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姆河右岸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储集特征及成储模式
1
作者 王红军 张培军 +6 位作者 唐昱哲 王思琦 张良杰 郭春秋 邢玉忠 董建雄 王强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7,共14页
阿姆河右岸区块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近期发现的单体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断缝体”气藏,展示了该区碳酸盐岩十分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利用地震、岩心薄片及钻测井资料,宏观微观相结合,开展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天然气成藏富集... 阿姆河右岸区块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近期发现的单体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断缝体”气藏,展示了该区碳酸盐岩十分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利用地震、岩心薄片及钻测井资料,宏观微观相结合,开展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在控圈断层、改造断层及微断层3类不同级别断层和丘滩体、灰泥丘及滩间3类沉积环境下,受伴生溶蚀流体作用形成储渗结构差异较大的丘滩体—控圈断层、丘滩间—控圈断层、丘滩体+改造断层、丘滩间+改造断层、丘滩体+微断层和丘滩间+微断层等不同规模的6类“断缝体”储层,是阿姆河右岸东部地区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天然气藏。结合几类已投产的“断缝体”气藏的开发地质参数,将该类气藏进一步细分为Ⅰ类控圈(构造带)断层强破裂+强溶蚀的规模断缝体气藏;Ⅱ类改造断层附近中破裂+中溶蚀的局部断缝气藏和Ⅲ类微断层弱破裂+未溶蚀的裂缝—孔隙型或裂缝型气藏,其中Ⅰ类气藏在储量规模和高产稳产方面优势明显,是该地区下一步深挖勘探潜力的主要目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右岸 上侏罗统 碳酸盐岩 储层 裂缝 断层 断缝体 天然气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井网加密开采提高采收率大型仿真物理模拟实验
2
作者 胡勇 焦春艳 +6 位作者 赵益 吴娟 贾松 杨东升 郭长敏 陈灿 陈璐瑶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井网加密开采对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以四川盆地磨溪雷一1气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18 m长的大型仿真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装置。在渗透率为0.56×10-3μm2,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实验模拟单井开采和井网加密开采... 为了研究井网加密开采对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以四川盆地磨溪雷一1气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18 m长的大型仿真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装置。在渗透率为0.56×10-3μm2,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实验模拟单井开采和井网加密开采两种方式,对于井网加密开采方式,实验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分批加密、同时加密两种方式在两种不同加密时机(稳产期末和废弃条件)时对气藏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单井开采时,采收率受含水饱和度影响十分显著,在含水饱和度为20%~50%的条件下,不加密时采收率为14.6%~64.7%;两口井加密后采收率可提高至85.9%~92.7%,效果明显;②加密井提高采收率主要是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提高未动用区储量动用范围,另一方面是提高已动用区压降效率。气藏储量动用情况与含水饱和度和距离气井远近密切相关,井网加密可以根据储量动用情况进行部署,优选储量未动用区域和已动用(未充分)区域。③部署加密井提高采收率幅度随加密井数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因此,建议老区需要根据气藏剩余储量特征合理优化加密井数,不宜过度加密。从提高采收率幅度和开采效率两个角度分析,在稳产期末采用集中部署加密井同时加密方式,对延长稳产期、提高采收率和缩短生产周期更为有利。研究成果对于气藏井网加密部署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 碳酸盐岩 井网加密 提高采收率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固体酸体系研究
3
作者 韦敏 胡亚男 +6 位作者 寸锡宏 朱骏蒙 任晓强 何云 穆停华 周大志 李年银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4-1738,共5页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地层温度高、孔洞缝发育、异常高应力等特点,常规酸压改造面临快反应、强腐蚀、低导流、高滤失等问题,制约改造效果。利用碳酰胺固化酸液,配合各类添加剂,合成了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增产的固体酸配方SA-G...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地层温度高、孔洞缝发育、异常高应力等特点,常规酸压改造面临快反应、强腐蚀、低导流、高滤失等问题,制约改造效果。利用碳酰胺固化酸液,配合各类添加剂,合成了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增产的固体酸配方SA-G(10%固体酸+2.0%曼尼希碱缓蚀剂+2.0%GLDA+1.5%酚醛树脂类型破乳剂+0.5%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应对前述难题。SA-G以油基液体作为携带液,在能到达储层预定位置前保持惰性,维持缓慢释放深入储层,而且有近乎和HCl同优的溶蚀能力,酸蚀裂缝能在高闭合压力下维持20μm^(2)·cm以上的导流能力。同时由于固体酸具有极低的腐蚀速率,且可以对地层孔、洞、缝实现暂堵降滤,因而在高温深层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酸压 碳酸盐岩 高温储层 缓蚀 降滤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历程及新领域
4
作者 曹自成 耿锋 +3 位作者 任丽丹 蒋华山 尚凯 刘永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402,共8页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已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通过系统梳理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以及深度总结勘探成果,将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主要...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已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通过系统梳理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以及深度总结勘探成果,将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潜山勘探阶段(1984年—1996年)、岩溶缝洞勘探阶段(1997年—2015年)、断控缝洞勘探阶段(2016年—2020年)和新领域新类型勘探阶段(2021年至今)。通过系统分析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勘探形势和增储领域,明确了顺北地区断控缝洞带、塔北地区多类型缝洞带、塔中地区复合缝洞带、麦盖提斜坡复合缝洞带和满加尔坳陷西缘震旦系—寒武系深层白云岩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深层—超深层 碳酸盐岩 勘探历程 资源潜力 地质条件 典型油气藏 勘探新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
5
作者 鲜波 朱松柏 +2 位作者 周杰 聂延波 范秋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得递减产量解,再通过数值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产量解。绘制且对比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并对斜井三孔双渗的产量递减曲线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斜井三孔双渗产量递减曲线位置在初期比单渗的产量递减曲线位置更低,且窜流凹子更浅;裂缝渗透率比值越大,窜流凹子越深、曲线位置越低;窜流系数越大,窜流发生越早、曲线位置左移;基质弹性储容比越大,基质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宽越深、溶洞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窄越浅;斜井长度越长、井斜角越大,产量递减曲线位置越高且曲线向左移动;结合现场实例井解释,斜井三孔双渗模型比斜井三孔单渗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解释结果更可靠。建立的单双渗模型和绘制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可预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的产量递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斜井 双渗 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控制
6
作者 曾联波 宋逸辰 +6 位作者 韩俊 韩剑发 姚迎涛 黄诚 张银涛 谭笑林 李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连通性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①走滑断层规模、构造部位与岩石力学层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发育规模。断层规模越大,储层规模越大;叠接挤压段的储层规模大于叠接拉分段,纯走滑段的储层规模相对较小;走滑断层的交汇部位、转折部位与端部的储层规模较大;垂向上储层发育的差异性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脆性指数高的岩石力学层更有利于缝洞储层的发育。②多期走滑断层活动及流体改造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有效性演化及其非均质性。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大气淡水活动期为缝洞储层主要形成期;海西晚期热液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有效储集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③走滑断层构造部位和现今地应力控制了缝洞储层连通性。叠接拉分段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于纯走滑段,叠接挤压段较差;与现今地应力方向近平行的走滑断层控制的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优质缝洞型储层平面上主要分布于走滑断层的叠接拉分段两侧断层交汇区域,叠接挤压段中部区域、纯走滑段交叉部位、转折部位和端部的羽状断层区;剖面上集中于高脆性指数的岩石力学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作用 缝洞型储层 走滑断层 岩石力学层 碳酸盐岩 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湖碳酸盐岩油藏勘探突破与启示
7
作者 王必金 包汉勇 +5 位作者 吴世强 刘爱武 郭丽彬 俞映月 徐毓珠 赵文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历经60年勘探,资源探明率达70%以上,常规砂岩油藏勘探程度高,潜江组盐湖碳酸盐岩发育,研究和勘探程度低,是潜在的重要增储领域。通过加强岩相学、测井解释等基础研究,开展老井资料重新认识,认为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在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历经60年勘探,资源探明率达70%以上,常规砂岩油藏勘探程度高,潜江组盐湖碳酸盐岩发育,研究和勘探程度低,是潜在的重要增储领域。通过加强岩相学、测井解释等基础研究,开展老井资料重新认识,认为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在纵向上多个层位发育,累计厚度超百米。识别出颗粒碳酸盐岩、泥晶碳酸盐岩、颗粒混积岩和细粒混积岩4类主要岩石类型,平面上碳酸盐岩有利区呈环带分布;开展成藏条件的再认识,潜江组泥晶碳酸盐岩和颗粒混积岩为潜江组优质烃源岩,以及颗粒碳酸盐岩和颗粒混积岩为优质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岩性岩相控藏,储集物性控富”的油气富集特征。研究新认识指导湖相碳酸盐岩油藏油气勘探,在潭口地区和钟市地区连续取得突破,具有超亿吨资源潜力,成为勘探增储的现实接替新领域。通过勘探实践得到4点重要启示,对深化江汉盆地盐湖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以及东部类似断陷盆地新领域的扩大勘探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盐湖 潜江组 碳酸盐岩油藏 成藏认识 勘探突破 重要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气田db1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分类预测
8
作者 张飞 张浪 +5 位作者 张连进 刘微 欧成华 毛正林 徐睿 黄润峰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7,共14页
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是中国陆上石油“十四五”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之一,年代古老,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空间分布难以预测。为此,围绕蓬莱气田db1区的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特征,建立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井震一体化分类预测技... 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是中国陆上石油“十四五”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之一,年代古老,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空间分布难以预测。为此,围绕蓬莱气田db1区的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特征,建立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井震一体化分类预测技术,解析深层碳酸盐岩成储特征及储层分布模式,实施储层非均质分布的反演及预测,精细刻画储层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1)蓬莱气田灯影组四段储层集中分布在上亚段,呈现出上下两套储层,上储层局部分布、下储层发育,仅一套储层发育等3种构型模式;(2)储层分类预测成果显示,研究区好储层和中等储层厚度较小、分布零散,差储层厚度大、纵横向分布连片性较好,平面分布在ps106井、db1井、ps11井及其邻近区域;(3)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分布预测的成功,在验证所建技术适用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也为蓬莱及类似气田储层分布预测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气田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预测 井震一体化预测 储层分布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凹陷潜江组三段湖相碳酸盐岩岩相类型及储层特征
9
作者 吴世强 郭丽彬 +5 位作者 徐尚 满惠慧 罗书行 李晓玲 赵文 孔金平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3,共12页
为了揭示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研究区典型井的潜三段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RD、岩石薄片、孔隙度和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碳酸盐岩层系的岩相类型及其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 为了揭示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研究区典型井的潜三段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RD、岩石薄片、孔隙度和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碳酸盐岩层系的岩相类型及其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包括8种,分别为颗粒碳酸盐岩、泥晶碳酸盐岩、颗粒混积岩、细粒混积岩、富长英质碎屑岩、黏土质页岩、硫酸盐岩和盐岩;(2)不同岩石类型的相互叠置形成了4种主要的岩相组合,自北向南依次为富长英质碎屑岩和页岩岩相组合体、颗粒混积岩和细粒混积岩岩相夹泥页岩岩相组合体、颗粒碳酸盐岩和泥晶碳酸盐岩夹泥页岩岩相组合体、盐岩夹泥页岩岩相组合体;(3)不同岩石类型总孔隙度相当,平均值介于5.5%~7.3%,但孔隙大小却存在明显区别。颗粒碳酸盐岩和富长英质碎屑岩孔隙尺寸相对较大,高压压汞揭示微米级孔隙平均孔体积占比大于10%,平均孔喉半径大于140nm;泥晶碳酸盐岩和细粒混积岩孔喉较小,微米级孔隙体积比例小于5%,平均孔喉半径小于10nm。分析指出,颗粒碳酸盐岩和富长英质碎屑岩整体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且孔径尺寸较大,有利于页岩油气的储集、渗流和产出,为湖相碳酸盐岩储层中的优势岩相类型,也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岩相 储集空间 潜江组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
10
作者 刘豇瑜 任登峰 +3 位作者 秦世勇 张键 晏楠 刘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体的复杂缝洞集合体,实现储层纵横向立体改造。结果表明:通过高低黏液体和远中近井分区溶蚀的液体组合模式,可实现人工裂缝+天然微缝的深度刻蚀;缝洞导向的一体化参数设计方法,设计的施工参数满足缝洞体的动用需求,同时,大油管浅下的完井工艺及配套承压能力达140 MPa的采油井口,保障了大排量立体酸压施工;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可极大提高超深碳酸盐岩酸压效果,满足断控缝洞型储层纵横向深度改造需求;现场应用表明,改造后平均单井初期产量为260 m3/d,高效支撑了富满油田的勘探开发。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可极大提高酸压效果,也可为类似储层的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酸压 复杂缝洞集合体 超深缝洞型 碳酸盐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发现与启示
11
作者 张丽娟 苏洲 +1 位作者 刘永福 张银涛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9,共15页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克拉通区早古生代的海相地层中,埋深均超过6000m,碳酸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但古老碳酸盐岩成储成藏复杂,其勘探案例对超深层(≥6000m)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本文分析塔里木盆地近40年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克拉通区早古生代的海相地层中,埋深均超过6000m,碳酸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但古老碳酸盐岩成储成藏复杂,其勘探案例对超深层(≥6000m)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本文分析塔里木盆地近40年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艰苦探索历程,剖析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大油气田重大发现的理论技术与部署思路。勘探实践表明,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经历了4个阶段的艰辛探索,通过超深层潜山岩溶、礁滩体岩溶、层间岩溶、断控岩溶储层地质理论认识创新,揭示了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在古隆起—斜坡—坳陷规模分布的形成机理,指导了勘探部署思路的转变与重大新突破;通过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形成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缝洞量化雕刻、走滑断裂精细表征为主的勘探技术系列,实现了非均质岩溶缝洞储层的有效预测,支撑了超深层复杂碳酸盐岩勘探的持续发现。塔里木盆地勘探实践形成的超深古老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勘探理论与技术创新,突破了克拉通区“古隆起控油”与“生油深度死亡线”等传统理论,实现了从古隆起高部位向斜坡—坳陷区重大战略转移,勇闯勘探禁区的思路转变与勘探开发一体化是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勘探大发现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 岩溶储层 缝洞雕刻技术 大油气田 勘探历程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沉积模式
12
作者 刘静静 李军 +5 位作者 邬长武 郭荣涛 郭永强 高蔚原 史丹妮 吴高奎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3,共10页
勘探实践表明,储层沉积特征是影响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油气高产的关键因素,优质储层主要为发育在古隆起之上的微生物礁和浅滩相碳酸盐岩。基于地震资料构造解析及重力资料,重新厘定桑托斯盆地盐下构造单元和古隆起的分布,将盆地... 勘探实践表明,储层沉积特征是影响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油气高产的关键因素,优质储层主要为发育在古隆起之上的微生物礁和浅滩相碳酸盐岩。基于地震资料构造解析及重力资料,重新厘定桑托斯盆地盐下构造单元和古隆起的分布,将盆地划分为5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外部隆起带是由南大西洋裂开过程中发生跃迁后产生的废弃洋中脊发育而来,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礁的发育。基于钻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系列研究,明确盐下核心区坳陷地层沉积相展布,结合裂陷期构造特征及古地貌,建立大型缓坡型、孤立基底高型、台内高地型和陡坡型4类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模式,其中大型缓坡型、陡坡型沉积模式受单斜断块控制,台内高地型沉积模式受断隆构造控制,主要分布在外部隆起带;孤立基底高型沉积模式受断垒控制,主要分布在西部坳陷带和外部坳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湖相碳酸盐岩 大型缓坡型沉积模式 孤立基底高型沉积模式 台内高地型沉积模式 陡坡型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含沥青溶孔-溶洞型碳酸盐岩微观导电特性--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为例
13
作者 吴丰 梁芸 +4 位作者 唐松 李昱翰 田兴旺 杨辉廷 李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8-303,共16页
沥青广泛存在于深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中,沥青不仅严重影响储层物性与含气性,还导致储层测井电阻率响应复杂,增加了含沥青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流体性质判别与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难度。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 沥青广泛存在于深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中,沥青不仅严重影响储层物性与含气性,还导致储层测井电阻率响应复杂,增加了含沥青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流体性质判别与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难度。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含沥青溶孔-溶洞型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微米CT扫描数据分析研究,采用数字岩心技术对储层孔隙结构和沥青充填特征进行表征,建立不同沥青含量和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三维岩石导电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开展岩石导电数值模拟,研究了沥青对碳酸盐岩导电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含沥青溶洞型与溶孔型碳酸盐岩电阻率值与沥青含量呈正相关、与含水饱和度呈负相关。②溶孔型碳酸盐岩的狭窄喉道更易被沥青堵塞,使其导电性受沥青的影响较溶洞型碳酸盐岩更大。③低含水饱和度状态下,地层水主要以束缚水膜的形式赋存于储集空间表面,沥青使束缚水膜变得不完整,导致溶洞型和溶孔型碳酸盐岩电阻率急剧增大。④相比含沥青溶洞型碳酸盐岩,含沥青溶孔型碳酸盐岩具有更大的胶结指数(m)和更小的饱和度指数(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电阻率 数字岩心 胶结指数 溶孔 碳酸盐岩 高石梯—磨溪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气库多孔介质中多组分体系扩散规律研究
14
作者 张芮菡 胡博 +3 位作者 彭先 张飞 汪永朝 赵玉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4-570,共7页
目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能源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储气库作为国家能源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缓冲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与供应中断风险,保障民生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稳定用气,成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对... 目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能源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储气库作为国家能源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缓冲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与供应中断风险,保障民生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稳定用气,成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对于储气库多组分、多周期注采的高效安全运行,准确掌握储气库中工作气与垫层气的混合气扩散流动规律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气体扩散实验多聚焦于页岩、煤和致密岩石,对碳酸盐岩中多组分气体扩散规律认识尚不清晰。该研究选用卧龙河气田石炭系黄龙组上统的碳酸盐岩岩样,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实验测定碳酸盐岩孔喉半径分布特征,开展了CH4与CO_(2)、N_(2)、O_(2)多组分体系的扩散实验,并通过拟合结果对比分析优选了适用于多尺度碳酸盐岩储层的气体扩散系数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岩样具有明显的多尺度孔隙分布特征。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各组分气体的扩散系数越大,CH4与CO_(2)的二元扩散系数高于N_(2)与CO_(2)的二元扩散系数。在多组分体系扩散中,O_(2)扩散系数最大,CH4扩散系数次之,而N_(2)与CO_(2)扩散系数最小。O_(2)的存在影响了CH4与N_(2)扩散系数对CO_(2)和N_(2)体积分数变化的响应。通过结合实验数据优选的气体扩散系数数学模型可推广应用于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扩散系数预测。研究成果可为储气库运行规律准确预测和运行制度合理设计提供实验和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扩散系数 多组分 扩散实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方法识别和评价碳酸盐岩有效储层
15
作者 徐文圣 孙耀玺 +2 位作者 刘奇广 庞雄奇 张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6,共12页
塔西南拗陷柯克亚地区卡拉塔尔组为碳酸盐岩储层,其孔隙裂缝系统决定着油气的富集程度,应用单一测井参数识别和评价孔缝系统非常困难且效果差。为此,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为核心,在损失很少信息条件下,将多个成分耦合后并在保证数据信息丢... 塔西南拗陷柯克亚地区卡拉塔尔组为碳酸盐岩储层,其孔隙裂缝系统决定着油气的富集程度,应用单一测井参数识别和评价孔缝系统非常困难且效果差。为此,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为核心,在损失很少信息条件下,将多个成分耦合后并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小的原则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常规测井数据资料对碳酸盐岩孔隙裂缝系统储集空间解释与评价的新方法,对未实施成像测井区域实现储层纵向高密度孔隙裂缝系统联合量化分析与评价。研究利用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深侧向测井及浅侧向测井等测井资料,结合研究区实测孔渗数据及压汞测试等数据,建立塔西南柯克亚地区次生孔隙裂缝储层解释数学模型,量化表征碳酸盐岩孔隙裂缝系统储集空间。结果表明,柯克亚卡拉塔尔组孔隙裂缝储层解释模型的识别结果与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吻合率较高,可达73%,表明该方法有效,研究结果可为致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孔隙裂缝系统 主成分分析 储集空间识别 卡拉塔尔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识别方法及应用:以桑托斯盆地A油田白垩系BVE组为例
16
作者 张梅 王贵文 +2 位作者 赖锦 庞小娇 杨柳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7-527,共11页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盐下区块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由于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导...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盐下区块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由于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储集层精细表征难,制约了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进展。与常规测井相比,电成像测井更能直观地识别与评价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在图像上快速识别出溶蚀孔和裂缝。基于岩心、薄片等地质资料,结合常规、电成像及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归纳总结了该区块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储集层划分为孔隙型、裂缝-溶孔型和裂缝型3类。利用岩心刻度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资料建立了桑托斯盆地BVE组不同类型储集层测井识别图版,并完成单井纵向上储集层类型的连续识别和划分。桑托斯盆地盐下BVE组储集层的测井表征有助于完善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体系,为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 测井精细表征 BVE组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碳酸盐岩气藏储层伤害机理及解堵技术研究
17
作者 李小刚 潘东 +4 位作者 常永峰 江智强 何淼 张耀刚 朱静怡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8-1694,共7页
随着靖边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部分气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井筒和储层堵塞,这些堵塞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携液能力,导致气井提前进入积液和间歇生产阶段,从而限制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通过分析前期井下作业历史数据、单井井筒内堵塞物的成分以及... 随着靖边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部分气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井筒和储层堵塞,这些堵塞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携液能力,导致气井提前进入积液和间歇生产阶段,从而限制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通过分析前期井下作业历史数据、单井井筒内堵塞物的成分以及储层基质的水锁损害程度,采用了一种特制的复合解堵液体系进行解堵增产。结果显示,解水锁剂具有显著润湿反转效果,对水锁伤害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4.48%,复合解堵液体系对固相伤害岩心的渗透率恢复率达92.21%。在现场应用中,优选裂缝酸洗工艺对目标储层进行了解堵增产作业,确保复合解堵液既能在储层裂缝中滤失,又能渗透至储层深部,实现裂缝和基质的同步解堵。应用该复合解堵液体系后,靖边气田的低产气井平均日增产量可达2.2×10^(4) m^(3),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气井堵塞 堵塞机理 解堵剂 解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tacking算法的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岩性识别方法与应用
18
作者 罗水亮 漆影强 +4 位作者 唐松 阮基富 高达 刘乾乾 李生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7,共10页
针对川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传统岩性识别方法精度低、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tacking算法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该方法融合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势,优化特征加权策略,可提高对测井曲线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增强对复杂... 针对川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传统岩性识别方法精度低、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tacking算法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该方法融合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势,优化特征加权策略,可提高对测井曲线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增强对复杂岩性的识别准确性和稳定性。相比传统方法,该模型能够更有效地捕捉测井数据的非线性关系,并降低不同岩性类别间的预测混淆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四川盆地川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识别精度达到96%,较传统模型提升6个百分点,且平均相对误差更低,预测效果更优。改进的Stacking算法结合高效计算框架,可显著提升训练和预测效率,使岩性识别更加高效、可靠。该方法可有效地识别复杂岩性,为碳酸盐岩储层岩性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ING 集成学习 特征加权 碳酸盐岩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岩心图像生物扰动强度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19
作者 芦碧波 何佳康 +2 位作者 牛永斌 沈文啟 姚康为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4-936,共13页
生物扰动是(古)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形成的各种沉积结构或沉积构造,在分析沉积地层古环境、预测其分布规律、评价烃源岩生烃能力和盖层封堵能力、揭示(古)生物对油气储集层的改造机制和改造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生物扰动是(古)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形成的各种沉积结构或沉积构造,在分析沉积地层古环境、预测其分布规律、评价烃源岩生烃能力和盖层封堵能力、揭示(古)生物对油气储集层的改造机制和改造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传统生物扰动强度分析主要依靠人工识别后对照生物扰动指数图版进行半定量划分,因此受主观因素影响大,执行效率低且结果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文中通过引入EMA(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到ResNet-50模型中,提出了一种加入注意力机制的残差网络模型(Res-EMANet)。该模型在训练过程中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初始学习率为0.01,权重衰减参数为0.0001;批次大小设置为16,共执行了300个轮次。从准确率(Accuracy)、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分数(F1-score)和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等5个方面评价了模型结构改进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16口取心井3028张含不同等级生物扰动的岩心照片数据集进行了模型检验,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够准确划分岩心数字图像上0~5级别的生物扰动强度,准确率高达91%,显著优于传统人工方法和已有的ResNet-50模型。(2)该模型在提升生物扰动等级识别准确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对专家知识的依赖和人工评估生物扰动等级的劳动强度及个人主观性的影响,在生物扰动特征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定量化分析等方面展现了显著的应用优势。本研究为生物扰动程度评估和识别的自动化处理提供了一款高效可靠的定量化分析工具,这对油气勘探领域的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深度学习 图像分类 碳酸盐岩储集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20
作者 施雷庭 高红雅 +4 位作者 程亮 王晓 张言亮 李鹏 葛珊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2-1138,共7页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老化1个月后黏度仍为原油黏度的2~3倍。注入聚合物可增加高渗层流动阻力,有效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显著增加采收率,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6.14%。3000 mg/L的表面活性剂BL05-5可将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0.012 mN/m,将岩石表面改为亲水状态,油水比3∶7时还可形成W/O型乳液,但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主要以提高洗油效率为主,其乳化增黏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效果不明显,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2.27%。研究结果可为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用化学体系的筛选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 低渗 碳酸盐岩油藏 高温高盐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