及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血管影像学检查中应用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TRICKS)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疑似患者112例,均经由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及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间应用价值差异。结果 112例均成功完成TRICKS、DSA检查;其中112例患者经TRICKS技术检出332处颈动脉狭窄,经DSA检出血管狭窄处236处;TRICKS与DSA颈总动脉狭窄相符率119. 57%(55/46)、颈动脉交叉狭窄相符率201. 69%(119/59)、颈内动脉狭窄相符率(158/131);经DSA检出正常颈动脉40支,轻度狭窄30支,中度狭窄69支,重度狭窄26支,完全闭塞6支;TRICKS与DSA检出相符情况127. 50%(51/40)、193. 33%(58/30)、128. 99%(89/69)、115. 54%(29/26)、100. 00%(6/6)。结论 TRICKS技术能够清晰反应颈动脉狭窄位置及严重程度,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 颈部动脉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评估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谭仲伦 郭晓婷 +1 位作者 陈忠 叶文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技术用于评估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9~81岁,中位年龄65岁。时间分...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技术用于评估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9~81岁,中位年龄65岁。时间分辨DCE MRA技术扫描与注射对比剂同时进行,62 s内采集20期图像;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原发破口情况,记录各时相破口两侧内膜移动及真假腔对比剂信号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均获得15期动脉期图像,清晰显示原发破口及撕裂内膜。Standford A型3例,B型17例;3例(15%)患者可观察撕裂内膜摆动;对比剂经原发破口进入假腔,真腔内对比剂充盈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早于假腔(t=-21.0、-12.9、-11.4,P <0.05)。结论时间分辨DCE MRA能清晰显示夹层原发破口、撕裂内膜及破口两端真假腔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夹层动脉分型及指导腔内治疗。撕裂内膜摆动提示真假腔间存在压力差,可能是导致夹层进一步扩大的不稳定因素,提示临床需及时积极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分辨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并行采集的部分可分离函数高分辨动态磁共振成像
3
作者 史彩云 谢国喜 +4 位作者 杨惠 张丽娟 郑海荣 邱本胜 刘新 《集成技术》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部分可分离函数(Partial Separability,PS)是一种高分辨动态磁共振稀疏成像模型,可以对心脏等运动目标实现高分辨动态成像,然而该模型需要充足的扫描数据才能进行图像重建,因此存在扫描时间较长的缺点。文章在PS模型基础上,利用并行成... 部分可分离函数(Partial Separability,PS)是一种高分辨动态磁共振稀疏成像模型,可以对心脏等运动目标实现高分辨动态成像,然而该模型需要充足的扫描数据才能进行图像重建,因此存在扫描时间较长的缺点。文章在PS模型基础上,利用并行成像原理对磁共振数据进行降采样,从而缩短PS模型的扫描时间。数学仿真和载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重建出高时空分辨率磁共振图像并且将扫描速度提高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成像 高时空分辨 部分可分离模型 并行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对比剂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仲良 江治民 +4 位作者 刘洁 章玉凤 张遇乐 蔡亮 刘聪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42-344,共3页
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成为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发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影像诊断手段,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是通过静脉注射小分子顺磁性对比剂无创地评价组织血流灌注、... 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成为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发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影像诊断手段,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是通过静脉注射小分子顺磁性对比剂无创地评价组织血流灌注、渗透性等血管特性的功能性成像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全身多系统良恶性病变、动态监测肿瘤放化疗治疗效果、评估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等方面。在本研究中作者主要对钆对比剂在DCE-MRI中的应用和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级时间选通成像系统动态空间分辨率 被引量:5
5
作者 盛亮 黑东炜 +3 位作者 邱孟通 魏福利 王培伟 王奎禄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4-277,共4页
成像系统动态空间分辨率的下降与静态相比主要发生在光阴极与微通道板输入面之间。本文采用时空传递函数理论,分析了动态下空间分辨率的下降因子,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基本一致,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 动态空间分辨 纳秒级时间选通 像增强器 光电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性别成人股总动脉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研究
6
作者 高振华 徐丹阳 +2 位作者 关天明 张皓钦 王焕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9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股总动脉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参数是否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6月-2020年6月行盆腔1.5 T动态增强MRI检查的92例患者,男45例,女47例。动态增强MRI原始数据经MR设备自带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绘制同... 目的:探讨成人股总动脉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参数是否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6月-2020年6月行盆腔1.5 T动态增强MRI检查的92例患者,男45例,女47例。动态增强MRI原始数据经MR设备自带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绘制同一横轴面双侧股总动脉感兴趣区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不同患者双侧股总动脉ROI的TIC增强信号强度达峰时间(ΔT_(max))、最大增强信号强度幅度(ΔS_(max))%)、3min峰值信号强度下降幅度(ΔS_(3min)%)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左右侧股总动脉的ΔT_(max)在全年龄组男性组(27.5±8.3)s和女性组(29.6±5.7)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05);左侧股总动脉的ΔS_(max)%在全年龄组男性组(199.1%±77.5%)和女性组(273.8%±9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P<0.05),ΔS_(3min)%在全年龄组男性组(18.1%±4.9%)和女性组(17%.4±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右侧股总动脉的ΔS_(max)%在全年龄组男性组(194.1%±75.1%)和女性组(270.4%±95.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5),ΔS_(3min)%在全年龄组男性组(18.0%±4.7%)和女性组(17.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P>0.05)。对于左侧股总动脉或右侧股总动脉,在<50岁组或≥50岁组男性和女性比较,ΔS_(max))%和ΔS_(3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ΔT_(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左右侧股总动脉MRI动态增强参数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总动脉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左右侧股总动脉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参数的比较
7
作者 何天生 高振华 +2 位作者 关天明 徐丹阳 张皓钦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9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股总动脉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参数是否存在侧别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6月行盆腔1.5T动态增强MRI检查的92例患者,男45例,女47例。动态增强MRI原始数据经MR设备自带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绘制同一横轴面双... 目的:探讨成人股总动脉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参数是否存在侧别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6月行盆腔1.5T动态增强MRI检查的92例患者,男45例,女47例。动态增强MRI原始数据经MR设备自带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绘制同一横轴面双侧股总动脉感兴趣区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不同患者双侧股总动脉ROI的TIC增强信号强度达峰时间(ΔT_(max))、最大增强信号强度幅度(ΔS_(max)%)、3 min峰值信号强度下降幅度(ΔS_(3min)%)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患者的左右侧股总动脉ΔT_(max)基本相同。男性组中同一患者的左右侧股总动脉ΔS_(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股动脉ΔS_(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中同一患者的左右侧股总动脉ΔS_(max)%和ΔS_(3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男性股总动脉ΔS_(max)%之间存在左右侧别的差异,其余股总动脉MRI动态增强参数无侧别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总动脉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空间加速采集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翁卓 谢国喜 +3 位作者 刘新 熊承义 郑海荣 邱本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5-792,共8页
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临床医学影像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k空间信号采集受奈奎斯特(Nyquist)采样定理限制,其成像速度仍然较低。在一定的主磁场和梯度场条件下,要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高分辨率图像必须进行较长时间的信号采集。... 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临床医学影像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k空间信号采集受奈奎斯特(Nyquist)采样定理限制,其成像速度仍然较低。在一定的主磁场和梯度场条件下,要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高分辨率图像必须进行较长时间的信号采集。为实现磁共振快速动态成像,除提高主磁场强度、梯度强度及其切换率以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在稀疏采样的情况下使最终重建图像数据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从而减少k空间信号采集的数量,缩短信号采集时间。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基于k空间数据共享和欠采样的快速磁共振成像方法被提出,如半傅里叶成像、钥孔成像、并行成像、部分可分离函数(PSF)等。在描述k空间填充方式的基础上,对这些快速成像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时空分辨 并行成像 K空间 动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类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忠平 徐霖 +2 位作者 李咏梅 欧阳羽 罗天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4-807,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一三维时间分辨力对比剂动力成像(3D-Tricks)对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类型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纳入研究对象43例进行3D-Tricks序列扫描,其均无颈部和脑部明显血管性疾病,利用容积再现、多平面...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一三维时间分辨力对比剂动力成像(3D-Tricks)对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类型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纳入研究对象43例进行3D-Tricks序列扫描,其均无颈部和脑部明显血管性疾病,利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强度投影技术对颈外动脉分支进行图像在线分析,观察颈外动脉分支、类型及形态,并测量颈外动脉分支起始点至颈总动脉分叉距离。结果:43例研究对象共显示了45侧甲状腺上动脉,86侧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及枕动脉;其中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27侧,舌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共干1侧。颈外动脉向后方发出的动脉分支显示较差,仅有9侧枕动脉起始段显示清晰。结论:3D-Tricks技术能较好地评价颈外动脉主要分支(包括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为临床医师提供解剖学资料,对口腔、颌面部某些肿瘤的外科或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间分辨对比剂动力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颈外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磁性对比剂动态增强MR脑灌注成像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有禄 肖恩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3期308-311,共4页
随着MR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顺磁性对比剂的应用,基本平面回波技术的顺磁性对比剂动态增强MR脑灌注成像已应用于颅脑检查的许多方面,并且在急性脑卒中、脑肿瘤等部分疾病检查中已成为常规,并逐渐延伸至脑变性疾病、烟雾病及吸毒者及功能... 随着MR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顺磁性对比剂的应用,基本平面回波技术的顺磁性对比剂动态增强MR脑灌注成像已应用于颅脑检查的许多方面,并且在急性脑卒中、脑肿瘤等部分疾病检查中已成为常规,并逐渐延伸至脑变性疾病、烟雾病及吸毒者及功能评估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对疾病除早期显示病变外,还可指导疾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就其成像原理、计算参数、检查方法入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顺磁性对比剂 动态增强 脑灌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TRICKS与3D-TOF-MRA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龙全 许梅海 +4 位作者 申炜 毛一朴 卢平明 韦洁勤 覃丁丁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2期181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成像应用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与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3D-TOF-MRA)的优劣性。方法32例行颈部MRA检查患者分别采用TRICKS和3D-TOF-MRA成像。通过对2种方法的颈动脉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测算图像的对... 目的探讨颈动脉成像应用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与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3D-TOF-MRA)的优劣性。方法32例行颈部MRA检查患者分别采用TRICKS和3D-TOF-MRA成像。通过对2种方法的颈动脉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测算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比较2种方法在扫描时间、图像质量及CNR的差异。结果2名医师对TRICKS颈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3±0.180)分、(3.06±0.181)分,Kappa值为0.87;对颈动脉3D-TOF-MRA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97±0.180)分、(3.00±0.359)分,Kappa值0.75。两组TRICKS及3D-TOF-MRA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TRICKS图像评分高于3D-TOF-MRA,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54,P<0.05)。TRICKS及3D-TOF-MRA的CNR值分别为(13.45±7.75)、(10.12±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8,P<0.05)。TRICKS及3D-TOF-MRA的扫描时间分别为62.00 s、325.0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3.5,P<0.05)。结论TRICKS较3D-TOF-MRA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够清楚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可作为颈动脉病变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对比动态显像技术 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TSE序列及多层HASTE序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
12
作者 崔静 张雪林 张玉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的2种成像方法,探讨有助于临床诊断胆系病变的磁共振检查的最佳方法。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35例胰胆管病变患者2种不同方法(单层TSE序列及多层HASTE序列)MRCP影像表现,比较二者显示胰胆管病变...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的2种成像方法,探讨有助于临床诊断胆系病变的磁共振检查的最佳方法。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35例胰胆管病变患者2种不同方法(单层TSE序列及多层HASTE序列)MRCP影像表现,比较二者显示胰胆管病变的优缺点。结果:单层TSE序列采集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受运动伪影影响小;多层HASTE序列采集时间较长,运动伪影明显。结论:单层TSE-MRCP成像结合常规SE及梯度序列冠轴位相扫描是胰胆管病变的磁共振检查的最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胰胆管成像 采集时间 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辨率CT与UTEMRI在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岳甜甜 黄依莲 张珂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0期1871-1874,共4页
目的分析超高分辨率CT与磁共振成像超短回波时间序列(UTEMRI)在肺小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肺小结节患者120例,其中41例最大径<0.5 cm,79例最大径≥0.5 cm,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 目的分析超高分辨率CT与磁共振成像超短回波时间序列(UTEMRI)在肺小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肺小结节患者120例,其中41例最大径<0.5 cm,79例最大径≥0.5 cm,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均行超高分辨率CT与UTE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最大径<0.5 cm、最大径≥0.5 cm肺小结节不同征象的检出情况,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恶性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超高分辨率CT对最大径<0.5 cm肺小结节的分叶、晕征、毛刺、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洞、钙化、磨玻璃密度检出率高于UTEMRI(P<0.05)。超高分辨率CT对最大径≥0.5 cm肺小结节的分叶、晕征、毛刺、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洞、钙化、磨玻璃密度检出率与UTE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超高分辨率CT、UTEMRI诊断恶性肺小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8、0.762,超高分辨率CT敏感度、特异度和实际应用准确度分别为95.7%、95.9%、95.8%,UTEMRI为78.3%、74.2%、75.0%。结论超高分辨率CT在最大径<0.5 cm肺小结节中不同征象的检出率高于UTEMRI,但在最大径≥0.5 cm肺小结节中二者不同征象检查率无差异,超高分辨率CT对恶性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高于UTE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超高分辨 CT 磁共振成像超短回波时间序列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DWI-ADC值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彭昌丽 马城 +1 位作者 陈源凯 梁有禄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4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化(TIC)曲线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宾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采...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化(TIC)曲线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宾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采用西门子Magnetom Skyra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块的形态、信号,在工作站绘制病灶的TIC曲线类型,测量病灶的DWI-ADC值,并将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良性病变患者15例,恶性病变患者25例。乳腺良性肿块的TIC曲线类型与乳腺恶性肿块的TIC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8,P=0.001)。乳腺良性肿块平均的DWI-ADC值为(1.556±0.526)×10^(-3) mm^(2)/s,乳腺恶性肿块平均的DWI-ADC值为(0.994±0.061)×10^(-3) mm^(2)/s,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8,P<0.001)。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显示,乳腺良性肿块多呈规则形态,而乳腺恶性肿块则多呈不规则形态;乳腺恶性肿块边缘多呈深分叶或毛刺征、不清晰,而乳腺良性肿块边缘多光滑、清晰;无论是乳腺良性肿块还是乳腺恶性肿块一般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两者差异并不明显。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DWI-ADC值在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化曲线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乳腺肿块 定性诊断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显示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兵 肖红 +3 位作者 王健 邱明国 黄学全 张绍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公式计算三维对比血管造影(3D CEMRA)的延时时间对改善头部和体部血管影像质量的价值。方法:86例分为两组:头颈组65例使用3D CEMRA检查头颈时间计算公式,即延迟时间=对比剂达峰时间-采集中心时间-1/2对比剂团注时间。...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公式计算三维对比血管造影(3D CEMRA)的延时时间对改善头部和体部血管影像质量的价值。方法:86例分为两组:头颈组65例使用3D CEMRA检查头颈时间计算公式,即延迟时间=对比剂达峰时间-采集中心时间-1/2对比剂团注时间。体部组21例使用3D CEMRA经典计算公式,即延迟时间=对比剂达峰时间-采集中心时间+1/2对比剂团注时间。结果:86病例3D CEMRA图像中各级血管显示的总优良率达到96%。结论:头部和体部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可得到良好的3D CEMRA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延迟时间 扫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动态负荷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MRI T_2时间表现研究
16
作者 李智慧 周海宇 +5 位作者 奚小冰 李元超 陆勇 杜联军 丁晓毅 严福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病人定量动态负荷前后膝关节软骨T2时间变化情况,分析MRIT2mapping序列反映软骨基质生物力学变化的灵敏度.并验证高磁场条件下人体关节负荷装置的有效性。方法10例膝关节OA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 目的通过比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病人定量动态负荷前后膝关节软骨T2时间变化情况,分析MRIT2mapping序列反映软骨基质生物力学变化的灵敏度.并验证高磁场条件下人体关节负荷装置的有效性。方法10例膝关节OA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4l~66岁.平均年龄57-3岁。依托人体下肢关节力学负荷装置,对其施加膝关节动态负荷。负荷前后行膝关节MRIT2maDping成像,将膝关节轴向负荷区软骨分为4个部位:胫骨平台内、外侧软骨区及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区.分别测量各部位软骨负荷前后的T,时间。对负荷前膝关节内、外侧软骨分级评估进行卡方检验,对同一软骨区动态负荷前后的T2时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负荷前膝关节内外侧软骨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病人负荷前后T2值,胫骨平台内侧软骨区分别为(39.59±4.17)ms、(40.14±4.49)ms(f=0.426,P=0.680);胫骨平台外侧软骨区(38.85±6.72)ms、(41.25±6.54)ms(t=1.704,P=0.123):股骨内侧髁软骨区(36.44±5.72)ms、(40.63±4.90)ms(t=1.783,P=0.108);股骨外侧髁软骨区(39.30±5.78)ms、(46.14±5.03)ms(t=2.826,P=0.020)。结论OA病人负荷后膝关节局部区域软骨区T2时间延长.自行设计的动态加压装置适合在高磁场条件下完成加压及MRI检查,有一定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软骨 动态负荷 磁共振成像 T2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移位分析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在慢性脑缺血灌注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邵明冉 张冰 +4 位作者 周飞 青钊 乔彤 倪玲 张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1,135,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时间移位分析(TSA)方法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纳入31例单侧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时行rs-... 目的分析基于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时间移位分析(TSA)方法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纳入31例单侧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时行rs-fMRI和DSC-PWI扫描,并以DSC-PWI达峰时间(TTP)参数图为标准分为非缺血组17例和缺血组14例。两组患者分别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测量ROI与对侧相同ROI的TTP值和TSA延迟值,取其差值的绝对值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组患者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均大于非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缺血组中,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在大脑前动脉皮层区(r=0.566,P=0.018)、大脑中动脉M2段上方前皮层区(r=0.541,P=0.025)和大脑中动脉M3段上方前皮层区(r=0.678,P=0.003)呈正相关;缺血组中,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在缺血区呈正相关(r=0.641,P=0.013)。结论基于rs-fMRI的TSA方法与DSC-PWI参数TTP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为早期评估脑缺血患者血流灌注提供无创、无电离辐射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 时间移位分析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动态成像系统研究
18
作者 杨文 马居坡 吴金建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94,共13页
与传统相机相比,仿生动态相机具有成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等特性,可在极端光照条件和高速运动场景下有效生成情报信息,在无人驾驶、智慧交通、航空航天侦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首先介绍了仿生动态视觉传感器... 与传统相机相比,仿生动态相机具有成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等特性,可在极端光照条件和高速运动场景下有效生成情报信息,在无人驾驶、智慧交通、航空航天侦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首先介绍了仿生动态视觉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和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基于仿生传感器的动态成像系统及关键技术,包括从低层次的视觉(信号去噪)到高层次的视觉(识别、检测、重建)任务,最后针对仿生动态成像系统的应用情况,总结了仿生成像技术的研究挑战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脑智能 异步传感器 动态范围 时间分辨 仿生动态相机 成像系统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联合高分辨率MR对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杨巧云 张蕾 +1 位作者 陈安 朱磊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联合高分辨率MR对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96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该院完成高分辨率MRI和动态增强扫描MRI检查...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联合高分辨率MR对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96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该院完成高分辨率MRI和动态增强扫描MRI检查。根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n=124)和淋巴结转移组(n=72),分析两组间临床特征、动态增强MR定量参数和高分辨率MR影像表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计算不同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是年龄<59.5岁(OR:0.329)、N分期MR影像学表现(mrN stage)为N1-N2期(OR:6.857)、癌胚抗原异常(OR:2.742)、T分期MR影像学表现(mrT stage)为T3期(OR:2.959)、mrMRF受累阳性(OR:5.577)、动态增强扫描MRI定量参数Ktrans<0.298 min-1(OR:0.210)及mr EMVI阳性(OR:2.2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N stage阳性和Ktrans是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mrN stage+Ktrans预测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0.788)高于单独的mrN stage(0.713)及Ktrans(0.650)。结论动态增强MR定量参数Ktrans联合mrN stage能够提高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分辨磁共振成像 直肠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心房颤动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汪浩 马宝新 刁树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3期11-13,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及致死率逐年增加,对社会造成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心脏磁共振(CMR)具有优秀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随着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CMR在房颤疾病风险分层、预后评估、疗效评价中都发挥着重...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及致死率逐年增加,对社会造成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心脏磁共振(CMR)具有优秀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随着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CMR在房颤疾病风险分层、预后评估、疗效评价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综述CMR近年来在房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磁共振 延迟钆增强 分辨率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