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草原碳酸盐岩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酸盐的转移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林 孙向阳 +2 位作者 曹吉鑫 高程达 宝音贺希格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2-739,共8页
通过在内蒙古中西部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土壤剖面采集土样,拟分析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无机碳酸盐(SIC)含量和SIC的δ13C值,探讨SOC向SIC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转移量。结果表明:随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降低而SIC含量依次增大,... 通过在内蒙古中西部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土壤剖面采集土样,拟分析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无机碳酸盐(SIC)含量和SIC的δ13C值,探讨SOC向SIC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转移量。结果表明:随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降低而SIC含量依次增大,SOC与SIC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土层加深,SIC的δ^13C值降低,在30 cm深度时相对最低为-8.6‰,而后增大,在深度为60 cm时其值为-5.8‰。说明通过"SOC—CO2—SIC"的微碳循环系统SOC向SIC发生碳的转移。应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和模型结合SIC的δ^13C值对该研究区SIC进行区分,发现30~50 cm土层次生碳酸盐(PC)所占比例为58.5%,50~60 cm土层为44.2%。应用δ13C值对该地区SOC向SIC的转化碳量进行估算,该地区30~60 cm土层每千克土壤中大约固定了SOC分解转化的4.97~5.9 g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碳酸盐岩土壤 碳稳定同位素 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碳酸盐岩发育土壤磁学性质及其发生机理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立军 傅平秋 万国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2-220,共9页
本文对贵州碳酸盐岩发育土壤的磁化率、磁化率频率系数和等温剩磁等磁学参数的系统测定以及磁性矿物研究表明,碳酸盐宕发育土壤磁学性质及其变化特征主要受成土地球化学作用和环境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本文在采用高梯度... 本文对贵州碳酸盐岩发育土壤的磁化率、磁化率频率系数和等温剩磁等磁学参数的系统测定以及磁性矿物研究表明,碳酸盐宕发育土壤磁学性质及其变化特征主要受成土地球化学作用和环境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本文在采用高梯度磁性分离土壤中氧化铁矿物基础上,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深外分析、透射电镜和穆斯堡尔谱等方法,讨论了碳酸盐岩发育土壤中磁性矿物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土壤 磁学性质 磁赤铁矿 氧化铁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土壤镉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唐世琪 杨峥 +6 位作者 马宏宏 郭飞 杨柯 刘飞 彭敏 李括 刘秀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1229,共9页
为研究岩溶区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以广西碳酸盐岩区土壤垂直剖面、水稻子实与根系土协同样品为基础,讨论了土壤pH、有机质含量、黏土矿物含量、碳酸盐含量对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有机质、黏土矿物主要对镉的... 为研究岩溶区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以广西碳酸盐岩区土壤垂直剖面、水稻子实与根系土协同样品为基础,讨论了土壤pH、有机质含量、黏土矿物含量、碳酸盐含量对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有机质、黏土矿物主要对镉的吸附产生影响,其对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pH、黏土矿物、有机质,碳酸盐的作用则主要体现为对土壤酸化的缓冲。总体而言,广西岩溶发育强烈,土壤中不断形成表生条件下稳定的新生黏土矿物,加之岩溶区土壤丰富的碳酸盐与有机质,都对该地区碳酸盐岩母质土壤中镉的固定较为有利,但防止土壤酸化是防控其土壤镉污染风险的首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碳酸盐岩母质土壤 生物有效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