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据FIGO2018新分期磁共振多模态和B超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肖云敏 张丹瑜 +2 位作者 王玲 冼少青 詹雁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按照FIGO2018新分期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和B超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6例,均接受MRI、阴道B超、术后病理检查,分析MRI检查、B超联合MRI检查阳性... 目的分析按照FIGO2018新分期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和B超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6例,均接受MRI、阴道B超、术后病理检查,分析MRI检查、B超联合MRI检查阳性预测值、特异性。结果MRI检查确诊率72.37%,低于B超联合MRI检查确诊率的92.11%,与病理检查确诊率的98.68%比较,MRI检查率(72.37%)低于病理检查(98.68%)(P<0.05),B超联合MRI检查确诊率92.11%,比病理检查的98.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FIGO2018新分期标准,磁共振多模态联合B超检查子宫内膜癌,其应用价值高,所以针对子宫内膜癌或宫腔病变高危因素者,则建议接受MRI多模态联合B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多模态 B超 FIGO2018新分期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胡海峰 王梦娇 +3 位作者 肖辉宇 王余广 郝利国 曹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DWI)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DCE-MRI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4.247,P<0.05);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DWI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6.844,P<0.05);DCE-MRI与DW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0.419,P>0.05)。DCE-MRI(AUC=0.793)、DWI(AUC=0.823)、DCE-MRI联合DWI(AUC=0.898)对肝细胞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转移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可显著提高HCC患者微血管侵犯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预测肝细胞肝癌患者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风险,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 肝细胞肝癌 微血管侵犯 转移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多模态磁共振脑影像模式识别
3
作者 单晓龙 陈华富 段旭君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8-564,共17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高度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ASD患病率日趋升高、异质性强、会造成终生影响,但其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清楚。磁共振多模态脑影像为揭示ASD的影像学脑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单模态磁共...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高度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ASD患病率日趋升高、异质性强、会造成终生影响,但其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清楚。磁共振多模态脑影像为揭示ASD的影像学脑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单模态磁共振脑影像的研究已经发现了ASD在大脑结构、功能及脑网络层面都表现出了广泛的异常,其异常区域包括了杏仁核、梭状回、眶额皮层、内侧前额叶、前扣带、颞顶联合区以及脑岛等,这些脑区大多都涉及到了“社会脑”网络。虽然图像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的多模态脑影像分析框架在揭示被试神经机制过程中提供了多维度、多层级的信息,但是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脑影像融合的ASD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磁共振脑影像的ASD辅助诊断及亚型划分有望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构建一个融合多模态脑影像的分析框架,结合大脑功能、结构以及网络等多维度信息,全面刻画ASD发生发展规律,揭示其非典型神经发育机制。除此之外,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挖掘ASD“社会脑”网络异常机制,探索ASD社交障碍环路,寻找潜在精准神经调控靶点,助力临床实现ASD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多模态磁共振 大脑功能和结构 辅助诊断 亚型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杨阳 李华玲 +1 位作者 丁琳 张函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见习的6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名。对...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见习的6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比较两组见习成绩、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理论知识的掌握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解剖结构的理解、影像学特征的理解、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课堂注意力、课堂气氛、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学生见习成绩,改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神经内科 临床见习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反应的评估
5
作者 周燕飞 李雪萌 +4 位作者 凡健 王璜 孙秋艳 高飞 董江宁 《安徽医学》 2024年第6期680-68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MRI的术前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mrTRG)联合基线MRI形态学参数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反应的诊断能效。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3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MRI的术前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mrTRG)联合基线MRI形态学参数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反应的诊断能效。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3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NCRT后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T3~T4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肿瘤病理退缩分级(pTRG)分为反应好组(n=19)和反应差组(n=29)。所有患者在NCRT前后均进行多模态高分辨直肠磁共振检查(MRI),以pTRG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mrTRG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患者基线MRI形态学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mrTRG联合MRI形态学参数评估NCRT反应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改良的二分法肿瘤退缩分级方案,mrTRG与pTRG诊断一致性提高,Kappa值为0.698(95%CI:0.492~0.90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NCRT反应的形态学参数包括基线T3a期及环周切缘(CRM)(P<0.05)。mrTRG、基线T3a期、CRM评估NCRT反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693、0.721,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2.8%,AUC为0.907,显著优于基线形态学参数(P<0.05),但与mrTRG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TRG联合基线形态学参数对评估直肠癌NCRT反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信号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孙亲利 曹盼 +5 位作者 张育苗 王苗苗 刘衡 宁宁 鱼博浪 杨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67,共8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常规MRI、磁共振扩散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信号分型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E 3.0T磁共振设备行头颅MRI检查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常规MRI、磁共振扩散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信号分型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E 3.0T磁共振设备行头颅MRI检查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ESWAN)。DTI及ESWAN经过图像后处理,分别得到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幅度图及相位图。观察PWML病灶在T1WI、T2WI、ADC图及幅度图的信号表现,进行信号组合分型,统计每一类型病例数。结果共纳入PWML新生儿84例,早产儿47例,足月儿37例。以T1WI所示病灶为基础,进行各序列图像病灶信号一一对应观察,共发现7种信号类型,归为3组:(1)Ⅰ型最多,59例,占70.24%,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ADC图低信号、幅度图高信号;(2)Ⅱ型7例,占8.33%,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ADC图低信号、幅度图低信号;(3)Ⅲ~Ⅶ型即含等信号组26例,占30.95%,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等信号、ADC图低/等信号、幅度图高/等信号。比较3组不同信号类型在早产儿、足月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信号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WML病灶的特点。多模态MRI信号分型有助于判断PWML病灶的损伤类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局灶性白质损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津民 王海宝 +4 位作者 徐丽艳 李仁民 刘灿 马宁 鲁学婷 《安徽医学》 2017年第8期963-965,共3页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其MRI相关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其MRI相关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多模态MRI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 ADC)值及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像(TIC)。结果 16例患者MRI显示病灶多见分叶(75.00%)、毛刺(75.00%),边界不清(81.25%)。ADC值为(0.92±0.19)×10^(-3)mm^2/s,r ADC为(0.56±0.13)×10^(-3)mm^2/s。TIC:Ⅱ型4例(25.00%),Ⅲ型12例(75.00%),无符合Ⅰ型的病例。结论多模态MRI用于乳腺癌的检查,结合病变形态学改变、DCE-MRI的TIC曲线形态和ADC值,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伟 沈龙山 +2 位作者 程雯 陈刘成 王震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795-798,F0003,共5页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弥漫性浸润生长的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肿瘤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预后较差。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多用于肿瘤术前的初步诊断,在胶质瘤分级判断以及预测预后方面具有重要...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弥漫性浸润生长的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肿瘤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预后较差。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多用于肿瘤术前的初步诊断,在胶质瘤分级判断以及预测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几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脑胶质瘤 分级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师红莉 许秋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6期121-122,共2页
目的研究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如何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临床分期等以提高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最终达到降低乳腺癌的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63例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肿物患... 目的研究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如何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临床分期等以提高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最终达到降低乳腺癌的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63例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肿物患者分别行乳腺磁共振扫描成像(MRI)检查,其中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DCE-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以研究和探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观察乳腺癌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结果 63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70个,乳腺癌36例。其中良性病灶30个,恶性病灶40个,肿块最小直径5 mm,恶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分叶、不规则以及边缘毛刺征等,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类圆形以及边缘较光滑的肿块。恶性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原位癌;良性病灶包括纤维囊性乳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增生结节。患者良性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值为(1.43±0.32)mm^2/s,恶性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值为(0.75±0.16)mm^2/s,良性病灶的平均相对扩散系数值为(0.71±0.19)mm^2/s,而恶性病灶的平均相对扩散系数值为(0.49±0.15)mm^2/s。乳腺病变病灶的良恶性在扩散系数与相对扩散系数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发现乳腺肿瘤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能更准确的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图像特征选择的脑胶质瘤分割
10
作者 成娟 张楚雅 +3 位作者 刘羽 李畅 朱智勤 陈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3-526,共14页
脑胶质瘤分割通常需要将肿瘤区域细分为多个不同性质的子区域,往往需要使用多种不同模态的磁共振(MR)图像。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脑胶质瘤分割研究已成为主流。然而,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只是将不同模态MR图像(或底层特征)进行通... 脑胶质瘤分割通常需要将肿瘤区域细分为多个不同性质的子区域,往往需要使用多种不同模态的磁共振(MR)图像。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脑胶质瘤分割研究已成为主流。然而,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只是将不同模态MR图像(或底层特征)进行通道维度堆叠后输入到分割网络中,并且在特征提取阶段忽略不同性质子区域分割时所需模态特征的差异性,导致分割性能不够精良。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MR图像特征选择的两阶段分割框架进行脑胶质瘤分割。一方面,设计多模态特征选择模块并嵌入到分割网络框架中,对当前分割任务所需多模态MR图像特征进行自动提取和有效选择;另一方面,将多个不同性质的病变组织子区域分为两阶段分割任务,利用第一阶段分割任务结果提供第二阶段分割目标的定位信息。本方法和对比方法分别在BraTS2018(训练集285个患者,验证集66个患者)、BraTS2019(训练集335个患者,验证集125个患者)和BraTS2020(训练集369个患者,验证集125个患者)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在BraTS2018数据集上,本方法在完整肿瘤、肿瘤核心和增强肿瘤区域的Dice相似系数分别为0.898、0.854和0.818,Hausdorff距离分别为4.072、6.179和3.763;在BraTS2019数据集上,本方法在上述3个肿瘤区域的Dice相似系数分别为0.892、0.839和0.800,Hausdorff距离分别为6.168、7.077和3.807;在BraTS2020数据集上,本方法在上述3个肿瘤区域的Dice相似系数分别为0.896、0.837和0.803,Hausdorff距离分别为6.223、7.033和4.411。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增强肿瘤区域和肿瘤核心区域的分割性能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增强肿瘤区域分割性能在BraTS2020数据集上最佳。基于多模态特征选择模块的两阶段分割框架,针对每阶段分割目标实现了不同模态MR图像特征的自动和充分学习,取得了理想的分割结果,为计算机辅助肿瘤诊断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分割 多模态磁共振图像 特征选择 卷积神经网络 V-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腺病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殷文兵 张海青 +2 位作者 韩羽凤 黄玲玲 沈倩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腺病及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以提高对这两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腺病患者42例,非钙化型乳腺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腺病及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以提高对这两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腺病患者42例,非钙化型乳腺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DWI和DCE-MRI两种技术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乳腺腺病和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腺病组和非钙化型乳腺癌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064±0.252)×10^(-3)mm^(2)/s、(0.716±0.159)×10^(-3)mm^(2)/s(t值=7.73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以ADC值0.815×10-3mm2/s作为两组良恶性病变的截断值,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PPV、NPV及AUC分别为82.00%、90.48%、85.87%、91.11%、80.85%及0.897。DCE-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PPV、NPV及AUC分别为94.00%、78.57%、86.96%、83.93%、91.67%及0.863。DCE-MRI联合DWI诊断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PPV、NPV及AUC分别为96.00%、71.43%、84.78%、80.00%、93.75%及0.837。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腺病及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DCE-MRI准确度最高,DWI(ADC值)的特异度及AUC最高,联合DCE-MRI及DWI诊断时,灵敏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腺病 非钙化型乳腺癌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的影像组学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焕焕 付芳芳 +3 位作者 吴亚平 孟楠 魏巍 王梅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9-1083,共5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导致的肝实质反复损伤及修复的结果,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步骤,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治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进展。非侵入性的肝纤维化诊断技术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利用影像组学对多模态磁共振的影像图...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导致的肝实质反复损伤及修复的结果,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步骤,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治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进展。非侵入性的肝纤维化诊断技术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利用影像组学对多模态磁共振的影像图像进行高通量的数据提取,使图像信息转变为定量的数字信息并通过相关组学模型的构建实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分期评估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ASL与多模态磁共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邹春霞 冯静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06-208,共3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判断TIA或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的唯一依据是有无梗死,与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无关。临床上TIA常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一般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判断TIA或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的唯一依据是有无梗死,与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无关。临床上TIA常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一般多无阳性发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是目前比较流行且突出的灌注成像技术,可以产生定量的灌注图像,作为研究大脑功能的一种强有力的临床手段而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3D-ASL可以提供诊断TIA的依据,当联合DWI、MRA或者DSC-PWI检查时,对TIA的诊断、治疗、预后、风险评估等提供可靠依据,且对于不同身体耐受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诊断模式。本文将对不同身体耐受情况TIA患者进行3D-ASL与DWI、MRA、DSC-PWI联合诊断的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多模态磁共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及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信 王泽玮 林泽辉 《循证医学》 2023年第2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脑胶质瘤及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为脑胶质瘤的精准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00例,术后根据肿瘤病理... 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脑胶质瘤及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为脑胶质瘤的精准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00例,术后根据肿瘤病理结果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42例和高级别组(Ⅲ~Ⅳ级)58例。所有患者均完善常规MR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 imaging,DWI)及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检查。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常规MRI及DCE-MRI、DWI及PWI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级别胶质瘤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DWI及PWI参数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对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与低级别组相比,高级别组患者在直径大小、囊变坏死、出血、边界清晰度、水肿、强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级别组相比,高级别组患者ADC值明显下降,CBF、CBV、MTT和TTP值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了肿瘤囊变坏死、出血、水肿、强化程度等影像学特征和ADC、CBF和CBV值是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示,DWI参数(ADC)及PWI参数(CBF、CBV、MTT和TTP)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具有诊断价值(P<0.05),其中ADC值的诊断效能最大,其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多模态MRI技术有助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判断,其ADC值下降,CBF、CBV、MTT和TTP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对妇女乳腺纤维腺病的鉴别诊断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佟颖 米楠 +2 位作者 张荣 邢千超 曹振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6期1043-1046,共4页
为了探究多模态磁共振在妇女乳腺单纯纤维腺病和混合纤维腺病诊断中的价值,本研究以146例女性乳腺纤维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多模态MRI表现特征对比发现,单纯纤维腺病组肿块大小≥10 mm占比82.22%,混合纤维腺病组... 为了探究多模态磁共振在妇女乳腺单纯纤维腺病和混合纤维腺病诊断中的价值,本研究以146例女性乳腺纤维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多模态MRI表现特征对比发现,单纯纤维腺病组肿块大小≥10 mm占比82.22%,混合纤维腺病组肿块大小≥10 mm占比43.33%。诊断效能参数比较发现,单纯纤维腺病组的ADC值和峰值信号强度均低于混合纤维腺病组(P<0.05)。多模态磁共振ADC值和峰值信号强度预测单纯纤维腺病和混合纤维腺病的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 乳腺纤维腺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多模态磁共振图像自动分割 被引量:1
16
作者 赖小波 张学群 许茂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5-363,共9页
针对大多数传统胶质母细胞瘤(GBM)多模态磁共振(MR)图像分割算法未能将整个肿瘤细分为不同子区域的问题,提出基于混合特征和先验知识的GBM多模态MR图像自动分割算法.配准GBM多模态MR图像,将头部区域方位调整到近似未旋转位置,并利用N4IT... 针对大多数传统胶质母细胞瘤(GBM)多模态磁共振(MR)图像分割算法未能将整个肿瘤细分为不同子区域的问题,提出基于混合特征和先验知识的GBM多模态MR图像自动分割算法.配准GBM多模态MR图像,将头部区域方位调整到近似未旋转位置,并利用N4ITK法进行偏置场校正.在提取GBM多模态MR图像局部位置特征、强度特征、纹理特征、对称特征和上下文特征后,应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初步分割GBM多模态MR图像.考虑GBM肿瘤解剖结构先验知识,移除小区域和中值滤波后得到最终分割结果.以Dice相似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所提出的算法对TCGA-GBM和CH-GBM数据库中整个肿瘤进行分割,获得的平均Dice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871、0.882.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以较高的准确率分割GBM多模态MR图像,适用于临床GBM多模态MR图像分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GBM) 多模态磁共振(MR)图像 自动分割 混合特征 先验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抑郁障碍患者五音疗法治疗前后脑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17
作者 佟靖雯 魏景洋 +1 位作者 王阔 梁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37-141,185,共6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评估五音疗法治疗轻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改变。方法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精神心理科就诊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2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五音疗法治疗干预,...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评估五音疗法治疗轻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改变。方法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精神心理科就诊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2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五音疗法治疗干预,对照组仅常规随访。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学量表差异判定五音疗法疗效。比较两组全脑结构、差异脑区及相应脑区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表征五音疗法治疗有效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特异性脑改变。结果试验组经五音疗法治疗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标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杏仁核及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较治疗前缩小,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右侧杏仁核及双侧扣带回、海马体的灰质体积较治疗前增加,且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双侧扣带回、海马体及杏仁核灰质体积变化百分比随HAMA减分率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额中回、额下回及双侧纹状体、扣带回、海马体FA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般症状及体征中面色、思维反应、目光、情志、睡眠情况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口舌未见明显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音疗法对于轻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存在不同脑区的特异性改变,多模态磁共振可以用作为表征抑郁障碍患者脑改变的神经影像学工具,为临床诊断及评估抑郁障碍提供定量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轻度抑郁 五音疗法 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脑微结构异常的多模态MRI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卢翠玲 周海强 +1 位作者 钟敏仪 黄敏仪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集中对脑梗死患者脑微结构异常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成认知损害组(n=58)以及认知未损害组(n=42)。两组患者均进行多模态MRI以及认知功能... 目的集中对脑梗死患者脑微结构异常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成认知损害组(n=58)以及认知未损害组(n=42)。两组患者均进行多模态MRI以及认知功能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主要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其他认知功能[听觉言语学习测验(AVLT)、数字广度测验(DST)、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IPS)、连线测试A(TMT-A)、Boston命名测验(BNT)]评分,扩散参数情况(各向异性分数、平均扩散率、轴向扩散率、径向扩散率);分析扩散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认知损害组的MMSE、ADL、HIS评分分别为(22.51±2.84)、(50.29±6.84)、(7.86±2.15)分,均低于认知未损害组的(26.51±3.18)、(62.94±7.56)、(11.23±3.24)分,CDR、HAMD及HAMA评分分别为(1.87±0.29)、(31.94±4.67)、(30.15±3.51)分,均高于认知未损害组的(1.45±0.22)、(26.48±3.52)、(24.57±3.24)分(P<0.05)。认知损害组的AVLT、DST、IPS、TMT-A、BNT评分分别为(2.42±0.39)、(2.19±0.56)、(2.98±0.61)、(2.32±0.42)、(2.49±0.32)分,均低于认知未损害组的(3.09±0.51)、(3.09±0.57)、(3.88±0.67)、(3.09±0.45)、(3.16±0.44)分(P<0.05)。认知损害组的各向异性分数(7.12±1.21)分、平均扩散率(53.28±5.82)μm^(2)/ms、轴向扩散率(43.15±5.62)μm^(2)/ms、径向扩散率(49.85±5.84)μm^(2)/ms均高于认知未损害组的(5.82±0.97)分、(49.59±5.27)μm^(2)/ms、(36.15±4.84)μm^(2)/ms、(42.51±4.72)μm^(2)/ms,(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向异性分数、平均扩散率、轴向扩散率、径向扩散率与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采取多模态MRI检查能够有效识别患者的脑微结构异常,以为临床对该异常实施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微结构异常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梅 朱付立 夏好成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9-73,93,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技术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癌(P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AIP组(26例AIP患者)、PC组(44例PC患者)和对照组(44例无胰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AIP和PC病灶外观、动态强化特点、胰管形态;观察3组DW... 目的:探讨多模态MR技术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癌(P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AIP组(26例AIP患者)、PC组(44例PC患者)和对照组(44例无胰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AIP和PC病灶外观、动态强化特点、胰管形态;观察3组DWI表现并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对AIP鉴别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弥漫性或局限性腊肠样肿胀、胰周假包膜、单发或多发胰管狭窄、病变远端胰管多无扩张或轻度扩张<4 mm,胰管穿通,延迟期均匀强化等。AIP病灶ADC值低于PC病灶(P<0.01),ROC曲线下AUC为0.801,多模态MR诊断敏感性为98.8%,特异性为87.4%。结论:多模态MR技术技术对AIP与P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在血管性痴呆诊断与早期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炯 张雪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516-522,共7页
血管性痴呆(VaD)是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以注意力、信息处理和执行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其鉴别诊断和早期干预仍存在挑战。MRI以其无创、可重复等优势在VaD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MRI结构成像能够识别脑白质高信号、灰质萎缩、... 血管性痴呆(VaD)是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以注意力、信息处理和执行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其鉴别诊断和早期干预仍存在挑战。MRI以其无创、可重复等优势在VaD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MRI结构成像能够识别脑白质高信号、灰质萎缩、脑室扩大及血管周围间隙,静息态功能核磁能够显示VaD患者大脑网络的局部活动和功能连接的变化,扩散张量成像可以量化VaD患者白质纤维束的结构异常,动脉自螺旋标记成像能够无创地测量Va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磁共振波谱成像则用于检测VaD患者脑内代谢物的浓度水平,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协同分析可进一步提高MRI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价值。本文对目前多模态MRI在VaD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干预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诊断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