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限域Li_(3)VO_(4)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1
作者 范佳琪 宋焕巧 +2 位作者 安佳莹 阿依达娜·阿曼太 陈默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7,共9页
采用水热-固相两步合成法合成了碳限域Li_(3)VO_(4)纳米材料(Li_(3)VO_(4)/C),并与相同的方法合成的非限域Li_(3)VO_(4)(N)纳米材料和固相法合成的Li_(3)VO_(4)(B)材料进行了对比。通过XRD、Raman、TEM、BET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所合成材... 采用水热-固相两步合成法合成了碳限域Li_(3)VO_(4)纳米材料(Li_(3)VO_(4)/C),并与相同的方法合成的非限域Li_(3)VO_(4)(N)纳米材料和固相法合成的Li_(3)VO_(4)(B)材料进行了对比。通过XRD、Raman、TEM、BET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所合成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及比表面积,发现碳限域Li_(3)VO_(4)具有更小的晶粒大小,限域层的厚度为2–4 nm,且限域后提高了Li_(3)VO_(4)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Li_(3)VO_(4)/C具有比Li_(3)VO_(4)(N)和Li_(3)VO_(4)(B)更高的储锂容量,更好的倍率性能和更稳定的循环性能。经分析认为,在Li_(3)VO_(4)/C材料中碳限域层减小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欧姆极化,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因而提高了电解液的渗透效率和与活性材料的接触面积,缩短了锂离子的扩散路径,故提高了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限域 Li_(3)VO_(4) 水热-固相法 负极材料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共掺杂空心碳球结构设计及其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2
作者 郭德才 卢雪 +3 位作者 米娟 赵凡雅 刘坤 孙蔷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0-1587,共8页
采用二氧化硅包覆限域碳化的方法,制备N、B共掺杂空心纳米碳球。碳球直径为245 nm,空腔内径为165 nm,比表面积为666 m^(2)/g。与非限域碳化空心碳球对比,限域碳化可以有效扩大碳球空腔直径。以空心碳球为载体制备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碳球... 采用二氧化硅包覆限域碳化的方法,制备N、B共掺杂空心纳米碳球。碳球直径为245 nm,空腔内径为165 nm,比表面积为666 m^(2)/g。与非限域碳化空心碳球对比,限域碳化可以有效扩大碳球空腔直径。以空心碳球为载体制备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碳球的大空腔结构可以提高锂硫电池硫正极中单质硫的利用率和循环稳定性,复合材料0.1 C放电比容量809 mAh/g;1.0 C初始放电比容量716 mAh/g,循环300次后比容量551 mAh/g,每次容量损失率0.077%。同时,碳球的多孔壁层结构可以提高锂离子的传输动力学,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5 C放电比容量为423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 硫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