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坪金顶铅锌矿方解石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唐永永 毕献武 +5 位作者 和利平 武丽艳 冯彩霞 邹志超 陶琰 胡瑞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35-2645,共11页
金顶铅锌矿矿床成因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认识的局限。本文以金顶铅锌矿床成矿早期脉状方解石和晚期结核状方解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地... 金顶铅锌矿矿床成因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认识的局限。本文以金顶铅锌矿床成矿早期脉状方解石和晚期结核状方解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和可能的来源。研究发现,虽然2种产状方解石都以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显著分异、配分模式向右陡倾为特征,并且具有相似的Mg、Fe和Mn含量,但它们在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亦存在显著差异。脉状方解石相对于结核状方解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集Co、Ni、(W)、Mo、Bi;脉状方解石流体包裹体显示相对高温高盐度的特征(Th>250℃,S>8.0%NaCleqv),而结核状方解石流体包裹体相对低温低盐度(Th<200℃,S<8.0%NaCleqv);脉状方解石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PDB=-22.95‰~-2.56‰)较分散,具有多源性,而结核状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δ13CPDB=-7.02‰~-6.18‰)相对集中,二者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SMOW=20.16‰~23.49‰)与沉积岩类似。综合分析认为,金顶铅锌矿成矿期脉状和结核状方解石虽然均属热液成因,但它们分别代表了2类不同性质的热液体系,早期成矿流体为多源的混合流体,成矿过程中可能有深源组分的加入,而晚期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方解石 金顶铅锌矿 兰坪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北麓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任伟 江茂生 +3 位作者 李忠 孙枢 金福全 张雯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3-629,共7页
在大别山北麓、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三尖铺组和凤凰台组地层中含有大理岩砾石, 属山麓冲积扇环境沉积。它们的δ13 C数值范围为- 1.7‰~1.3‰, 大多数近于零值, 它们的δ18O数值从6.5‰~23.0‰。大别地块佛子... 在大别山北麓、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三尖铺组和凤凰台组地层中含有大理岩砾石, 属山麓冲积扇环境沉积。它们的δ13 C数值范围为- 1.7‰~1.3‰, 大多数近于零值, 它们的δ18O数值从6.5‰~23.0‰。大别地块佛子岭群大理岩的δ13C数值为- 2.0‰~- 2.5‰, δ18O数值范围从6.3‰~13.1‰。大别地块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大理岩的δ13 C数值为1‰~6‰,δ18O数值为5‰~23‰。碳同位素组成的明显差别表明现今大别地块佛子岭群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不是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来源区。由于δ13C的数值不随δ18O值的降低而变化, 且分布在一个狭窄的范围, 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碳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它的原岩在沉积时海水的同位素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大理岩砾石 大别山 碳-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家湾铅锌矿床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帮禄 彭建堂 +1 位作者 阳杰华 黄金川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5,共11页
湖南康家湾铅锌矿床是水口山铅锌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发现较晚、埋深较深的隐伏矿床。作者对该矿2种不同产状的方解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该矿与黄铁矿、铅锌矿共生的团块状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4.11... 湖南康家湾铅锌矿床是水口山铅锌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发现较晚、埋深较深的隐伏矿床。作者对该矿2种不同产状的方解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该矿与黄铁矿、铅锌矿共生的团块状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4.11×10-638.09×10-6),并表现出LREE富集型的配分模式。胶结方铅矿和闪锌矿的脉状方解石,其稀土元素含量更低(1.52×10-65.57×10-6),大体表现出MREE富集型的配分模式,轻稀土略微亏损。2类方解石野外产状不同,稀土元素含量差别明显,REE配分模式也不同,暗示其成矿流体性质不同,流体来源也可能不同。这2类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亦存在明显差别,脉状方解石的δ13C低于块状方解石,但其δ18O明显大于后者。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该矿方解石的形成是流体沸腾CO2去气和温度降低造成的,此外大气降水的加入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团块状方解石成矿流体的可溶性碳以HCO-3为主,其δ13C、δ18O值分别为-4‰和5‰,是混入了45%左右大气降水的岩浆热液。脉状方解石的成矿流体是来源不同的岩浆热液且混入约10%的大气降水,其可溶性碳以H2CO3为主,δ13C、δ18O值分别为-6‰和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碳-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CO2去气模拟 康家湾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金矿床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建明 叶杰 +2 位作者 徐九华 孙景贵 沈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5-784,共10页
对胶东四类金矿床(盆地边缘砾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开展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宏观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相对应,山东金矿床可能有... 对胶东四类金矿床(盆地边缘砾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开展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宏观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相对应,山东金矿床可能有亲岩浆岩和亲沉积盆地两个不同的成矿系统。前者包括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三类金矿床,后者指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二者具有不同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山东亲岩浆岩系列的金矿床。其锶-钕同位素与同时代的幔源岩浆岩一致,碳同位素显示幔源碳和岩浆碳的特征,氧同位素则显示初生水与大气降水不同比例混合的可能性,因此有可能是以CO-2为主、富含成矿金属的地幔流体与浅部下渗大气降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岩浆岩关系不密切、主要受盆地边缘断裂控制的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其碳-氧和锶-钕同位素组成均较分散,可能主要与地壳浅部下渗 大气降水对上地壳各种岩石淋滤萃取演化而成的成矿流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酸盐矿物 碳-氧同位素 -同位素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深部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明超 陈仁义 +5 位作者 李景朝 李永胜 姚磊 陈辉 来守华 王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29-1542,共14页
以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深部找矿钻孔岩心为对象,开展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栖霞山矿床矿石样品δ13CV-PDB同位素值为-5.1‰~1.9‰,且由浅部至深部,矿石样品的δ13C、δ18O值处于增大的趋势,指示成矿流体中的碳起源于... 以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深部找矿钻孔岩心为对象,开展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栖霞山矿床矿石样品δ13CV-PDB同位素值为-5.1‰~1.9‰,且由浅部至深部,矿石样品的δ13C、δ18O值处于增大的趋势,指示成矿流体中的碳起源于碳酸盐岩、源自地幔和岩浆的深源碳。对锶同位素的研究显示,栖霞山矿石87Sr/86Sr值为0.704816~0.71405,部分大于矿体围岩黄龙组灰岩的87Sr/86Sr值(0.708329~0.709685),部分小于矿体围岩黄龙组灰岩的87Sr/86Sr值,并与不同来源的Sr同位素对比,揭示栖霞山矿石中Sr兼具基底地层Sr和幔源Sr的混合来源特征,且在围岩蚀变过程中87Sr/86Sr的变化应主要由成矿流体引起。结合本区成矿地质特征认为,栖霞山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来自花岗岩的期后热液,在热动力作用下,流经元古宇基底地层,形成具有混合物质来源的成矿流体,成矿作用过程主要为成矿流体与围岩碳酸盐岩发生水-岩反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铅锌多金属矿床 栖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1 位作者 王寿成 杨自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9-1311,共13页
新疆萨热克铜矿为砂砾岩型铜矿床,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矿体以层状为主,并有裂隙、碎裂构造岩相伴生,常见辉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与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物沿砾石间隙或岩石裂隙充填分布。为了揭示成矿流体的性质、来... 新疆萨热克铜矿为砂砾岩型铜矿床,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矿体以层状为主,并有裂隙、碎裂构造岩相伴生,常见辉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与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物沿砾石间隙或岩石裂隙充填分布。为了揭示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文章对矿体中呈脉状产出的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分数通常为5%~15%,均一温度变化范围88~249□,平均为172□;盐度变化范围为6.30%~12.51%,平均为9.46%,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成矿流体。脉状方解石中的δD变化范围为-72‰~-62‰,平均-67.3‰;δ^(18)O变化范围为3.9‰~8.0‰,平均5.3‰,脉状石英中δD变化范围为-101.7‰~-87.1‰,平均-93.3‰;δ^(18)O变化范围5.1‰~7.5‰,平均6.6‰,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落在岩浆水和变质水重叠区及其附近。方解石(白云石)中的δ^(18)O变化范围为-15.1‰~-9.5‰,平均为-12.9‰;δ^(13)C变化范围为-2.5‰~-2.0‰,平均为-0.8‰。同位素组成显示其位于海相碳酸盐岩区左侧附近,与研究区石炭系等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相似,表明铜矿石中的脉状方解石脉(无机碳)主要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有关。综合考虑上述结果,文章推测在萨热克铜矿的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叠加形成的具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的混合流体,该研究区深部存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氢-同位素 流体来源 成矿作用 砂砾岩型铜矿 萨热克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两类金矿床暗色脉岩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洪文 邢树文 孙景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5,共5页
胶西北部金矿床矿化过程伴生的暗色脉岩是以煌斑岩为主的钾玄岩高钾钙碱性岩。详细研究其两类代表性矿床的脉岩内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和全岩氧同位素发现 ,石英脉岩型矿床的δ18OSMOW ,方解石 为 10 .2‰~ 11.6‰、δ13 CPDB ,方解石 =-... 胶西北部金矿床矿化过程伴生的暗色脉岩是以煌斑岩为主的钾玄岩高钾钙碱性岩。详细研究其两类代表性矿床的脉岩内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和全岩氧同位素发现 ,石英脉岩型矿床的δ18OSMOW ,方解石 为 10 .2‰~ 11.6‰、δ13 CPDB ,方解石 =- 3.5‰、δ18OSMOW ,全岩 为 5 .8‰~ 6 .6‰ ,蚀变岩型矿床的δ18OSMOW ,方解石 为 7.18‰~ 8.6 6‰、δ13 CPDB ,方解石 为 - 0 .7‰~ 0 .93‰、δ18OSMOW ,全岩 为 6 .9‰~10 .6‰。通过对源区的δ13 CPDB、δ18OSMOW特征和同位素效应与就位环境关系的讨论 ,初步认为 :两类矿床的暗色脉岩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 ,初始岩浆来源于洋壳俯冲提供流体与岩石圈地幔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富集地幔。两类矿区暗色脉岩的碳、氧同位素体系的相对独立性与岩浆演化过程就位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脉岩 碳-氧同位素 地球化学 金矿床 煌斑岩 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8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分组成与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钊 邱军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2期14-21,46,共9页
以碳—氧同位素特征为切入点辅助薄片镜下观察和沉积环境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长8段储层碳酸盐胶结作用进行系统研究。从镜下矿物观察可知:碳酸盐胶结物发育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铁方解石和菱铁矿。矿物成分和分布特征受不均一流... 以碳—氧同位素特征为切入点辅助薄片镜下观察和沉积环境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长8段储层碳酸盐胶结作用进行系统研究。从镜下矿物观察可知:碳酸盐胶结物发育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铁方解石和菱铁矿。矿物成分和分布特征受不均一流体化学活动影响强烈,碳酸盐胶结对孔渗主要起破坏作用。同时通过磷酸法测定氧—碳同位素值,由实验结果可知:碳同位素分布范围是-14.8‰^-1.5‰,氧同位素分布范围是-25.7‰^-9.9‰;样品的Z值大都小于120,指示样品中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发生于淡水—微咸水环境;通过δ^(18)O值测定得到古温度为68℃~128℃,说明胶结作用发生于早成岩B期至中成岩阶段A期;长8上部层位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比下部多,说明胶结作用来源于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的碳酸盐沉积;按照沉积亚相划分为三个区,氧—碳同位素由湖心相—重力流相—三角洲相逐渐减轻。最后推断同位素分布形成原因:压实作用下有机酸由高势区向低势区逐渐运移,经一系列化学变化后发生胶结作用有机碳被捕捉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酸盐胶结 碳-氧同位素 沉积环境 古温度 物源 运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辽上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氢-氧-碳-硫-铅同位素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8
9
作者 梁辉 韩作振 +6 位作者 王立功 田瑞聪 王来明 王金辉 智云宝 张文 刘汉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3-1067,共15页
辽上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是胶东东部唯一的超大型金矿床。通过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碳-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辽上金矿的成因。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25~345℃,主成矿温度集中于260~320℃,盐度为2... 辽上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是胶东东部唯一的超大型金矿床。通过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碳-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辽上金矿的成因。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25~345℃,主成矿温度集中于260~320℃,盐度为2.22%~13.87%NaCl_(eqv),流体密度为0.68~1.02 g/cm^(3),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度、中—低盐度、低密度,为富含CO_(2)的还原性质热液体系。氢、氧同位素(δD=-82.6‰~-68.9‰,δ^(18) O_(W-SMOW)=-0.24‰~+3.33‰)和流体包裹体成分指示,成矿流体为地幔初生水热液及岩浆热液+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碳、氧同位素组成(δ^(13) C PDB=-2.9‰~-4.7‰,δ^(18) O_(SMOW)=6.9‰~9.6‰,)指示成矿流体中碳来源于花岗岩源区。矿石δ^(34) S介于7.6‰~12.6‰之间,206 Pb/204 Pb值为17.202~17.955,^(207)Pb/^(204)Pb值为15.457~15.577,^(208)Pb/^(204)Pb值为37.729~38.341,指示铅源主要来自下地壳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可能有少量幔源铅的贡献。研究认为,辽上金矿床是与早白垩世伟德山型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金矿,与壳幔混合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地幔流体在热隆-伸展构造作用下与大气降水混合产生流体不混溶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同位素 矿床成因 辽上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亮君 王璞珺 +4 位作者 叶庆子 黄超 全洗强 韦昊星 李发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5-1261,共17页
红色碳酸盐岩是华南奥陶系的一种具有紫红—砖红色调的代表性沉积岩,其中可能蕴含特殊的古环境信息。湖南湘西三百洞地区具有一条出露良好、厚层为主的红色碳酸盐岩剖面,主要发育于大湾组和牯牛潭组内,文章对该段地层采集了355件碳、氧... 红色碳酸盐岩是华南奥陶系的一种具有紫红—砖红色调的代表性沉积岩,其中可能蕴含特殊的古环境信息。湖南湘西三百洞地区具有一条出露良好、厚层为主的红色碳酸盐岩剖面,主要发育于大湾组和牯牛潭组内,文章对该段地层采集了355件碳、氧同位素和Mn、Sr元素分析样品,以及10件牙形刺化石样品进行研究。根据牙形刺样品约束,大湾组底界可能大致相当于弗洛阶顶界,大湾组和牯牛潭组界线在达瑞威尔阶中下部,牯牛潭组顶界大致相当于达瑞威尔阶顶界。据显微薄片鉴定、δ^(13)C-δ^(18)O相关性分析和Mn-Sr元素评估,推断样品受到成岩作用影响不大。355件同位素测试样品显示三百洞剖面的δ^(13)C和δ^(18)O均为低幅高频振荡,δ^(13)C在-0.38‰~1.67‰之间,δ^(18)O在-9.34‰~-7.21‰之间,其中可与全球对比的同位素事件有大坪阶底部碳同位素负漂事件(BDNICE)和达瑞威尔阶中部碳同位素漂移事件(MDICE),可以间接对比的有达瑞威尔阶下部碳同位素负漂事件(LDNICE),此外还有2次前人未命名的具有潜在对比价值的漂移。总体来看,冈瓦纳大陆北缘沿赤道由东向西具有δ^(13)C波动幅度逐渐增强的趋势,华南的波动幅度普遍偏小,可能由海水循环过程中不同块体的底层海水分层差异造成。另外基于δ^(13)C、δ^(18)O的古盐度计算,红色碳酸盐岩应属于盐度中等到较高的海相碳酸盐岩,并且剖面自下到上盐度增高,大湾组底部可能存在一次氧化事件。结合剖面岩石组成、颜色、古生物丰度以及区域古地理研究,认为红色碳酸盐岩可能是暂时性相对海平面下降叠加氧化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氧同位素 成岩作用 达瑞威尔阶 大坪阶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雁林寺矿集区金矿富集机制——流体包裹体与同位素证据
11
作者 谭仕敏 黄建中 +3 位作者 孙骥 杜云 陈启亮 曹创华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3-925,共13页
湘东北雁林寺金矿集区是湖南重要的独立金矿产基地之一,一直以来众多学者对于矿集区内金的沉淀富集机制争论不休。本文通过对金矿成矿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组成研究,反演了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和流体地球化学条件变化,了解了金富集成矿的关... 湘东北雁林寺金矿集区是湖南重要的独立金矿产基地之一,一直以来众多学者对于矿集区内金的沉淀富集机制争论不休。本文通过对金矿成矿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组成研究,反演了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和流体地球化学条件变化,了解了金富集成矿的关键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矿集区内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含CO_(2)包裹体(C型)和水溶液包裹体(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主要为143~231℃,盐度主要分布在(2~9)wt%NaClequiv,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矿集区的成矿流体δ^(18)O值范围为4.5‰~9.7‰,δD值的变化范围为–66.8‰~–46‰。方解石δ^(13)CVPDB为–4.7‰~–3.7‰,δ^(18)OSNOW为10.6‰~15.0‰。矿集区的C-H-O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性质可能为变质水,与流体包裹体特征反应的结果一致。矿集区内Au以Au(HS)_(2)^(-)络合物形式赋存于低温、低盐度的CO_(2)-H_(2)O-NaCl变质流体体系进行迁移,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是金矿富集成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成矿作用 --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雁林寺金矿集区 湘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尤丽 李才 +2 位作者 张迎朝 甘军 刘景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3-889,899,共8页
运用沉积矿物学和岩石学等方法,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对珠海组储层物性影响明显。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大于5%时,... 运用沉积矿物学和岩石学等方法,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对珠海组储层物性影响明显。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大于5%时,储层物性随其含量增加明显降低。砂岩薄片鉴定结果显示,珠海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和类型横、纵向呈明显规律分布。胶结物含量珠海组一段和二段高于三段,南断裂带高于凹陷中心。胶结物类型以中期铁方解石和晚期铁白云石胶结为主,发育部分菱铁矿和白云石,局部发育早期连晶方解石。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且一定程度受淡水影响明显,其物质来源表现为长石的溶解和粘土矿物的转化为其形成提供丰富的钙来源,钙质有孔虫的溶解也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酸盐胶结物 储层 珠海组 文昌A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铺铅锌矿床S、Pb、C、O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13
作者 王立强 罗茂澄 +3 位作者 袁志洁 陈伟 冷秋锋 张学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443,共9页
邦铺铅锌矿床系邦铺钼铜矿区斑岩矿化体外围形成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石品位较富,成矿元素以铅锌为主,基本不含铜。文章以矿床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S、Pb同位素研究方法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矿石金属硫化... 邦铺铅锌矿床系邦铺钼铜矿区斑岩矿化体外围形成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石品位较富,成矿元素以铅锌为主,基本不含铜。文章以矿床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S、Pb同位素研究方法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分布范围较宽,但主要集中于-3.7‰~-0.7‰之间,具塔式分布特征,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正常普通铅,矿石铅的高μ值(大于9.58)及构造环境演化图解中样品点的分布特征指示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物质。与驱龙外围知不拉、甲玛矽卡岩矿体对比研究发现,3个矿床硫均为岩浆来源;而金属物质来源空间上则显示出一定的规律,驱龙—甲玛—邦铺矿集区由南向北壳源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断增加;大理岩及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矿床成矿流体中碳源主要来自于岩浆,碳酸盐岩地层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同位素 碳-氧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壳源混染 成矿流体 邦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褶皱带断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保存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业鑫 丁俊 +5 位作者 余谦 王剑 熊国庆 门玉澎 熊小辉 邓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9-1180,共12页
南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位于城口断裂与铁溪-巫溪断裂之间,为研究该构造带断裂对烃类运移及构造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本文对该构造带内断裂流体的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断裂流体碳氧同位素整体较围岩更... 南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位于城口断裂与铁溪-巫溪断裂之间,为研究该构造带断裂对烃类运移及构造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本文对该构造带内断裂流体的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断裂流体碳氧同位素整体较围岩更为分散,δ^(13)C_(PDB)介于-2.9‰~3.9‰之间,属正常海相碳酸盐层的碳同位素值,坪坝断裂附近δ^(13)C_(PDB)呈明显亏损,具外来流体混合的特征。流体包裹体为含烃的气液二相盐水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H_4,液相为H_2O。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城口断裂附近最高,主要为311~336℃,频率峰值温度为328℃;往南叠瓦带流体均一温度主要位于183~269℃之间,峰值为230℃,断褶带峰值为213℃,滑脱褶皱带为170℃,整体表现为向盆内方向降低。盐度主要为4.43%~8.6%NaCl。研究表明,城口断裂作为大巴山构造带南北分界的主干断裂,古流体的形成温度和热演化程度最高,且从盆地向北至城口断裂,各构造带流体的热演化程度、成岩温度、古流体压力均逐渐升高,说明随着构造活动的增强,构造带中的流体更为活跃,持续时间更长,导致流体形成的深度和温度变化较大。构造带内的流体总体上形成于封闭体系,在主构造应力的驱动下,盆地深部含烃流体沿断裂向浅部运移,并与浅部地层流体发生混合,运移通道整体处于封闭状态;而构造带内的一些次级断裂,因其形成的时间以及向下延伸的深度不足以触及下古生界烃源岩层,因此其对流体封闭性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断裂流体 断层封闭性 南大巴山前陆冲褶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桑植二叠系茅口组硅泥岩段的有机白云岩环境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长群 章明圆 +1 位作者 郑全锋 丁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49-3657,共9页
湖南仁村坪剖面二叠系茅口组中段发育一套富有机质硅泥质岩,夹含有多层白云岩沉积。其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显示,白云石颗粒具有簇状低有序度隐晶质晶体特征,不同于次生白云岩的自形-半自形菱形的晶体类型,应属于沉积孔隙水体埋藏有机质... 湖南仁村坪剖面二叠系茅口组中段发育一套富有机质硅泥质岩,夹含有多层白云岩沉积。其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显示,白云石颗粒具有簇状低有序度隐晶质晶体特征,不同于次生白云岩的自形-半自形菱形的晶体类型,应属于沉积孔隙水体埋藏有机质的硫酸盐氧化过程产生的有机自生白云石类型。该层段碳-氧同位素表现出特征的负相关关系,与硫酸盐还原菌作用(SRB)的埋藏有机质氧化强度有关。生屑颗粒白云岩所表现出的重氧同位素特征,代表浅水环境有机质氧化过程特殊的氧同位素分馏途径。4.5m和5.9m处生屑白云岩表现的碳同位素强烈负偏,应与甲烷的硫酸盐缺氧氧化(AOM)过程有关。硅质泥灰岩和钙质泥岩因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早期碳酸钙沉降供应,难以充分发生与硫酸盐还原作用相关的自生白云石化,因而表现出甲烷生成作用带碱性孔隙水特征的重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仁村坪剖面茅口组中段硅泥质岩段的岩石学特征、草莓状黄铁矿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负相关关系等诸多证据,均显示其沉积环境处于斜坡相的富有机质供应和埋藏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村坪剖面 茅口组 有机白云岩 硅泥质岩段 碳-氧同位素 斜坡相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岫岩陨石坑菱铁矿角砾岩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16
作者 尹锋 陈鸣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38-544,共7页
岫岩陨石坑直径18km,是一个简单碗形坑。通过在陨石坑中心实施的岩芯钻探,在被厚达107m第四系湖相沉积物覆盖的撞击角砾岩单元顶部位置,发现少量“菱铁矿角砾岩”。这种菱铁矿角砾岩由菱铁矿微晶和矿物岩石碎屑组成。全岩碳同位素分... 岫岩陨石坑直径18km,是一个简单碗形坑。通过在陨石坑中心实施的岩芯钻探,在被厚达107m第四系湖相沉积物覆盖的撞击角砾岩单元顶部位置,发现少量“菱铁矿角砾岩”。这种菱铁矿角砾岩由菱铁矿微晶和矿物岩石碎屑组成。全岩碳同位素分析显示出较高的δ13C异常,平均高达+1376‰(V-PDB标准)。菱铁矿形成时间约为37ka,晚于撞击成坑事件(50ka),也晚于湖泊相沉积物的沉积年龄(39~50ka)。在还原环境下,细菌分解有机质形成甲烷引起的碳同位素分馏是造成菱铁矿δ13C显著正异常的主要原因。显然,这些菱铁矿属于沉积成因。沉淀的菱铁矿胶结岩石和矿物碎屑形成菱铁矿角砾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岫岩陨石坑 菱铁矿角砾岩 湖泊沉积 碳-氧同位素 δ13C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淄博地区上寒武统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振清 周洪瑞 陈建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7-382,共6页
根据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可以推断古盐度、古水温和古水深 ,恢复古沉积环境 ,并判断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对淄博地区上寒武统微量元素Sr、Ba、V、Ni和氧 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属于稳定的浅海环境 ,微量元素和氧 碳同位素的... 根据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可以推断古盐度、古水温和古水深 ,恢复古沉积环境 ,并判断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对淄博地区上寒武统微量元素Sr、Ba、V、Ni和氧 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属于稳定的浅海环境 ,微量元素和氧 碳同位素的变化趋势与海平面的波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而且从地球化学方面为层序地层的划分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也表明 ,由于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的复杂性 ,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因素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同位素 层序地层学 上寒武统 淄博地区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周振华 王挨顺 李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7-889,共23页
黄岗锡铁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内的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及黄岗梁组是矿区的主体含矿层位,矿体总体顺层分布,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矽卡盐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 黄岗锡铁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内的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及黄岗梁组是矿区的主体含矿层位,矿体总体顺层分布,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矽卡盐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榴子石、绿帘石、角闪石、石英、方解石和萤石中流体包裹体所进行的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硅酸盐熔融包裹体、H2O-NaCl型包裹体、CO2-H2O±CH4型包裹体和CO2-H2O-NaCl型包裹体。成矿早阶段以硅酸盐熔融包裹体和H2O-NaCl型包裹体为主,晚阶段出现少量CO2-H2O±CH4型包裹体和CO2-H2O-NaCl型包裹体。从早期到晚期4个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57~432℃、>550℃)、322~403℃、202~304℃、153~221℃;盐度w(NaCleq)为(12.13%~19.88%、>66.8%)、16.43%~22.34%、1.74%~14.77%、1.74%~11.9%。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eq)主要为220~432℃和1.74%~22.34%,属于高-中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CO2和H2O为主,其次为N2、O2和CH4,有少量C2H2、C2H4和C2H6;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为主,其次为Ca2+、Mg2+,阴离子以Cl-、SO24-为主,其次为F-,还含有少量Br-、NO-3。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前3个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H2O值为-6.0‰~9.8‰,δDV-SMOW值为-116‰^-73‰,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H2O值为-10.9‰^-1.6‰,δDV-SMOW值为-104‰^-101‰,表明在成矿后期混入有部分大气降水。方解石的δ13CPDB值为-11.706‰~1.1‰,表明流体中的碳主要由岩浆-地幔经溶解作用所提供,且受到低温蚀变作用和大气降水的影响。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4.3‰~2.7‰,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可能受到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和改造。流体的降压沸腾和相分离,以及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分析 色谱分析 ---同位素 黄岗锡铁矿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钨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鸣远 刘战庆 +5 位作者 崔丰智 李瑞霜 席昊 陈玉峰 陶超群 岑炬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1-622,共12页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石英脉型钨矿床位于北山成矿带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经过详查和勘探工作,发现其资源量已达大型钨矿床规模。文章在野外详细观测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样品使用岩相学、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测温和碳、氢...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石英脉型钨矿床位于北山成矿带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经过详查和勘探工作,发现其资源量已达大型钨矿床规模。文章在野外详细观测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样品使用岩相学、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测温和碳、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矿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矿脉中主要发育有气-液两相(Ⅰ型)和含液相CO_(2)三相(Ⅱ型)2类包裹体。其中,Ⅰ阶段流体呈中高温、中盐度特征,主成矿(Ⅱ)阶段呈中高温、中低盐度特征,Ⅲ阶段呈低温,低盐度特征,均一温度与盐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包裹体的δD和δ^(18)O值范围分别为-98.3‰~-76.4‰和0.8‰~5.4‰,呈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相混合的特征;方解石中流体的δ^(13)C值为-0.26‰~-0.73‰,δ^(18)O值为-1.26‰~-3.73‰,显示C可能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在后期演化过程中与大气降水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作用。成矿早期与主成矿期均受到了大气降水的影响,该矿床发生了明显的流体混合作用是该地区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氢-同位素 流体混合作用 小独山西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铜(钴)矿带绿纱铜(钴)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阳 高帮飞 +1 位作者 张作伦 陈志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1-720,共10页
绿纱铜(钴)矿床一直缺乏对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本文对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热液矿物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碳、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220~500℃)、中高盐度(27.4... 绿纱铜(钴)矿床一直缺乏对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本文对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热液矿物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碳、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220~500℃)、中高盐度(27.40%~42.60%NaCleq)、中等密度(0.79~1.17 g/cm3)的特征,成矿环境为低压(2.0~8.0 MPa)环境.同沉积初始富集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晚期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并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参与.热液中的碳早期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提供,晚期为岩浆和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共同提供的.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存在三种端元,即高盐度、高温的岩浆流体(>25%NaCleq,>400℃),高盐度、中高温的变质流体(>25% NaCleq,200~400℃),低盐度和中低温的大气降水(<10%NaCleq,150~300℃),流体混合是矿区金属沉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 流体混合 绿纱矿床 中非铜(钴)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