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青霉烯抗生素对质粒介导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抑酶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勇川 朱卫民 钱元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以其它 β 内酰胺抗生素为对照 ,研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帕尼培南对 14种标准 β 内酰胺酶 (TEM 1,TEM 2 ,TEM 3 ,TEM 5 ,SHV 1,SHV 2 ,SHV 4,SHV 5 ,PSE 1,PSE 2 ,PSE 3 ,OXA 1,OXA 2 ,OXA 3 )的...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以其它 β 内酰胺抗生素为对照 ,研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帕尼培南对 14种标准 β 内酰胺酶 (TEM 1,TEM 2 ,TEM 3 ,TEM 5 ,SHV 1,SHV 2 ,SHV 4,SHV 5 ,PSE 1,PSE 2 ,PSE 3 ,OXA 1,OXA 2 ,OXA 3 )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和头孢西丁对 14种标准 β 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所有抗生素对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TEM 3、TEM 5、SHV 2、SHV 4、SHV 5 )的IC50 低于 3 μmol/L ;但对广谱酶 (TEM 1,TEM 2 ,SHV 1,OXA)的IC50 超过 10 0 μmol/L。整体上美洛培南对 14种 β 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强于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抗生素 Β-内酰胺酶 稳定性 抑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梦娜 苗会娟 +2 位作者 高燕霞 徐艳梅 王茉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LC-MS/MS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100 mm×3 mm,2.7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 目的建立一种LC-MS/MS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100 mm×3 mm,2.7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ulti-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对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同时进行定量检测。结果6种杂质在0.25~100 ng/m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美罗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4%~103.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5.1%;在厄他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2%~102.7%,RSD<3.9%;在比阿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3%~102.9%,RSD<4.3%;检测限分别为0.002,0.01,0.008,0.002,0.001和0.08 ng/mL,定量限分别为0.008,0.04,0.02,0.008,0.004和0.2 ng/mL。样品中均未检出上述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实验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测定以上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为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抗生素 基因毒性杂质 LC-MS/MS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比阿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带量采购和分级管理政策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利用的影响
3
作者 吴泽华 陈君宇 +7 位作者 许林勇 明煜鑫 周宇松 黄勋 付陈超 王朝晖 刘世坤 李佐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目的探索抗菌药物带量采购和分级管理政策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频度(DDDs)、采购金额(Cost)、药品日均费用(DDDc)、每天每1000居民用药频度(DID)的变化趋势... 目的探索抗菌药物带量采购和分级管理政策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频度(DDDs)、采购金额(Cost)、药品日均费用(DDDc)、每天每1000居民用药频度(DID)的变化趋势,以2020年5月1日为带量采购政策的干预分界点,以2021年9月作为分级管理目录的干预分界点,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带量采购和分级管理政策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用药的影响。结果在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DDDs、DID明显上升,但长期趋势变化不显著;与政策执行前相比,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Cost和DDDc瞬时下降,DDDc长期趋势变化显著,但Cost长期趋势变化不显著。分级管理目录更新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DDDs、Cost瞬时下降,但长期下降趋势不显著,并且DDDc呈长期上升趋势。结论带量采购政策降低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DDDc,短期内降低了Cost;但对DDDs、Cost、DID的长期影响有限;分级管理对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利用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抗生素 抗菌药物带量采购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药物利用评价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血液滤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lncRNA XIST和miRNA-130a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曾文驰 张媛莉 +2 位作者 陈鸣娣 董宏裕 白晋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6-871,共6页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血液滤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lncRNA XIST和mi RNA-130a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血液滤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lncRNA XIST和mi RNA-130a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观察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血液滤过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免疫功能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氧代谢指标[血氧饱和度(Sa O_(2))、血乳酸(LAC)、氧合指数(Pa O_(2)/Fi O_(2))]以及血清lnc RNA XIST和mi RNA-130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CO、CVP、MAP、Sa O_(2)、Pa O_(2)/Fi O_(2)水平与mi RNA-130a表达均上升,而IL-6、CRP、TNF-α、LAC水平与lnc RNA XIST表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CVP、MAP水平与mi RNA-130a表达高于对照组,而IL-6、CRP、TNF-α水平与lnc RNA XIST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50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χ^(2)=0.180,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血液滤过治疗或通过下调lnc RNA XIST表达,上调mi RNA-130a表达,以及调节炎性因子,改善氧代谢指标,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衡进而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lncRNA XIST miRNA-130a 青霉抗生素 血液滤过治疗 脓毒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梁文 李博 +2 位作者 董萌萌 李晶 沈立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1-646,共6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目前,碳青霉烯类是临床上治疗PA感染的最佳选择。然而,临床上对该类药物滥用现象较严重,造成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猛上升。目前国内外对该类抗...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目前,碳青霉烯类是临床上治疗PA感染的最佳选择。然而,临床上对该类药物滥用现象较严重,造成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猛上升。目前国内外对该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非常迫切。PA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外膜蛋白表达降低;外排泵的过表达;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金属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点的改变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分别阐述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青霉抗生素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刘婧娴 俞静 +1 位作者 李媛睿 刘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KP。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并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Microflex^(...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KP。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并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Microflex^(TM)MALDI-TOF MS进行菌种复核。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方法检测bla_(KPC)、bla_(GES)、bla_(IMP)、bla_(VIM)、bla_(NDM-1)和bla_(OXA-48)等碳青霉烯酶基因及AmpC酶基因,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SDS-PAGE检测菌株外膜蛋白Ompk35和Ompk36的表达情况;对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进行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结果 75株CRKP中,有71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其中69株携带bla_(KPC-2)基因合并Ompk36变异(68株)或Ompk36缺失(1株);1株携带bla_(IMP-4)基因合并Ompk35和Ompk36变异,1株携带bla_(NDM-1)和bla_(CIT-1)基因合并Ompk35和Ompk36变异。4株改良Hodge试验阴性的菌株中,3株DHA4基因阳性合并Ompk36缺失(1株)或Ompk36变异(2株),另1株未检测到耐药基因但Ompk36缺失。仅4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4/71)转移接合试验成功。结论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KPC-2酶合并外膜蛋白表达异常。需加强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防止此类菌株的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青霉抗生素 耐药机制 青霉 AMPC酶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ICU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幸国 黄明珠 +2 位作者 魏泽庆 陈云波 俞云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285,共3页
为评价亚胺培南、帕尼培南与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作用 ,用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 2 30株革兰氏阴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采用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 为评价亚胺培南、帕尼培南与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作用 ,用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 2 30株革兰氏阴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采用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结果 ,5 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 17株大肠埃希氏菌中的ESBL s阳性率为 6 1.2 %。三种碳青霉烯类对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不动杆菌等都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 ,且对产 ESBL s菌株保持高度的抗菌活性。对嗜麦芽黄单胞菌高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抗生素 最低抑菌浓度 MIC 体外抗菌作用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对老年重症肺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马爽 张芸 +4 位作者 王世富 张汝敏 王雷 王守君 吴洪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对老年重症肺炎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2月—2016年2月某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分为A组(碳青霉烯暴露组)、B组(非碳...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对老年重症肺炎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2月—2016年2月某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分为A组(碳青霉烯暴露组)、B组(非碳青霉烯暴露组)。A组患者再依据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时间分为2个亚组,A1组: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时间>7 d的患者;A2组: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时间≤7 d的患者。对各组患者MDRO检出率、机械通气日数、入住ICU日数及28 d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86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9例;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80.12±10.45)岁。A组40例,B组46例;A1组24例,A2组16例。A组MDRO检出率为65.00%,B组为3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A组的机械通气日数、入住ICU日数、28 d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的MDRO检出率为75.00%,高于A2组的43.75%(P<0.05);A1组的机械通气日数为(7.69±2.22)d,高于A2组的(6.34±1.56)d(P<0.05);A1、A2组28 d病死率及入住ICU日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可增加MDRO感染的发生,特别是非发酵菌的定植或感染,且延长了患者机械通气日数及入住ICU日数,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抗生素暴露 多重耐药菌 重症肺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衣美英 李杰 +4 位作者 王靖 贾红兵 李春英 张悦娴 鄢盛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方法对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从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用V1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常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筛选对碳青霉烯类抗生...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方法对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从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用V1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常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筛选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用三维试验和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试验研究其传播机制;通过基因外重复回文(REP)-PCR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共检测得4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其中2株菌对所测试的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1株菌产IMP-4型金属酶;未检测出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转移接合试验呈阴性;REP-PCR显示4株菌属于3个不同的克隆型。结论该院出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不同克隆型,耐药机制复杂,产IMP-4型金属酶是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青霉抗生素 IMP-4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侯盼飞 应春妹 +2 位作者 汪雅萍 叶杨芹 张灏旻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80株,其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IRAB)50...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80株,其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IRAB)50株,亚胺培南敏感株(imipenem 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ISAB)3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上述细菌对13种抗菌药的MIC,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EDTA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检测OXA-23、OXA-24、OXA-51、OXA-58、AmpC、IMP-1、IMP-4、VIM-2编码基因。结果 50株IRAB中MIC50>128mg/L的抗菌药有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西丁、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MIC50在32~128mg/L的抗生素有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MIC50<8mg/L的抗生素有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B。对30株ISAB,MIC50<8mg/L的药物有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多黏菌素B。IRAB和ISAB中AmpC酶表型阳性的分别为42株(84%)和9株(30%),金属酶表型检测全部阴性。IRAB中PCR检测到36株OXA-23阳性(72%)、45株AmpC阳性(90%),ISAB中PCR检测到4株OXA-23阳性(13.3%)、20株AmpC阳性(66.7%),IRAB与ISAB相比,OXA-23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p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均为阳性。结论 OXA-23是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主要β内酰胺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机制 Β内酰胺酶 青霉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_2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沈继录 朱德妹 +1 位作者 吴卫红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PCR扩增oprD2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PCR扩增oprD2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的变化,比较敏感株和耐药株外膜蛋白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均数t检验。结果 141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具3种模式,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IMPRMEMR)为主,占66.7%;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敏感(IMPRMEMS)占32.6%;亚胺培南敏感和美罗培南耐药(IMPSMEMR)仅占0.7%。PCR扩增141株耐药株oprD2编码基因结果136株耐药株oprD2编码基因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位点呈现多样性。其中34株细菌的oprD2编码基因存在大片段缺失,6株的oprD2编码基因中有插入片段,96株有小片段缺失或不同位置的多个点突变。另4株产金属酶菌株及1株亚胺培南敏感(美罗培南耐药)株的oprD2编码基因未发现异常。对其中16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10株IPMRMEMR和5株IPMRMEMS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均存在分子量46 000 u处的OprD2蛋白减少,而1株IMPSMEMR株OprD2蛋白带未见异常。结论 oprD2编码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能是导致外膜蛋白OprD2缺失或减少的分子基础,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尤其是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青霉抗生素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恒彪 陈佑明 +3 位作者 尤旭 潘祖汉 肖刚 明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对碳青霉烯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CRE感染及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5年临床送检各类标本分离的细菌,使用Microscan Walkaway 40 plus进行细菌...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对碳青霉烯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CRE感染及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5年临床送检各类标本分离的细菌,使用Microscan Walkaway 40 plus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分离的CRE进行常见碳青霉烯酶的编码基因(bla_(NDM-1)及bla_(KPC-2))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_(TEM)、bla_(SHV)、bla_(CTX-M-1)-like、bla_(CTX-M-2)-like、bla_(CTX-M-8)-like及bla_(CTX-M-9)-like)的检测,同时检测细菌多重耐药相关的Ⅰ类整合子编码基因bla_(inT-1)。结果 2014—2015年共分离7株CRE,检出率为0.30%,1~6号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7号菌株为弗劳地柠檬酸杆菌,7株菌株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耐药,3株菌对阿米卡星及四环素敏感,2株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3株菌检出bla_(NDM-1),2株检出bla_(KPC-2),5株检出bla_(TEM),7株均可检出bla_(SHV),1株检出bla_(CTX-M-1)-like,4株检出bla_(CTX-M-9)-like,5株检出bla_(inT-1),未检出基因bla_(CTX-M-2)-like及bla_(CTX-M-8)-like。结论 bla_(NDM-1)及bla_(KPC-2)是导致7株CR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bla_(TEM)、bla_(SHV)及bla_(CTX-M-9)-like是导致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bla_(inT-1)在CRE多重耐药及耐药基因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类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 头孢菌素 青霉 青霉抗生素 多重耐药 C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丙戊酸血浆药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爽 李新林 +2 位作者 周敬凯 张媞 肇丽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丙戊酸(valproic acid)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癫痫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抗癫痫治疗失败,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丙戊酸血浆药物浓度(血药浓度)的影响已引起临床关注。1997年,Nagia等[1]首次报道帕尼培南显... 丙戊酸(valproic acid)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癫痫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抗癫痫治疗失败,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丙戊酸血浆药物浓度(血药浓度)的影响已引起临床关注。1997年,Nagia等[1]首次报道帕尼培南显著降低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继后发现美罗培南与丙戊酸合用导致后者血药浓度降低[2],从而人们逐渐认识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丙戊酸之间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截止2013年,已有158起关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丙戊酸相互作用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青霉抗生素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耐药株外膜蛋白OprD_2缺失 被引量:52
14
作者 陈 瑞 唐英春 +2 位作者 朱家馨 吴本权 谈淑卿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十二烷酸磺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凝胶分光光度扫描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十二烷酸磺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凝胶分光光度扫描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感株。结果:耐药组OprD2相对含量显著低于敏感组。结论:OprD2的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青霉抗生素 耐药机制 耐药株 外膜蛋白 OprD2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文亚坤 曹萌 +2 位作者 邹琳 罗艳萍 孙宝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评价环丙沙星(CIP)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哌拉西林/三唑巴坦(TZP)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获得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38株临床分离的CRPA... 目的评价环丙沙星(CIP)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哌拉西林/三唑巴坦(TZP)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获得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38株临床分离的CRP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指数)判断联合抑菌效应。结果 CIP与CFS联用后,5.3%为协同作用,81.5%为相加作用,13.2%为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CIP与TZP联用后,7.9%为协同作用,73.7%为相加作用,18.4%为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上述药物联用后,各药MIC50均明显降低,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均表现为左移。结论 CIP分别与CFS、TZP联用对CRPA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铜绿假单胞菌 青霉抗生素耐药 联合用药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十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秀珍 孙继梅 刘建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67-1469,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1999—2008年临床分离的2479株PAE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E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 目的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1999—2008年临床分离的2479株PAE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E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24.6%)、神经外科(21.8%)等科室。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和泛耐药PAE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PAE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10年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9.2%和25.7%。PAE1999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4.6%,2008年上升到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E2000年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2%,2008年上升到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以有效控制及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青霉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属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轶坚 胡付品 +2 位作者 黄海辉 朱德妹 吴菊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属同源性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所有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使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试验(ERIC-PCR)研究上...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属同源性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所有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使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试验(ERIC-PCR)研究上述不动杆菌属的同源性和科室分布。结果共分离得452株不动杆菌属,其中88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包括87株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洛菲不动杆菌。ERIC-PCR谱型多数(86.4%,76/88)为A1或A2型,前者主要分布于老年科、内分泌科和伽玛刀分院的神经外科,后者主要分布于各重症监护病房、老年科和神经外科。结论该医院内存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属细菌的聚集,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属 同源性 青霉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红 胡龙华 +5 位作者 宁长秀 杭亚平 钟桥石 胡晓彦 章白苓 贾坤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调查和研究南昌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间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CRAB)非重复株。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 目的:调查和研究南昌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间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CRAB)非重复株。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结果:84株CRAB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有9种耐药率>9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44.0%),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株。三维试验在83株菌(98.8%)中检出AmpC酶,协同试验未检出产金属酶菌株。所有菌株均携带blaOXA-23、blaOXA-51及blaADC基因,1株携带blaOXA-58基因,未检测到blaOXA-24及金属酶基因(blaIMP、blaVIM-2、blaNDM-1及blaSIM-1);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调控基因adeS和adeR的检出率分别为98.8%(83/84)、81.0%(68/84)和67.9%(57/84);所有菌株均检出外膜蛋白carO基因;69株(82.1%)检测出I类整合酶基因(intI1),全部菌株携带插入序列ISAba1。结论:南昌地区CRAB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非常严重,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AmpC酶、外排泵AdeABC、I类整合子和插入序列ISAba1,可能与CRAB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抗生素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34
19
作者 周娇娇 朱惠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6-450,共5页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发生在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皮肤黏膜或呼吸道保护屏障受损的重症患者,正在接受侵袭性诊疗措施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鲍曼...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发生在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皮肤黏膜或呼吸道保护屏障受损的重症患者,正在接受侵袭性诊疗措施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也是战争相关伤口主要病原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青霉抗生素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永芳 吕晓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9-704,共6页
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固有与获得性耐药,使抗菌药物的选择成为困惑医师的一大难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独特的抗菌优势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随着使用的日益广泛,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也日益增多。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 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固有与获得性耐药,使抗菌药物的选择成为困惑医师的一大难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独特的抗菌优势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随着使用的日益广泛,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也日益增多。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耐药机理:①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碳青霉烯酶、Am pC酶和ESBL s);②外膜通透性下降(O prD 2突变或缺失);③主动外排机制;④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且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间耐药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青霉抗生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