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铝铵热分解制备α-Al_2O_3超细粉 被引量:46
1
作者 李继光 孙旭东 +2 位作者 张民 李晓东 茹红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03-807,共5页
研究了以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合成碳酸铝铵的工艺条件.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将硫酸铝铵溶液以低于1.2L.h-1的速度加入到碳酸氢铵溶液中,可合成碳酸铝铵;在其它操作条件下,获得的产物为γ-AlOOHγ-AlOOH升温过程中的物相变... 研究了以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合成碳酸铝铵的工艺条件.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将硫酸铝铵溶液以低于1.2L.h-1的速度加入到碳酸氢铵溶液中,可合成碳酸铝铵;在其它操作条件下,获得的产物为γ-AlOOHγ-AlOOH升温过程中的物相变化次序为:γ-AlOOH→γ-Al2O3→δ-Al2O3→θ-Al2O3→α-Al2O3;而碳酸铝铵的相变次序为:碳酸铝铵→无定型Al2O3→θ-Al2O3→α-Al2O3碳酸铝铵转变为θ-Al2O3和α-Al2O3的温度均比γ-AlOOH低约100℃γ-AlOOH在1200℃煅烧1h方可完全转变为α-Al2O3,其颗粒尺寸为150um;粉体经1450℃、2h烧结相对密度为84.46%;而碳酸铝铵在1100℃煅烧1h就可完全转变为α-Al2O3,其颗粒尺寸为70um,粉体在相同的烧结条件下相对密度可达9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 烧结 热分解 氧化 超细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铝铵热分解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 被引量:25
2
作者 申小清 李中军 +1 位作者 要红昌 张峻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0-654,共5页
Nanosized alumina powders were prepared from Al(NO3)3·9H2O and (NH4)2CO3 through the synthesis of ammonium aluminium carbonate hydroxide (AACH) and followed by calcination. TG DTA, XRD, TEM and BET were employed ... Nanosized alumina powders were prepared from Al(NO3)3·9H2O and (NH4)2CO3 through the synthesis of ammonium aluminium carbonate hydroxide (AACH) and followed by calcination. TG DTA, XRD, TEM and BET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AACH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duct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 purity (99.97%) and nanosized spherical α Al2O3 powders with the diameter of 40~50nm and BET surface area 32.5m2·g-1 can be obtained by calcining AACH at 1150℃for 1.5h, the sequence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during calcination was AACH →amorphous Al2O3 →γ Al2O3 →α Al2O3,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AACH decomposition is (115±5)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粉体 碳酸铝 热分解 制备 沉淀法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铝铵热分解制取α-Al_2O_3微粉 被引量:11
3
作者 付高峰 毕诗文 +2 位作者 杨毅宏 李尚明 米珍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64-66,共3页
对碳酸铝铵合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反应物的滴定次序、溶液浓度及加入速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3+)周围有足够的碳酸氢铵是生成碳酸铝铵的关键,必须将硫酸铝铵加入到碳酸氢铵溶液中,并... 对碳酸铝铵合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反应物的滴定次序、溶液浓度及加入速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3+)周围有足够的碳酸氢铵是生成碳酸铝铵的关键,必须将硫酸铝铵加入到碳酸氢铵溶液中,并且碳酸氢铵的浓度大于1.0mol/L才有可能生成碳酸铝铵。另外,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生成碳酸铝铵,但反应温度不能超过60℃。生成碳酸铝铵后,加热至230℃,则碳酸铝铵分解成Al2O3,升温至1200℃,则生成α-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 合成 分解 α-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状碱式碳酸铝铵的固相合成及其热解的自粉碎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志鸿 廖森 +1 位作者 王建设 周明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在钠、镁离子的调控下,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得到了纤维状的碱式碳酸铝铵(AACH),产物结晶度较好,长度约20~30μm。该纤维状的AACH在高温裂解得到的氧化铝仅为60nm左右的晶体。在长度上,氧化铝只是前驱体纤维状AACH的五百分之一左右,说... 在钠、镁离子的调控下,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得到了纤维状的碱式碳酸铝铵(AACH),产物结晶度较好,长度约20~30μm。该纤维状的AACH在高温裂解得到的氧化铝仅为60nm左右的晶体。在长度上,氧化铝只是前驱体纤维状AACH的五百分之一左右,说明AACH在高温裂解时经历了猛烈的"爆炸",自行粉碎成纳米级的小碎块,碎块完全分解后得到60nm左右的氧化铝晶体。这种自粉碎的良好特征,使其成为制备纳米氧化铝的一个重要的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碳酸铝 固相反应 自粉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法制备碳酸铝铵纤维及其生长机理初探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振峰 孙洪军 +1 位作者 刘辉 杨冬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4,119,共6页
以硝酸铝为铝源,聚乙二醇(PEG)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酸铝铵(AACH)纤维。利用XRD、SEM、TEM、TGA以及FT-IR对产物的相态、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单晶属性的AACH纤维直径约为500... 以硝酸铝为铝源,聚乙二醇(PEG)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酸铝铵(AACH)纤维。利用XRD、SEM、TEM、TGA以及FT-IR对产物的相态、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单晶属性的AACH纤维直径约为500nm,长径比为15~20,热分解过程中经历Al2O3(无定形)→γ-Al2O3→α-Al2O3+θ-Al2O3→α-Al2O3的相变过程,并释放出约56.32wt%的气体,是一种很好的阻燃剂材料。AACH纤维的生长首先是AACH纳米晶通过氢键作用沿着聚乙二醇主链定向生长形成纳米纤维,进而纳米纤维通过层层自组装以及Ostwald熟化机理形成微米级AACH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铵纤维 水热法合成 生长机理 层层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碳酸铝铵的制备及相变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云 吴玉程 +2 位作者 杨晔 李勇 崔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8-481,共4页
以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α-Al2O3的前驱体碳酸铝铵。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纯碳酸铝铵粉末进行表征,并对其煅烧过程中的相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前驱体碳酸铝氨粒径较小,约为9nm,在煅烧过程中... 以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α-Al2O3的前驱体碳酸铝铵。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纯碳酸铝铵粉末进行表征,并对其煅烧过程中的相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前驱体碳酸铝氨粒径较小,约为9nm,在煅烧过程中,经历如下相变:AACH→无定型→γ→γ+θ+α→θ+α→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2O3 碳酸铝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铝铵热分解法制备超细氧化铝粉体 被引量:5
7
作者 闫国进 陈金身 荆运洁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0,共3页
以分析纯的NH4Al(SO4)2和NH4HCO3为原料,选择合适的溶液浓度、分散剂及pH值,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得到NH4Al(OH)2CO3前驱体化合物.前驱体在1100℃下煅烧1h,得到粒径为80~100nm的超细α-Al2O3,Al2O3颗粒基本上呈球形,粒度均匀.研究了溶... 以分析纯的NH4Al(SO4)2和NH4HCO3为原料,选择合适的溶液浓度、分散剂及pH值,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得到NH4Al(OH)2CO3前驱体化合物.前驱体在1100℃下煅烧1h,得到粒径为80~100nm的超细α-Al2O3,Al2O3颗粒基本上呈球形,粒度均匀.研究了溶液浓度、分散剂及pH值对前驱体化合物颗粒细度的影响,用XRD法对前驱体化合物及其煅烧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对Al2O3多晶转变与热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用SEM对Al2O3粉体的形貌、大小进行了表征.该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便宜,综合成本较低,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 超细氧化粉体 热分解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碳酸铝钠与其片剂的研制及抑菌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秀兰 张秀琨 +1 位作者 杨玉梅 蒋企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碱式碳酸铝钠与其片剂的研制及抑菌试验①徐秀兰张秀琨1杨玉梅1蒋企洲(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1无机化学教研室,南京210009)关键词龋齿;抑菌试验;碱式碳酸铝钠龋齿和牙周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为世界重点防治的第三... 碱式碳酸铝钠与其片剂的研制及抑菌试验①徐秀兰张秀琨1杨玉梅1蒋企洲(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1无机化学教研室,南京210009)关键词龋齿;抑菌试验;碱式碳酸铝钠龋齿和牙周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为世界重点防治的第三位疾病,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抑菌试验 碱式碳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状碱式碳酸铝铵的低热固相合成及其超分子自组装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周龙昌 陈智鹏 +1 位作者 廖森 吴志鸿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得到了纤维状的碱式碳酸铝铵(AACH).SEM照片显示AACH晶粒的平均直径为0.3μm,平均长度可达15μm的纤维.AACH经高温裂解只获得了平均粒径60nm左右的等轴氧化铝颗粒,没有获得氧化铝纤维或者晶须.分析认为本实验所获得... 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得到了纤维状的碱式碳酸铝铵(AACH).SEM照片显示AACH晶粒的平均直径为0.3μm,平均长度可达15μm的纤维.AACH经高温裂解只获得了平均粒径60nm左右的等轴氧化铝颗粒,没有获得氧化铝纤维或者晶须.分析认为本实验所获得AACH纤维系由6nm左右的AACH纳米晶作为结构单元通过超分子自组装而得到的超分子纤维,而并非单晶的纤维,因此,AACH在经过高温裂解后只能形成氧化铝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碳酸铝 室温固相反应 超分子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合成球形纳米碱式碳酸铝镁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求宇 吴文伟 +1 位作者 廖森 宋宝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44-346,350,共4页
用Al2(SO4)3·18H2O、MgSO4·7H2O及Na2CO3作原料,在适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的存在下,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得到反应混合物,洗去其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烘干,即可得到纳米碱式碳酸铝镁。基于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分... 用Al2(SO4)3·18H2O、MgSO4·7H2O及Na2CO3作原料,在适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的存在下,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得到反应混合物,洗去其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烘干,即可得到纳米碱式碳酸铝镁。基于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分析及最优计算,对碱式碳酸铝镁的固相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Al2(SO4)3·18H2O取10mmol时,n[Al2(SO4)3·18H2O]∶n(MgSO4·7H2O)∶n(Na2CO3)=1∶4.5∶9,表面活性剂OP用量40μL,研磨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碱式碳酸铝镁粉末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约80nm,其形貌为球形,收率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碱式碳酸铝 室温固相反应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棒状碱式碳酸铝铵为原料制备硼酸铝晶须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雅博 李璟 +3 位作者 梁晓明 田克情 何晓云 申玉双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37,共3页
在均匀设计实验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得到的优化条件下,采用低温固相法合成棒状碱式碳酸铝铵,以棒状碱式碳酸铝铵和硼酸为原料制备硼酸铝晶须。实验结果表明,棒状碱式碳酸铝铵的Al—O骨架结构对硼酸铝晶须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加入助熔剂氯... 在均匀设计实验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得到的优化条件下,采用低温固相法合成棒状碱式碳酸铝铵,以棒状碱式碳酸铝铵和硼酸为原料制备硼酸铝晶须。实验结果表明,棒状碱式碳酸铝铵的Al—O骨架结构对硼酸铝晶须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加入助熔剂氯化钾有利于一维晶须的生长。经过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表征,得到的硼酸铝晶须平均直径为0.4μm,平均长度为1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碱式碳酸铝 硼酸晶须 诱导作用 助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升温方式对碳酸铝铵热分解制备纳米α-Al_2O_3粉体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珑 沈利亚 李建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以合成的碳酸铝铵为原料;;采用不同升温方式;;研究了Al2O3相转变历程.研究表明;;提高800?C前的升温速度可使各Al2O3相形成温度明显降低.将碳酸铝铵从800?C升温到1050?C保温1.5h或从室温升温到1150?C可获得颗粒尺寸分别为40;;80nm单相α-... 以合成的碳酸铝铵为原料;;采用不同升温方式;;研究了Al2O3相转变历程.研究表明;;提高800?C前的升温速度可使各Al2O3相形成温度明显降低.将碳酸铝铵从800?C升温到1050?C保温1.5h或从室温升温到1150?C可获得颗粒尺寸分别为40;;80nm单相α-Al2O3纳米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2O3 纳米粉 碳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状碳酸铝铵团簇的合成及相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季洪海 凌凤香 +1 位作者 张会成 王少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70,共9页
以γ-Al2O3粉末及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水热处理技术,成功制备了柱状碳酸铝铵团簇,并以此柱状碳酸铝铵团簇为前躯体制备氧化铝。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 以γ-Al2O3粉末及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水热处理技术,成功制备了柱状碳酸铝铵团簇,并以此柱状碳酸铝铵团簇为前躯体制备氧化铝。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等因素对柱状碳酸铝铵形貌的影响,并研究其高温相变过程及相应γ-Al2O3的结构特性。研究发现,合成柱状碳酸铝铵团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γ-Al2O3粉末与碳酸氢铵质量比为1∶1.75,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6 h。合成的柱状碳酸铝铵团簇直径为5~15μm,该碳酸铝铵团簇由直径为50~100 nm、长为0.5~3μm的柱状碳酸铝铵交叉堆积而成。焙烧温度为600,800,1000,1300℃时,碳酸铝铵团簇依次转变为γ,η,α相氧化铝。以柱状碳酸铝铵团簇为前躯体制备的γ-Al2O3的比表面积为300 m^2/g、孔体积为0.67 mL/g,直径15 nm以上孔的体积占总孔体积的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 团簇 合成 水热处理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铝铵热解制备纳米氧化铝以及陶瓷烧结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佳进 罗钱 +3 位作者 李晨辉 胡梁 周念莺 邹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1期12-19,共8页
以NH_(4)HCO_(3)和NH_(4)Al(SO_(4))_(2)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了前驱体碳酸铝铵(AACH),再经热解得到氧化铝粉体,系统研究了热解温度、干燥方式、NH_(4)HCO_(3)与NH_(4)Al(SO_(4))_(2)物质的量比对前驱体AACH和热解产物氧化铝的影响。... 以NH_(4)HCO_(3)和NH_(4)Al(SO_(4))_(2)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了前驱体碳酸铝铵(AACH),再经热解得到氧化铝粉体,系统研究了热解温度、干燥方式、NH_(4)HCO_(3)与NH_(4)Al(SO_(4))_(2)物质的量比对前驱体AACH和热解产物氧化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_(4)HCO_(3)与NH_(4)Al(SO_(4))_(2)物质的量比为10∶1、无水乙醇置换水干燥AACH、热解温度为1025℃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粒径约50 nm、比表面积93.23 m^(2)·g^(-1)、分散性较好的纳米氧化铝粉体。当纳米氧化铝粉体中掺入2.0%TiO_(2)时,在含8%H_(2)的N_(2)气氛下1550℃烧结2 h,可以得到相对密度97.40%、体积电阻率3.47×10^(9)Ω·cm的氧化铝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 氧化 物质的量比 热解温度 干燥方式 体积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碳酸铝钠提高碱式氯化铝的盐基度 被引量:3
15
作者 仇振琢 董敬山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9-21,共3页
基于国内碱式氯化铝生产技术现状,提出添加碳酸铝钠来提高碱式氯化铝的盐基度和有价组份AI_2O_3含量。文中阐述了碳酸铝钠的生产工艺及其提高盐基度的效果。
关键词 盐基度 碱式氯化 碳酸铝 净水剂 净水效果 碱液 无机高分子 酸钠 吸附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铝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仇振琢 魏旭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6-29,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铝氧水合物——碳酸铝,具有优异的酸溶性质,为市售结晶氢氧化铝的三倍以上,特别适於一步法生产碱式氯化铝。以烧结法生产的氧化铝为原料,制取碳酸铝产品,其试销价比结晶氢氧化铝低25%。
关键词 碳酸铝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固相合成碱式碳酸钠铝纳米晶及其数据挖掘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洪特 宋宝玲 +3 位作者 孙雅博 黄中央 韦一萍 廖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36-1241,共6页
对合成碱式碳酸钠铝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模板,硫酸铝为铝源,用低热固相反应一步法成功合成得到碱式碳酸钠铝.基于均匀设计实验方案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数据挖掘成果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XRD表征的结果表明... 对合成碱式碳酸钠铝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模板,硫酸铝为铝源,用低热固相反应一步法成功合成得到碱式碳酸钠铝.基于均匀设计实验方案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数据挖掘成果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XRD表征的结果表明,用最优工艺条件合成得到的产物为4.9nm的NaAl(OH)2CO3,故同时优化控制了碱式碳酸钠铝的组成及粒度,从而得到比较纯净的碱式碳酸钠铝纳米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碳酸 固相反应 均匀设计 数据挖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碳酸镁铝粉体粒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波 张天壤 +1 位作者 李峥 周淑芳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4,58,共3页
纳米碳酸镁铝在水中极易发生团聚,给粒度测试带来了很大的难题。采用了多种分散剂对其进行预分散,同时考察了不同超声时间和乙醇用量对颗粒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和六偏磷酸钠的混合溶液可以很好地分散纳米碳酸镁铝。该分散方法的... 纳米碳酸镁铝在水中极易发生团聚,给粒度测试带来了很大的难题。采用了多种分散剂对其进行预分散,同时考察了不同超声时间和乙醇用量对颗粒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和六偏磷酸钠的混合溶液可以很好地分散纳米碳酸镁铝。该分散方法的可靠性在与扫描电镜结果的比对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 粒度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合成纳米碱式碳酸钠铝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求宇 吴文伟 +2 位作者 廖森 宋宝玲 梁信源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9-101,共3页
称取4.83gAlCl3·6H2O与5.30gNa2CO3粉末于研钵中,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反应40min得到反应混合物,用蒸馏水洗去其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烘干,即可得到产物粉末。采用XRD与TEM对产物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碱式碳酸钠铝,... 称取4.83gAlCl3·6H2O与5.30gNa2CO3粉末于研钵中,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反应40min得到反应混合物,用蒸馏水洗去其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烘干,即可得到产物粉末。采用XRD与TEM对产物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碱式碳酸钠铝,其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约80nm,收率为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碳酸 纳米 室温固相反应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碳酸镁治疗伴胆汁反流的胃溃疡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曹绍岐 叶丽萍 +2 位作者 毛鑫礼 周贤斌 林敏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84-2085,共2页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对伴胆汁反流的胃溃疡患者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78例伴胆汁反流的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试验组(n=39)。第1周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2次/d,口服;试验组同时给予铝碳酸镁片1.0g,3次/d,口服。第2~6...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对伴胆汁反流的胃溃疡患者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78例伴胆汁反流的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试验组(n=39)。第1周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2次/d,口服;试验组同时给予铝碳酸镁片1.0g,3次/d,口服。第2~6周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晨1次,口服;试验组同时给予铝碳酸镁片1.0g,2次/d,口服。第7~8周试验组给予铝碳酸镁片1.0g,2次/d,口服,对照组停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疗效变化及胃镜随访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胆汁反流积分明显降低(P<0.01),组间对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胃镜下愈合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胆汁反流可能参与了胃溃疡的形成,铝碳酸镁为有效治疗伴胆汁反流的胃溃疡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胆汁返流 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