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H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转移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董海波 戴嘉中 +2 位作者 蔡佩武 沈天真 董亚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结合MRI探讨1H磁共振波谱 ( 1HMRS)在颅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32例经临床确诊为颅脑转移瘤的患者 ,进行MRI及1HMRS检查。每例均行肿瘤区与健侧相应部位对照研究。结果  32例1HMRS均表现为明显增高的胆碱 (Cho)峰 ,肌... 目的 结合MRI探讨1H磁共振波谱 ( 1HMRS)在颅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32例经临床确诊为颅脑转移瘤的患者 ,进行MRI及1HMRS检查。每例均行肿瘤区与健侧相应部位对照研究。结果  32例1HMRS均表现为明显增高的胆碱 (Cho)峰 ,肌酸 (Cr)峰下降甚至消失 ,无氮乙酰门冬氨酸 (NAA)峰 ,Cho /Cr比值升高。 11例出现乳酸 (Lac)峰 ,15例出现脂质 (Lipid)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转移瘤 ^^1h磁共振波谱 代谢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后^1H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仁兰 谢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8-231,299,共5页
目的:1H磁共振波谱( 1HMRS)分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后1周脑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并随访2个月。方法:18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永久性脑缺血组,每组各6只。脑缺血组右侧颈内动脉栓塞制作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采用1H磁... 目的:1H磁共振波谱( 1HMRS)分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后1周脑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并随访2个月。方法:18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永久性脑缺血组,每组各6只。脑缺血组右侧颈内动脉栓塞制作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采用1H磁共振波谱( 1HMRS)于脑缺血后30min、1、3、6、12、2 4h、3、7、15d、1、2月对梗塞区域和对侧半球相应区域进行代谢物的波谱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双侧代谢物无异常改变,分布对称(P >0 .0 5 ) ;脑缺血组梗塞区与对照区N -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 -acetyl-aspartate,NAA) ,胆硷(choline,Ch)和肌酸(creatine,Cr)均于脑缺血后30min开始升高,3~6h后逐渐降低,但梗塞区与对照区NAA ,Ch和Cr没有显著性差别(P >0 .0 5 ) ,2 4h双侧NAA达最低水平,Ch和Cr于3天后降到最低,随缺血时间的延长,NAA ,Ch和Cr逐渐增加,尤其是NAA增加最明显,2个月时NAA较2 4h增加2 .5倍(P <0 .0 1)。患侧最早于脑缺血后10min检测到乳酸(lactate,Lac) ,随后Lac持续增加3天后开始降低。随访中未发现Lac再次升高。结论:( 1) 1HMRS能及早反映动物脑缺血后脑内代谢物的改变。( 2 ) 1HMRS能客观反映脑缺血慢性期脑内代谢物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梗塞 ^^1h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模型在体^1H磁共振波谱研究
3
作者 印弘 黄志兰 +1 位作者 高元桂 蔡幼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163,共2页
采用磁共振波谱仪在体观察大鼠C6胶质瘤的代谢及生化改变 ,为1H磁共振波谱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40只Wister大鼠分为正常组 (10只 )和肿瘤组 (30只 ) ,大鼠脑右尾状核接种C6细胞。MRI动态观察瘤组织改变 ,采用点分辨波谱法 (PRESS:pointre... 采用磁共振波谱仪在体观察大鼠C6胶质瘤的代谢及生化改变 ,为1H磁共振波谱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40只Wister大鼠分为正常组 (10只 )和肿瘤组 (30只 ) ,大鼠脑右尾状核接种C6细胞。MRI动态观察瘤组织改变 ,采用点分辨波谱法 (PRESS:pointresolvedspectroscopy)行1H磁共振波谱检测。正常大鼠1H波谱检出N 乙酰门冬氨酸 (NAA)、胆碱类化合物 (Cho)、肌酸和磷酸肌酸 (Cr+PCr)、谷氨酸和谷氨酰胺(Glu+Gln)、脂质 (Lip)、乳酸 (Lac)。C6胶质瘤NAA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NAA/Cho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P <0 0 1) ,NAA/Cr较正常组也明显下降(P <0 0 5 ) ,Cho/Cr明显升高(P <0 0 1) ,Lac升高。表明高场强磁共振波谱仪可以精确观察在体大鼠C6胶质瘤的1H磁共振波谱 ,对肿瘤的代谢及生化改变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胶质瘤 脑胶质瘤 ^^1h磁共振波谱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素^1H磁共振波谱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梅莉 郑建刚 +1 位作者 许建兴 顾勇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探讨多体素(multi-voxel)1H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胶质瘤诊断及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武进人民医院2005年8月~2008年12月1H磁共振波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8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胶... 目的:探讨多体素(multi-voxel)1H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胶质瘤诊断及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武进人民医院2005年8月~2008年12月1H磁共振波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8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胶质瘤恶性程度不同分为低恶性组21例(包括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及高度恶性组27例(包括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观察氮乙酰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肌醇(inositol,Ins)的共振峰及相关比值,以对侧对应的正常脑组织的相应值作对照分析。结果:与病变对侧相对应的正常脑组织相比,低度及高度恶性胶质瘤均表现为NAA含量下降,Cho含量增高,Cr总量变化不大,Ins含量轻度下降;NAA/Cr值降低,Cho/Cr值升高,NAA/Cho值显著降低,且低度恶性胶质瘤中的NAA均显著高于、Cho显著低于高度恶性胶质瘤,NAA/Cho值在高度恶性胶质瘤中低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结论:1H-MRS对胶质瘤的诊断和明确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磁共振波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磁共振波谱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疗效评价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贺政 李光 +1 位作者 张宏伟 张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5-1100,共6页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1H-MR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放疗疗效评价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RT)联合全脑照射(WBRT)的56例NSCLC脑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应用~1H-MRS进行检查,测量Cho/Cr的比值,比较治疗前Cho/Cr比值高组...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1H-MR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放疗疗效评价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RT)联合全脑照射(WBRT)的56例NSCLC脑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应用~1H-MRS进行检查,测量Cho/Cr的比值,比较治疗前Cho/Cr比值高组与Cho/Cr比值低组间疗效的差异,分析~1H-MRS在NSCLC脑转移放疗疗效评价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Cho/Cr比值中位值为1.989。治疗前Cho/Cr比值高组(>1.98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9.3%(95%CI:11.3%~47.3%)、0%、0%,平均生存时间为9.77个月(95%CI:7.50~12.04个月)。Cho/Cr比值低组(<1.98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5%CI:53.3%~87.7%)、22.3%(95%CI:6.6%~38.0%)、1.8%(95%CI:0~8.1%),平均生存时间为24.67个月(95%CI:17.69~31.66个月)。治疗前Cho/Cr比值高组与Cho/Cr比值低组比较平均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H-MRS对NSCLC脑转移放疗的疗效评价具有预测价值,治疗前Cho/Cr比值高组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磁共振波谱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放射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H定量核磁共振法同时确定成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和各组分的比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玉飞 马玲云 +4 位作者 刘睿 关皓月 刘倩 杨东升 牛剑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6-400,共5页
^(1)H定量核磁共振(^(1)H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qNMR)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快速等优点.本文通过该方法可准确测定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样品中的含量,并给出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比例,结果与其他分析测试... ^(1)H定量核磁共振(^(1)H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qNMR)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快速等优点.本文通过该方法可准确测定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样品中的含量,并给出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比例,结果与其他分析测试所得结果相符.该方法以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采集待测样品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丙酚替诺福韦定量峰、富马酸定量峰与内标物响应峰面积,分别计算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质量分数.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与内标物的质量比值在0.91~1.2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H qNMR法测得二者质量分数分别为100.06%和10.90%,与质量平衡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核磁共振定量方法不仅可准确、快速地测定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这2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和比例,还为多组分、成盐的化学原料药的比例确定、绝对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定量核磁共振波谱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质量平衡法 原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和骨质疏松腰椎3.0T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
7
作者 杨海涛(译) 王仁法(校)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3期222-222,共1页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 骨质疏松 腰椎 ^磁共振^1h波谱 双能X线吸收 可重复性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