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预测克罗恩病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风险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伟涛 申晓迪 +5 位作者 王杨迪 杜金芳 李雪华 熊珊珊 李周雷 林少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4-671,共8页
目的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MRE)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克罗恩病(CD)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EAR)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术前行MRE和初次肠切除术的CD患者,分为EAR组(18例)和无EAR组(12例)。EAR组包括内镜下Rutgeerts评... 目的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MRE)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克罗恩病(CD)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EAR)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术前行MRE和初次肠切除术的CD患者,分为EAR组(18例)和无EAR组(12例)。EAR组包括内镜下Rutgeerts评分≥I_(2)或术后12个月内需要切除吻合口的患者。分析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切除肠段及其邻近肠系膜的MRE参数、组织学分析和术后药物治疗数据共38个参数。采用LASSO回归分析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EAR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MRE上的梳状征和肠系膜爬行脂肪指数为CD术后发生早期吻合口复发的独立因素,一致性指数为0.882 (95%CI:0.764~1)。校准图显示了实际观测和预测早期吻合口复发概率之间的强相关性。结论 基于术前MRE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能是一种预测CD患者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的潜在工具,有利于CD患者肠切除术后个体化管理。为EAR高风险患者术后早期个体化药物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磁共振小肠成像 肠切除术 早期吻合口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成像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小肠克罗恩病的疗效判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丽伟 孙晓宁 +6 位作者 庄晓曌 李明 王飞 陈益耀 何周桃 韩向阳 蓝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896-900,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小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对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小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IFX诱导缓解治疗27例活动期小肠C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RE扫描,分析扫描各时... 目的:研究磁共振小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对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小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IFX诱导缓解治疗27例活动期小肠C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RE扫描,分析扫描各时相小肠病变在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特点,并与CD活动指数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FX治疗明显降低患者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0.05);(2)小肠CD的MRE表现为肠壁多发节段性增厚强化,梳状征、肠腔狭窄或扩张,IFX治疗后肠壁厚度减少,强化减弱,梳状征消失,肠腔狭窄或扩张减轻;(3)治疗前MRE病灶信号特征为动脉期高信号或等信号,治疗转变为等信号或低信号(P<0.05),治疗后静脉期信号仍为低信号或等信号(P>0.05);(4)IFX治疗后,MRE表现改善与临床积分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E对IFX治疗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疗效判断具有较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成像 克罗恩病 小肠 英夫利昔单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