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中型碳酸盐岩油气田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均较高
1
作者 兰酊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2期32-32,共1页
绝大多数沉积岩都含有机质,经演化总能生成一些烃.但是,作为勘探家,关心的不是只能生成一点点晶洞油、裂缝油的所谓"烃源岩".只有那些生成和排出烃类的数量足以保证经过运移、散失后仍能聚集成商业性油气藏的"商业性烃源... 绝大多数沉积岩都含有机质,经演化总能生成一些烃.但是,作为勘探家,关心的不是只能生成一点点晶洞油、裂缝油的所谓"烃源岩".只有那些生成和排出烃类的数量足以保证经过运移、散失后仍能聚集成商业性油气藏的"商业性烃源岩",对勘探家才有实际意义,这就决定了有机质丰度下限不能太低.有机碳含量低到0.1%~0.2%的纯碳酸盐岩,不能成为商业性烃源岩.这种商业性烃源岩又称为"有效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田 沉积岩 海相油气盆地 烃源岩 有机质 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被引量:99
2
作者 白国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到2002年底,全球共发现877个大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田188个,碳酸盐岩大气田95个,这些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油气可采储量达1330×108t油当量,占大油气田可采总储量的47.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集中分布于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盆地... 到2002年底,全球共发现877个大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田188个,碳酸盐岩大气田95个,这些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油气可采储量达1330×108t油当量,占大油气田可采总储量的47.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集中分布于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盆地、南墨西哥湾盆地、二叠盆地和苏尔特盆地等。碳酸盐岩大油田和大气田的主要储集层层位不一致,石油大部分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而天然气大部分储于三叠系和二叠系。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展布受控于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地层时代、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有利的储盖组合、运移通道和圈闭等。中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勘探既要借鉴国外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经验,更要结合中国碳酸盐岩层系自身的特征,建立适合我国碳酸盐岩的油气地质理论并研发相关勘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田 统计研究 全球分布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老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储层地质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伟 孟庆阳 +1 位作者 张光亚 张磊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1期15-20,共6页
对研究程度较高的北美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田特征参数作了统计和分析,对比中国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田,分析了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特点及主要控制因素。北美大陆奥陶纪沉积环境以环潮坪—浅水陆棚为主,储集岩可简单地划分为四种岩相类... 对研究程度较高的北美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田特征参数作了统计和分析,对比中国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田,分析了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特点及主要控制因素。北美大陆奥陶纪沉积环境以环潮坪—浅水陆棚为主,储集岩可简单地划分为四种岩相类型,包括泥晶灰岩、粒泥灰岩、泥粒灰岩以及颗粒灰岩。晶间孔、角砾岩相关孔隙及溶蚀孔隙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其中尤以晶间孔最为普遍。中国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演化更为复杂,原生孔隙损失殆尽。北美和中国的研究都表明,岩溶储层和白云岩储层是主要的有效储层。当埋深超过3000m时,白云岩是主要的储层岩石类型。在埋深增大的情况下白云岩保持更好的储集性能,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中国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埋深较大,所以白云岩储层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 碳酸盐岩油气田 碳酸盐岩储集层 北美地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南部盐下大型油气田石油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永宏 Burlin YK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0-846,共7页
滨里海盆地南部盐下层系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广泛发育的泥岩及泥灰岩生烃潜力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尤其是生物礁广泛发育,除盆地边缘局部地区外,全区发育厚层孔古组优质盐岩盖层,使该区具有极好的生储盖配置条件。在厚层盐岩下长期稳定发... 滨里海盆地南部盐下层系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广泛发育的泥岩及泥灰岩生烃潜力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尤其是生物礁广泛发育,除盆地边缘局部地区外,全区发育厚层孔古组优质盐岩盖层,使该区具有极好的生储盖配置条件。在厚层盐岩下长期稳定发育的古隆起及古斜坡上,发育的浅水台地相(如阿斯特拉汗凝析气田)及生物礁相(如田吉兹和卡沙干油田)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及其圈闭的发育和分布控制着盐下油气田(藏)的分布。南恩巴坳陷西部(里海北部海域)为滨里海盆地南部盐下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南恩巴凹陷东部、里海北隆起带及毕格热勒隆起带为有利勘探区;阿斯特拉汗穹状隆起深层碳酸盐岩发育区、阿斯特拉汗南部构造带及南恩巴隆起为较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下层系 碳酸盐岩油气田 油气地质 有利区带 滨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带中-下奥陶统储集体方解石脉形成及其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建章 蔡忠贤 +2 位作者 滕长宇 张恒 陈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多期活动控制下形成的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田,不同断裂带及同一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油气性质和油气丰度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以及阴极发光、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多期活动控制下形成的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田,不同断裂带及同一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油气性质和油气丰度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以及阴极发光、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对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和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中-下奥陶统储集体中的裂缝脉体序次、成脉流体来源及其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走滑断裂演化过程和油气分布特征,探讨了顺北地区油气差异聚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顺北1号和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中-下奥陶统至少发育4期方解石脉体(Cal-1,Cal-2,Cal-3,Cal-4)。Cal-1成脉流体主要为海源性流体,Cal-2,Cal-3和Cal-4成脉流体来源于同地层成岩流体。Cal-2,Cal-3和Cal-4脉体的形成分别与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和油气充注相伴生。不同断裂带油气充注过程存在差异,顺北5号断裂带主充注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期,顺北1号断裂带主充注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期及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走滑断裂构造样式及演化历史控制下的油气差异充注过程是顺北地区油气差异聚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脉 走滑断裂带 油气差异聚集 油气充注 超深层 碳酸盐岩油气田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油气藏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谭蓉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 碳酸盐岩油气田 油气田规模 构造复杂 地质开发 评价手段 蛇纹岩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塔中82井获重大突破
7
作者 相秀芳(摘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8-128,共1页
塔中82井是塔里木油田部署在塔中Ⅰ号坡折带西部的一口预探井。2005年8月8日,获得了高产油气流,产天然气30×10^4m^3/d,产油176m^3/d。这是塔里木油田继英买32、英买33、轮南621、轮古901、轮古902、轮古903井取得重要进展后... 塔中82井是塔里木油田部署在塔中Ⅰ号坡折带西部的一口预探井。2005年8月8日,获得了高产油气流,产天然气30×10^4m^3/d,产油176m^3/d。这是塔里木油田继英买32、英买33、轮南621、轮古901、轮古902、轮古903井取得重要进展后,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碳酸盐岩油气田 预探井 坡折带 油气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