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碳酸盐灰泥丘成因与储集性
被引量:
24
1
作者
杨晓萍
张宝民
柳少波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26-32,共7页
灰泥丘与生物礁具有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但两者的形成环境及内部组成完全不同。缓坡环境和较弱的水动力环境是灰泥丘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灰泥丘主要由微生物所建造。川南志留系主要发育中—下志留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龙马溪组、石半栏组...
灰泥丘与生物礁具有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但两者的形成环境及内部组成完全不同。缓坡环境和较弱的水动力环境是灰泥丘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灰泥丘主要由微生物所建造。川南志留系主要发育中—下志留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龙马溪组、石半栏组、韩家店组和秀山组,其中石牛栏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性较硬,上下地层相对为软岩层,构成“两软夹一硬”的地晏剖面结构。灰泥丘主要发育在石牛栏组,属于典型的开阔台地内缓坡泥丘。灰泥丘储层主要发育在丘翼和丘顶微相中,经历了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使丘翼储集物性变差,而白云石化作用使丘顶物性变好。因此丘翼灰岩被胶结后储集性能普遍较差,平均孔隙度1%~2%,渗透率(3~5)×10^(-3)μm^2;丘顶白云石化后储集物性普遍较好,孔隙度4%~5%,渗透率(6~8)×10^(-3)μm^2,构成了川南地区相对有利的天然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灰
泥
丘
四川盆地
志留纪
碳酸盐
岩储集层
胶结作用
孔隙度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51
2
作者
韩作振
陈吉涛
+3 位作者
迟乃杰
王兆鹏
杨仁超
樊爱萍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8,共10页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与综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微生物碳酸盐岩是由钙化微生物(蓝绿菌、微藻等)在微生物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种类繁多,包括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与综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微生物碳酸盐岩是由钙化微生物(蓝绿菌、微藻等)在微生物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种类繁多,包括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均一石、核形石和纹理石等。它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但主要繁盛于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自显生宙以来,随着后生动物的繁育微生物碳酸盐岩总体呈衰退趋势。另外,微生物对白云石的直接沉淀、碳酸盐泥丘及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的发展使得碳酸盐岩的成因及分类得到了补充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碳酸盐
岩
蓝绿菌
微生物白云石
碳酸盐泥丘
回顾与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扬子地区震旦纪沉积古地理
被引量:
70
3
作者
刘静江
李伟
+9 位作者
张宝民
周慧
袁晓红
单秀琴
张静
邓胜徽
谷志东
樊茹
王拥军
李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5-753,共19页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和局限海盆沉积。紧邻上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发育的川滇大裂谷对上扬子台地的演化、沉积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沉积相带的展布有着重要影响。灯影期,上扬子台地曾经有过一次由裂谷活动导致的快速沉降,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由台地到海盆的变化。岩相古地理的演变控制着四川盆地震旦系沉积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也控制着该区常规油气及页岩气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台地震旦系
古地理
半孤立台地
碳酸盐
岩台地攀西裂谷灰
泥
丘
局限海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碳酸盐灰泥丘成因与储集性
被引量:
24
1
作者
杨晓萍
张宝民
柳少波
机构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26-32,共7页
文摘
灰泥丘与生物礁具有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但两者的形成环境及内部组成完全不同。缓坡环境和较弱的水动力环境是灰泥丘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灰泥丘主要由微生物所建造。川南志留系主要发育中—下志留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龙马溪组、石半栏组、韩家店组和秀山组,其中石牛栏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性较硬,上下地层相对为软岩层,构成“两软夹一硬”的地晏剖面结构。灰泥丘主要发育在石牛栏组,属于典型的开阔台地内缓坡泥丘。灰泥丘储层主要发育在丘翼和丘顶微相中,经历了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使丘翼储集物性变差,而白云石化作用使丘顶物性变好。因此丘翼灰岩被胶结后储集性能普遍较差,平均孔隙度1%~2%,渗透率(3~5)×10^(-3)μm^2;丘顶白云石化后储集物性普遍较好,孔隙度4%~5%,渗透率(6~8)×10^(-3)μm^2,构成了川南地区相对有利的天然气储层。
关键词
碳酸盐
灰
泥
丘
四川盆地
志留纪
碳酸盐
岩储集层
胶结作用
孔隙度
成岩作用
Keywords
Sichuan Basin
Silurian
Mud mound
Carbonate reservoir
Reservoir property
Diagenesis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 [一般工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51
2
作者
韩作振
陈吉涛
迟乃杰
王兆鹏
杨仁超
樊爱萍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8,共10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8E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前瞻性项目(G0800-07-ZS-162)
文摘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与综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微生物碳酸盐岩是由钙化微生物(蓝绿菌、微藻等)在微生物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种类繁多,包括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均一石、核形石和纹理石等。它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但主要繁盛于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自显生宙以来,随着后生动物的繁育微生物碳酸盐岩总体呈衰退趋势。另外,微生物对白云石的直接沉淀、碳酸盐泥丘及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的发展使得碳酸盐岩的成因及分类得到了补充与完善。
关键词
微生物
碳酸盐
岩
蓝绿菌
微生物白云石
碳酸盐泥丘
回顾与进展
Keywords
microbial carbonates
cyanobacteria
microbial dolomite
carbonate mud mounds
review andperspective
分类号
P512.5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扬子地区震旦纪沉积古地理
被引量:
70
3
作者
刘静江
李伟
张宝民
周慧
袁晓红
单秀琴
张静
邓胜徽
谷志东
樊茹
王拥军
李鑫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5-753,共19页
文摘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和局限海盆沉积。紧邻上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发育的川滇大裂谷对上扬子台地的演化、沉积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沉积相带的展布有着重要影响。灯影期,上扬子台地曾经有过一次由裂谷活动导致的快速沉降,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由台地到海盆的变化。岩相古地理的演变控制着四川盆地震旦系沉积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也控制着该区常规油气及页岩气的形成与分布。
关键词
上扬子台地震旦系
古地理
半孤立台地
碳酸盐
岩台地攀西裂谷灰
泥
丘
局限海盆
Keywords
Upper Yangtze Platform, Sinian, palaeogeography, semi-platform, carbonate plat-form, Panxi Rift, lime mud mound, restricted sea basin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碳酸盐灰泥丘成因与储集性
杨晓萍
张宝民
柳少波
《海相油气地质》
2002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回顾与展望
韩作振
陈吉涛
迟乃杰
王兆鹏
杨仁超
樊爱萍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上扬子地区震旦纪沉积古地理
刘静江
李伟
张宝民
周慧
袁晓红
单秀琴
张静
邓胜徽
谷志东
樊茹
王拥军
李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