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1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
1
作者 鲜波 朱松柏 +2 位作者 周杰 聂延波 范秋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得递减产量解,再通过数值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产量解。绘制且对比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并对斜井三孔双渗的产量递减曲线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斜井三孔双渗产量递减曲线位置在初期比单渗的产量递减曲线位置更低,且窜流凹子更浅;裂缝渗透率比值越大,窜流凹子越深、曲线位置越低;窜流系数越大,窜流发生越早、曲线位置左移;基质弹性储容比越大,基质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宽越深、溶洞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窄越浅;斜井长度越长、井斜角越大,产量递减曲线位置越高且曲线向左移动;结合现场实例井解释,斜井三孔双渗模型比斜井三孔单渗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解释结果更可靠。建立的单双渗模型和绘制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可预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的产量递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斜井 双渗 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控制
2
作者 曾联波 宋逸辰 +6 位作者 韩俊 韩剑发 姚迎涛 黄诚 张银涛 谭笑林 李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连通性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①走滑断层规模、构造部位与岩石力学层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发育规模。断层规模越大,储层规模越大;叠接挤压段的储层规模大于叠接拉分段,纯走滑段的储层规模相对较小;走滑断层的交汇部位、转折部位与端部的储层规模较大;垂向上储层发育的差异性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脆性指数高的岩石力学层更有利于缝洞储层的发育。②多期走滑断层活动及流体改造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有效性演化及其非均质性。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大气淡水活动期为缝洞储层主要形成期;海西晚期热液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有效储集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③走滑断层构造部位和现今地应力控制了缝洞储层连通性。叠接拉分段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于纯走滑段,叠接挤压段较差;与现今地应力方向近平行的走滑断层控制的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优质缝洞型储层平面上主要分布于走滑断层的叠接拉分段两侧断层交汇区域,叠接挤压段中部区域、纯走滑段交叉部位、转折部位和端部的羽状断层区;剖面上集中于高脆性指数的岩石力学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作用 缝洞型储层 走滑断层 岩石力学层 碳酸盐 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含沥青溶孔-溶洞型碳酸盐岩微观导电特性--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为例
3
作者 吴丰 梁芸 +4 位作者 唐松 李昱翰 田兴旺 杨辉廷 李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8-303,共16页
沥青广泛存在于深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中,沥青不仅严重影响储层物性与含气性,还导致储层测井电阻率响应复杂,增加了含沥青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流体性质判别与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难度。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 沥青广泛存在于深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中,沥青不仅严重影响储层物性与含气性,还导致储层测井电阻率响应复杂,增加了含沥青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流体性质判别与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难度。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含沥青溶孔-溶洞型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微米CT扫描数据分析研究,采用数字岩心技术对储层孔隙结构和沥青充填特征进行表征,建立不同沥青含量和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三维岩石导电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开展岩石导电数值模拟,研究了沥青对碳酸盐岩导电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含沥青溶洞型与溶孔型碳酸盐岩电阻率值与沥青含量呈正相关、与含水饱和度呈负相关。②溶孔型碳酸盐岩的狭窄喉道更易被沥青堵塞,使其导电性受沥青的影响较溶洞型碳酸盐岩更大。③低含水饱和度状态下,地层水主要以束缚水膜的形式赋存于储集空间表面,沥青使束缚水膜变得不完整,导致溶洞型和溶孔型碳酸盐岩电阻率急剧增大。④相比含沥青溶洞型碳酸盐岩,含沥青溶孔型碳酸盐岩具有更大的胶结指数(m)和更小的饱和度指数(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电阻率 数字岩心 胶结指数 溶孔 碳酸盐 高石梯—磨溪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介导碳酸盐/磷酸盐沉淀技术修复铅(Pb)污染地下水和黄土的影响机理研究
4
作者 秦鹏 郑文杰 +3 位作者 薛中飞 王琳 吕鑫江 何文杰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0,125,共11页
中国西北金属矿藏开发利用虽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然而不当的含铅(Pb)废水处置将导致场地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该研究分别探究了微生物介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和微生物介导磷酸盐沉淀(MIPP)技术修复铅污染地下水... 中国西北金属矿藏开发利用虽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然而不当的含铅(Pb)废水处置将导致场地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该研究分别探究了微生物介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和微生物介导磷酸盐沉淀(MIPP)技术修复铅污染地下水和黄土的潜力,并对二者修复效率和内在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试验结果发现,巴氏芽孢八叠球菌在酸性条件解脲能力较差导致尿素水解程度较低,得到的修复效率仅为10.82%,且矿化产物碳酸铅(PbCO3)和碱式碳酸铅(Pb3(CO3)2(OH)2)化学稳定性低;而巨大芽孢杆菌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解磷能力,仍可以得到80%以上的修复效率,且矿化产物磷氯铅矿(Pb5(PO4)3Cl)化学稳定性高,微观试验识别的矿化产物是以细菌为成核位点的共沉淀结构(Ca2Pb3(PO4)3Cl矿物与磷酸盐矿物),降低了Pb2+再次迁移扩散的概率。铅污染黄土修复试验中,巨大芽孢杆菌得到修复效率较高且赋存形态主要为铁锰氧化态Pb,相较巴氏芽孢八叠球菌修复后的碳酸盐结合态Pb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更低的生态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介导碳酸盐沉淀(MICP) 微生物介导磷酸盐沉淀(MIPP) 铅污染地下水 铅污染黄土 修复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P和SEM的构造区煤系碳酸盐岩微观结构定量表征
5
作者 李魁 贾圆 +4 位作者 韩艳龙 雷飞 林芳豪 汪添翼 陈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为了深入了解陕西澄合矿区百良旭升煤矿构造区碳酸盐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采用了压汞(MIP)和扫描电镜(SEM)试验技术,通过对不同深度碳酸盐岩样品进行MIP和SEM分析,并绘制了双log散点图,结合分形理论计算了碳酸盐岩样品的孔隙结... 为了深入了解陕西澄合矿区百良旭升煤矿构造区碳酸盐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采用了压汞(MIP)和扫描电镜(SEM)试验技术,通过对不同深度碳酸盐岩样品进行MIP和SEM分析,并绘制了双log散点图,结合分形理论计算了碳酸盐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并分析了其与孔隙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MIP能够提供碳酸盐岩样品孔隙大小的分布信息,但是无法直接揭示孔隙形态的复杂性;SEM孔隙提取技术能够提供碳酸盐岩样品孔隙形态的高分辨率图像,从而有效表征碳酸盐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复杂性,且孔隙形态的分形维数与其复杂性呈正相关。通过结合MIP和SEM数据,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碳酸盐岩的孔隙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碳酸盐 微观结构 压汞试验 扫描电镜 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镍铝催化剂的碳酸盐加氢热解还原反应特性研究
6
作者 窦本浩 杜锦标 +4 位作者 胡兆一 周梵 代丽娜 高云飞 王辅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2,共13页
以白云石作为碳酸盐代表性矿物,将Ni/γ-Al_(2)O_(3)催化剂与白云石机械混合后,探讨了H_(2)气氛下碳酸盐催化加氢热解还原过程以及不同工况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i/γ-φCO/φCO_(2)Al_(2)O_(3)催化剂可大幅提高碳酸盐的转化效率,... 以白云石作为碳酸盐代表性矿物,将Ni/γ-Al_(2)O_(3)催化剂与白云石机械混合后,探讨了H_(2)气氛下碳酸盐催化加氢热解还原过程以及不同工况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i/γ-φCO/φCO_(2)Al_(2)O_(3)催化剂可大幅提高碳酸盐的转化效率,气体产物中的CO与CO_(2)的体积分数之比(φCO=φCO_(2))由不加入催化剂时的1.105提升至加入催化剂时的2.622;较高的Ni含量、H_(2)体积分数和较低的反应温度都会促进CH4生成反应,降低CO的选择性;催化剂可通过磁性从固体产物中分离,实验表明催化剂在多次循环反应后仍可保持活性及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资源化 NI基催化剂 白云石 碳酸盐加氢热解还原 催化剂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酸盐矿化菌改良煤矸石保水性能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张衡 张浩宇 +5 位作者 徐冉 马浩田 张建林 尚海丽 曹钊 张磊 《煤炭技术》 202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开采区多为生态脆弱区,矿区土壤沙化严重。伴随煤炭开采和开发,煤矸石产生量大,难以消纳,侵占土地,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合理利用煤矸石改良矿区沙化土壤,利用一株碳酸盐矿化菌矿化胶结煤矸石颗粒,提高矸石保水性...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开采区多为生态脆弱区,矿区土壤沙化严重。伴随煤炭开采和开发,煤矸石产生量大,难以消纳,侵占土地,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合理利用煤矸石改良矿区沙化土壤,利用一株碳酸盐矿化菌矿化胶结煤矸石颗粒,提高矸石保水性能。采用室内小型蒸发试验,通过田间持水量、BET孔隙和比表面积、扫描电镜联合能谱面扫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菌液量、不同钙离子浓度对煤矸石生物矿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碳酸盐矿化菌进行生物矿化试验能够显著提高煤矸石的保水能力,最佳菌液添加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最佳胶结液钙离子浓度为1.0 mol/L;(2)与未处理煤矸石相比,M_(1)(40%菌液,1.0 mol/L钙离子浓度)田间持水量提高38.89%、水分累积蒸发量减少21.86%、蒸发速率降低5.51%、比表面积增大了7.95%、总孔体积增大了20.67%、平均孔径减少了19.41%、胶结物生成量提高了93.94%。因此,利用生物矿化作用改性煤矸石颗粒可以显著提升煤矸石的保水性能,碳酸盐矿化菌联合煤矸石在提高矿区沙化土壤保水性能方面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碳酸盐矿化菌 生物矿化 保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冷泉自生碳酸盐岩地球化学指标探究
8
作者 林明珠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冷泉是指以甲烷、硫化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渗漏流体穿过海水-沉积物界面,到达海水甚至大气圈的现象。冷泉碳酸盐岩是冷泉微生物活动的直接产物,是冷泉流体及沉积环境信息的忠实记录者。主要回顾了冷泉自生碳酸盐岩各地球化... 冷泉是指以甲烷、硫化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渗漏流体穿过海水-沉积物界面,到达海水甚至大气圈的现象。冷泉碳酸盐岩是冷泉微生物活动的直接产物,是冷泉流体及沉积环境信息的忠实记录者。主要回顾了冷泉自生碳酸盐岩各地球化学指标在冷泉系统微生物活动中的变化机制,这为还原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生物地球化学 自生碳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成像测井的碳酸盐岩地层地质结构自动分类新方法
9
作者 付雅峰 黄科 +4 位作者 朱涵斌 王慧 张旭 赵洁 肖霓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68-76,共9页
在碳酸盐岩地层的电成像测井资料处理中,泥岩层理、天然裂缝、诱导缝和孔洞等结构由于电阻率相近且相互重叠而难以区分,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图和机器学习的自动分类方法。通过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从电成像数据中分割出感兴... 在碳酸盐岩地层的电成像测井资料处理中,泥岩层理、天然裂缝、诱导缝和孔洞等结构由于电阻率相近且相互重叠而难以区分,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图和机器学习的自动分类方法。通过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从电成像数据中分割出感兴趣区域;利用图像细化和Hough变换获取骨架图的线段化描述,并基于空间几何关系实现线段分组;使用方向性区域生长算法分离重叠区域,提取独立连通区域的几何特征(如周长、面积、平均倾角等);基于这些特征训练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实现对不同地质结构的自动分类。通过碳酸盐岩的电成像测井数据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分类精度与岩心观察结果的符合率大于80%。与现有研究相比,该文首次基于电成像图像实现了对碳酸盐岩地层泥岩层理、天然裂缝、诱导缝和孔洞等地质结构的自动分类,显著提高了分类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电成像 骨架图 方向性区域生长算法 极端梯度提升树 自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盐下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建造与深水大油田 被引量:1
10
作者 窦立荣 温志新 +7 位作者 王兆明 贺正军 宋成鹏 陈瑞银 阳孝法 刘小兵 刘祚冬 陈燕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840,共12页
针对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特征及大油田成藏规律不清的难题,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及岩心等数据资料,通过早白垩世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恢复重建,提出盐下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受控于坳间断隆型和坳中断凸型两类孤立台... 针对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特征及大油田成藏规律不清的难题,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及岩心等数据资料,通过早白垩世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恢复重建,提出盐下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受控于坳间断隆型和坳中断凸型两类孤立台地。坳间断隆型孤立台地分布于现今盐下坳间隆起带上,建造于早期陆内和陆间裂谷两个原型阶段继承性发育的单断式和双断式垒式断块上,早白垩世陆内裂谷晚期沉积的ITP组介壳灰岩和陆间裂谷早期沉积的BVE组微生物灰岩为连续建造;坳中断凸型孤立台地分布于现今盐下坳陷带中,建造于早期陆内裂谷原型阶段火山岩建隆所形成的凸起带上,发育BVE组微生物灰岩。两类孤立台地灰岩所形成礁滩体均具有储层厚度大、物性好的特点。结合盐下已发现大油田解剖,发现两类台地均可形成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周缘为优质湖相和潟湖相烃源岩环绕,上覆为巨厚的优质蒸发盐岩盖层高效封堵,形成了“下生中储上盖”式最佳生储盖组合关系,油气富集程度高。已发现大油田均为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底水块状油田,且均处于充满状态。未来勘探重点目标是西部隆起带和东部隆起带南段上的坳间断隆型孤立台地及中央坳陷带中的坳中断凸型孤立台地。该项研究成果为在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超前选区选带、新项目评价及中标区块探区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今后在全球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勘探战略选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被动陆缘盆地 深水 坳间断隆型孤立碳酸盐台地 坳中断凸型孤立碳酸盐台地 大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古老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书缘 胡素云 +10 位作者 刘伟 王铜山 周刚 徐安娜 黄擎宇 徐兆辉 郝彬 王坤 姜华 马奎 白壮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61,共14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埃迪卡拉系—奥陶系,并对比参考东西伯利亚、阿曼和澳大利亚Officer三大国外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的地层特征,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划分成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为夹层型、碳酸盐岩类和膏... 通过分析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埃迪卡拉系—奥陶系,并对比参考东西伯利亚、阿曼和澳大利亚Officer三大国外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的地层特征,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划分成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为夹层型、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层型以及碳酸盐岩类、膏盐岩类和碎屑岩类共生型3种类型,明确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的概念及内涵。结果表明:(1)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的油气通常来源于泥页岩和泥质碳酸盐岩两类烃源岩,咸化环境膏盐岩可促进烃源岩生烃。(2)主要发育膏云坪型、颗粒滩和微生物丘型两大类白云岩储集层,准同生期或表生期的大气淡水淋滤是储集层规模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有调整和改造作用。(3)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油气成藏模式可划分为盐下成藏模式、盐上成藏模式和盐间成藏模式3大类8小类模式。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北坡、麦盖提斜坡和玛扎塔格前缘隆起带寒武系、四川盆地东部—南部地区寒武系和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间马家沟组四段等为未来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 白云岩储集层 烃源岩 油气成藏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成因类型及特征再认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德彬 鲁新便 +4 位作者 鲍典 曹飞 汪彦 王明 谢润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66,共10页
前人提出的“断溶体”油藏概念,现已成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新目标、新类型。但断溶体油藏与传统的风化壳型喀斯特油藏有显著差别,断溶体储集体类型、结构特点也存在差异。研究断溶体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的差异性,将断溶... 前人提出的“断溶体”油藏概念,现已成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新目标、新类型。但断溶体油藏与传统的风化壳型喀斯特油藏有显著差别,断溶体储集体类型、结构特点也存在差异。研究断溶体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的差异性,将断溶体划分为过溶蚀残留型、破碎+强溶蚀型和强破碎+弱溶蚀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断溶体油藏,其溶蚀程度、缝洞规模、累产油量、地层能量和缝洞间连通性差异明显。过溶蚀残留型油藏的分布受风化壳不整合面及断裂带的纵向溶蚀作用控制。破碎+强溶蚀型及强破碎+弱溶蚀型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与不整合面的发育和构造位置关系不大,主要受溶蚀断裂带“破碎+溶蚀程度”控制,在溶蚀断裂带核部发育规模较大的洞穴,向两侧逐步发育裂缝-孔洞型、裂缝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碳酸盐 断溶体油藏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分层系均衡注水开发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新民 李勇 +6 位作者 李峰峰 衣丽萍 宋本彪 朱光亚 苏海洋 魏亮 杨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7,共10页
基于中东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以两伊地区(伊拉克和伊朗)白垩系巨厚生物碎屑灰岩油藏为例,针对笼统注采导致开发效果差的难题,提出以隐蔽隔夹层为格架精细划分开发层系、多类型多井型井网有机组合、构建均衡注采体系为核心的巨厚... 基于中东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以两伊地区(伊拉克和伊朗)白垩系巨厚生物碎屑灰岩油藏为例,针对笼统注采导致开发效果差的难题,提出以隐蔽隔夹层为格架精细划分开发层系、多类型多井型井网有机组合、构建均衡注采体系为核心的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均衡注水开发技术。两伊地区巨厚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垂向非均质性强、多成因超高渗透层发育、隔夹层隐蔽性强等特征,基于隐蔽隔夹层识别与刻画技术、封隔能力评估技术,提出均衡注水开发技术,形成常规层系架构、精细层系架构、深化层系架构3种均衡注水开发模式和技术。数值模拟表明,均衡注水开发技术可实现两伊地区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精细高效注水开发、均衡动用不同类型储量,并为同类油藏的开发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巨厚碳酸盐岩油藏 垂向非均质性 隐蔽隔夹层 封隔能力 分层系开发 均衡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缝串洞”理念的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志锋 程龙 +3 位作者 谢耀增 刘举 张雄 罗攀登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5,共16页
随着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逐渐迈向超深层领域,受地质条件影响,储层由大型缝洞向以厘米—毫米级小缝洞群转变,以往针对大型缝洞储层改造的酸压技术系列难以适应小缝洞群储层。为充分释放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 随着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逐渐迈向超深层领域,受地质条件影响,储层由大型缝洞向以厘米—毫米级小缝洞群转变,以往针对大型缝洞储层改造的酸压技术系列难以适应小缝洞群储层。为充分释放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的天然气产能潜力,基于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构建了多尺度离散缝洞方法,建立了考虑岩石变形、裂缝延伸、酸液流动反应、温度变化的热流固化多场耦合数值模型,最后提出了以多级转向扩面积、精准控黏串缝洞、定点生酸扩缝长为核心的“扩缝串洞”缝控改造理念,并对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扩缝串洞”缝控改造方式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多级交替注入形成的黏性指进现象可以促进缝控改造面积的增加和裂缝非均匀刻蚀,从而提高改造后的产能,且缝控改造效果最佳;②酸液注入黏度比增加,缝控改造无因次产能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当黏度比超过30,缝控改造无因次产能指数开始迅速减小,缝控改造中酸液交替黏度比需控制在25~35区间;③酸液用量越大,缝控改造面积及改造后无因次产能指数越大,但对于一定地层参数和单井控制面积的缝控改造存在极限酸液用量,超过该酸液用量后缝控面积趋于极限值,而无因次产能指数仍随酸液用量的增加而稳定增大。结论认为,提高缝控改造面积和激活动用小缝洞群是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提产的关键,该认识为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缝控改造 扩缝串洞 多场耦合 酸压 裂缝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建春 苟波 +4 位作者 陆灯云 刘子豪 肖彬 徐科 任冀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酸压改造是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高效勘探开发的技术利器。随着勘探开发逐渐迈向特深层,厘清目前酸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至关重要。从酸压裂缝起裂与扩展、酸刻蚀水力裂缝与导流能力构建、酸压数值模拟技术3个方面阐释了酸压改造机理;分析... 酸压改造是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高效勘探开发的技术利器。随着勘探开发逐渐迈向特深层,厘清目前酸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至关重要。从酸压裂缝起裂与扩展、酸刻蚀水力裂缝与导流能力构建、酸压数值模拟技术3个方面阐释了酸压改造机理;分析了黏度控制型、生酸时间控制型、H+屏蔽吸附型、非盐酸基型等4类耐高温缓速酸液体系特点;系统梳理了我国深层碳酸盐岩酸压工艺技术发展的4个历程,剖析了目前9000 m以深特深层碳酸岩酸压面临的4个挑战:能否压开储层、地层温度突破酸液体系耐温极限、高温高压测试手段缺乏、储集体靶向沟通难度大。基于此,提出了5个酸压研究展望:特深井破裂压力精准预测、耐220℃多功能酸液体系研发、超高温高压实验平台构建、全在线酸压技术、超临界CO_(2)酸压技术探索,力求实现特深层碳酸盐岩高效立体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特深层 碳酸盐 酸压机理 酸液体系 酸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改变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润湿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哲 杨国平 +5 位作者 彭磊 乐露 付国民 石磊 付江龙 贺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为了改变凝析气藏近井储层润湿性,有效解除凝析气反凝析伤害,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N 2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等方法,对氟化SiO 2纳米颗粒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评价了不同矿物含量碳酸盐岩岩心对氟化SiO 2纳米颗粒的吸附程度;通过开展... 为了改变凝析气藏近井储层润湿性,有效解除凝析气反凝析伤害,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N 2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等方法,对氟化SiO 2纳米颗粒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评价了不同矿物含量碳酸盐岩岩心对氟化SiO 2纳米颗粒的吸附程度;通过开展接触角测定、自发渗吸、岩心驱替单相和两相渗流实验,研究了纳米颗粒吸附前后岩石润湿性、自发渗吸效率、单相渗流压差、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凝析油采收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氟化SiO 2纳米颗粒形状近似均匀球体,平均颗粒粒径为30.34 nm,平均孔径为20.00 nm;氟化SiO 2纳米颗粒在碳酸盐岩表面的吸附量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在低渗透岩心中,吸附量和润湿接触角的变化幅度还随方解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纳米颗粒吸附后岩石的油气两相共渗区变宽,等渗点向左上方移动,最大油气相对渗透率均大幅增加,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明显降低;氟化SiO 2纳米颗粒能在约10 min内吸附在岩石表面,将强亲油、强亲水的液体润湿型岩石转变为中间(气体)润湿型,降低孔隙中毛管压力和凝析油渗流阻力,提高气、油两相的相对渗透率,达到解堵提产增效的效果。该研究结果具有极大的现场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纳米颗粒 含氟基团 反凝析 润湿性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层相控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如冰 高严 张元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8,共9页
碳酸盐岩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大,孔隙-喉道结构复杂,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低,渗透率预测难度较大,常规以线性关系为主的预测方法结果不理想。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储层渗透率综合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方法主要... 碳酸盐岩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大,孔隙-喉道结构复杂,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低,渗透率预测难度较大,常规以线性关系为主的预测方法结果不理想。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储层渗透率综合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方法主要分3步。首先对岩心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然后结合地质特征,优选预测测井曲线参数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建立预测模型;最后综合多来源资料,进行预测结果质量控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东地区碳酸盐岩A油藏,渗透率预测结果较好。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复杂,孔、洞、缝均发育,岩心塞的渗透率测量只能代表局部位置,而试井资料的动态有效渗透率测量范围较大,可以体现储集空间特征,加之储层黏土矿物含量低,不存在储层敏感性问题和各向异性较弱等因素,最终导致试井动态渗透率数值一般高于岩心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碳酸盐 渗透率预测 质量控制 动态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结构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叔阳 何云峰 +3 位作者 王立鑫 尚浩杰 杨昕睿 尹艳树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动态生产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断控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层级划分;基于层级划分,通过地震资料属性提取与转换、深度学习、基于目标示性点过程模拟以及离散裂缝网络模拟(DFN)等方法...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动态生产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断控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层级划分;基于层级划分,通过地震资料属性提取与转换、深度学习、基于目标示性点过程模拟以及离散裂缝网络模拟(DFN)等方法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以模型进行油气储量和油藏数值模拟,将拟合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断控型储层按层级由大到小分为走滑断裂影响带、断控体、类洞穴、类洞穴内簇充填和裂缝带共5个层级。(2)走滑断裂影响带受应力差异影响具有分段性,可细分为挤压段、拉分段和平移段;断控体在拉分段发育断裂交会型、单支走滑型,在平移段发育双断裂交错型和两断裂交会型,在挤压段发育双断裂扭曲型和双断裂交会型,共有6种平面组合样式;类洞穴在地震剖面上呈串珠状反射特征;类洞穴内部分为栅体与栅间(基岩),其中栅体又可进一步分为簇(角砾带)、簇间(裂缝带),整体表现为栅状结构,簇的物性更好;裂缝带为类洞穴的主要储集空间,在簇内部比簇间更发育,在一间房组比鹰山组更发育,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均以发育高角度裂缝为主,在两者连接处则以发育水平缝为主。(3)地质模型预测的油气储量与地质分析储量误差为1.75%,模型模拟的生产井地层压力及累产液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度较高,拟合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带 断控体 类洞穴 碳酸盐岩储层 三维地质建模 深度学习 奥陶系 顺北1号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改性提高碳酸盐岩有水气藏渗流能力 被引量:1
19
作者 舒政 熊颖 +2 位作者 许成军 赵万伟 冯茹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4,279,共7页
针对碳酸盐岩有水气藏水侵大幅度降低产量的问题,采用界面改性剂(硅烷偶联剂)对碳酸盐岩表面进行超疏水改性,通过室内多孔介质流动实验对比研究了界面改性前后对水相、气相及气液两相渗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界面改性剂质量分数为3%... 针对碳酸盐岩有水气藏水侵大幅度降低产量的问题,采用界面改性剂(硅烷偶联剂)对碳酸盐岩表面进行超疏水改性,通过室内多孔介质流动实验对比研究了界面改性前后对水相、气相及气液两相渗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界面改性剂质量分数为3%时,改性后的碳酸盐岩与自来水的接触角为153°,碳酸盐岩的界面达到超疏水状态。与改性前(接触角为0°)相比,超疏水状态的碳酸盐岩在单相恒压(0.05~0.40 MPa)注入条件下,单独水相渗流速度可提高72.1%~85.9%,单独气相的渗流速度可提高52.9%~72.5%;在气相恒压(0.3 MPa)、水相恒流(0.05~0.20 mL/min)的两相流条件下,填砂管流出端的出液时间可降低41.0%~47.4%,气相渗流速度可提高102.1%~104.5%;在气相及水相均为恒压(0.07~0.30 MPa)的两相流条件下,碳酸盐岩界面改性为超疏水时,水相进入孔隙中的量可降低75.6%~100.0%,气相渗流速度可提高111.1%~200.0%。通过对有水气藏近井地带进行超疏水界面改性,水相在孔隙中的毛细管力变为阻力,可以有效阻止地层水进入近井地带孔隙,降低水侵程度;同时,可降低气相在孔隙表面的黏性摩擦力,水相在界面产生“滑移效应”,降低气相及水相渗流阻力,最终提高气藏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气藏 界面改性 碳酸盐 超疏水界面 滑移效应 水侵程度 渗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地区碳酸盐岩油藏钻井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臻 夏朝辉 +1 位作者 吴波鸿 黄雪琴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中国石油自进入中东地区以来在该地区5个国家获得14个项目,已钻井3 200余口,其中作业者项目1 100余口。中东地区碳酸盐岩油藏通常从上到下分布4~7套储层,井深及温度压力变化范围大,主要采用立体井网多井型组合丛式平台钻井。巨厚碳酸盐... 中国石油自进入中东地区以来在该地区5个国家获得14个项目,已钻井3 200余口,其中作业者项目1 100余口。中东地区碳酸盐岩油藏通常从上到下分布4~7套储层,井深及温度压力变化范围大,主要采用立体井网多井型组合丛式平台钻井。巨厚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及压力系统复杂,地层软硬交错,漏失通道复杂,同层漏垮矛盾突出,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漏失、垮塌阻卡频发等问题。为此,系统总结了十多年来中国石油及西方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在该地区的钻井工程技术进展与实践成果,着重介绍了中东碳酸盐岩防漏堵漏技术、典型薄弱地层防塌技术及定向井钻井技术,分析了中国石油在该地区与西方公司在钻井工程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并结合中东地区油田目前钻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指出中东地区未来钻井工程将面临深部油藏、低渗透及超低渗透油藏、大平台钻井、分层规模注采和老井利用等方向的发展需求,为该地区未来钻井工程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钻井工程 技术现状 发展趋势 中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