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条件下碳酸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爱娟 王卫伟 李成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1-1375,共5页
本实验采用离子共沉淀法,通过改变CO23-引入方式和引入顺序,合成了4种存在CO23-部分取代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进行了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 本实验采用离子共沉淀法,通过改变CO23-引入方式和引入顺序,合成了4种存在CO23-部分取代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进行了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的分析。结果显示,4种样品均为存在CO23-部分取代的碳酸羟基磷灰石,且CO23-的取代方式包含A型和B型两种取代,取代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样品2、1、3、4。取代量的大小反映了碳酸羟基磷灰石晶格畸变的程度,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本实验比较了4种碳酸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吸附能力的大小。结果显示,4种样品的Cu2+去除率均远远高于标准羟基磷灰石,其中以样品2最为突出,达到9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碳酸羟基磷灰石 A B型取代 Cu2+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矿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庆霞 徐琼琼 罗民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4-239,共6页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B型替代为主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和羟基磷灰石(HA)。利用体外实验方法(invitro)以及XRD、SEM、FTIR、AAS等手段研究了HA和CHA在模拟生理溶液(SBF)中的降解过程、表面反应产物和生物矿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HA具有...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B型替代为主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和羟基磷灰石(HA)。利用体外实验方法(invitro)以及XRD、SEM、FTIR、AAS等手段研究了HA和CHA在模拟生理溶液(SBF)中的降解过程、表面反应产物和生物矿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HA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在SBF中浸泡后可形成表面类似天然骨中矿物的碳酸羟基磷灰石层(HCA)。材料的组成、溶解度和表面能对矿化层微晶的成核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羟基磷灰石 生物矿化 模拟生理溶液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和碳酸羟基磷灰石结构和细胞相容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庆霞 徐琼琼 刘欣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碳酸羟基磷灰石(CHA)。研究了碳酸根替代对晶体结构和表面能的影响,通过细胞培养实验,比较了羟基磷灰石(HA)和CHA表面的细胞贴附和增殖情况,探讨了表面能与细胞相容性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了晶体结构,用...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碳酸羟基磷灰石(CHA)。研究了碳酸根替代对晶体结构和表面能的影响,通过细胞培养实验,比较了羟基磷灰石(HA)和CHA表面的细胞贴附和增殖情况,探讨了表面能与细胞相容性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了晶体结构,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接触角,进而计算样品的表面能。结果表明:湿化学法碱性条件下制备的是以B型替代为主的CHA,其表面能的极性分量高于HA表面能的极性分量,成骨细胞能够在材料表面良好黏附和增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羟基磷灰石 细胞相容性 表面能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羟基磷灰石粉体的热处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庆霞 吴建青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55-2058,2063,共5页
以沉淀法制备了碳酸根质量分数为8.5%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HA),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热稳定性和碳酸根替代的影响。通过XRD、FTIR和C/S碳硫仪等测试手段表征了CHA粉体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以沉淀法制备了碳酸根质量分数为8.5%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HA),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热稳定性和碳酸根替代的影响。通过XRD、FTIR和C/S碳硫仪等测试手段表征了CHA粉体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碳酸根的含量减少,而碳酸根的A型替代与B型替代之比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与湿N2气氛相比,湿CO2气氛能减少碳酸根的损失,提高热稳定性。与干CO2气氛相比,湿CO2气氛有利于生成以B型替代为主的CHA。热处理过程中CO2分压越高,碳酸根的损失量越少,热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羟基磷灰石 热处理 碳酸根替代 碳酸根含量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根含量对碳酸羟基磷灰石形貌和热处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庆霞 潘小勇 樊斌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0-53,73,共5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碳酸根(CO32-)含量的纳米碳酸羟基磷灰石(nanosized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HA),研究了碳酸根含量对CHA晶体形貌、烧结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组成与形貌.结果表明:随着...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碳酸根(CO32-)含量的纳米碳酸羟基磷灰石(nanosized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HA),研究了碳酸根含量对CHA晶体形貌、烧结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组成与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碳酸根含量的减小,CHA晶粒尺寸和长径比增加;CHA坯体的烧结温度和粉体的热稳定性与初始的碳酸根含量有关,含量越高,烧结温度越低,热稳定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羟基磷灰石 碳酸根含量 形貌 烧结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碳酸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研究
6
作者 梁华银 朱庆霞 +1 位作者 李家科 罗民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1,共5页
通过涂覆-烧结法在氧化铝(Al2O3)基体上制备羟基磷灰石(HA)/氟羟基磷灰石(FHA)双层涂层,然后采用固相离子交换法在湿CO2气氛中对HA表层进行碳酸化处理。XRD、FTIR和SEM测试结果表明:FHA中间层能有效地抑制HA与Al2O3的反应,湿CO2气氛中... 通过涂覆-烧结法在氧化铝(Al2O3)基体上制备羟基磷灰石(HA)/氟羟基磷灰石(FHA)双层涂层,然后采用固相离子交换法在湿CO2气氛中对HA表层进行碳酸化处理。XRD、FTIR和SEM测试结果表明:FHA中间层能有效地抑制HA与Al2O3的反应,湿CO2气氛中的湿气有利于分解相的恢复,而碳酸根能进入到表面涂层结构内部,形成A型替代为主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所获得的双层涂层具有多孔粗糙的表面,但与Al2O3基体结合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离子交换法 碳酸羟基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 涂层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粒径对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固化时间和压缩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毛克亚 郝立波 +5 位作者 唐佩福 王继芳 卢世琳 贺大为 王岩 卢世璧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检测不同粉体粒径对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 (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的固化时间和压缩强度的影响 ,为其修复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研磨和超细粉体技术制备 4 0 0目、6 0 0目和超细粉体粒径的CHC干粉 ,检测... 目的 检测不同粉体粒径对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 (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的固化时间和压缩强度的影响 ,为其修复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研磨和超细粉体技术制备 4 0 0目、6 0 0目和超细粉体粒径的CHC干粉 ,检测不同粉体粒径对CHC固化时间和压缩强度变化。结果 超细CHC干粉平均粒径为3.10 9μm ,比表面积为 2 .2 88m2 /cm3 ,在 37℃、10 0 %湿度条件下CHC固化时间随粉体粒径减小而缩短 ,而固化后压缩强度随粉体粒径缩小而升高 ,超细粉体CHC初凝时间 3min ,终凝时间 8min ,最终固化后压缩强度 (5 1.0 4 2± 3.72 8)MPa。结论 超细CHC具有原位固化性能 ,固化时间合理 ,压缩强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羟基磷灰石水泥 固化时间 压缩强度 粉体粒径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毛克亚 郝立波 +3 位作者 唐佩服 王继芳 王岩 卢世璧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5-208,220,共5页
目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植入骨内,检测不同时间CHC鄄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杂种犬股骨远端制备分离动物模型,实验组植入CHC,对照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观察术后不同时... 目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植入骨内,检测不同时间CHC鄄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杂种犬股骨远端制备分离动物模型,实验组植入CHC,对照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植入材料鄄骨界面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界面结合强度逐渐升高,16周时达到281N,而对照组界面结合强度则逐渐降低。组织学观察表明随实验时间延长,实验组界面CHC逐渐降解,并且新骨逐渐长入,对照组界面形成纤维组织。结论CHC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够与骨直接结合并逐渐整合为一体,界面结合力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羟基磷灰石水泥 界面 生物力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中含碳酸根羟基磷灰石的快速连续合成(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文利 林长春 +2 位作者 洪流 赵亚平 饶群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39-1542,共4页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s(CHA) were rapidly and continuously synthesized in supercritical water by using a tubular reactor.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and the ratio of PO43-/CO32-on the apatite structure were inves...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s(CHA) were rapidly and continuously synthesized in supercritical water by using a tubular reactor.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and the ratio of PO43-/CO32-on the apatite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D, FTIR and TEM. Results showed that 30 seconds were enough to produce fully crystalline CHA nano-rods, ca. 20×70 nm in size, at 380 ℃ and 24 MPa. When the ratio of PO43-/CO32-was not less than 1, the CO32-ions mainly substituted for PO43-in apatite structure; but CO32-ions could react with Ca2+ to form CaCO3 phase when the ratio of PO43-/CO32-was less than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羟基磷灰石 超临界水 连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根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庆霞 吴建青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0,共5页
综述了碳酸根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了计算碳酸根含量和判断替代类型的方法,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及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碳酸羟基磷灰石 含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胶原(nCHAC)生物复合材料的室温制备及表征
11
作者 徐国富 牟申周 +1 位作者 廖素三 Fumio Watari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0-142,148,共4页
通过仿生自组装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纳米碳酸化羟基磷灰石/胶原(nCHAC)复合材料,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的观察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该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相同的纳米尺度和胶原蛋白无机相,含有2.8%~14... 通过仿生自组装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纳米碳酸化羟基磷灰石/胶原(nCHAC)复合材料,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的观察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该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相同的纳米尺度和胶原蛋白无机相,含有2.8%~14.7%(wt)的碳酸成分;(2)显微结构是矿化的胶原纤维束,类似于天然骨的分级结构。揭示了碳酸和胶原含量不同的复合材料中具有微小差别的自组装单元。碳酸的百分含量影响矿物的晶体尺寸和胶原纤维的组装。因此,nCHAC复合材料是有前途的硬组织修复用材料,这要归功于生物仿生制备出的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类似的成分和类似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羟基磷灰石 仿生 胶原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根掺杂改性磷灰石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庆霞 韩丹 +1 位作者 李亚明 张明所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共7页
碳酸根是羟基磷灰石(HA)最主要的掺杂离子,对磷灰石结构和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碳羟基磷灰石(CHA)的制备方法、替代机制、替代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及与其它离子的复合替代等研究,并概述了碳酸根掺杂改性磷灰石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碳酸羟基磷灰石 替代机制 结构与性能 复合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生物玻璃多孔材料显微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晓峰 王迎军 +4 位作者 赵娜如 郑裕东 叶建东 张晓凯 张梅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4-310,共7页
本文利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CaO P2 O5 SiO2 系统生物活性玻璃 ,并以其为原料制备了用于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块状生物活性材料。利用体外实验方法 (invitro)结合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FT... 本文利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CaO P2 O5 SiO2 系统生物活性玻璃 ,并以其为原料制备了用于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块状生物活性材料。利用体外实验方法 (invitro)结合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FTIR)技术对不同烧结工艺制备的材料结构、晶相和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 ,经 80 0℃和 110 0℃烧结 5min的两种材料均有硅磷酸钙Ca5(PO4 ) 2 SiO4 微晶相析出。烧结温度越高 ,析出微晶相的体积比例越大 ,材料的生物活性则越低。在模拟生理溶液中碳酸羟基磷灰石 (HCA)只在烧结体中的玻璃颗粒表面形成 ,而在其硅磷酸钙Ca5(PO4 ) 2 SiO4 微晶相表面未发现HCA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生物活性玻璃 生理溶液 碳酸羟基磷灰石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分析 材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仿生骨组织材料的生理响应及生物矿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迎军 陈晓峰 +3 位作者 赵娜如 叶建东 郑裕东 吴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9-154,共6页
利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两种具有纳米结构的新型高生物活性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并利用体外实验方法 (InVitro)以及X_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红外光谱 (FTIR)、氮气吸附 -解吸 (BET)和等离子发射光谱 (ICP)等... 利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两种具有纳米结构的新型高生物活性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并利用体外实验方法 (InVitro)以及X_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红外光谱 (FTIR)、氮气吸附 -解吸 (BET)和等离子发射光谱 (ICP)等技术对材料的显微结构及其在模拟生理溶液 (SBF)中的降解过程、表面反应产物及生物矿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两种溶胶 -凝胶材料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由于化学组成不同 ,它们在SBF溶液中的离子扩散规律及生物矿化行为有所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仿生骨组织材料 生理响应 溶胶-凝胶法 生物活性 可降解性 碳酸羟基磷灰石 生物矿化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Si系微晶玻璃的制备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志锋 张军 +3 位作者 卢伟伟 宋邦才 孙大宽 潘志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98-100,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O-P2O5-SiO2系微晶玻璃,利用体外模拟(in vitro)实验方法,借助SEM和EDX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将其压片试样静态浸入模拟生理体液(SBF)前后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浸泡时间不同,压片的玻璃相表面...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O-P2O5-SiO2系微晶玻璃,利用体外模拟(in vitro)实验方法,借助SEM和EDX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将其压片试样静态浸入模拟生理体液(SBF)前后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浸泡时间不同,压片的玻璃相表面碳酸羟基磷灰石(HCA)的生成量也不同,随着浸泡时间增长,HCA含量随之增加,从而证实了其生物活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微晶玻璃 生物活性 碳酸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多孔生物玻璃支架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林 陈晓峰 +1 位作者 赵娜如 郭常亮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0-284,共5页
选用58S生物活性玻璃粉体为原料,利用预先处理过的聚氨酯泡沫作为模板,制备了一种孔隙率高,贯通性好,孔径可控的生物玻璃多孔支架.并通过排水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和表征了多孔支... 选用58S生物活性玻璃粉体为原料,利用预先处理过的聚氨酯泡沫作为模板,制备了一种孔隙率高,贯通性好,孔径可控的生物玻璃多孔支架.并通过排水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和表征了多孔支架的显气孔率、晶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浸料一次所得支架的显气孔率为93%左右,浸料二次下降为80%左右;在SBF溶液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表面最初形成的颗粒状钙磷化合物逐渐矿化生成叶片状碳酸羟基磷灰石(HCA)层,表明该材料恒温37℃时具有较好的生物矿化性能和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有机泡沫浸渍法 多孔支架 碳酸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型壳聚糖-明胶/溶胶凝胶生物玻璃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矿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营刚 王迎军 +2 位作者 卢玲 陈晓峰 吴刚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1,22,共5页
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出用于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壳聚糖-明胶/溶胶凝胶生物玻璃(CS-Gel/SGBG)仿生型复合多孔支架,并进行了孔隙率的测定和显微形貌的观察;探讨了各组分不同用量对CS-Gel/SGBG复合支架显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复合支架在模拟生理... 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出用于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壳聚糖-明胶/溶胶凝胶生物玻璃(CS-Gel/SGBG)仿生型复合多孔支架,并进行了孔隙率的测定和显微形貌的观察;探讨了各组分不同用量对CS-Gel/SGBG复合支架显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复合支架在模拟生理体液中的仿生矿化性能。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各组分的不同用量,可以制备出三维连通的复合多孔支架,且孔隙率达到90%以上;在模拟生理体液中浸泡后发现CS-Gel/SGBG支架表面有大量结晶态类骨碳酸羟基磷灰石生成,表明复合支架有良好的生物矿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壳聚糖 溶胶凝胶生物玻璃 生物矿化 碳酸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生物活性玻璃降解性能及矿化沉积的体外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娜如 王迎军 +2 位作者 陈晓峰 南开辉 杨宇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3-725,共3页
本研究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CaO P2 O5 SiO2 系统生物活性玻璃粉体 ,并通过成型、烧结工艺制成多孔材料 ,样品在体外模拟实验系统中进行材料降解性能研究。通过测量溶液pH值、Ca2 + 浓度及样品的XRD、SEM、FTIR测试 ,认为生物活性玻... 本研究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CaO P2 O5 SiO2 系统生物活性玻璃粉体 ,并通过成型、烧结工艺制成多孔材料 ,样品在体外模拟实验系统中进行材料降解性能研究。通过测量溶液pH值、Ca2 + 浓度及样品的XRD、SEM、FTIR测试 ,认为生物活性玻璃本身发生降解的同时表面有一层类骨碳酸羟基磷灰石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生物活性玻璃 体外降解 碳酸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硅酸二钙陶瓷的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苟中入 常江 +2 位作者 翟万银 林开利 曾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4-920,共7页
对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硅酸二钙粉体通过冷等静压成型,在1450℃下无压烧结,制备出高纯度的,γ-硅酸二钙(γ-Ca2SiO4)陶瓷,并对γ-Ca2SiO4陶瓷的体外(in vitro)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陶瓷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在模... 对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硅酸二钙粉体通过冷等静压成型,在1450℃下无压烧结,制备出高纯度的,γ-硅酸二钙(γ-Ca2SiO4)陶瓷,并对γ-Ca2SiO4陶瓷的体外(in vitro)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陶瓷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72h后陶瓷表面沉积类骨碳酸羟基磷灰石层(CHA);材料溶解释放的钙、硅离子对成纤维细胞无毒副作用,在适当浓度下还能促进细胞增殖;该陶瓷还能支持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 的贴壁、黏附和铺展.因此,γ-Ca2SiO4陶瓷是一种生物活性优良和无细胞毒性的新型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二钙 生物活性 碳酸羟基磷灰石 细胞毒性 生物活性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复合材料在生物矿化过程中的微观形貌与离子浓度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裕东 王迎军 +4 位作者 杨槐 陈晓峰 陈中华 吴刚 谢建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40-2144,共5页
采用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PHBV)与磷酸三钙(TCP)、羟基磷灰石(HA)、生物活性玻璃(BG)等进行复合,获得了性能优良的生物活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和骨修复材料.研究和比较了3种复合材料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中发生的生物矿化反... 采用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PHBV)与磷酸三钙(TCP)、羟基磷灰石(HA)、生物活性玻璃(BG)等进行复合,获得了性能优良的生物活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和骨修复材料.研究和比较了3种复合材料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中发生的生物矿化反应,对比了反应前后因矿化物的形成导致的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通过检测反应液离子浓度的变化对不同材料的矿化过程和生物活性进行了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复合材料在模拟生理溶液中发生生物矿化的过程和程度不同,其中PHBV/BG的生物活性反应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 模拟生理溶液 生物活性 碳酸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