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对比剂磁共振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杨倩倩 贺克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磁共振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MRCA)在无需电离辐射或对比剂的情况下,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然而,由于空间分辨率低、采集时间长、信噪比低等技术限制,该技术无法在临床常规应用。尽管如此,这些限制都可以通过呼吸导航技... 磁共振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MRCA)在无需电离辐射或对比剂的情况下,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然而,由于空间分辨率低、采集时间长、信噪比低等技术限制,该技术无法在临床常规应用。尽管如此,这些限制都可以通过呼吸导航技术和压缩感知技术等新技术的组合来具体解决。本文首先回顾无对比剂磁共振冠状动脉血管成像(NMRCA)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技术特点,讨论当前可用的MRCA技术并分析当前的技术发展,其在提高MRCA图像质量和缩短采集时间方面具有独特的潜力。最后部分讨论NMRCA在冠状动脉疾病和川崎病中的应用进展,比较各种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并对NMRCA的技术进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呼吸导航技术 压缩感知技术 冠心病 川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娟 马玉荣 +4 位作者 韩娜 郭方舟 王鹏飞 艾凯 张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超声检查,分析非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NCE-CMRA)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方面的优势,探讨该技术诊断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临床确诊的41例川... 目的通过对比超声检查,分析非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NCE-CMRA)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方面的优势,探讨该技术诊断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临床确诊的41例川崎病患儿的NCE-CMRA及超声资料。对比超声与NCE-CMRA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分析NCE-CMRA技术的成像特点,总结NCE-CMRA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等影像学特征。结果41例患儿NCE-CMRA检查整体血管节段显示率为75.6%;超声整体节段显示率为46.3%,两种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4,P<0.001)。针对冠状动脉中、远段的显示,NCE-CMRA较超声具有明确的显像优势(χ^(2)=57.98、161.47,P<0.001)。41例患儿中,25例(200节段)冠状动脉受损,94个节段表现为不同程度扩张,其中巨大冠状动脉瘤8段(8.6%),中型冠状动脉瘤35段(37.2%),小型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扩张51段(54.2%)。结论NCE-CMRA技术能够客观、清晰地显示儿童冠状动脉,准确反映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受损程度,在诊断和评估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对比观察
3
作者 余东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比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分为不良事件组(26例)和非不良事件组(8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MR与CT... 目的 探讨比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分为不良事件组(26例)和非不良事件组(8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MR与CT检查。对比两组CMR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 CT斑块特征。结果 CMR显示,不良事件组的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81.12±2.18)mm和内径(2.96±0.23)mm均显著小于非不良事件组的(84.36±3.29)、(3.45±0.69)mm,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CT成像方面,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为69.23%(18/26),其中钙化斑块3例(11.54%)、纤维斑块10例(38.46%)、混合斑块5例(19.23%);非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为26.25%(21/80),其中钙化斑块13例(16.25%)、纤维斑块3例(3.75%)、混合斑块5例(6.25%);不良事件组与非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斑块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斑块位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MR在评估心肌结构和功能以及检测微循环异常和冠状动脉痉挛方面表现出色,对于不耐受辐射暴露或对对比剂过敏的患者来说更为安全。CT在直接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疾病程度方面表现出色,是了解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心病 心脏事件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磁共振成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王晓宁 焦红亮 肖新广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MRI的关系,研究不同级别脑膜瘤的发生和进展中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及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22年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MRI的关系,研究不同级别脑膜瘤的发生和进展中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及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22年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并病理证实的38例脑膜瘤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超导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RT-PCR等技术,对不同级别脑膜瘤标本中的VEGF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提示,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VEGF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级脑膜瘤组表达最高,Ⅰ级脑膜瘤组表达较Ⅱ级降低,Ⅱ级脑膜瘤组表达较Ⅲ级降低(P<0.05),但正常脑膜和Ⅰ级脑膜瘤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量与MRI信号增强程度、T_(2)加权成像(T_(2)WI)、T_(1)加权成像(T_(1)WI)信号强度及瘤周水肿(PTBE)呈正相关(P<0.05),但是与瘤周侵犯的范围及硬膜鼠尾征无相关(P>0.05)。结论VEGF表达量与脑膜瘤的级别呈正相关,在Ⅲ级脑膜瘤组中表达量最高,此外,脑膜瘤中的VEGF表达与T_(1)WI信号强度、T_(2)WI信号强度、PTBE和增强程度等保持一定的关联性,然而却与瘤周侵犯范围及脑膜尾征无关联。Ⅲ级脑膜瘤表达VEGF最高,VEGF的表达直接关联到脑膜瘤级别,高水平表达的VEGF可协同作用于肿瘤的浸润、增殖,同时让PTBE的形成变得更加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5
作者 覃星悦 陈圣昌 +1 位作者 秦柱贵 陈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CAT及MRA检查,...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CAT及MRA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测量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与瘤颈宽度、对比不同大小的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分析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结果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A检查后诊出64例单发颅内动脉瘤,经MRA检查后诊出61例单发颅内动脉瘤,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当瘤体<3 mm时CTA检出率93.33%高于MRA 60.00%(P<0.05);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83.33%、敏感度83.56%、特异度82.35%、Kappa值=0.548;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82.22%、敏感度80.82%、特异度88.24%、Kappa值=0.543;CTA联合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95.56%、敏感度95.89%、特异度94.12%、Kappa值=0.861。结论CTA与MRA均可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其中CTA可明显提高<3 mm的微小颅内动脉瘤诊出率,但联合应用时的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1.5T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 诊断效能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
6
作者 解莹洁 解莹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95-398,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16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商丘市立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 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16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商丘市立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非冠脉病变患者41例。患者均先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之后再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效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共对1230段冠脉血管进行了,结果得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段数分别为1078、55、15、9,两种方法诊断一致性为Kappa=0.709;116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为冠脉狭窄的有69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2.00%(69/75)、82.93%(34/41)、88.79%(103/116);75例冠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分析得出,平均冠脉斑块(2.29±0.77)个,钙化斑块体积(26.45±5.78)mm^(3),非钙化斑块体积(300.05±72.58)mm^(3),狭窄程度(56.42±6.12)%,钙化斑块负荷(3.52±1.47)%,非钙化斑块负荷(55.10±16.24)%。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对冠脉狭窄进行诊断时与冠脉造影结果一致性较高,且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同时可对冠脉狭窄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7
作者 范凌燕 邢国平 +2 位作者 吴晓丽 于海宁 郭国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5 s、2.5 s)行3D-ASL脑灌注成像,应用GE AW4.5工作站对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进行镜面对称测量(CBF_(1.5)、CBF_(2.5)),比较两组WMLs评分差异,分析WMLs评分/MoCA量表评分与各脑区CBF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WM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的CBF_(1.5)值均明显较低,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与海马区的CBF_(2.5)值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PLD下,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双侧额叶CBF_(1.5)与CBF_(2.5)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额叶CBF_(1.5)值/CBF_(2.5)值与WML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双侧额叶、颞叶、海马CBF_(1.5)值及双侧额叶、海马、左侧颞叶CBF_(2.5)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3D-ASL技术中PLD=1.5 s指标下对识别VCI患者脑低灌注的敏感度较高,而PLD=2.5 s指标下特异度较高;WMLs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脑白质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相关性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冯萌萌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5-1517,共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其特征是动脉壁内脂质、出血、纤维组织或钙沉积,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国4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为36.2%[2]。脑小血管病(ce...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其特征是动脉壁内脂质、出血、纤维组织或钙沉积,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国4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为36.2%[2]。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影响脑内小血管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及病理改变综合征,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和缺血性脑卒中[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动脉疾病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9
作者 王子堂 张凌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作为参照,随后再依次开展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头颈CT血管成像(CTA)诊断。对比分析不同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头颈血管CTA诊断(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漏诊率、误诊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狭窄程度、鉴别斑块性质结果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期间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其诊断结果接近于金标准,其临床应用可保障诊断结果准确性,明确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为后期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动脉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头颈CT血管成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心脏成像对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形术后血运重建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蕾 赖文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1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心脏成像对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心肌存活疗效的评价。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术前行MRI心脏多技术扫描,记录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心脏成像对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心肌存活疗效的评价。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术前行MRI心脏多技术扫描,记录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肌厚度等;在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1周至1年内再次行MRI检查,复查心肌运动、功能、心肌灌注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年时间内舒张末期容积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末期容积在术后1周内无明显变化,在1周至1年时间内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在术后1周内即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心脏扫描成像可从心脏形态、运动、心肌灌注等方面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心肌存活疗效及随访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磁共振成像 存活心肌 冠状动脉造影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段性或弥漫性狭窄的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与血管造影术对比研究
11
作者 陈穗惠 安宁豫 +2 位作者 江波 李雪 薛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3-656,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节段性或弥漫性狭窄的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表现并与血管造影术进行对比。方法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24例,采用CMRA导航波门控三维序列定向扫描冠状动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MRA显示<50%的狭... 目的回顾性研究节段性或弥漫性狭窄的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表现并与血管造影术进行对比。方法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24例,采用CMRA导航波门控三维序列定向扫描冠状动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MRA显示<50%的狭窄13个节段,其中8个节段表现为信号下降,伴或不伴管腔边缘粗糙、轻度狭窄,5个节段分别表现为管腔轻度狭窄(2个)及轮廓粗糙(3个)。CMRA显示≥50%的节段性或弥漫性狭窄24个节段,18个节段表现为条状或间断性信号下降,伴轮廓粗糙及管腔狭窄≥50%,2个节段信号轻度下降,但管腔无明显狭窄,3个节段未显示,1个节段仅表现为≥50%的管腔狭窄。结论<50%和≥50%的冠状动脉狭窄的CMRA均可以表现为信号下降、轮廓粗糙、管腔狭窄。CMRA反映管腔狭窄程度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比较有高估或低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间的关系: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12
作者 陈文静 沈龙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4-1060,共7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脉形态、斑块特征。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正位视图,将患者分为VAD组(n=77)和非VAD组(n=23);测量椎动脉直径及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弯曲方向和弯曲程度等参数。利用HR-VWI图像分析斑块的分布及强化程度,计算狭窄程度、重构指数及斑块负荷。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基底动脉多向右侧弯曲。VAD组基底动脉的弯曲程度1级和3级占比较大,而非VAD组则主要集中在0级。VAD组斑块横向分布多位于腹侧壁(P=0.010),纵向分布多为远端斑块(P=0.047)。VAD组中斑块2级强化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D组(P<0.05)。结论HR-VWI作为一项无创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几何状态、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或定量评估斑块特征和血管的重构状况、狭窄率等;椎动脉优势显著影响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优势 基底动脉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成像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预测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志 瞿刚 +1 位作者 刘朝敏 李进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阳性组(n=25)和MVI阴性组(n=6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增强扫描特征及DWI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建立评分模型,绘制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90例小肝癌患者中MVI阳性率为27.78%(25/90)。MVI阳性组低分化、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占比高于MVI阴性组,而D值、ADC值低于MVI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瘤周低信号、D值、ADC值是小肝癌MVI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分析建立的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最佳截断值为5分,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920、0.877。结论MRI增强扫描联合DWI可有效预测小肝癌患者的MV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小肝癌 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默认网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王雪 牛亚利 +2 位作者 王婧 陈晓娜 万春晓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一种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至痴呆的综合征,由于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早期不易鉴别和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网络连接异常的脑区多位于默认网络,其异常变化的功能连接与患者的认知障碍程...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一种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至痴呆的综合征,由于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早期不易鉴别和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网络连接异常的脑区多位于默认网络,其异常变化的功能连接与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相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检测静息态大脑内在活动的方法,应用静息态磁共振不同分析技术探索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默认网络异常变化有助于深入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并提供客观的影像依据。该文主要综述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默认网络研究中的应用成果,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精准诊断和评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管性认知障碍 默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评价经颅交流电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脑灌注的影响
15
作者 王涛 闫少珍 +4 位作者 薛寒笑 席晗予 齐志刚 唐毅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tAC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目的 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tAC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及病房诊治的轻度AD患者21例,接受3周tACS治疗,基线(T_(0)期)、完成即刻(T_(1)期)和3个月(T_(2)期)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AVLT)评分和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CBF图z变换(z-transform CBF,zCBF)减少个体差异,分析tACS治疗前后MMSE、AVLT评分以及脑zCBF、CBF的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zCBF、CBF与认知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 与T_(0)期比较,AD患者T_(1)期MMSE评分明显增加[22.00(20.00,25.00)分vs 20.00(18.00,21.50)分,P<0.01]。基于体素分析显示,与T_(0)期比较,AD患者T_(1)期双侧额叶及颞叶皮质zCBF明显增加,T_(2)期右侧额叶及颞叶皮质zCBF明显增加(P<0.05)。zCBF增加最明显的脑区位于右侧岛叶。基于感兴趣区分析显示,与T_(0)期比较,AD患者T_(1)期右侧额叶及颞叶皮质zCBF、CBF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期右侧额叶皮质CBF改变值与AVLT评分延迟再认改变值呈正相关(r=0.617,P=0.005),T_(2)期左侧额叶皮质CBF改变值与MMSE评分改变值呈正相关(r=0.596,P=0.012)。结论 磁共振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可客观评价tACS治疗后AD患者CBF变化,为评估tACS疗效提供可靠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经颅交流电刺激 血管循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前庭阵发症3D-CISS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陈振华 蔡刚 +4 位作者 曹志勇 王天乐 朱丽 朱向阳 邵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前庭阵发症(VP)患者的小脑脑桥角(CPA)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的异同。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44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老年组,114例年龄<6...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前庭阵发症(VP)患者的小脑脑桥角(CPA)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的异同。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44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老年组,114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非老年组,比较两组CPA的MRTA,分析前庭蜗神经和血管交互压迫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眩晕残障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 MRTA诊断VP的神经血管压迫(NVCC)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0.0%,两组患者NVCC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小脑前下动脉(AICA)为NVCC主要责任血管,而非老年组患者中结构发育异常的椎基底动脉(VBA)为NVCC主要责任血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患者DHI评分高于非老年组,BBS评分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VP患者以动脉粥样硬化的AICA压迫前庭蜗神经多见,而非老年VP患者以结构发育异常的VBA压迫前庭蜗神经多见;老年患者眩晕残障和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阵发症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神经血管压迫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导航回波触发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13
17
作者 程流泉 高元桂 +2 位作者 马林 蔡幼铨 Wang Yi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评价呼吸导航回波触发的冠状动脉MRA的效率以及心律和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7例健康志愿者,用导航回波触发3DSSFP序列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用自动窗位选择相位排列技术(PAWS)导航回波使膈肌触发采样窗宽为3mm,测量冠状... 目的:评价呼吸导航回波触发的冠状动脉MRA的效率以及心律和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7例健康志愿者,用导航回波触发3DSSFP序列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用自动窗位选择相位排列技术(PAWS)导航回波使膈肌触发采样窗宽为3mm,测量冠状动脉的长度,分析图像质量和心率、心律及呼吸的关系。结果:各冠状动脉主支的长度分别为:右冠状动脉11.6±2.0cm,左主干2.4±0.4cm,左前降支9.0±1.2cm,左回旋支5.0±0.8cm;PAWS的触发效率为37.7%,单次采样耗时6.6±1.0min;图像质量与呼吸方式无关,随着心率增快和心律不规则而降低。结论:PAWS导航回波触发的3DSSFP序列可以很好地控制冠状动脉MRA时的呼吸运动,但是需要提高成像效率以控制心脏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导航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闭塞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进 孙贝贝 +3 位作者 李晓 赵锡海 许建荣 赵辉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A在诊断CAO类型和闭塞发生部位的一致性。结果3D-MR-VWI对于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闭塞起始部位的诊断与DSA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Cohen’s κ=0.85,95%CI 0.71~0.94;Cohen’s κ=0.85,95%CI 0.71~0.97)。3DMR-VWI诊断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94.6%。结论3D-MR-VWI能够准确诊断CAO并判定闭塞的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治颈动脉闭塞性病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旭高 邹建勋 +3 位作者 叶国伟 周理余 项万青 吴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基底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35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对基底动脉狭窄的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其中5例脑干梗塞,30例没有发生梗塞。5例患者中梗塞后的管腔狭窄程度为6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基底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35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对基底动脉狭窄的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其中5例脑干梗塞,30例没有发生梗塞。5例患者中梗塞后的管腔狭窄程度为66%、68%、75%、78%、90%。梗塞前的管腔狭窄程度为56%、63%、65%、71%、77%。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5例脑干梗塞患者的狭窄程度均大于50%,动脉硬化斑块呈明显的偏心性强化。其中1例基底动脉狭窄程度达90%,增强后左后血管壁呈小点状强化。30例没有发生梗塞患者的狭窄程度均小于50%,动脉硬化斑块未见明显的偏心性强化。结论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显示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动脉硬化斑块强化程度方面有重要价值。管腔狭窄程度大于50%,动脉硬化斑块明显强化的患者可能有潜在脑干梗塞的风险。早期发现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管壁改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脑干梗塞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狭窄 脑干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在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程流泉 高元桂 +2 位作者 孙玮 盛复庚 蔡幼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 ( 3D FIESTA)序列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CMRA)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 :67例受检者 ,采用心电触发的三维FIESTA序列 ,呼气末屏气采样 ,在 8个不同层面方向定位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 ,包括右冠 (RCA)... 目的 :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 ( 3D FIESTA)序列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CMRA)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 :67例受检者 ,采用心电触发的三维FIESTA序列 ,呼气末屏气采样 ,在 8个不同层面方向定位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 ,包括右冠 (RCA)、左主支 (LM)、左前降支 (LAD)和左回旋支 (LCX) ,以 0 -IV级图像质量体系为参照 ,评分II级以上作为可接受标准 ,采用美国心脏协会 (AHA)的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其显示的长度和范围。结果 :67例受检者能够屏气配合完成检查的 65例 ,检查适用率为 97.0 % ;对AHA 18、19段 (RCA近段和中段 )、AHA 1、2 (LM)、AHA 3、5、7段 (LAD近段和中段 ) ,AHA 10段 (LCX近段 )的显示可重复性为 10 0 % ;对AHA 9、14、2 1段 (LAD、LCX和RCA的远段 )的显示可重复性分别为 95 .3 8%、72 .3 1%、96.92 %。结论 :此三维FIESTA序列可以稳定显示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近段和中段 ,初步具备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 冠状动脉 磁共振成像 心电触发 无创检查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