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观弥散系数对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曾雪伟 周守国 +4 位作者 黄耀渠 王梓华 何亚男 黄华仪 王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3-869,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MRgFUS)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56例接受MRgFUS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治疗3月后和6月后的MRI及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MRgFUS)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56例接受MRgFUS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治疗3月后和6月后的MRI及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病灶ADC值与肌瘤的体积,症状严重评分(SSS)和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FS-QOL)评分的相关性。使用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进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病灶ADC值[(1.11±0.13)、(1.84±0.09)、(2.12±0.24),×10^(-3)(/mm^(2)/s)]、肌瘤体积(102±35.30、56.70±18.88、46.93±18.99,cm^(3)),SSS(36.73±11.74、21.77±10.21、17.66±9.30)和UFS-QOL(59.05±17.48、76.54±16.50、82.46±12.37)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7.837,73.589,53.976和37.606,P值均<0.05)。ADC值与肌瘤体积、SSS呈负相关,与UFS-QOL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630和0.592,P值均<0.05)。【结论】ADC值对评估MRgFUS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 子宫肌瘤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治疗难治性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娟 周守国 黄耀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MRgFUS)治疗难治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行MRgFUS治疗的38例难治性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病灶体积、疼痛评分、月经量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 目的:探讨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MRgFUS)治疗难治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行MRgFUS治疗的38例难治性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病灶体积、疼痛评分、月经量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CA125、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方面的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相关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MRgFUS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病灶体积、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CA125、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1.628、390.167、278.155、138.817、29.092,P值均<0.05)。病灶体积与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CA125、血红蛋白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05、0.715、0.578、-0.439(P值均<0.05)。结论:MRgFUS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治疗难治性子宫腺肌病的方法,能对病灶进行有效治疗,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 子宫腺肌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理分析对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苏佰燕 周慷 +4 位作者 石海峰 孙昊 张古沐阳 薛华丹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3-679,共7页
目的评估纹理分析对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 FUS)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MRgFUS治疗的1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给予增强MRI检查,... 目的评估纹理分析对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 FUS)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MRgFUS治疗的1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给予增强MRI检查,采用TexRAD软件对T2矢状位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得到纹理参数平均值、标准差(SD)、熵、正性像素的平均值(MPP)、偏度和峰度,测量目标肌瘤相关径线计算出子宫肌瘤体积及变化率,采用子宫肌瘤症状与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并计算出标准化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及变化率,比较各纹理参数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图像中的差异,研究治疗前后纹理参数与肌瘤评价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前肌瘤的平均体积为(96. 5±84. 9) cm3,术后12个月减小至(55. 1±71. 0) cm3,体积变化率(ΔV%)为(49±20)%;术前标准化SSS评分为(34. 18±15. 29)分,术后12个月降至(17. 78±11. 84)分,变化率为(45±32)%,无灌注区体积比(NPV%)为(62±20)%。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间的纹理参数平均值、SD、熵和M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其改变存在规律性,均表现为术后即刻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又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超过术前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即刻纹理参数SD (SSF2:r=0. 503,P=0. 047; SSF4:r=0. 529,P=0. 035; SSF6:r=0. 519,P=0. 039)和熵(SSF2:r=0. 527,P=0. 036; SSF4:r=0. 517,P=0. 040; SSF6:r=0. 495,P=0. 050)与ΔV%间有显著相关性;术前纹理参数熵与NPV%呈显著正相关(SSF2:r=0. 507,P=0. 045; SSF4:r=0. 543,P=0. 030; SSF6:r=0. 548,P=0. 028)。结论治疗前后MRI纹理参数的变化与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纹理分析可能在MRgFUS对子宫肌瘤疗效预测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非灌注体积 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增强T1WI的纹理分析技术对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评估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佰燕 孙昊 +3 位作者 薛华丹 石海峰 张古沐阳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对比增强T1WI的纹理分析技术评估症状性子宫肌瘤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FUS)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MRgFUS治疗的1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12个月时的临床... 目的:探讨基于对比增强T1WI的纹理分析技术评估症状性子宫肌瘤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FUS)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MRgFUS治疗的1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12个月时的临床和MRI资料。采用TexRAD软件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两次MRI检查中的对比增强矢状面T1WI数据进行纹理分析,分别在空间尺度滤波器(SSF)半径值为2、4和6的图像上测量病灶的纹理参数,包括平均值(mean)、标准差(SD)、熵(entropy)、正性像素平均值(MPP)、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测量并计算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时肌瘤的体积及体积变化率,以及治疗后即刻子宫肌瘤无灌注区体积百分比(NPV%)。通过子宫肌瘤症状与生活质量问卷(USF-QOL)调查评估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并转化为标准化SSS,计算治疗后标准化SSS评分的变化率。分析每次检查中不同SSF条件下病灶的各项纹理参数与患者的标准化SSS和肌瘤体积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不同SSF值图像上病灶的各项纹理参数中熵值与NPV%间具有显著相关性(SSF2:r=0.555,P=0.026;SSF4:r=0.535,P=0.033;SSF6:r=0.522,P=0.038);治疗后即刻组中,SSF4和SSF6图像上病灶的偏度和峰度与NPV%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偏度:SSF4条件下r=0.696、P=0.003,SSF6条件下r=0.772、P=0.000;峰度:SSF4条件下r=0.707、P=0.002,SSF6条件下r=0.786、P=0.000),SSF2图像上病灶的峰度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的病灶体积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523,P=0.038;r=0.503,P=0.047);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组中其余各项纹理参数与肌瘤治疗前体积、治疗后12个月体积、肌瘤体积变化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标准化SSS及标准化SSS变化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MR对比增强T1WI的纹理分析技术可用于预测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无灌注区体积 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纹理分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新技术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金征宇 苏佰燕 薛华丹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26-30,共5页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是近年来医学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其技术发展迅速,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应用价值不断提高。作者对这一新技术原理、目前的临床应用及新技术进展进行述评。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聚焦超声 新技进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慷 石海峰 +2 位作者 苏佰燕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是近年出现的肿瘤热消融技术,利用超声束可穿过软组织并聚焦于靶区的特点,使靶区产生高温,致使组织凝固坏死,并通过磁共振实时监控治疗范围及靶区内温度变化,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完全无创...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是近年出现的肿瘤热消融技术,利用超声束可穿过软组织并聚焦于靶区的特点,使靶区产生高温,致使组织凝固坏死,并通过磁共振实时监控治疗范围及靶区内温度变化,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完全无创、无须住院治疗、无须麻醉(仅需少量镇静剂)、无离子辐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腺肌症、骨肿瘤、前列腺癌、功能性神经疾病、乳腺癌等的临床治疗,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医学影像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应用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雅洁 张琪 +2 位作者 芮文婷 姚振威 张俊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子宫腺肌病是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良性妇科疾病,其主要的根治方法是子宫切除术。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MRgFUS)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项无创治疗技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初步认可。该治疗可能不... 子宫腺肌病是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良性妇科疾病,其主要的根治方法是子宫切除术。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MRgFUS)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项无创治疗技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初步认可。该治疗可能不影响患者妊娠和分娩过程;联合药物治疗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这或许给未来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提供了一种保宫的治疗选择。为此,本文对MRgFUS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腺肌病 无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MRI筛选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俊海 刘晓霞 +4 位作者 熊海芮 姚振威 周茜 李浩雄 唐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MRI扫描筛选适合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治疗(MRg FUS)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方法:复习文献,回顾性分析完成MRg FUS治疗的3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结果:MRg FU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肌瘤种类、位...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MRI扫描筛选适合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治疗(MRg FUS)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方法:复习文献,回顾性分析完成MRg FUS治疗的3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结果:MRg FU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肌瘤种类、位置,与盆腔邻近结构的关系、局部病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结论:术前盆腔MRI扫描筛选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对于MRg FUS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治疗 磁共振成像 患者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蕊 白岩 +1 位作者 魏巍 王梅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54-61,共8页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是一种先进的无创治疗技术,在通过靶向热消融及开放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目前已被应用于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颅内肿瘤、阿尔兹海默病、强迫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中。磁...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是一种先进的无创治疗技术,在通过靶向热消融及开放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目前已被应用于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颅内肿瘤、阿尔兹海默病、强迫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中。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因其精准、无电离辐射、实时监测靶点温度等优势可能成为诸多疾病的潜在替代疗法,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目前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热消融 血脑屏障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骨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顾容赫 廖贵 +3 位作者 韦继勇 潘崧木 刘会江 黄宗贵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6-322,共7页
骨转移是癌症三大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疼痛和骨破坏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无剂量限制、可以重复治疗的治疗方式,在癌性疼痛缓解和肿瘤进展控制方面取... 骨转移是癌症三大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疼痛和骨破坏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无剂量限制、可以重复治疗的治疗方式,在癌性疼痛缓解和肿瘤进展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从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基本原理、手术方法、治疗标准、疗效评价、治疗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对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骨转移瘤 癌性疼痛 肿瘤治疗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特发性震颤术后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11
作者 邓林林 林家骥 +6 位作者 王晓玉 陆皓璇 熊永琴 边祥兵 周珈右 潘隆盛 娄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12,共7页
目的旨在探索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uided focus ultrasound,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术后局部自发性脑活动的长期纵向变化及与临床震颤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 目的旨在探索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uided focus ultrasound,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术后局部自发性脑活动的长期纵向变化及与临床震颤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MRgFUS丘脑消融术的药物难治性ET患者(ET组)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elathy controls,HC)组各9例,收集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及MRgFUS术后2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和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linical Rating Scale for Tremor,CRST)以及HC组rs-fMRI数据。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REST plus v1.2工具包中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基于全脑体素配对样本t检验确定ET组基线与MRgFUS术后2年显著差异性脑区,使用DPABI v5.1工具包提取HC组及ET组该显著差异性脑区ReHo值。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HC组与ET组该显著差异性脑区自发性和同步性脑活动,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和MRgFUS术后2年该显著差异性脑区自发性和同步性脑活动。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ET组术后临床震颤改善与ET组ReHo值改变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ET组MRgFUS术后2年震颤改善率与ET组基线ReHo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T组基线与MRgFUS术后2年显著差异性脑区位于右侧中央后回;与HC组比较,ET组基线右侧中央后回ReHo值显著减低(P<0.01),ET组MRgFUS术后两年右侧中央后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MRgFUS术后2年,右侧中央后回ReHo值升高(F=3.95,P<0.05)。术后临床震颤改善与ReHo值改变之间的变化趋势成正相关;ET组MRgFUS术后2年CRST-A改善率与ET组基线ReHo值呈负相关(r=-0.709,P=0.032)。结论MRgFUS治疗有助于药物难治性ET患者缓解震颤症状,MRgFUS治疗影响ET患者脑自发性及同步性脑功能活动,且ReHo值与临床震颤改善具有相关性,有助于为MRgFUS术后神经重塑的评估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局部一致性 特发性震颤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临床震颤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聚焦超声刺激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莹萱 林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019-4021,共3页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具有无痛、安全、操作可重复等优点,其中经颅聚焦超声刺激以及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刺激方兴未艾;基于热消融和非热学效应,其在难治性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容小觑。本文对其近...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具有无痛、安全、操作可重复等优点,其中经颅聚焦超声刺激以及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刺激方兴未艾;基于热消融和非热学效应,其在难治性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容小觑。本文对其近期临床研究及应用情况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聚焦超声刺激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刺激 特发性震颤 神经调控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gFUS无创治疗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生育观察初探
13
作者 顾坚骏 唐纳 +7 位作者 徐元涛 闵之谦 李想 虞容江 唐怡萍 尹肖睿 张佳胤 王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索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手术(MRgFUS)治疗后对生育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自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在我院接受MRgFUS治疗的20例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统计... 目的:探索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手术(MRgFUS)治疗后对生育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自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在我院接受MRgFUS治疗的20例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灶影像学特征、消融非灌注体积比率、术后妊娠情况等,探讨MRgFUS术后对生育情况的影响。结果:20例行MRgFUS治疗的子宫肌腺病患者,年龄28~47岁,平均(35.1±5.7)岁,其中治疗前不孕症9例,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6例,辅助生殖失败5例。治疗后20例患者中10例患者共妊娠11次,3例为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妊娠,8例为自然妊娠,总妊娠率为55%,活产率为45%(9/20)。结论:对于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MRgFUS治疗后对生育妊娠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子宫肌腺病 不孕症 不良孕产史 辅助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脑损毁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尹春宇 宗睿 +1 位作者 潘隆盛 李雪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6-953,共8页
立体定向脑损毁术或称消融术(LT)是指通过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损毁脑内特定组织结构从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消融术(MRgFUS)、伽马刀(GK)及射频消融术(RF)等。对于药物反应欠佳的帕金森病(PD)患者,LT可... 立体定向脑损毁术或称消融术(LT)是指通过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损毁脑内特定组织结构从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消融术(MRgFUS)、伽马刀(GK)及射频消融术(RF)等。对于药物反应欠佳的帕金森病(PD)患者,LT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如僵直、震颤、异动症等),减少药物用量,提高长期生活质量,同时也是脑深部刺激术(DBS)的重要替代方案。充分认识LT不同手术方法的作用机制、特性、优缺点、适用人群等,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就近年来LT中MRgFUS、GK、RF治疗P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不同方法、不同靶点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脑毁损 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消融 射频消融 伽马刀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血脑屏障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兵兵 罗与 +3 位作者 白岩 吴亚平 申雨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96,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损伤与AD的病理学密切相关,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像学技术是探索BBB结构及功能改...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损伤与AD的病理学密切相关,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像学技术是探索BBB结构及功能改变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就BBB损伤与AD病理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多种影像学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脑屏障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的影像诊断及与影像医学相关的治疗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佰燕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由平滑肌组织增生所致,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发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在正常育龄妇女中,发病率可高达20%-30%。多数患者无症状,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约25%的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由平滑肌组织增生所致,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发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在正常育龄妇女中,发病率可高达20%-30%。多数患者无症状,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约25%的子宫肌瘤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盆腔压迫或疼痛,少数可导致不孕。肌瘤本身无包膜,但肌瘤周围的子宫肌层受压形成假包膜;血管由外穿入假包膜供给瘤体营养,常发生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样变。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子宫肌瘤的准确定位有助于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影像 非手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子宫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