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崔路 郭盈盈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接受磁共振增强检查的7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精细化护理。对比两... 目的:分析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接受磁共振增强检查的7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护理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结束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其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增强检查 精细化护理 护理满意度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乳腺磁共振增强图像肿瘤区域的自动分割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马伟 刘鸿利 +2 位作者 孙明建 徐军 蒋燕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4,共7页
乳腺磁共振增强图像上,乳腺癌主要有肿块型和非肿块型两种强化方式。由于乳腺肿瘤区域相对较小,肿块型和非肿块型之间形态学差异大,非肿块型自身差异性复杂,因而很难精确分割出乳腺肿瘤区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套新颖的粗检测细分割... 乳腺磁共振增强图像上,乳腺癌主要有肿块型和非肿块型两种强化方式。由于乳腺肿瘤区域相对较小,肿块型和非肿块型之间形态学差异大,非肿块型自身差异性复杂,因而很难精确分割出乳腺肿瘤区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套新颖的粗检测细分割的深度学习模型(YOLOv2+SegNet)。该模型在精准分割之前,首先运用YOLOv2网络在乳腺可能的肿瘤区域进行粗检测,从而得到大致可能的肿瘤区域;接下来在粗检测的基础上,针对检测到可能的肿瘤区域,运用SegNet网络进行精细分割,从而实现算法最优的性能。为了验证YOLOv2+SegNet模型的有效性,从医院采集的数据集中选取560张乳腺MRI增强图像作为训练和测试(其中训练和测试集分别为415张和145张乳腺MRI数据)。在实验的过程中,运用YOLOv2+SegNet模型,分别对乳腺肿块型、非肿块型、肿块和非肿块混合型3类MRI数据进行肿瘤区域自动分割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YOLOv2+SegNet模型和SegNet网络分割结果的Dice系数相比有约10%的提升,与传统的C-V模型、模糊C均值聚类、光谱映射主动轮廓模型以及深度模型U-net、DeepLab相比有更为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检测和分割模型 磁共振增强成像 乳腺癌 肿块型 非肿块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扫描前后护理体会-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预防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7期182-182,共1页
随着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迅速普及,被检查人数也在快速增长。现在世界范围内约有2万多台核磁共振设备,每年超过了700万到1000万人进行该项检查,而其中又有约30%至40%的患者为了诊断需要应用核磁共振造影剂来增强组织对比。这种手段... 随着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迅速普及,被检查人数也在快速增长。现在世界范围内约有2万多台核磁共振设备,每年超过了700万到1000万人进行该项检查,而其中又有约30%至40%的患者为了诊断需要应用核磁共振造影剂来增强组织对比。这种手段确实在提高疾病的影象诊断水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增强扫描 纤维化 肾源性 磁共振设备 磁共振造影剂 预防 系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红 翟建 陶秀彬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针对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开展全程精细化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本中心于2019年3月确定全程精细化护理方法,培训相关护理人员,收集3月份所有213例老年核磁增强检查者的护理信息为对照组;在4月份全面施行全程精细... 目的:针对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开展全程精细化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本中心于2019年3月确定全程精细化护理方法,培训相关护理人员,收集3月份所有213例老年核磁增强检查者的护理信息为对照组;在4月份全面施行全程精细化护理,收集4月份所有207例老年核磁增强检查患者的护理信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异常率、焦虑评分、检查配合度、检查并发症发生率及检查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心率异常率、焦虑评分、检查并发症发生率及检查时间低于对照组,检查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精细化护理能够缓解老年核磁增强检查者的焦虑,减少检查并发症,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配合度,整体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精细化护理 磁共振增强检查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 T磁共振增强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海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6期3029-3030,共2页
目的观察1.5 T磁共振增强扫描(DCE-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微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5 T DCE-MRI与DWI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 目的观察1.5 T磁共振增强扫描(DCE-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微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5 T DCE-MRI与DWI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为金标准,分析1.5 T DCE-MRI、DWI及两者结合检查对微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DCE-MRI联合DWI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DWI、DCE-MRI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检查方式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T DCE-MRI联合DWI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肝癌 磁共振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动态磁共振增强扫描在星形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建灵 江治民 +2 位作者 蔡亮 张遇乐 刘聪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星形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名怀疑脑内肿瘤的患者(男32名,女28名)使用GE Signa HDx T 3.0T(Milwaukee)进行定量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对比剂使用非离子型钆对比剂钆双胺,剂量0.2 m L/kg... 目的探讨定量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星形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名怀疑脑内肿瘤的患者(男32名,女28名)使用GE Signa HDx T 3.0T(Milwaukee)进行定量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对比剂使用非离子型钆对比剂钆双胺,剂量0.2 m L/kg,注射流速3 m L/s。所有患者的扫描原始图像均使用OK软件自动选取感兴趣区,每个病变测量3个层面:中心层面、中心两旁各1/2层面处,取其平均值,计算其容量转移常数(K_(trans))、速率常数(K_(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测量时应尽量避开血管及伪影。结果 35名患者发现颅内有肿瘤,其中28名进行了手术并取病理活检,星形细胞瘤14名,脑膜瘤3名,室管膜瘤3名,转移瘤4名,颅咽管瘤2名,听神经瘤2名。病理结果显示14例星形细胞瘤3例Ⅰ级、4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3例为Ⅳ级,定量参数K_(trans)值、K_(ep)值、V_e值在Ⅲ级与Ⅳ级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均明显高于Ⅰ级与Ⅱ级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0.05);Ⅰ级与Ⅱ级,Ⅲ级与Ⅳ级星形细胞瘤之间K_(trans)值、V_e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定量参数K_(trans)值、K_(ep)值、V_e值可用于术前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也可用于术后评估复发可能性,对于术前进行无创性评价肿瘤病理分级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 星形细胞瘤 鉴别诊断 容量转移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磁共振增强脑血管成像患者焦虑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婉玲 韦寅 +3 位作者 陆婷婷 李瑞雄 周崎 刘少英 《华夏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普唑仑口服对磁共振增强脑血管成像患者焦虑干预效果。方法:对入选的90例有焦虑患者分为第1对照组(单纯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组)30例;第2对照组(阿普唑仑口服)30例;观察组(认知行为疗法+阿普唑仑口服)30例。统计...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普唑仑口服对磁共振增强脑血管成像患者焦虑干预效果。方法:对入选的90例有焦虑患者分为第1对照组(单纯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组)30例;第2对照组(阿普唑仑口服)30例;观察组(认知行为疗法+阿普唑仑口服)30例。统计3组患者焦虑干预效果、脑血管成像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结果:焦虑干预效果,观察组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干预后焦虑SAS评分,分值最小,效果最好。脑血管成像检查,观察组有效率达96.7%。观察组图像全部清晰,效果好。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普唑仑口服干预磁共振增强脑血管成像患者焦虑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及脑血管成像质量,为临床提供高脑血管病变质量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阿普唑仑 磁共振增强脑血管成像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含钆造影剂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曾德才 《北方药学》 2022年第11期188-190,共3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接受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患者应用含钆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方法:本次研究对象2021年7月-2022年6月138例在本院接受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69例/组,患者... 目的:研究和分析接受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患者应用含钆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方法:本次研究对象2021年7月-2022年6月138例在本院接受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69例/组,患者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均应用含钆造影剂钆贝葡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出现不良反应后则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若出现不良反应则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比较两组注射造影剂后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效果,对比干预前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检查时舒适度以及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应用钆造影剂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时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含钆造影剂进行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患者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为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提供地塞米松及肾上腺素均能够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为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还有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舒适度及干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 含钆造影剂 不良反应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金艳 王彦辉 +3 位作者 赵庆 李彩霞 赵福香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0例,其中肝郁痰凝证88例,冲任失调证45例,正虚毒炽证37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0例,其中肝郁痰凝证88例,冲任失调证45例,正虚毒炽证37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例资料、常规MRI征象和DKI模型的平均扩散率(MD)、平均扩散峰度值(MK)及DCE-MRI模型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和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诸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正虚毒炽证病灶形态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7)。肝郁痰凝证组的MD值小于冲任失调证组及正虚毒炽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正虚毒炽证组的MK值逐渐减小(P<0.001),且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虚毒炽证组的Ktrans及Kep值最大,其次是冲任失调证组,肝郁痰凝证组最小(P<0.001),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模型中病变形态特征及强化方式对鉴别正虚毒炽证与非正虚毒炽证乳腺癌有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DCE-MRI模型的Ktrans值对正虚毒炽证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均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729~3.852,P<0.05)。DKI模型(MD+MK)的AUC为0.745;DCE-MRI模型(Ktrans+Kep)的AUC为0.902,大于DKI及常规MRI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02,P=0.003;Z=2.113,P=0.035)。DCE-MRI+DKI模型AUC为0.917,诊断效能高于DKI及常规MRI模型(Z=3.834,P<0.001;Z=2.556,P=0.011);DCE-MRI+DKI模型的准确度91.8%,均高于DCE-MRI、DKI及常规MRI单一模型。结论DKI和DCE-MRI模型可用于中医证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Ktrans值诊断效能最高,DKI联合DCE-MRI模型对乳腺癌中医证型的鉴别能力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证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付玲 韩菲 +2 位作者 程瑾 郝传玺 隆海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患者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伪影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初次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检查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 目的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患者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伪影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初次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检查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危险因素。结果30.90%患者发生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水是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高,影响因素较多。对高风险患者应及时干预,以降低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钆塞酸二钠 对比剂 呼吸运动伪影 增强磁共振 心力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放射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11
作者 刘婷婷 王晓辉 +3 位作者 王洪兴 潘锋 李昊 胡海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71-76,共6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31例和前列腺炎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CE-MRI定量...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31例和前列腺炎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CE-MRI定量参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患者的DCE-MRI特征。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基于DCE-MRI定量参数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T2加权成像(T2WI)以外周带结节状低信号为主,占58.06%;DWI以结节状、弥漫性高信号,ADC值下降为主,占51.61%;DCE-MRI可见病灶早期强化,以延迟后病灶造影剂退出,强化曲线呈流出型为主,占64.52%。27例前列腺炎患者中,T2WI以外周带单侧或双侧弥漫性不均匀低信号为主,占51.85%;DWI可见外周带单侧或双侧不规则高信号,ADC值降低为主,占59.26%;DCE-MRI可见病灶早期强化,以延迟后造影剂退出不明显,强化曲线呈流入型为主,占81.48%。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患者ADC值低于前列腺炎,速率常数(Kep)值、转移常数(K^(trans))高于前列腺炎(P<0.05)。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AUC为0.862(95%CI:0.659,0.865)、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81.48%,准确度为84.48%,阳性预测值为84.38%,阴性预测值为84.62%。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值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良好,能显著提高临床检出率,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炎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学 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12
作者 张永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2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97例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98例)和B组(99例)。A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B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97例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98例)和B组(99例)。A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B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各项安全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安全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 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天瑞 高文怡 +2 位作者 姚娟 邹振宇 杨建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特征及其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DCE-MRI影像学特征。根据瘤体免疫组织化学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特征及其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DCE-MRI影像学特征。根据瘤体免疫组织化学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四个亚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DCE-MRI影像学特征。结果57例患者中Luminal A型占21.1%(12/57),Luminal B型占47.4%(27/57),HER-2过表达型占17.5%(10/57),三阴性乳腺癌占14.0%(8/57);Luminal型乳腺癌MRI检查表现为不规则或分叶状肿块,三阴性乳腺癌边缘较光整且呈环形强化,HER-2过表达型通常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即Ⅲ型TIC曲线类型。结论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具有相应的特征,可辅助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后病理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评估价值
14
作者 李汝锐 曾辉 +2 位作者 冯结映 赖文佳 陈卫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术后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例的MRI特征,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术后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例的MRI特征,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经超声引导下CNB诊断的乳腺DCIS(含微浸润)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MRI检查,对比分析术后未升级DCIS和术后升级为IDC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强化特征等。结果术前CNB诊断为DCIS 104例,手术后仍为DCIS(含微浸润)64例,病理升级为IDC 40例,升级比例(病理学低估)约为38.5%。未升级DCIS组肿块病变18例,非肿块病变46例,升级为IDC组肿块病变19例,非肿块病变21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特征方面,病灶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时,未升级DCIS主要表现为段样分布,不均质强化;术后升级为IDC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布,集簇强化。病灶表现为肿块样强化时,未升级DCIS组边缘清晰,术后升级IDC组多为边缘毛刺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上,术后未升级DCIS主要为平台型,其次为渐增型,而术后升级为IDC则主要为流出型,其次为平台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成像对于CNB证实的DCIS是否存在手术后病理学升级具有潜在价值,有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病理升级 空芯针穿刺活检 动态增强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尹思远 高缇 +2 位作者 刘慧君 胡喜斌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64例,其中三阴性组46例,非三阴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64例,其中三阴性组46例,非三阴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例资料、常规MRI征象和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和速率常数(Kep),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诸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三阴性组的病灶不规则形较非三阴性组少见,强化多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较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43);三阴性组的MK、Ve值小于非三阴性组(P<0.05),呈低度负相关(r=-0.212,P=0.006;r=-0.480,P<0.001);而三阴性组的MD、K^(trans)、Kep值大于非三阴性组(P<0.05),呈低度正相关(r=0.209~0.294,P<0.05)。其中Ve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192~2.895,P=0.028~0.038)。DCE-MRI模型的AUC为0.851,大于DKI模型(AUC=0.684)和常规MRI模型(AUC=0.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68;P=0.022;Z=3.546,P<0.001)。DKI联合DCE-MRI模型的AUC为0.885,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模型(Z=1.890~4.888,P<0.05)。结论DKI和DCE-MRI模型可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Ve值诊断效能最高,DKI联合DCEMRI模型对鉴别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性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于呈祥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小细胞肝癌(小肝癌)和肝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巨野县北城医院治疗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先后对其进行DCE-MRI...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小细胞肝癌(小肝癌)和肝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巨野县北城医院治疗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先后对其进行DCE-MRI检查以及DCE-MRI+DWI联合检查,对比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检查和确诊用时、灵敏度、特异度、漏诊误诊发生率。结果:DCE-MRI+DWI联合检查明显比单一DCE-MRI检查结果更为精准(P<0.05)。DCE-MRI+DWI联合检查的漏诊误诊的发生率较低(P<0.05)。DCE-MRI+DWI联合检查的灵敏度明显更高(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查和确诊用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DWI联合检查对于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小肝癌 肝脏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苏波 赵振华 +4 位作者 章俞 杨立铭 黄亚男 阮雅文 王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35例患者(普通型15...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35例患者(普通型15例,富细胞型8例,退变型12例)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盆腔DCE-MRI检查,计算各定量灌注参数包括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血管间隙容积分数(V_(p))的直方图参数(中位数、平均值、偏度、峰度、能量、熵),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效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子宫肌瘤Ki-67蛋白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类型Ki-67蛋白表达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直方图参数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富细胞型组K^(trans)、K_(ep)、V_(e)、V_(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均大于退变型组和普通型组(P<0.05或P<0.01);V_(e)的偏度、K_(ep)的偏度和峰度均小于普通型组(均P<0.05);K^(trans)的熵高于退变型组和普通型组(均P<0.05);V_(p)的熵高于普通型组(P<0.01)。K^(trans)的中位数、平均值和偏度,K_(e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e)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p)的中位数、平均值、能量和熵均与Ki-67表达水平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K^(trans)中位数阈值为0.994/min时,其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当K^(trans)平均值阈值为1.170/min时,其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K^(trans)的熵,K_(e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p)的中位数、平均值和熵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也较高(0.755~0.907)。结论: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尤其是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病理分型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KI-67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薇 张龙江 +1 位作者 罗松 黄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新的用来评估组织血管性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文中旨在探讨DCE-MRI在血管渗透性层面反映肝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从而为肝癌的评... 目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新的用来评估组织血管性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文中旨在探讨DCE-MRI在血管渗透性层面反映肝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从而为肝癌的评估提供更客观的诊断信息。方法对21例临床或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DCE-MRI,按选取位置不同将感兴趣区分为整个肿瘤、肿瘤热点和肿瘤周围肝组织3组。应用Tissue 4D软件包对DCE-MRI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下列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肿瘤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分数(Ve)及半定量参数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初始面积(initial area under the contrast concentration versus time curve,iAUC)。结果肿瘤周围肝组织的平均Ktrans、Kep、Ve及iAUC分别为(0.124±0.057)/min、(0.632±0.158)/min、(0.205±0.098)和(10.009±6.201),整个肿瘤分别为(0.196±0.109)/min、(0.546±0.214)/min、(0.424±0.160)和(13.675±6.113),肿瘤热点分别为(0.422±0.170)/min、(0.780±0.308)/min、(0.589±0.116)和(35.663±19.086)。肿瘤热点各项参数均高于整个肿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肿瘤的Ktrans、Ve及iAUC值均高于肿瘤周围肝组织,2组间Ktrans、V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围肝组织的各项参数均明显低于肿瘤热点,除Kep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CE-MRI参数分析组织微血管的渗透性,间接反映肿瘤血管的生成情况,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有一定的帮助。监测肿瘤热点的各项DCE-MRI参数,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可能会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肿瘤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贺梅婷 贾化平 +1 位作者 刘冬婷 程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2-584,590,共4页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在评价肾动脉狭窄(RAS)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RAS患者共100条肾动脉的CDUS及CE-MRA资料。所有患者最终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认诊断。比较CDU...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在评价肾动脉狭窄(RAS)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RAS患者共100条肾动脉的CDUS及CE-MRA资料。所有患者最终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认诊断。比较CDUS与CE-MRA对RAS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DUS与CE-MRA对RAS的诊断效能。结果CDUS与CE-MRA对RA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比60.0%,P>0.05)。CDUS诊断R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 CI 0.810.90),CE-MRA诊断R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 CI 0.71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5,P<0.05)。结论CDUS及CE-MRA均具有较高的RAS检出率,其中CDUS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梗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京霞 张哲 +1 位作者 陈静 王国秋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9期62-6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肝脏占位病变行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和DWI,观察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类型。结果本组27例(87.1%)肝细胞癌强化方式呈快...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肝脏占位病变行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和DWI,观察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类型。结果本组27例(87.1%)肝细胞癌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型,22例(84.6%)肝转移瘤呈边缘环形强化,10例(90.9%)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呈渐进性强化,10例肝囊肿动态增强病变未见强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脏转移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肝脏海绵状瘤、肝囊肿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与肝囊肿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结合DWI检查对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6.8%,96.1%,90.9%和100%。结论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各种肝脏病变的基础,DWI对诊断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