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 被引量:120
1
作者 韩革华 漆立新 +1 位作者 李宗杰 樊政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0-870,878,共12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深在5300 m以上,基质不具储集性,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为主,油气受控于古岩溶缝洞,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寻找和预测奥陶系缝洞发育带是塔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在储...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深在5300 m以上,基质不具储集性,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为主,油气受控于古岩溶缝洞,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寻找和预测奥陶系缝洞发育带是塔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在储层成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成因预测模式,为储层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特点,建立了以叠前时间偏移和目标精细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成像技术,为储层预测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通过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包括测井识别模式和地震识别模式,为储层识别和预测提供了依据。应用振幅变化率、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有效地预测了碳酸盐岩缝洞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带 地球物理识别模式 非均质性 储层预测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51
2
作者 胡向阳 李阳 +3 位作者 权莲顺 孔庆莹 王英 吕心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尺度大小悬殊,形态不规则,分布不连续。定量刻画孔、洞、缝在三维空间的展布一直是该类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尺度大小悬殊,形态不规则,分布不连续。定量刻画孔、洞、缝在三维空间的展布一直是该类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提出了多元约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即在古岩溶发育模式控制下,采用两步法建模。第一步,建立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模型:首先利用地震识别的大型溶洞和大尺度裂缝,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离散大型溶洞模型和离散大尺度裂缝模型;然后在岩溶相控约束下,基于溶洞发育概率体和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随机建模多属性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模型和小尺度离散裂缝模型。第二步,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将4个单一类型模型融合成多尺度离散缝洞储集体三维地质模型。该模型定量刻画了缝洞储集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为油田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裂建模 溶蚀孔建模 离散大型溶建模 地质建模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流体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蔡春芳 李开开 +2 位作者 李斌 蔡鏐璐 姜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99-2404,共6页
塔河地区奥陶系方解石脉和胶结物^(87)Sr/^(86)Sr值多高于围岩与同期海水,显示具有外来的、富^(87)Sr的流体的贡献。富^(87)Sr的流体可来自奥陶系抬升时期淡水对碎屑岩的淋滤作用,但也可来自深部的热液流体。不同成因的流体所沉淀的方解... 塔河地区奥陶系方解石脉和胶结物^(87)Sr/^(86)Sr值多高于围岩与同期海水,显示具有外来的、富^(87)Sr的流体的贡献。富^(87)Sr的流体可来自奥陶系抬升时期淡水对碎屑岩的淋滤作用,但也可来自深部的热液流体。不同成因的流体所沉淀的方解石Sr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地层水δD-δ^(18)O关系证实了存在淡水的混合作用。淡水的混合导致了原油的厌氧生物降解,产生低δ^(34)S的黄铁矿与有机酸;有机酸促进了不整合面附近的岩溶作用。而方解石的均一化温度可达150~190℃,有意义地高于地层所经历的最高温度,支持了存在深部热液流体的活动,说明Sr很可能都来自寒武系或前寒武碎屑岩地层;该热液流体促进了寒武系碳酸盐岩发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产生H_2S气体和黄铁矿,其δ^(34)S值为18‰~22‰。热液流体的活动,导致了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再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地区 奥陶系 碳酸盐岩缝洞 充填物 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分析 热液流体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方解石脉 有机酸 厌氧生物降解 碎屑岩地层 黄铁矿 寒武系 淡水 碳酸盐矿物 均一化温度 最高温度 岩溶作用 淋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 被引量:52
4
作者 荣元帅 李新华 +1 位作者 刘学利 李小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1,115,共4页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试注阶段出现见效井组少、有效期短和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在系统分析前期现场注水试验并结合室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即保压、多阶段、立体注水开发。...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试注阶段出现见效井组少、有效期短和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在系统分析前期现场注水试验并结合室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即保压、多阶段、立体注水开发。保压开发是指保持地层压力开发,减缓由于能量衰减而造成的递减或抑制底水锥进;多阶段开发是指在不同注水开发阶段,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注采参数及配套技术进行开发,注水受效前适当大排量试注验证连通性并建立注采关系,受效后至效果变差前期采用温和注水,后期则适当提高排量周期注水,并考虑换向注水及注水调剖;立体注水开发是指根据缝洞发育规律、剩余油分布以及连通状况,建立立体开发的注采井网,实行双向或多向注水、分段注水、低注高采、缝注洞采等注水开发方式及配套技术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多井单元 注水开发模式 保压开发 多阶段开发 立体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地震预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F油田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文松 徐芳 +4 位作者 刘成彬 黄继新 赵俊峰 郭松伟 李云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5-455,488,共12页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致地震响应特征极其不明显,常规缝洞预测方法不适用。另外,受上覆巨厚盐岩层的影响,缝洞发育储层段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增加了利用叠后地震方法预测其分布规律的难度。因此,针对研究区缝洞发育特点,采取井震相结合的思路,以消除泥岩及火成岩岩性干扰为前提,首先进行地震资料优化处理,然后充分利用岩心、FMI测井等资料以及生产漏失等信息,综合分析地震异常可能表达的地质信息,探索了一套适用于深水盐下多种岩性发育背景的小尺度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明确了裂缝与孔洞的敏感地震属性,通过联合构造应力场进行裂缝预测,结合波阻抗、孔隙度及CGR等地震反演结果,开展溶蚀孔洞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对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研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地震属性 地震反演 碳酸盐岩缝洞预测 深水盐下储层 湖相碳酸盐岩 桑托斯盆地 巴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缝洞单元储量精细分类评价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遥 荣元帅 杨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38,共8页
针对前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探明储量分类评价成果无法满足油藏精细开发及提高采收率工作的需要的问题,以缝洞识别为基础,动静结合,从缝洞单元内储量的有效控制及动用状况出发,把缝洞单元储量分为未控制储量、井控未连通储量、连通难采... 针对前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探明储量分类评价成果无法满足油藏精细开发及提高采收率工作的需要的问题,以缝洞识别为基础,动静结合,从缝洞单元内储量的有效控制及动用状况出发,把缝洞单元储量分为未控制储量、井控未连通储量、连通难采出储量和连通易采出储量,形成了缝洞单元储量精细分类评价方法。应用缝洞单元储量精细分类评价成果,开展了完善井部署、注采调整及流道调整等综合调整工作,有效提高了储量动用效率和采收率,改善了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分类评价 开发效果 单元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郎晓玲 彭仕宓 康洪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5-784,共10页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的特点,综合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Z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和预测方法研究。提出基于裂缝响应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在分...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的特点,综合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Z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和预测方法研究。提出基于裂缝响应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在分频、振幅、相干、波阻抗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的试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改进后的基于线性图像增强的本征值相干预测方法,预测出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潜山缝洞储层发育带和下一步井位部署主要潜力区。指出Z地区主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裂缝,缝洞发育区主要分布在Z9井区、Z37井区、Z21井区和Z13井区。预测结果与已有钻井资料吻合程度较高,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对同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地球物理响应 储层预测 本征相干体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贝叶斯叠前反演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丽萍 顾汉明 李宗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6,共7页
为了对塔中地区顺托果勒南区块SN1井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精细预测,开展了基于三维叠前地震数据的贝叶斯反演技术应用研究,重点论述了测井曲线重构、岩石物理分析、敏感弹性参数验证、叠前反演角道集优选等关键技术环节。利用神经... 为了对塔中地区顺托果勒南区块SN1井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精细预测,开展了基于三维叠前地震数据的贝叶斯反演技术应用研究,重点论述了测井曲线重构、岩石物理分析、敏感弹性参数验证、叠前反演角道集优选等关键技术环节。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测井响应与地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重构出垮塌井段的纵、横波速度及密度测井曲线;通过建立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地质模型,利用正、反演技术同时验证了贝叶斯叠前反演在SN1井区的适用性及敏感弹性参数识别储层的有效性。最后将叠后曲率属性与叠前反演的敏感弹性参数属性进行融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精细刻画,预测出SN1井区两条相交断裂带的交会区域为最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贝叶斯叠前反演 测井曲线重构 正演模拟 储层精细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定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凡异 狄帮让 +3 位作者 魏建新 徐建永 武爱俊 印斌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7-310,共4页
定量分析缝洞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利用双聚焦理论推导出空间子波函数,分别依据瑞雷准则和雷克准则,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认为点散射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可近... 定量分析缝洞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利用双聚焦理论推导出空间子波函数,分别依据瑞雷准则和雷克准则,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认为点散射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可近似认为是空间子波主瓣宽度的1/2,其数值与地震波波长呈正比,与最大出射角的正弦值呈反比。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开展了地震物理正演模拟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缝洞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的精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缝洞 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 空间子波函数 地震物理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建模方法技术研究——以塔河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为例 被引量:39
10
作者 鲁新便 赵敏 +1 位作者 胡向阳 金意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与碎屑岩油藏及其它裂缝孔隙型的碳酸盐岩油藏有本质区别,溶洞、裂缝、溶蚀孔隙3种孔隙类型共存,使得传统的碎屑岩油藏建模理论、方法面临挑战。该文提出了以缝洞单元为基础的缝洞型油藏"5步法"建模技术,...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与碎屑岩油藏及其它裂缝孔隙型的碳酸盐岩油藏有本质区别,溶洞、裂缝、溶蚀孔隙3种孔隙类型共存,使得传统的碎屑岩油藏建模理论、方法面临挑战。该文提出了以缝洞单元为基础的缝洞型油藏"5步法"建模技术,即建立溶洞分布模型、裂缝离散分布模型、溶洞物性参数模型、裂缝参数模型和缝洞连通体模型。地质模型描述和刻画缝洞体三维形态展布、属性分布,为开发该类油藏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储集体 单元 碳酸盐岩油藏 三维地质建模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溶蚀孔洞分类建模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红凯 康志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4,153,共5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根据溶蚀孔洞成因不同,采用分类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不同成因溶蚀孔洞的地质模型。溶洞垮塌引起的溶蚀孔洞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断裂周围发育的溶蚀孔洞采用断裂...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根据溶蚀孔洞成因不同,采用分类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不同成因溶蚀孔洞的地质模型。溶洞垮塌引起的溶蚀孔洞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断裂周围发育的溶蚀孔洞采用断裂约束分区建模方法,风化壳表层层状溶蚀孔洞采用岩溶相控建模方法,揭示了不同成因溶蚀孔洞空间分布特征,提高了溶蚀孔洞地质建模的精度,并通过塔河油田S80缝洞单元的应用,预测了其有利储集体发育带及井间连通关系,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分类建模 溶蚀孔 相控建模 多点地质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孔网模型构建与流动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鑫 姚军 +2 位作者 杨永飞 王晨晨 高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8900-8904,8915,共6页
针对缝洞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介质,基于孔隙网络构建理论,构建了两种不同的孔隙网络模型,并基于能量守恒与达西公式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流动模拟,通过与基于数字岩心流动模拟的结果对比,表明目前两种主要孔网建模的方法均不能准确描述缝... 针对缝洞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介质,基于孔隙网络构建理论,构建了两种不同的孔隙网络模型,并基于能量守恒与达西公式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流动模拟,通过与基于数字岩心流动模拟的结果对比,表明目前两种主要孔网建模的方法均不能准确描述缝洞特征显著的碳酸盐岩介质,但由于基于中轴线法构建的孔网中会产生数量众多的孔隙与喉道,因此该方法可以被用来表征缝洞介质,但需要从缝洞系统特征入手对其加以改进,以期在未来可以准确的描述缝洞型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隙级微裂系统 孔隙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 被引量:96
13
作者 陈志海 戴勇 郎兆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次生裂缝或溶蚀孔洞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为更好地认识此类油藏的开采特征,根据储集体内缝洞之间的组合关系,提出了6种储渗模式。从缝洞性储集体的类型角度分析油井的开...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次生裂缝或溶蚀孔洞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为更好地认识此类油藏的开采特征,根据储集体内缝洞之间的组合关系,提出了6种储渗模式。从缝洞性储集体的类型角度分析油井的开采特征,结果表明:钻遇裂缝溶洞型储集体的油井一般见水前高产稳产,见水后递减幅度最大;钻遇溶洞裂缝型储集体的油井产量中等,见水后产量递减幅度较小;钻遇裂缝基质型储集体的油井对开发贡献很小。结合油井开采特征,用统计方法预测了储集体的平面分布,与储集层建模结果对比,二者的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储渗模式 开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康志江 赵艳艳 +3 位作者 张允 吕铁 张冬丽 崔书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4-949,共6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溶孔、裂缝、溶洞共存,尺度差异大,流动复杂,既有渗流、裂缝流,又有洞穴流,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已不适用此类复杂介质中的流动问题,为了研究此类油藏的开发机理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建立了缝洞型油藏洞...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溶孔、裂缝、溶洞共存,尺度差异大,流动复杂,既有渗流、裂缝流,又有洞穴流,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已不适用此类复杂介质中的流动问题,为了研究此类油藏的开发机理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建立了缝洞型油藏洞穴流与裂缝流和渗流耦合的数学模型,并用有限体积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离散,用自适应方法对方程组进行了求解,形成了缝洞型油藏的数值模拟软件。对塔河油田一个井组剖面和一个缝洞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揭示了此类油藏剩余油类型主要有洞顶剩余油、边角剩余油、阁楼油、底层剩余油、绕流油和充填溶洞剩余油,结果与生产实际相符,证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是正确的,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挖潜和提高采收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数值求解 剩余油分布 碳酸盐岩油藏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多层合采供气能力实验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璐 杨胜来 +5 位作者 刘义成 徐伟 邓惠 孟展 韩伟 钱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9-787,共9页
在孔隙型、孔洞型和缝洞型岩心CT扫描、压汞资料分析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多层合采物理模拟实验模型,研究了层间非均质性、生产压差、含水饱和度和水侵等因素对供气能力的影响,并采用Eclipse软件建立多层合采径向流模型... 在孔隙型、孔洞型和缝洞型岩心CT扫描、压汞资料分析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多层合采物理模拟实验模型,研究了层间非均质性、生产压差、含水饱和度和水侵等因素对供气能力的影响,并采用Eclipse软件建立多层合采径向流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缝洞型储集层渗流能力强,前期产气贡献大,孔洞型和孔隙型储集层渗流能力较弱,产气贡献主要体现在中后期;储集层渗透率的绝对大小影响自身的产能贡献率,相对大小影响多层合采总采收率;合理的生产压差下各类储集层之间可以达到"动态补给平衡"供气状态;缝洞型储集层产气能力受边底水影响较小,但会优先见水并封堵其他储集层,大幅降低合采供气能力与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微观孔隙结构 高温高压物理模拟 多层合采 供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方方 段新国 +2 位作者 袁玉春 李忠权 马小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610,共5页
探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开发动态特征。通过储层研究,储集体主要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将地震反射类型分为深串、浅串、整体串、片状反射、杂乱反射;结合塔里木油田生产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了研究区... 探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开发动态特征。通过储层研究,储集体主要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将地震反射类型分为深串、浅串、整体串、片状反射、杂乱反射;结合塔里木油田生产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了研究区的产液能力特征、产量递减规律、含水变化及出水类型、油藏天然能量。结果表明区块的产能主要来自于深串和整体串,单井衰竭式开采产量递减快不能维持稳产;油井出水类型以缓慢型和台阶型为主,且构造位置对出水特征影响明显,暴性水淹型都处在构造边部位;整体天然能量不充足,少数井具有一定能量与含水分析结果一致。该区生产状况一般,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完善开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碳酸盐岩油藏 递减规律 能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郑小敏 孙雷 +1 位作者 王雷 易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渗流机理,根据某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全直径缝洞型岩芯模型,实验岩样来源于油田的实际岩芯,采用油田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了模型水平、倾斜30°、倾斜60°三种... 为了更好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渗流机理,根据某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全直径缝洞型岩芯模型,实验岩样来源于油田的实际岩芯,采用油田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了模型水平、倾斜30°、倾斜60°三种不同角度的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认为缝洞型碳酸盐岩采收率、含水率、无水采收期等与缝洞倾斜情况和缝洞结构有密切关系。并将实验数据应用于Cruz-HernandezJ等人基于对流-扩散渗流理论建立的缝洞型油水两相流动系统数学模型的拟合中,讨论了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扩散系数和流动速度对模型拟合的影响情况,并提出了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作用、流体流速、孔洞配位数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水驱油机理 模拟实验 油水两相流动 油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产量及压力变化模型 被引量:17
18
作者 赵艳艳 袁向春 康志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6,62,共4页
建立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多缝多洞串联型油藏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得出了产量和压力的变化规律。单缝单洞油藏的压力和产量均呈指数递减,多缝多洞油藏靠近生产井的溶洞产量的递减规律为几个指数递减函数的代数和,压力的递减规律为几个... 建立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多缝多洞串联型油藏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得出了产量和压力的变化规律。单缝单洞油藏的压力和产量均呈指数递减,多缝多洞油藏靠近生产井的溶洞产量的递减规律为几个指数递减函数的代数和,压力的递减规律为几个指数递减函数与井底流压的代数和。以同等大小的三缝三洞油藏为例,远离生产井的溶洞压力下降速度远远慢于靠近生产井的溶洞;生产初期产量主要是靠近生产井的溶洞在作贡献,远离生产井的溶洞逐渐开始补充。这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的动态分析和预测,认识缝洞连通模式和缝洞参数,以及储量计算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压力 数学模型 动态分析 碳酸盐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氮气驱效果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凤兰 屈鸣 +2 位作者 吴颉衡 侯吉瑞 汪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4,共6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具有非均质性强、缝洞结构复杂的特点,气驱是该类油藏重要的开发方式之一。为探索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驱动态特征、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建立二维典型缝洞可视化模...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具有非均质性强、缝洞结构复杂的特点,气驱是该类油藏重要的开发方式之一。为探索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驱动态特征、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建立二维典型缝洞可视化模型,研究不同类型剩余油启动效果,并结合氮气驱物理模拟驱油效果定量对比,分析氮气驱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氮气驱可进一步启动水驱未波及区域的剩余油;氮气驱效果及油、气、水流动特征受到溶洞充填方式、原油粘度和底水能量等因素影响,溶洞充填方式主要影响流体的渗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氮气驱波及范围;原油粘度和底水能量影响氮气和底水的相互作用,改变压力场的分布;在强底水作用下,水窜更为明显,但能改善氮气驱效果,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藏溶 充填原油 粘度底水 强度氮气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力学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助推缝洞型碳酸盐岩高效勘探——以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南缘跃满西区块为例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海军 张辉 +1 位作者 尹国庆 韩兴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6,共10页
受碳酸盐岩断溶体内部复杂性的影响,塔里木油田缝洞型储层钻井一次中靶率低,复杂地层压力和地应力系统导致钻井复杂频发、完井提产措施难以优选和优化,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以地质力学研究为基础,建立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跨学科协... 受碳酸盐岩断溶体内部复杂性的影响,塔里木油田缝洞型储层钻井一次中靶率低,复杂地层压力和地应力系统导致钻井复杂频发、完井提产措施难以优选和优化,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以地质力学研究为基础,建立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跨学科协作,结合断裂解剖和断溶体刻画,从井位部署源头、钻井工程过程跟踪和完井提产措施定量优化等环节,确保塔北隆起南缘跃满西区块的钻探成功率。研究中,充分考虑断溶体的分布和主应力方位分布、天然裂缝渗透性方向和井壁稳定性方向等因素,建立了井点优选和斜井井轨迹优化方法,并采用井震联合的方法预测了地层压力分布特征,据此优化井身结构;完钻措施阶段,以井筒周围应力场分布、井眼与储层分布方向等的匹配关系提出了4类完井提产措施方法。应用该研究结果,跃满西区块已完钻的W22、W20等3口井勘探持续突破并获高产,该研究思路为其他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碳酸盐岩 地质力学 轨迹优化 提产措施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