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沉积相模式”到“生产工厂”——碳酸盐生产工厂概念体系和发展方向
1
作者 李飞 王夏 颜佳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49,共7页
【意义】碳酸盐生产工厂概念体系研究被誉为“近三十年来碳酸盐沉积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该研究在恢复深时碳酸盐生产过程及其调控因素以及预测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沉积体系的影响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进展】碳酸盐生产工厂研究... 【意义】碳酸盐生产工厂概念体系研究被誉为“近三十年来碳酸盐沉积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该研究在恢复深时碳酸盐生产过程及其调控因素以及预测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沉积体系的影响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进展】碳酸盐生产工厂研究强调生产者、生产过程及影响因素,以及生态可容空间等主要因素对沉积体系的影响。研究者以这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和动态演化过程研究,有别于传统“沉积相模式”以岩相和沉积环境差异为依据的“定格”研究方法。随着相关概念体系的基本成熟,如何进一步挖掘碳酸盐生产工厂新的研究方向和价值,并指导理论和应用沉积学创新,值得深入探索。本文回顾了碳酸盐生产工厂概念体系的形成背景,介绍了其构成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推介了本专栏的综述和研究论文。【展望】希望通过这些论文的介绍,能够吸引同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兴趣,共同促进碳酸盐生产工厂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沉积学 生态可容空间 碳酸盐生产者 台地演化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比较沉积学学术讨论会在青举行
2
作者 王兴国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10期18-18,共1页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碳酸盐比较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9月3—8日在青岛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科院、石油部、地矿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出版界和高等院校等共4...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碳酸盐比较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9月3—8日在青岛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科院、石油部、地矿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出版界和高等院校等共42个单位,计85名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讨论会 碳酸盐比较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3个科学理念简论沉积学中的“白云岩问题” 被引量:31
3
作者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共12页
作为碳酸盐岩的重要类型,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和时空分布规律,一直是沉积学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沉积学家已经建立了众多的白云石化模式,并用来解释各种白云岩的成因。然而,白云石在地表条件下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实验室条件下... 作为碳酸盐岩的重要类型,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和时空分布规律,一直是沉积学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沉积学家已经建立了众多的白云石化模式,并用来解释各种白云岩的成因。然而,白云石在地表条件下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和证实,所以白云岩的成因就成为沉积学的难题,即沉积学中的"白云岩问题"。白云岩形成的作用被简称为白云石化作用,同时作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机制的类型之一,代表了科学理念的第1个变化;立足于前寒武纪白云岩原生沉积组构的精美保存,从早先的"原生白云石沉淀"的假设到后期的"拟晶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的提出,代表了科学理念的第2个重要变化;微生物作用有助于白云石沉淀而出现的"微生物白云石化作用"的模式,似乎代表了沉积学家对沉积学中的"白云岩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之中的第3个重要的科学理念进步。追逐上述科学理念的变化和进步,将会更加深入了解科学家们对"白云岩问题"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问题 碳酸盐沉积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巨鲕的概念窥视碳酸盐岩包覆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洁 宋玉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3,共4页
作为一种特殊的沉积颗粒类型,包覆颗粒以其特殊的形态非常引人注目。碳酸盐岩中的包覆颗粒大致分为鲕粒、豆粒、核形石3种,由于鲕粒迷人的碳酸盐组分及确切的成因机制未得到合理解释,使其受到沉积学家的青睐而被持续研究。多年来,... 作为一种特殊的沉积颗粒类型,包覆颗粒以其特殊的形态非常引人注目。碳酸盐岩中的包覆颗粒大致分为鲕粒、豆粒、核形石3种,由于鲕粒迷人的碳酸盐组分及确切的成因机制未得到合理解释,使其受到沉积学家的青睐而被持续研究。多年来,粒径大于2mm的鲕粒被称为豆粒,但随着新元古代和三叠系粒径大于2mm乃至大于1cm级的鲕粒的发现,碳酸盐岩中包覆颗粒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将粒径大于2mm的淡水成因鲕状颗粒称为豆粒,而粒径大于2mm的海相鲕粒被称为巨鲕。概念的转变,意味着沉积学家对成因尚未确定的鲕粒研究的深入,由此可以窥探碳酸盐岩包覆颗粒的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粒 巨鲕 包覆颗粒 慨念演变 碳酸盐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超微细菌”的争论:灰岩成因研究的重要驱动力 被引量:7
5
作者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374,共12页
在高倍(>5000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显微镜(AFM)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那些在岩石和矿物中所见到的纳米级别的物体常常吸引了地质学家们的注意。这些物体大小在25~300nm之间,多呈球状、棒状或卵圆状;对这些物体的成... 在高倍(>5000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显微镜(AFM)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那些在岩石和矿物中所见到的纳米级别的物体常常吸引了地质学家们的注意。这些物体大小在25~300nm之间,多呈球状、棒状或卵圆状;对这些物体的成因,存在不同的看法而导致了剧烈的争论。因为这些物体与真菌中的球菌和杆菌总体相似,而且它们总是以链状或束状的形式产出,所以被解释为细菌的"侏儒形式"或"超微细菌",或者是它们的化石对等物即"超微化石"。对于超微细菌的存在,来自于地质学角度的反对聚焦在这个级别的特征物可能存在多重成因,如微矿物包裹体或结晶学的边缘效应;从生物学角度看,对于独立生命所必需的所有构成来讲,直径小于140nm的球状体实在是太小了。因此,产生于世纪之交的这场争论,迄今还在持续着。尽管这场争论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但是,它却成为研究灰岩成因的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细菌 超微化石 争论 细菌成核作用 碳酸盐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明书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2期6-7,共2页
西沙生物礁第四纪地质研究,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现代碳酸盐区域沉积学研究项目。该项目自1983年开始,先后对西沙群岛9个复礁体,27个岛屿进行了礁地质学、碳酸盐沉积学和第四纪地层学研究,並选择两个环礁上岛屿打了三个全取芯钻孔,深... 西沙生物礁第四纪地质研究,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现代碳酸盐区域沉积学研究项目。该项目自1983年开始,先后对西沙群岛9个复礁体,27个岛屿进行了礁地质学、碳酸盐沉积学和第四纪地层学研究,並选择两个环礁上岛屿打了三个全取芯钻孔,深度分别为800米、600米和200米(包括礁油气藏研究课题600米进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礁相 第四纪地质 碳酸盐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7
作者 张明书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6期8-10,共3页
礁相第四纪地质是对进入第四纪以来生物礁区碳酸盐沉积学、礁地质学和与生物礁有关的第四纪地层学的概括。其目的是研究第四纪地球上热带海域所发生的地质事件、气候波动历史以及某些古海洋学问题,以弥补传统第四纪地质学内容的不足,也... 礁相第四纪地质是对进入第四纪以来生物礁区碳酸盐沉积学、礁地质学和与生物礁有关的第四纪地层学的概括。其目的是研究第四纪地球上热带海域所发生的地质事件、气候波动历史以及某些古海洋学问题,以弥补传统第四纪地质学内容的不足,也是对浅水碳酸盐沉积作用研究的拓展。同时,通过对现代不同类型礁体、碳酸盐筑积体形成过程和环境条件的研究,建立起相模式,用于古礁的解释和判别,是探查古礁油气藏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相第四纪地质 碳酸盐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预审会讯
8
作者 莫杰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6期25-25,共1页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碳酸盐岩比较沉积学学术讨论会",经过半年多的积极筹备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现已基本就绪。会议定于9月初在青岛市召开。最近,在该学...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碳酸盐岩比较沉积学学术讨论会",经过半年多的积极筹备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现已基本就绪。会议定于9月初在青岛市召开。最近,在该学会理事长业治铮教授主持下,有学会副秘书长袁中文,何起祥所长以及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山东海洋学院和地矿部海洋地质所的代表共1 1名参加的论文预审会,于5月26日对已提交的50多篇论文摘要和部分文章进行了评审,并就会议的议题及有关事宜进行了商研。会议即将发出最后的第三号通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市 碳酸盐岩比较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